新高考背景下构建高效历史课堂的教学实践

2022-05-30 10:48陈牡丹
高考·上 2022年8期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历史高效课堂

陈牡丹

摘 要:在新高考背景下构建高效历史课堂,其最核心的教育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学科能力。在这样的教育新要求下,高中历史教學的目标也应逐渐从“知识为本”的传统观念转变为“素养为本”,从而促进学生能够将教学内容真正实现融会贯通。教师在历史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也应由“单向传授”转为“自主探究”,从而摆脱传统教育模式的机械性与片面性。基于此,高中历史教师必须在明确新高考背景下构建高效历史课堂的应然因素基础上,通过更为行之有效的教学实践方式,实现历史课堂的高效构建教学价值。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历史;高效课堂

在当前的新高考背景下,高效课堂的构建工作主要是针对传统的无效教学模式或低效教学成果而言的。因此,其在教育制度、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模式等方面也有着不同的根本性标准,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相比,高效教学其教育本质更提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位置,同时以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科能力发展为教育效率的最终标准[1]。由此可见,无论是我国的新课改教育理念,还是当前的新高考教育背景,其最终所强调的都是学生的学习主体位置。基于此,在未来的历史课堂实践过程中,教师也应结合当前的新高考背景,构建出以学生为课堂中心的教育实践模式。

一、新高考背景下构建高效历史课堂的应然因素

由于我国传统应试思想与学分制等教育观念的影响,学生在学科学习过程中,始终无法对自身的综合素质与学科能力进行针对性的提升。基于此,当前的新高考背景下,不仅大力提倡传统教学课堂模式的改革,同时在高考形式、考试内容、录取方式等方面也出现了重大转变。在当前的新高考背景下,不管是选考科目还是考试时间以及教学内容,都在极大程度上避免了教育目标片面化、教育内容碎片化、教育过程机械化的传统教学模式,这样的应然因素使得我国的高效教育逐渐出现了教育本质回归的教育思潮,这也使得更多的研究学者与教职人员重视对于学生直观思维、学习思想、学科价值等方面的探讨。基于此,在未来的历史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则应以“博雅式”全人教育理念为视角,重新对当前高中历史教育存在的困境进行审视,并在这一基础上结合当前的实际教学规划与教学环境,提出相应的应然之道,从而改变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2]。在当前的新高考背景下,国家情怀、历史解释、史料实证、时空观念,以及唯物史论是构建高效历史课堂的主要五大核心应然因素:其一,国家情怀主要是指学生在学科知识内化的基础上,实现情感态度与思想认知观念的进一步提升,其主要作用在于凸显历史学科的人文追求;其二,历史解释则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必要基础,其重要价值在于增强学科的理论依据与实证性;其三,史料实证则侧重于学生在对学习知识进行选择、鉴别、判断时的基本态度与重要方法,是实现高效历史课堂构建的必然内化因素;其四,时空观念则是高效历史课堂学科本质的重要呈现,其不仅要求学生能够联系不同的知识,同时还能够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下,对历史核心要素进行合理化的解释与分析;其五,唯物史论则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时刻保持历史学科的基本态度与研究方法,从而让学生能够通过理性的视角来认识社会历史的发展关系[3]。

由此可见,在当前的新高考背景下,教师则应及时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从知识本位逐渐转变为素养本位,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与构建高效历史课堂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历史问题构建特殊的历史情境,从而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对于自身正确三观的培养,逐渐增强自身的核心素养意识,充分体现历史学科的史学性与人文性。

二、新高考背景下构建高效历史课堂的教学实践

(一)深度挖掘历史资料

高中历史教材中的史料知识是学生对历史课程进行研究的基础部分,因此在构建高效历史课堂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也应积极鼓励学生对课程材料进行大胆提问,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系列性的教学探索活动,其主要教育目的在于让学生在主动搜集过程中,对不同教材史料资料进行认证,在保证其资料真实全面的基础上,让学生提升自身的合理表述与解释能力[4]。教师可以采用三次序教学法呈现史料。教师第一次序材料:一手的、学术性的、生动的,主要用来解读与建构;教师第二次序材料:支持或质疑第一次序的材料,主要是他人佐证;教师要求学生呈现第三次序材料:再次佐证自己的观点或史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能够逐渐形成自身的历史学习观念,同时还能够在不同的对立性史料基础上增强自身的思维意识,从而能够实现对于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培养。基于此,教师也应结合教学内容提供相应史料,让学生以更广阔的学习思维与学习视角,对历史史料进行分析,从而提升历史教学课堂的高效性。

例如:在开展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五单元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的学习中,教师应在备课阶段通过对大量历史资料与教学材料的结合,提前布置任务,让学生根据课前预习任务开展历史知识的深度挖掘,从而对课程进行合理提问。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则应更多充当引导者的角色,通过多媒体教学资源让学生在互联网平台了解更多的历史知识。与此同时,教师还要让学生在结合教学内容与历史资料的前提下,思考现代生活与工业革命之间的关联性,以课题提问引导学生不断搜集更多学习素材。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拥有更广阔的学习思维,摆脱传统的课本教学模式,从而还能够让学生以生活为契机,深刻体会工业革命给现代生活所带来的便捷性与先进性,促使学生对工业革命进行现代化的理性思考,这样不仅能够充分发挥出历史资料的教育作用,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在翻阅大量资料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思辨能力,从而实现对历史知识的深入性了解[5]。

再例如:在开展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的学习中,历史教师先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五四运动的导火索是什么?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诞生之间,究竟有怎样的内在联系?通过提出重点问题,引导学生对本课相关的历史资料进行深度挖掘,自主探究和学习本课历史知识。在经过探究之后,学生发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与五四运动之间的联系十分密切,五四运动促进人们的思想觉醒,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怀;而中国共产党在诞生之后,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进而在掌握课本历史知识的同时,深刻体会到当今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产生为了中华民族在新时代的伟大复兴努力学习、持续奋进的动力,以及强烈的家国情怀。

(二)创设历史教学情境

创设历史教学情境,不仅是对于历史学科的直观化呈现,同时更是对学生印象性记忆的完善。在这样的教学環境中,学生不仅能够通过现代化的思维对历史资料进行深入研究,同时还能够在历史解释理论基础上进行更正确的判断与更客观的理解。基于此,为增强学生在历史学习情境中的代入性,教师则可通过沉入式情境创设的教育体验,以现代化教育技术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这样不仅能够为学生构建出更轻松的知识理解环境,同时还能够加深学生对于历史现象的理解。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则应重点引导学生在不同的历史教学情境下,以不同身份、不同视角对历史资料进行解读,从而实现学生对历史知识内容的多层面理解,促进学生解释能力的增强[6]。

例如:在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十单元活动课《家国情怀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演进》这节知识的学习中,教师则可联系实际对教育内容进行合理化设计,通过为学生营造出更轻松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能够更积极参与到知识的探索过程中,以此实现高效历史课堂的学习效果。此外,在创设历史教学情境的过程中,教师还应通过当前的时政热点与多媒体教学技术的有机结合,让学生感受到教学内容中的实质含义。基于此,教师可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相关视频作为教学资源与教学情境,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则应更多向学生讲述中国在面对世界各国时所呈现出的多民族文化内涵,让学生能够在学习情境与学习视频中得到感官与情绪的启发,从而让学生产生出更多的史学性想法与人文性观点,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于历史的艺术性鉴赏能力,同时还能够锻炼学生对于历史的解读能力[7]。

(三)设置串联式教学问题

结合当前新高考背景的实际要求,构建历史高效课堂其主要目的不仅在于完善学生的综合素养与学科能力,在开展历史知识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充分认识到不能够让学科知识仅仅停留在学生的历史结论意义层面上,而是应该从更多的解决问题视角对历史知识进行深化理解,并且能够让学生独自对相关的历史问题进行合理表述与合理解释[8]。基于此,在构建高效历史课堂的过程中,教师则应组织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积极探索,同时以串联式的问题设计让学生能够明确历史学科的学习方向,并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自身逻辑层面的思维深度解析能力,让学生能够在有序的问题设计中逐渐找到答案,从而更好地表述自己的想法与个性化认知。

例如:在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四单元第8课《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的教学中,当教师对学生进行教学时应充分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串联式的问题设计,促使学生能够依据问题由浅入深地对历史问题进行思考,从而得到更深层次的感悟,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也能够实现高效历史课堂的综合素养培育目标。教师则可通过原因、行为、目的等一系列的问题设计,逐渐引导学生对思想解放运动进行深入思考,并结合相关问题设计,提出自身对于思想解放运动的看法与实际观点。教师在这一基础上,通过文字、视频、图片等材料,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从而使学生能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找到实际问题的本质,并以现代的思维模式进行畅想合理性的解决措施,这样不仅能够强化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深入了解,同时也能够对学生在分析历史,表达历史等方面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

(四)构建历史辩论教学模式

从传统的教学方式来看,在历史学科中导致学生出现学习效率下降的主要原因集中在单方面的知识灌输上。教师单方面的知识灌输不仅极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个人意识,同时也逐渐形成了一种“任务式”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会导致学生的注意力无法集中,同时也无法培养起学生的独立思想与个体意识。在新高考背景下,教师在构建高效历史课堂的过程中,应重视将历史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学习需求、学习情况进行结合,从而通过讨论、辩论、实践等自由性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历史辩论式学习,从而实现其自身的积极发展。

例如:在开展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的知识探索中,教师可通过构建历史辩论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促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实现自身能力的提升。基于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变法运动的利害为讨论话题,引导学生对文化利弊以及文化有效性进行讨论,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发表自身的历史解释观点,并依据不同的学生想法进行组别划分,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同观点的进一步讨论,促使学生在深度交流的过程中实现历史解释能力的提升,同时在不同观点的辩论活动中,学生也能够意识到不同思想的可取之处,从而实现对思想道德与社会实践的不同认知。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还能够基于观点的深度交流,实现正确历史态度的认知,从而明确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将不同的历史文化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对于学生而言,以历史辩论教学模式进行知识理解与知识学习,不仅能够充分发挥出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还能够在自我想法陈述与思维碰撞中,逐渐学会从更为综合的思考视角对同一问题进行理解,从而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与学科素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高考背景下的高效历史构建工作无疑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颠覆性实践。因此,教师若想要让学生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与学习能力,则必须通过行之有效的教育实践方式对课堂教学进行优化,并结合丰富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与学科能力的基础上,实现人文意识的培养,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从而为国家发展与社会进步提供更多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高欣欣.“三段·四模块”模式下高中历史的探究: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经济部分为例[J].文理导航(上旬),2022(5):88-90.

[2]陈晓.感恩教育,让爱洒满历史课堂: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渗透感恩教育[J].学苑教育,2022(9):32-33,36.

[3]翟春荣.立足当下,回望历史,放眼全球:高中历史课堂上培育家国情怀的策略[J].福建教育,2022(11):58-59.

[4]吴可嘉.“五环节”高效历史课堂模式中关于目标导学的思考[J].新教育,2022(7):43-45.

[5]张昌东.论高中历史对学生历史理解力的培养:以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为例[J].安徽教育科研,2022(5):22-23.

[6]苏阿慧.以史为鉴,传承经典: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新课程,2022(10):140-141.

[7]陶诗芳.“双减”形势下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构建策略探析: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例[J].好家长,2021(A1):45-46.

[8]敖莹.落实核心素养 构建高效课堂:以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辛亥革命一课为例[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1(20):5-6.

猜你喜欢
新高考高中历史高效课堂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打造新高考下的高中物理高效课堂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新高考来了,家长该做些什么?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高中思想政治主观题解题技巧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