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如何做好高中数学作业设计

2022-05-30 10:48邱松林
高考·上 2022年8期
关键词:有效措施作业设计双减

邱松林

摘 要:基于“双减”背景下的高中数学作业设计工作,教师要改变以往倾向功利化、题海战术、目的性差、随意布置、盲目批改的作业设计习惯,要将作业的设计与布置,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综合学科素养为目标,为学生设计具有趣味性、实践性、层次性、研读性、诊断性,以及开放性特点的作业,让学生在完成数学作业的过程中,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更加系统、完整的数学知识框架,并通过完成作业的过程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和课业负担,切实达到减负增效的教学成效,落实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理念。

关键词:高中数学;“双减”政策;作业设计;有效措施

在“双减”背景下的高中数学作业设计中,教师要基于协同发展、共同进步、有效作业、促进提升的原则进行作业的优化与布置,使学生在多元有效的作业完成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学科素养、锻炼自己的数学学习能力、巩固数学理论知识,进而最终促使学生实现全面化、个性化的成长。同时,在“双减”背景下,教師要将作业设计、作业反馈作为调整数学教学方式的重要依据,真正满足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另外,教师在“双减”政策的指引之下进行作业设计时,还要做到减量不减质,让学生在完成数学作业的过程中感到快乐,充分展现出数学作业的育人功能和指导功能,切实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1]。

一、当前高中数学作业设计中的问题和原因

众所周知,作业是课堂的延伸,也是教师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方式。在“双减”政策的落实过程中,作业虽然逐步受到了教师的重视,但仍旧存在着一些问题:第一,作业布置缺乏设计意识。作业不仅仅是让学生完成课后的习题或者对应练习册这种简单的布置,而是应该通过教师精心设计后,能够帮助学生实现知识巩固的结果,所以作业的设计和作业的布置两个环节同样重要。但是在实际的作业布置中,部分教师往往分不清这两种概念,缺乏设计意识,不仅没有发挥出作业的作用,也影响了学生的发展。第二,作业布置的形式和内容相对单一。由于部分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过深,导致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单纯地以现有的练习册作为主要的作业内容,这种布置不仅不存在设计元素,也过于形式主义,学生即便完成了这些作业,也得不到有效提升。第三,受限于外界因素。由于每一名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不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能力也有着较大差异,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如果一味地沿用“一刀切”的方式给学生进行作业布置,不仅难以落实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也不能发挥出作业本身的价值,影响学生的发展。

数学作业设计中所出现的问题正是数学教育问题的缩影,究其原因主要是:第一,随着“双减”政策的不断深化,教师也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同时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作业设计没有得到与教学同等的重视。第二,教师受限于教材,在给学生布置作业时忽略对学生学习能力,以及学生综合素质的强化。因此,教师在“双减”背景下为学生设计作业时,作业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充实的内容、适中的难度以及多样的形式,将作业的最大价值充分发挥出来,使学生在这种多样性、有效性的作业实践中,切实提升自身的综合学习能力[2]。

二、“双减”对高中数学作业设计的积极影响

(一)进一步完善高中数学教学体系

“双减”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教师及时调整高中数学作业设计,能够进一步完善高中数学的教学体系。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有效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机会,能够全面增强学生自身对相关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创造提升学习能力的机会,丰富教学机制,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对学生造成的不良影响,进而提高高中数学学科的教学质量。

(二)有助于学生课后的自主学习

及时调整高中数学作业设计,能够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助力学生的课后自主学习。学生的学习环境不仅来源于校园内的课堂教学环境,家庭教育环境也十分重要。在家庭教育中,学生的学习环境以及作业环境会相对自主,如果教师对作业设计得不够新颖、合理,学生就很容易在相对自主的环境中忽略作业的作用,影响其对知识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所以,在“双减”背景下,教师要对课后作业进行有效设计,使学生能够在积极完成作业的同时实现对知识的再次探究,有效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增强其创新思维意识,推动学生课后的自主学习。

(三)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正确学习方法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当中,不仅要具备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相对创新性的学习机会,学生自身所具备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也至关重要,这对学生接收新知识巩固旧知识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意义。因此,在“双减”背景下,教师要对作业进行高质量的设计和创新,让学生在完成作业、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找到或者形成一种更加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方式,进而使学生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能够不断获得提升,实现进步[3]。

三、“双减”下高中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方法

(一)设计趣味型作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趣味性作业的设计,顾名思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使学生的探索思维能够在作业的完成中得以发展和提升。随着“双减”政策的逐步落实,教师要以作业的趣味化设计为基础,帮助学生实现特定思维的有效发展,优化作业设计理念,让不同的作业内容直接对接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使学生在对数学作业得以系统化认识的基础上,实现对相关数学知识的深化解析,激活学习兴趣。

例如:在对“等差数列”这部分知识进行作业设计时,笔者为了帮助学生实现对等差数列知识点的深入理解和剖析,就从等差数列构成的特性,以及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关系出发,针对等差数列知识点的串联结构与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进行趣味化的作业设计。如笔者带领学生进行“围圈游戏”,让第一名学生与第二名学生之间相差20厘米,第二名学生与第三名学生之间相差40厘米,第三名学生与第四名学生之间相差60厘米,以此类推,使之后每两名学生之间的距离都比前一组学生之间的距离多20厘米,然后笔者询问学生,我们班中的所有学生都参与进来能够围成多大的圈?笔者设计的趣味性游戏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同时也使学生深化了对等差数列基本性质的理解,引导学生通过了解公差和首项,推导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这样一来,原本复杂的等差数列知识就变成了简单找规律的知识内容。这样的趣味性作业能够将知识化难为简,学生也会根据此知识点做出分析,进而有效提高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探索积极性。

(二)设计实践性作业,提升学生感知能力

实践性作业设计能够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同时也符合高中生的认识思维发展。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作业设计时,针对实践性作业的特点来帮助学生实现对特定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基于实践感受来对所学知识加以运用,能够有效保证学生在运用数学知识时发散自己的思维,提升对数学知识的感知能力。

例如:在对“统计”这部分知识进行作业设计时,笔者在给学生讲解完基础的统计知识之后,就为学生设计了实践性的课后作业。第一,笔者让学生自行结组,每一小组五名成员,统计每天早读时本班学生以及全年级学生的到达时间。第二,制订本班学生以及本年级学生进行早读的时间统计表,并且根据统计表中的记录内容,分析学生到校早读的规律。第三,根据所学习的统计知识对统计表中对全年级学生的早读情况进行分析,并形成结论,在下次上课时进行分享。这种实践性较强的作业布置,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灵活性,还能让学生根据实践过程深化对统计知识的理解,进而有效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感知能力、实践能力以及思维能力。

(三)设计层次性作业,完善学生个人发展

层次性作業的设计是一种以学生个性能力的发展为基础,融合学生认知思维为核心的作业设计形式。在“双减”背景下,教师给学生设计层次性作业时,一定要以学生的最近发展需求为基础,通过发散作业作为层次类作业的补充形式来保证学生在同一阶段内的学习认知,让学生的学习思维得到全面激发,并有效完善学生的个人发展[4]。

例如:在“空间直线、平面的平行”这部分知识的教学结束后,笔者就为学生布置了如下作业:1.要求学生能够自行回答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内容,并能对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的区别进行举例。2.已知空间中有a、b、c三条直线,若想让这三条直线两两平行需要满足什么条件?3.在两个平面当中,每一个平面都有两条平行的直线,那这两个平面是什么关系?在这三道作业题中,第一道题目考查学生对基础类知识的掌握情况,目的是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第二道题目是对知识的拓展,使学生在笔者有目的地延伸中了解直线与平面平行的特点。而第三道题目在第二道题目的基础上又上升了一个难度等级,是以学生对于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和性质进行延伸的一类拓展性作业,以此来实现学生对于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和分辨。通过给学生设计层次性作业,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还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进而促进学生的个人进步。

(四)设计研读性作业,发展学生自主意识

研读性作业是一种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发展学生自主意识为基础的设计形式,是一种能够帮助学生及时预习、初步掌握教材内容并进行有效思考的作业设计类型。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在给学生进行作业设计时,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给学生布置研读性作业,让学生通过研读的方式进行课前预习活动,初步对所学知识产生理解认识,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能够充分发挥出来,并逐渐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例如:在对“不等式”这部分知识正式教学之前,笔者为了使学生对不等式的性质、解法形成初步的理解,在课前通过信息化手段,将此次课程的教学课件上传到了学习平台,并且让学生根据笔者的教学课件进行预习,同时也给学生布置了研读性作业,如笔者让学生探究不等式的意义、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应用,并且通过自主研读总结出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之后完成相应的练习题。学生在完成这项研读性作业时,不仅能够认识到不等式的知识点,还能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薄弱点,进而在正式上课时明确知识的主次,完善自身知识结构。

(五)设计诊断性作业,便于学生查漏补缺

在教学结束后,为了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可以设计诊断性作业。让学生通过自我学习或者小组探究的方式,使学生在完成诊断性作业的过程中及时查漏补缺,暴露自己的认知偏差。如此既能够使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能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从而更新自身的数学知识体系,提升认知水平。

例如:在教学完“指数函数”的相关知识之后,学生已经掌握了本节内容的相关知识,笔者为了诊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就给学生设计了诊断性作业。如“指数函数的图像经过点(2,16),的值是多少”这道题目。笔者让学生两个人为一个小组,让学生将这道题目的梳理步骤以及思考过程充分展示出来。学生在解答这道题目时,由于部分学生对指数函数还未建立起良好而清晰的认识,对这道题目的解答并不十分顺利,学生会轻易暴露自己的知识盲点,此时笔者就能有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再有目的地详细给学生讲解这道题目。通过诊断性作业的设计,能够使学生体会到一般到特殊的过程,进而促进学生实现对知识的查漏补缺,提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六)设计开放性作业,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双减”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要求教师改变以往将课后习题作为数学作业的形式,而是要给学生设计一些开放性的作业,引导学生建构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进而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升华[5]。

例如:在进行“二次函数”这部分知识的作业设计时,笔者就设计了开放性的作业,如“已知二次函数的图像经过点A(c,0),……,求证这个二次函数的图像关于直线对称”,笔者将这道开放性题目呈现给学生之后,让学生围绕现有信息猜测二次函数的性质,并让学生自主修补题干中的残缺部分。这种开放性的作业题目,不仅有效激发了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欲望,也使得学生求得的答案十分多样化,既强化了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认知与理解,也能够使数学知识在学生的脑海中更加系统,在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促使学生数学综合素养得以全面发展。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数学课程活动中,教师要跟随时代发展的步伐,围绕“双减”政策指引,不断优化数学作业设计方向、设计目标以及设计内容,并结合高中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差异,为学生设计具有趣味性、实践性、层次性、研读性、诊断性,以及开放性的数学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完成课后作业的过程中,真正实现对知识的巩固、复习与归纳,在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基础上,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与学习压力,达到减负增效的教学成效,提升高中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落实“双减”政策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洪金坚.“双减”政策背景下高中数学作业优化设计实践:以“平面向量”复习课作业为例[J].理科考试研究,2022,29(7):11-14.

[2]沐方华.领悟“双减”精神 革新作业设计:关于高中数学作业设计的尝试与思考[J].数学通讯,2022(4):30-32,37.

[3]董文娟,张文兵.高中数学个性化作业有效设计与使用的实践研究[J].高中数理化,2021(S1):61.

[4]马仕光.高中数学作业设计实施优化的策略[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1(4):157-158.

[5]丁世军.谈加强高中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的有效途径[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20(11):29.

猜你喜欢
有效措施作业设计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
船舶涂装工艺技术改造中的环保技术研究
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效率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