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开展的策略探析

2022-05-30 10:48陈枫兰
高考·上 2022年8期
关键词:管理策略高中

陈枫兰

摘 要:在社会和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人们的生活环境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同时,学生的心理问题也日益增多,在此背景下,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高中开展素质教育时,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根据目前高中心理健康工作的现状,本文探讨高中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与方法,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管理策略

心理学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作用毋庸置疑,尤其是积极心理学在高中教学工作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当下紧张的高中学业竞争背景下,积极心理教有利于高中生全身心为高考备战,有利于高中教师将知识传授予学生,也有利于高中校园生活的的顺利进行。然而,在高考压力源等的因素制约下,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令人担忧,学校、家长和教师也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重视,尤其是如何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工作如何开展便成了当下燃眉问题。

一、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意义

当前,很多学校认识到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性,积极调整教育教学的思想和策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为社会提供更多的综合应用人才。在对高中心理卫生工作的研究中,有学者指出,心理卫生工作对于学生的成长和教育教学制度的改革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促进学生个人的综合发展。高中教育教学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主题,明确学生心理卫生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并且与实施素质教育相符合,以提升教学质量,保证教育目的和社会需要的密切联系。其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1]。高中生在心理、学业上存在着很大的压力,有明显的亚健康问题,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有效避免这种两难境地,让学生将自己的坏心情发泄出来。教师可以对学生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消除心理上的障碍,保证学生可以重新开始学习。最后,通过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同学们在课堂上重拾自信。高中生在学业上的压力很大,在学习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通过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其对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和困难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认识,积极地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从而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和别人沟通与互动,建立一个好的社会关系[2]。

二、目前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

(一)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从目前的现实状况来看,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相当普遍的,根据相关数据,目前我国青少年的心理亚健康状况已超过三千万人。在高中阶段,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有:学习焦虑症、孤独症、情感障碍。处于精神亚健康的青少年,大部分学生没有太多的求知欲,甚至有一种厌恶学习的倾向,随着他们的年纪越来越大,这种情况越来越糟糕,也有一些学生产生了逃学、退学的想法。另外,也有一些人感到很寂寞,觉得在高中时没有一个可以和自己沟通的朋友。在高中生中心理健康问题十分常见,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但最普遍的原因是,学生在学业上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导致他们情绪低落,进而出现失眠、食欲减退、神经衰弱、记忆力减退等症状,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效率不断下降。除了这些,还有一个共同的原因,那就是人际关系。与初中阶段和小学阶段相比,高中生会比较通情达理,能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所以,高中学生会把他们的大部分时间花在学业上,在此期间,有些学生才会产生孤独感[3]。最后,在高中,也是青少年时期,会有一些青少年问题,如果没有得到适当的处理,最后会造成心理上的问题。

(二)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现状

现在,我们国家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在這种情况下,学校要把心理健康工作列入学校的课程。不过,从目前的数据来看,我国高中心理卫生工作的状况不容乐观。许多学校没有充分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有些学校尽管有心理健康教育和相应的心理咨询室,然而,在心理健康方面的宣传并没有加强,心理咨询室只是一个摆设,大多数学生心理上的问题不能得到有效地处理。有的学校也举办相关心理健康教育,但该课程尚未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科学系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施也较为单一,不能和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沟通,无法真正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心理健康工作成效不佳。在这种情形下,高中应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三、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策略研究

(一)培养学生对心理方面的兴趣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十分必要。在高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中,要积极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当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必要的心理测试,以推广心理健康教育。要积极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学生的思想意识,多组织同学聚会、读书会,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科技、艺术、健身、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充实学生的业余时间,让其时时刻刻都充满热情,微笑着面对生活。屠格涅夫说:“只有乐观才能保持健康,而经常地忧虑和愤怒,会让一个健康的人变得虚弱。”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健康、积极的心态,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心理健康环境也尤为重要,让学生在健康、正常的环境中成长。同时,对青少年进行积极的引导,让其进行自我调节,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4]。

(二)开设心理健康课程补充课程计划

在当今新课改的大环境中,需符合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需求,促进高中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措施是在高考之外设置学校的特色课程,努力实现校本课程的构建,补充和扩展不完整的课程,培养学生学科素质。为了进一步推进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建立一种特殊的心理健康校本课程,这一点毋庸置疑。为了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首先要做好心理健康教材编写,有意识地将高中生身心特点相结合,与高中的具体情况相联系,为心理健康编写校本专用教科书,并在编写过程中寻求相关专家的指导与协助,使这种教学材料能为学生的一系列心理问题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与支援。进而让学生可以在专业学习中,逐渐形成积极、健康的精神状态,加强预防和处理心理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成长环境更健康、更积极。心理卫生专业的师资队伍要持续提升,具备先进的教育理论与教学技巧;同时注重在日常的教学中运用先进的思想和方法,确保教学质量[5]。

(三)拓展心理健康教育渠道保证质量

以往,高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更注重课堂工作,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以课堂教学为主,甚至是唯一的渠道,从而造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单一化、片面化,这并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要想改变这种状况,高中生心理卫生工作应以多种途径、多种形式为目标,全面适应学生的心理健康与人格发展需求,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加各种教育活动,使他们的行为得到规范,加强心理健康素质的培养。一是由心理教育工作者到学校举办专题讲座,或到心理健康机构参观,在专业人士的指导和协助下,帮助教师开拓思维,开阔视野。二是组织户外运动,通过实际操作来增强学生的自我认识,发掘他们的潜能。指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让同学们在游戏里玩得开心,并且逐渐超越自己,形成一种稳定的心态。三是通过互联网进行学生心理咨询。例如,建立心理信箱、心理驿站、网络论坛等,让同学们能够更好地沟通。接受专业教师的指导,让心理健康教育超越时空的局限,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覆盖面[6]。

(四)加强家校合作和沟通

父母的教育方法对学生的心理状况有很大的影响,通过对高中生心理问题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与其所接受的家庭教育有很大关系。部分父母缺乏适当的育儿经验,教育水准还需要提高,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直接放任自流,让学生自主学习,这就造成了一些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的学生产生了错误的認识,常常很难控制自己的坏习惯,学业表现也一直在下滑。部分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很严格,只要学生犯了错,他就会受到严厉的批评,最终,造成了学生的自卑感,对学生个人发展和成长十分不利。为此,教师应加强与家长的协作,认识到家庭在心理健康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为家长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让家长重拾自信,掌握有效的家教策略和方法,从学生的视角来考虑问题并进行分析。此外,家长还要积极地将自己的教育方法反馈给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真正做到家庭教育与教育资源的分享与交流,确保两个主要的教育和教学板块得到有效实施,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心理问题。指导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方案,与父母合作,有针对性地与同学进行沟通和交流。充分体现心理辅导工作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对家庭的信任,在与家长的沟通和互动中,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和心理上都有很大差异,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父母和教师都要重视问题的具体分析,采用逐步学习的方式,从学生的视角来考虑问题,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良好的教育、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7]。

(五)开展人性化的评估制度,全面发展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可以恰当地引导学生们相互学习,参与班级的集体课外活动,加强全体同学的团结,降低同学间的隔阂,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这会给学生带来一种存在感和优越感,让学生们互相督促,一起进步,向着胜利的方向前进。同时,也要建立更加科学、公平、人性化的评价体系,不能像以前那样,只看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成绩。除了注重考试之外,也要注意教师的师德、教师的工作状态、教师的心理健康,学校要推动师生共同成长,提高教学质量。摒弃传统的“一刀切”式的教学方式,让教师把重点放回到教学的中心,降低教师的工作强度,缓解教师的精神紧张,要确保教师的身心健康,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更好地开展。学生在自身的成长过程里,家长和教师的影响是终身的,教师要和学生的父母建立起一种协作的关系,让那些思想比较保守的学生的父母们明白,教育也包括家庭教育,这是很重要的一环。还应通过诸如电视、互联网等新闻渠道,普及和提供给学生和家长专业的心理学知识[8]。

(六)针对心理健康教育开设有关的课程

新课改环境下,应充分满足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推进高中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在高考科目以外开设具有特色的学科,努力通过建立校本课程,补充和扩展传统的教学方案,适应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为促进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高中生来说,在学校里开设关于心理健康的课程,这是一个很大的举措。要想让这门课能顺利地进行下去,要准备好心理健康教科书,要针对高中生的身心特点,有意识地把其联合起来,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再编写专业的教学材料。在编写过程中,尽量向相关的专家咨询意见,使编写的教科书能够更好地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集中精力在课堂上,慢慢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增强自己的心理素质,为学生创造一个健康、积极的成长及学习的良好氛围[9]。心理健康课的教师也要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要掌握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技术,并将先进的理念、方法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求学校和家长的有效合作。学校要开设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父母们还应该适当地为孩子们减压,培养学生的价值观、自信力,家校共育,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的身体和精神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苗.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开展的策略探讨[J].明日,2021(9):1.

[2]夏正勇.试析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开展的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3):4,69.

[3]王小琴.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开展的基本策略[J].科学咨询,2020(24):1.

[4]韩佩蕾,刘彦梅.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开展的基本策略[J].好日子,2021(26):1.

[5]王小琴.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开展的基本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6):146.

[6]朱永青.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创新应用:评高中音乐教学方法创新与实践[J].中国油脂,2021,46(2):165.

[7]简琦.高中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问题与对策研究[C]//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重庆会场)论文集.2020.

[8]胡爱华.试析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开展的策略[J].好日子,2020(11):1.

[9]张虹睿.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探析[J].现代职业教育,2018(13):250.

猜你喜欢
管理策略高中
房建工程招标组织与合同管理策略
论减税降费背景下的企业财务管理策略
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管理策略
建筑工程全过程预决算管理策略初探
建筑工程管理策略探讨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策略的应用探索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