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英语文化 培养人文素养

2022-05-30 01:39丁奎
高考·上 2022年8期
关键词:人文素养高中英语教学策略

丁奎

摘 要:在素质教育全面深化的今天,英语学科也结合这一要求进行全面的变革,其中人文素养已经成为考查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内容之一,这也要求高中英语教师要将人文素养的培养作为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本文首先介绍了高中英语学科人文素养的内涵,指出了培养高中生人文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接着总结当前培养高中生英语人文素养的主要支撑是教材中的英语作品和课外阅读的书籍,随后梳理出当前高中英语教师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包括素材发掘深度不够、教学流程流于形式、教学方法呆板教条、评价举措落后片面等,最后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希望能提高高中英语教师对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视度,采取高效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关键词:高中英语;人文素养;教学策略

受应试教育影响,高中英语教与学的落脚点是高考成绩,发力点是知识灌输加反复练习,在这种教学理念及模式下,学生感受不到一门人文类学科的价值与温度,体会不到语言的魅力与内涵。随着高考制度的不断改革,明确指出要转变唯分数论的教育认知,要充分发挥英语学科多重教育价值,尤其是在情感、文化、价值等方面的作用。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高中英语学科人文素养教育被广大师生所重视,也才能够积极地贯彻落实,但是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讲究一定的方式方法。

一、高中生英语学科人文素养概述

人文素养的含义就是人们在人文思想、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人文方法等多方面所达到的水平或具有的素质[1]。这一素养对于个体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端正,对个体精气神的升华,对个体文化修养的提升都具有重要作用。具体到高中生的人文素养,主要指的是要具有良好的语言知识、文化素质、情感意识、学习态度、风土人情等各种能力与素质,由此可见,人文素养的内涵非常宽广。人文素养对高中生而言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是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根本和基础,也是新时期整个教育内容中最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甚至因为快餐文化的影响、网络文化的侵蚀,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更具紧迫性和必要性[2]。当前,我国的教育水平已经非常高,但更多体现在专业知识的传授,人文教育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是缺失的,学校、教师和家长都忽视了对学生展开人文教育,导致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与自身的综合素质不相匹配,也就难以发挥出知识的作用。因此,作为人文教育主阵地的高中英语学科要积极行动起来,加强文化传递,引导学生品读英语作品,进而实现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根据2020年修订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内容,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新时期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最主要教学目标,作为核心素养有机组成部分的人文素养也需要教师采取积极的教学措施来推进和落实[3]。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要能在英语语言教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多阅读、多鉴赏优秀的外国文学著作,感受到其中文化的力量,体会到外国文化的精华,进而产生文化认同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所以,新时期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要摒弃传统“口耳相传”的教学模式,突破“唯分数论”的桎梏,带领学生阅读和品味英文作品,认识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汲取文章中的文化精华。就高中英语学科学习而言,需要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将专业知识学习和综合素质培养兼顾起来,发挥好语言学科的作用。而且高中英语学科也可以承担起这样的重任,无论是教材中的英语作品还是学生课外阅读的作品,其中都蕴含着大量的文化元素,是英语国家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等文化力量的载体。通过阅读和品鉴,就能深入地理解这些文化内容,并且与中国文化进行比较,进而充实文化认知,完善文化体系,培养人文素养[4]。

二、高中英语学科开展人文素养教育的价值

(一)有助于学生全面成长

高中生正处于文化知识水平快速提升、综合素质全面培养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我发展意识与能力。但同时因为对信息接触和接受得越来越多,对信息的甄别能力还不是很强,更需要教师开展针对性的教育,来为学生的全面成长保驾护航,而人文素养就是学生全面成长的关键支撑。英语是学生学习和品读文化的主阵地,也是实施人文素养教育的主力军。高中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时候,不仅是要实现高考成绩提高,更是要通过英语学科的学习来获取专业文化之外的知识,包括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哲学理念、价值观念等,这将有助于学生知识宽度与广度的增加、情感世界的丰富、价值观念的端正、文化作品的学习等,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二)有助于丰富学生的英语知识内容

在过去,高中英语教师只关注教学大纲的要求,然后按部就班地教学,对作品的内涵和价值不挖掘,对学生的情感不关注,导致学生就像一台低效率的学习机器。但是在人文素养教育下,教师会突出学生的课堂教学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思想与情感,会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阅读和品鉴英语作品,会鼓励学生透过文学作品的表面去发掘其中蕴含的文化元素。这样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时候不仅限于表面的热闹,更能静下心来细细地品味,去感受人文的温暖与力量,实现对英语知识深层次的思考。同时为了实现更深远的人文教育效果,教师会加大传授教材之外的作品和知识,引导学生在课后广泛阅读各类作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学习交流活动,能在广泛阅读和社会实践中去领略更丰富、更精彩的英语世界,进而有效丰富学生的知识内容,帮助学生学习到更多更广的知识。

(三)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在“口耳相传”加反复练习的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难以感受到英语学科的魅力所在,尤其是基础成绩比较薄弱的学生,英语已经成为痛点。很多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时候,因为教师只要求学生加强背诵、默写和做题,英语作品中蕴含的精彩已经消失殆尽,学生只會觉得英语知识枯燥乏味,难以发掘其中的精彩之美,感受不到英语知识的魅力,导致在学习英语知识的时候,只会觉得索然寡味,毫无兴趣可言,教学效率将会非常低。但是在人文素养教育下,教师不仅关注单词的默写、课文的背诵、作品的创作等以提高考试成绩为主的教学项目,还会有意识地借助多媒体展示欧美国家风土人情、引导学生开展情景剧表演、讲解欧美国家哲学大师的趣味小故事。正是因为教学过程多彩了、教学内容丰富了,英语学科的魅力也就充分展示出来了,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学科的美好与有趣之处,进而会以更高热情投入学习中,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三、高中英语学科人文素养的体现形式

在高中英语学科中,人文素养的体现形式多种多样,无论是在英语作品中、听力练习中、角色扮演中,还是课后阅读中、社会实践中,都蕴含着大量的文化元素,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文素养教育资源。结合现有的研究文献,以及高中英语教学实际,人文素养教育元素主要存在三个地方,这也是本篇本章研究的重点领域。一是教材,这是开展人文素养教育的最主要资源来源。在新版高中英语教材中,收录了大量的展示欧美国家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待人接物等各方面的知识,给学生了解欧美国家的文化提供了载体,也为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搭建了平台。在英语教材中,编者将教材分为不同的板块,如阅读板块、写作板块、听力板块,这些板块中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有不同的侧重点,也因此需要教师在开展人文素养培养的时候能实施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很多时候教材中的人文素养教育元素比较隐晦,需要教师多去发掘,学生多去领悟,以此才能发挥出英语教材的价值与作用[5]。二是课外书籍,英语属于人文类学科,属于典型的文科,教材仅仅是整个英语知识体系的“冰山一角”,教师要想实现更全面的教育,学生要想实现人文素养高质量培养,就需要发挥好课外书籍的作用,引导学生多阅读、深思考、广探究。教师要能在教学中,结合正在讲解的教材作品的人文教育内容及目标,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一些具有延伸教育意义的课外阅读书籍,引导学生在广泛的阅读中去感受欧美国家文化的内容,并能善于发掘其中对自身成长有积极意义的元素。同时,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成长需要,去观看英文电影,去欣赏英文话剧,主要目的就是在广泛涉足中获取更多的教育资源[6]。三是教学活动,如果说教材和课外书籍为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创造了理论支撑,那么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融入人文素养培养内容,就能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教育目标。高中英语教师为了推动教学进度,提升教学成效,会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教学活动,如英语角、角色扮演、主题演讲、英文歌歌唱比赛等活动。在如此丰富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内容实施的要求,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感悟所掌握的人文素养培养理论,能积极地践行和转化。

四、高中英语学科开展人文素养教育存在的不足

(一)素材发掘深度不够

虽然绝大部分高中英语教师能认识到人文素养教育的价值,也能积极开展人文素养教育,但是在现实中,开展的深度与力度都还不够,尤其体现在教材人文元素发掘深度方面明显存在不足。很多英语教师在发掘教材中人文素养教育元素的时候浅尝辄止,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不喜欢学习,导致在发掘教育元素的时候一方面不能有效发现,找不准发掘的方向与重点,另一方面不愿意发掘,存在畏难情绪,认为这项工作出不来成绩。正是因为教师存在上述思想,导致在人文素养教育过程中对教材发掘的深度远远不够。

(二)教学过程流于形式

在现实中,一部分高中英语教师开展的人文素养教育只是为了完成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工作安排,不能自觉地开展,不能与专业知识传授有机结合起来,也很少针对这一教学项目制订针对性的教学计划。也就使得学生不能够得到充分的人文素养教育环境与过程,在缺乏教师有力推进的前提下导致学生人文素养难以实现质的提高,只能一知半解、流于形式。

(三)教学方法不能与时俱进

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学生已经逐渐地习惯于教师讲解,自己忙于记笔记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多媒体技术,更多的时候是为了更加直观地讲解题型。而在这种“口耳相传”加反复练习的教育模式下,学生的关注点不在人文教育元素上面,而是不自觉地将注意力集中到文化知识的学习上。使得学生难以实现高效的人文素养培养,甚至在很多时候,因为这种教学模式的枯燥乏味,学生对整个英语学习都味同嚼蜡,人文素养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

(四)教学评价单一片面

在应试教育思想的指引下,教师在实施评价的时候以考试成绩、做题准确率作为最主要的评价标准。在这个评价导向下,学生仅满足于文化知识的学习,侧重做题能力的增强,对人文素养的养成不关注,也没有深入形成与发展的动力。在这种评价模式下,即使教师开展人文素养培养,也难以得到学生的积极回应,很多时候仅仅是为了完成学校的教学要求。

五、高中英语学科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策略

(一)拓展教育内容,丰富人文素养教育内涵

高中英语教师在开展人文素养教育的时候,不能将素材仅局限在教材中,而是要结合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扩大,传递更多的教育内容,实现学生人文素养更全面的培养。特别是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以教材中的作品为基础,进行课外拓展。讲解此单词的来源,与单词相关的典故,各民族的风俗习惯等,这样不仅可以增强英语课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人文教育元素,实现更高的教育成效。但是教师在拓展人文素养教育内容的时候,要注意知识的关联性,也就是拓展的内容要和教材有一定的联系,也要符合高中生的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与高中生身心发展特点相契合,这样既有利于教材知识的传授,也有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对于学生英语知识体系的建立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例如:在讲解《Be sporty,be healthy》这一节内容的时候,可以将体育所追求的精神融入教学内容中,不断拓展教学内容,从而学生就能理解公平、公正、开放、特色、凝聚力和感染力,是体育理想、信念、情操的象征等关键的字词、语句等。通过这种拓展,会让学生领悟到体育精神的内涵与外延,认识到锻炼的价值与意义,这也是學生人文素养的有机组成部分。为了实现更加全面的教育,拓展学生人文教育知识面,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英文书籍,如《体育管理》《奥林匹克运动百科全书》等,要求学生在放学回家之后开展阅读活动,使学生增加阅读的广度,有力帮助学生端正体育精神与追求。

为了实现教育内容的拓展,教师还可以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为学生推荐一些具有人文教育价值的书籍,然后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书籍,最后将选择相同书籍的学生分为一个小组,在阅读过程中及结束后能及时交流自己的所思所获,实现人文素养的整体提升。

(二)教师要加强自我修养,重视人文素养教育

教师是高中生英语学科人文素养教育的核心与关键,是推动者与组织者,只有教师认识到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价值与意义,才能积极开展这一教育项目,才能更加主动地加强自我修养,积极落实各种教学计划与要求。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学校加强培养是外因,而自我修养才是教师加强开展人文教育的最主要力量,是內因。所以,高中英语教师要不断充实自身的人文知识储备,通过不断学习、实践,全面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丰富生活经历,强化人生感悟等。从而更好地挖掘英语教学中的人文思想,更加高效地开展人文素养教育工作,也就能积极学习和总结科学的人文教育方法、实现班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有力推进。

例如:《Science and nature》这一篇课文的核心是“人与自然”,主要内容是介绍“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教师需要意识到这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与价值的较好载体,尤其是在教材中蕴含着国外的一些先进思想与理念。同时,作品中所蕴含的人文素养教育元素要想充分发掘并有效展开,还需要教师具备这方面的认识,为此,教师可以开展自我学习,通过网络学习、书本学习,使自己的认识有了较大程度上的提高,这样在讲课的时候也就做到了游刃有余。

教师的自我修养不是闭门造车,更多的时候需要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在相互探讨、学习过程中实现师生人文素养的整体提升,同时因为自我的积极提升体现了很好的榜样作用。

(三)创新教学方式,提高人文素养教育成效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大多数的英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还是传统的教学方式,英语教师以讲为主,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习和听讲。通过这种方式也只能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并没有进行个人情感和自我价值的提升。所以,英语教师一定要创新教育方法,多发明一些针对性的教学措施,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也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但是不论哪种教学方法都要突显学生的课堂教学主体地位,发挥学生教育主人翁的作用,要充分结合高中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能力,确保高中生得到的人文素养教育内容有针对性。教师的人文素养教学方法既要立足实际,也能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尤其要能做到与时俱进、有的放矢。

例如:在讲解《Festivals and customs》这一篇课文的时候,教师需要认识到这是学生了解外国风土人情的有效媒介,为了实现更好的传递效果,教师要充分理解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首先,通过互联网收集外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风俗习惯,让学生认识到不同国家和民族都有独特的节日与习俗。其次,将有关视频或者图画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对这些节日与习俗有一个充分的认识。最后,在互联网的帮助下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另一方面对各种文化都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意识到文化的千姿百态,这对增强学生的文化知识宽度以及包容度都具有较高的教育作用。

目前常见的人文素养教育方法包括多媒体情境法、角色扮演法、情境课堂法、小组合作法等,每一种教学方法都具有一定的针对性,需要教师科学判断、有效实施,实现教学方法与传授内容的相得益彰,这也是目前教学的重点内容与要求。

(四)完善评价体系,形成人文素养教育动力

《课程标准》背景下的英语学科要采用合适的评价机制,将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纳入评价指标中,并且将学生人文素养培养评价与专业知识评价结合起来,以形成完整的评价体系。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教师还要采取多元主体评价,通过教师专业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同伴相互评价、家长跟踪评价等模式,深入推动评价工作的高质量完成。同时,高中英语教师要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立足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意识、学科关键能力和核心素质、读写能力等,确保学生人文素养培养评价的全面、科学。

例如:教师在讲解《Natural in the balance》这一篇课文的时候,要采取更加全面的评价措施,不仅要考查学生是否对本节内容中的单词、词组熟练掌握,还要检验学生通过学习有没有养成环保意识,对大自然的规律能否做到了然于心,还要检验学生能否以本篇课文的内容作为规范自己日常行为的主要依据。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家长积极参与进来,评价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是否做到爱护自然、保护自然。通过这种评价模式,让学生有了发展人文素养的动力,更愿意去学习和成长。

让高中生在传统评价体系中的被动地位变为主动是开展人文素养评价的主要创新,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及时有效地自我调整。同时在评价过程中要积极融合文化知识和核心素养考核指标,实现综合的考核效果,也能减轻教师的考核负担。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英语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再加上素质教育的高标准要求,对高中英语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都有了全新的要求,其中就包括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这也是英语作为人文类学科所需要承担起的责任。为了实现高水平的人文素养教育,必须要克服不足,尤其是教师要加强自我修养,重视人文素养教育;创新教学方式,提高人文素养教育成效;拓展教育内容,丰富人文素养教育内涵。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郭艳清.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路径[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2(2):120-122.

[2]张文博.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诗歌教学初探[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21,35(3):199-201,204.

[3]李洋.高中英语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策略探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2(2):117-119.

[4]林丽君.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16):20-21.

[5]边文静.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策略研究[J].科技资讯,2019,17(29):125-126.

[6]焦玉奎.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1):82.

猜你喜欢
人文素养高中英语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高中英语集体备课的探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