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中生态化教学策略

2022-05-30 10:48纪明霞
高考·上 2022年8期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策略

纪明霞

摘 要:作为缘起于西方,经过长时间教育经验积累的科学教学模式,生态化教学与高中化学的结合体现了教学的开放性、整体性和可持续性发展意义,实现生态主体、生态环境、生态信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积极展示和有效参与,更可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应当从以上三方面做到优化环境,开发资源和组织生态教学过程,使得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转变独白式化学教学的传统模式。

关键词:高中化学;生态化教学;教学策略

生态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和教师在生态环境中共同进步和发展,学生掌握知识经历了感受、领悟和升华三个阶段。而高中化学生态教学的内涵主要是教师与学生之间通过生态环境的打造和生态资源、信息等的服务,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内容,使得教学体系中的化学学科知识作用于学生自我认知观念的生成和思考,探究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的关系,化学课堂达到了平衡、开放、和谐的氛围和目标,学生完成了对化学的自主感受和生动体验。

一、高中化学生态课堂的特征

(一)开放性

开放性是指生态化高中化学课堂不止局限于课内知识教学,而更加关注知识和外部环境的架构,如所学知识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课堂知识与课后知识的联系,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联系,知识和主体之间的关系。具体表现为教师会有目的地选择能够激发学生认知兴趣的不同资源并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让其找到生活中的不同金属材料以及不同金属材料在未来领域可应用的范围、应用的条件,有目的地打破学生的原有知识维度和学习限制,积极思考“无限”的化学应用知识[1]。

(二)整体性

整体性是指生态化学课堂综合考量了影响教学质量、教学结果的多个因素,将各个因素纳为一个教学整体,以整体观念设置教学目标,如知识、能力、情感,组织教学活动,吸引班级学生的整体参与,并可以解构化学知识中的整体内容,没有明显的知识缺口或教学缺口,教师、学生、资源、环境都发挥了彼此应有的作用,共同实现对学生化学学科综合素养的培养。如:学生自行完成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的实验学习活动,教师为其准备丰富的材料资源,学生之间利用小组项目学习开展思考、探究、实验和创新,教师在必要的时候提供指导和帮助,整个实验教学课程无论在化学教学层面还是在内涵教学层面都达到了知识的统一、知识与个体的统一。

(三)可持续发展性

可持续发展是生态高中化学课堂的另一主要特征,学生既学习到了化学知识又挖掘了个人学习潜能,同时着眼于未来发展目标、学习技巧制订学习计划。学生不同阶段的学习方向、学习重点是持续连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知识的起始点和阶段性重点相互影响、相互转化,实现动态学习中学生对于化学知识魅力的理解和认同[2]。如:教师定位于长远发展目标,在讲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内容时适当渗透了分子结构、晶体结构等相关内容和问题,既暗示学生未来学习的目标和方向,又激活学生现阶段认知原子类内容的想法,主动制订科学的、可解决现阶段学习问题的计划,有目标地收集教材中、网络上、生活中关于分子、晶体等的学习素材。

二、构成生态高中化学教学的要素

(一)生态主体

生态课堂上的生态主体是包含教师与学生两方面,教学活动也是由这两个主体双向互动才能达成的。在打造生态课堂时要使得生态主体有共同的方向、目标,又要有保证双方活动的课堂秩序。而教师作为主体中的主动方,更需要了解学生这一阶段的化学基础、化学能力、化学思维,积极促进学生化学能力的生成,也通过该种了解和促进使得生态主体可同步成长[3]。

(二)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是高中化学课堂内的物质环境,如教室自然环境,包含亮度、通风、湿度、教室大小;时空环境,包含课时安排、课程流程、教学组织;教学设施,包含传统教学工具,如粉笔、黑板等,和现代化教学工具,如计算机、实验器材等。生态环境又指高中化学教学中的精神环境,即课堂氛围,如师生之间的互动模式、互动习惯,生生之间的交流方式等。只有物理环境和精神环境同时满足化学教学需求,能够实现基础之上的层级性进步,如实验素材更丰富,课时安排更灵活,才可以达到生态化教学的目标[4]。

(三)生态信息

生态信息主要是指高中化学课堂上所运用的一系列教学资源、教学素材具有生态化标准,如选择的教学辅助材料丰富程度、材料的契合度和选择的实验教学资源,如实验教学的部分展开方式,实验教学中学生的参与程度等。一系列生态教学信息决定了学生在学习时能够获得更好的体验,学习到的内容更能够作用于自身化学学科综合素养的生成。教师除挖掘不同生态信息补充课内资源之外,还要注重课堂上生成性生态信息的开发、获取和利用[5]。

三、高中化学教学中生态化教学策略

(一)优化生态教学环境

1.美化的物理环境

物理环境是支持生态高中化学教学的基础条件,教师应当根据该阶段学生的学业特点、心理特点和知识成长特点为其提供优美和谐的物理环境,并适当根据具体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进行恰当丰富。如在班级内张贴由化学符号、化学元素等组合在一起的艺术图画、装饰物,给学生持续性的环境刺激,或将化学元素周期表作为一种装饰资源装饰在墙壁、黑板报等不同位置。在班级图书角内还应当补充进化学历史、化学故事、化学趣味实验等不同的书籍,通过充斥在学生学习环境周围的多样化学内容打造积极的学习环境,该环境也支持學生更好理解化学与生活关系等相关话题。另外,结合高中化学的实验教学需求,教师还应当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更为专业的化学实验教室、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做到定期保养、维护和更新,给学生更多自由选择材料、开展实验、完成探索活动的先决条件。

2.开放的教室格局

教室格局主要涉及教室大小、环境、座位排布关系等,传统高中化学课堂多利用一对多的讲授式座位格局,该种格局在教师示范和讲解类知识教学中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便于不同角度的学生观察和听讲,但并不适合如小组讨论、实践探究或项目学习模式,所以教师应当打开进行教室格局布置的思路,根据不同的学习需求、教学目标选择相应的格局打造方式。如在开展示范教学活动时可以运用无讲台方式,教师走入学生中间,其他学生以类圆形结构围坐在教师身边,可以实现多角度的观察,也方便教师走动,让角落中的学生更仔细地观察实物、模具、化学工具;或可按照效率性、专制性、民主型等不同座位编排方式随时进行调整。而如果在教学中采用了线上线下教学同步的方式,还应当结合空中教学课堂进行线下课堂格局的调整。

3.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作为生态学习中的两个主体,和谐师生关系是良好课堂氛围的打造基础。高中化学教师在给予学生充分学习自主权的前提之下应当积极促进和谐模式的生成,如:师生之间的多角度交流,教师在学生活动中的参与等,给学生别样的师生交流感受。教师利用生活现象导入氧化还原反应一课的内容,请学生自己思考一下从该素材中发现有哪些化学问题,引发自己哪些思考,教师用鼓励性的语言和非语言评价方式肯定学生的思考结果,引入新课环节;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看教师提供的实验视频材料,分析一下实验中展示了哪些知识重点、知识难点,如果是自己设计实验可以采用哪些方式。教师在学生讨论时通过走动参与到不同小组讨论中,实现平等模式下和学生的信息交换,学生的主动性被调动,课堂活跃度更高。

(二)开发生态教学资源

1.解析教材资源

高中化学教师在以生态化理念解析教材资源时,不仅要关注到教材内的知识类内容或主要讲述知识的文字,还应当关注主体内容外的部分,积极利用多样教材资源实现生态教学。如在有机化合物甲烷一部分内容中,教材除用主体部分介绍了甲烷的概念、甲烷的化学式,还补充了甲烷分子结构示意图等图形类资源,也用资料卡片等不同形式的旁白补充了主体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将该附加类内容积极进行融合与应用,不仅能够引导学生关注教材整体结构、所有展示信息,也可以借由如甲烷与氯气的反应科学示意图更好理解知识,激发学生的化学思维和创新学习能动意识。

2.开发实验素材

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实验不仅是化学知识的来源,更是检验知识科学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能力、实操能力的关键途径。传统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考虑到学生整体学习压力、课时安排和教学任务,往往会选择示范实验或代替实验形式开展教学活动,但在生态高中化学课堂上教师给予学生更多设计实验、参与实验的机会,学生的能力发展更为全面。而在选择的实验素材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一些网络热门的化学实验视频作为导入素材,调动学生学习想法,引出创新学习问题;也可以结合模拟实验方式将不方便学生直接操作或现有学校资源不支持自主实验的内容搬上网络舞台,学生自行添加实验模拟素材、变换实验顺序会得到意想不到的实验结果,更有助于丰富实验教学的内容和形式。

3.挖掘课外材料

化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决定了在课程之外有许多可被开发和利用的、能够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材料,该种材料既体现在生活实际中,又体现在虚拟网络之上。如:在生活中将生活现象、生活问题或化学知识在航天、工业生产等不同领域的应用新闻引入课堂之上,学生不仅有熟悉感、亲切感,更有学习的主动意识和行为。教师也可从视频资料、网络素材、影视片段中提取表现了化学应用的相关内容作为导入材料或教学线索,也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大千世界中的化学元素,将其变为个人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向。

(三)组织生态教学过程

1.创设学习情境

为使得化学教学生态性更为凸显,教师在教学中还应根据实际情况为学生创设不同的学习情境,在情境中实现可持续模式下多种教学信息的综合应用。如:利用化学游戏的方式打造学习氛围,不同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化学元素,听教师的指令,不同元素站在一起,表示完成化学反应,再纳入不同的化学结果同学,表示化学反应所产生的能量变化。或者反过来,教师给出能量变化,由元素同学自行组合,完成正确的化学反应。用这种体验式教学方法打造了更为真实的、更有代入感的学习情境,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了本课重难点内容,课堂氛围也更为积极热烈。或教师可选择与环境保护、绿色化学相关的教学故事、教学视频,以讲故事的方式给学生提供情感情境,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自己熟知的绿色化学故事、新闻,用分享学习的方式使化学课堂更显开放性。

2.应用生态教学方法

生态教学方法没有固定的模式或结构,其主要是根据高中化学生态课堂的特征和影响生态教学质量的因素选择最为合理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实验学习、项目学习、分层次学习、角色扮演学习或辩证讨论学习,每一种教学方式都贴合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更显适宜性和有效性。如:教学《自然资源开发与利用》一节课,其目标是让学生通过结构观察和探究了解到煤、石油、天然气等不同资源的生成,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选择背景调查式教学方法,课前请学生通过网络、书籍等收集、整理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相关的素材,形成小组学习报告,课上由报告交流或讨论引入教学过程,在过程中教师穿插重点知识和难点内容,如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化学原理。用该种教学方式实现教学课内外的开放、联系,实现对学生整体学习素养的培养。

3.把握动态教学节奏

高中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高中生学习过程也不是固定的,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情况,以动态思维把握整个教学节奏。前期,根据实际情况对课堂教学部分进行充分预判,设计合理问题;教学中通过实时观察学生对于所组织学习活动的配合与参与程度调整教学顺序或不同环节的教学时间,让学生或有充分的课堂练习空间,或能够有二次开展实验的空间,且能够在充分思考之下得出必要结论。教师还需要准备更为丰富的教学辅助材料,对生成性问题进行灵活处理,将学生突发奇想的或略显刁钻的问题变为一种生成性学习资源,以该问题为铺垫,请学生思考是否有帮助该名同学解决问题的方法,如若暂时没有,那思考一下教师提供的各种方法是否具有可行性,在积极转化下完成生成性的教学节奏把握和科学教学管理。

结束语

生态高中化学教学模式是以开放、整體、可持续发展为基础特征,整合应用一系列生态信息、生态资源,实现教师与学生两个生态主体在生态学习环境中的共同进步与发展。同样,针对以上教学特征和教学要素,需要高中化学教师为学生提供支持其更好学习知识的物理环境、精神环境,整合一系列教材资源、生活素材和实验材料,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思考、创新应用中发展化学品质,锻炼实操能力。教师还需要实现课前充分预判和课中的灵活把握,使高中化学课堂既是预定轨迹中的有效教学,又是生成轨迹中的高品质教学。

参考文献

[1]周海燕.高中化学生态化教学的教学策略浅析[J].教书育人,2019(28):51.

[2]邹伟.浅析高中化学生态化教学的教学策略[J].高考,2019(13):1.

[3]张昶.高中化学课堂生态化教学的优化策略[J].新课程导学,2018(9):1.

[4]张勇.试论高中化学生态化教学研究[J].成功,2018(22):1.

[5]韩春宏.如何在高中化学学科教学中渗透生态教育[J].名师在线,2021(15):2.

猜你喜欢
高中化学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高效学习之复述策略
国内外高中化学课程目标比较与启示
NOBOOK虚拟实验在高中化学的应用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守恒法在高中化学解题中的应用探析
分类法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舞蹈教学策略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