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分析高中政治教学中课外素材的运用

2022-05-30 01:39徐伟泽
高考·上 2022年8期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

徐伟泽

摘 要:高中学科体系中,政治不仅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还是学生德育培养的关键课程,在整个高中阶段学习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中政治教育教学实施过程中,重点需要教师传授政治教育元素、德育教育元素、正确道德观念等,不断提高学生政治学科学习过程中的德育感悟能力、政治思辨能力、政治学科素养等。高中政治教学中课外素材的运用,是一种拓展和衍生教学方式,其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高中政治教学的多样性、多元性和开放性,使高中政治教学课堂更加具有丰富多样性,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效率。文章以高中政治教学的现状分析作为切入点,概述了高中政治教学中课外素材的运用价值,论述了高中政治教学中课外素材的运用原则,针对性提出了高中政治教学中课外素材的运用路径。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课外素材;运用路径

尽管课外素材的运用对高中政治教学具有重要价值,但是部分教师认为教学还是应当遵循“教材为核心”的理念,对课外素材的运用稍有不足。而且,一些课外素材的运用也没有让原本教材内的知识点内容凸显,不符合“高考”要求。所以,高中政治教学中课外素材的运用尚未有效得到实施,加之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长时间处于教学主体地位,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没有激发,学习过程存在较强的依赖性和懒惰性。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高中政治教学中课外素材的运用对高中政治教学效率提高和课堂教学优化的优点逐渐释放,高中政治教学中课外素材的运用成为当下高中政治教学改革的重要趋势。

一、高中政治教学现状

(一)学生被动接受教育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依然对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认知模糊,依然按照传统模式实施教学,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久而久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地位悬殊,学生有问题不敢问,对政治学科兴趣度骤降[1]。导致学生对政治知识、政治理论的认知程度不够,不能对政治知识融会贯通,教师也没有办法及时掌握教学反馈,对学生所具备的政治能力和政治知识不甚了解,课堂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提高。

(二)学生发散思维受限

高中政治属于理论性、逻辑性和概念性较强的学科,尤其是政治学习过程需要学生进行理论分析、政治理解、拓展延伸的内容较多。但是,部分高中政治教师在实际开展教学过程中依然还是运用“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尤其在备课阶段,作为政治课堂教学课程的制订者,部分教师习惯于预设问题,并强行要求学生接受规训,按照教师的答案解读问题。甚至在某些重难点知识内容上,要求死记硬背[2]。长此以往,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实质上压制了学生的思维发散、思维创造和思维拓展。

(三)學科核心素养培育缺失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属于教改要求,更属于教学思路创新。但是,现阶段部分高中政治教师的教学主要集中在政治基础知识、政治理论的传授上,忽视对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能力培养。甚至为了让学生具备“应试能力”“应试技巧”,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是教授“如何做”,不讲“为什么”,高中生不能根据学习过程总结政治知识和政治学习经验,也不能形成自身的政治思维和政治知识体系。从另一维度分析,现阶段高中生政治创新能力不足、政治领悟能力偏弱、思维逻辑混乱和政治学习技巧匮乏等问题的出现正是因为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缺失造成的[3]。

二、高中政治教学中课外素材的运用价值

(一)实现教学“理实结合”

高中政治教学工作长期以来都是围绕着学生顺利完成“高考”而进行。所以,传统高中政治教学体系中,政治课程一直作为一项“应试教育”学科,且受到“文理分科”的影响,政治课程的重要性一直不太凸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育方法传统单一,往往只需要让学生将相关内容进行背诵,没有深入进行剖析和解读,学生对政治课程的教学内容缺乏一个从“认识”到“理解”“掌握”的过程。根据高中政治的教育教学改革要求和改革标准内容来看,高中政治教材中包括了“生活基础”“政治知识”“法律法规”为核心的三大板块,重点强调的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性以及开放性[4]。另一方面,高中政治教学中课外素材的运用实现了政治教材自身知识内容的拓展和衍生,让高中阶段学生政治学习过程中从课堂走向了课外、从教材内走向了教材外,强化了高中政治课内外素材的统一,实现了高中政治教学的“理实一体化”。这样,依托于高中政治教学中课外素材的运用,高中政治的实践教学、课外教学就具备了基础。

(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高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行为习惯、认知能力、道德素养等基本趋于成熟,且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显著提高。所以,高中生在教师的指导之下开展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索有了先天优势。因此,高中政治教学中课外素材的运用和高中学生自身的综合素养和综合能力是相匹配的,且高中生的政治学习需求能够全面得到保障。最为重要的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进入了高速发展和全面发展的阶段,高中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也需要紧跟社会发展步伐,高中政治学科的教育教学内容也应当与社会生活和时事政治相契合。高中政治教学中课外素材的运用是拓展高中政治教学素材和教学内容的重要方式,且凭借着多样化和多元化的课外素材,可开展多样化的高中政治教学策略,激发高中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和兴趣。借助课外素材,高中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得到了调动,教师可以依托新元素和新内容创新教法和教育理念[5]。

(三)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涵盖了人文精神、探究精神、科学精神、创新能力、学习态度、社会发展性、认知能力等。高中政治学科教学的关键在于完成政治知识输出和政治素养提升。高中政治教学中课外素材的运用自身具备了“教学拓展”“教材扩充”“教学互动”“情境互动”等特征。高中政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外素材学习过程、课外素材交流讨论过程中逐步将核心素养进行知识内化,为往后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与此同时,依托于高中政治教学中对课外素材的有效运用,学生能够在政治基础知识学习、理解、知识应用的过程中获取较好的学习品质培养,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构建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不断提高政治学科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质量。概而言之,高中政治教学中课外素材的运用是高中政治学科特有的创新性、人文性、个性化的教学手段,促进了高中政治教育教学理念和模式的创新,实现了高中政治教育教学的创新。比如,高中政治教学中课外素材的运用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课外素材创新教学内容,将政治学科重难点知识与社会热点融合起来,推动高中生政治观念、思辨能力、法治意识等核心素养的提升。

三、高中政治教学中课外素材的运用原则

(一)素材优选原则

面对当前高考的形势,任何一门学科的课外素材运用对于整体教学来说,都具有“教学拓展”“教学延伸”“深度教学”的价值,但是要想高中政治教學中课外素材的运用顺利实施且发挥理想效果,优选符合高中政治教学的课外素材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首先需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优选一些可用于开展教学拓展和教学衍生的课外素材,需要注意的是,课外素材务必与学生的兴趣点、阅读水平相匹配。同时,政治课外素材的运用过程中,高中政治教师还需要将课外素材和政治教学学科核心素养、政治学科特色融合起来,并注意课外素材难度是否符合高中生的政治素养、德育素养、思辨能力等。

(二)学习指导原则

良好的学习方法和精湛的学习技巧是高中阶段政治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外素材学习的关键点,也是高中政治教学中课外素材的运用原则。只有具备了进行课外素材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学生才能通过课外素材掌握德育内涵、政治知识等。高中阶段学生的各方面学习能力参差不齐,运用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也不一样,产生的学习效果也截然不同。例如,部分学生在学习课外素材或者了解课外政治知识的过程中就是走马观花,大致了解素材讲述内容,并没有深入了解;也有部分学生对高中政治教学中课外素材的运用过程中,只是将自己感兴趣的地方进行了了解,对于自己不感兴趣的材料选择“略过”;当然也有部分学生学习习惯良好,且基本具备了自主学习能力,能够针对政治课外素材进行自学。所以,高中政治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加强学习方法、技巧的指导,通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策略、分步骤、分层次地进行指导,帮助高中生从课外素材中获取政治知识和德育观念。

(三)合作交流原则

不同学生对于政治事件、政治知识、政治观点、德育内涵等感知的态度都会产生较大差异。高中政治教学中课外素材的运用过程中,学生的“所思”“所想”“所悟”都不一样。高中政治教学中课外素材的运用过程中学生的合作交流就必不可少。在交流过程中通过讨论和交流,学生可以扩充自己的学习感受、德育思想。这样,在政治知识储备和政治知识学习过程中,学生也完成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更进一步对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课外素材有了体会。

四、高中政治教学中课外素材的运用路径

(一)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

高中政治教学中课外素材的运用属于教学理念创新和教学内容创新,因此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借用优选的课外素材丰富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确保学生能够主动配合教师完成政治教学任务。同时,创新教学方法也可以改变以往高中政治课程陈旧、单一的教学手段,让高中学生对政治课程的看法有所改观。一旦创新教学方法,高中政治教学中课外素材的运用过程中教学内容也就相应地得到了拓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得到了充分调动。

例如:高中政治关于“共产党诞生”的相关内容教学过程中,高中政治教师可以结合为学生播放《建党伟业》《理想照耀中国》《功勋》等与“建党”相关的课外素材,引导学生从这些影视课外素材中获取与教材内容相契合的部分,进而开展政治学习。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党歌”“党旗”“入党宣誓”等为学生创建一个政治教学的情境,并将“党歌”“入党宣誓”中的一些内容作为课外素材引导学生开展体验式学习,以真实客观的中国共产党发展历史相关的教学情境和培育环境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不断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的情感,进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这样,高中政治教学中课外素材的运用过程中通过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内容不仅得到了拓展和衍生,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也发生了改变,教学效率得到了提高。

(二)开展教学实践,发挥素材价值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然需要实践。因此,高中政治教学中课外素材的运用需要教师结合政治教材的教学内容、教学大纲、教学目标等组织高中学生利用课外素材进行教学实践,确保课外素材充分发挥教学价值,这是高中政治教学中课外素材运用的重要策略。另一方面,开展高中政治的教学实践,不仅能够深化高中政治教学质量,也能推动高中学生的政治观念增强、政治素养提升、道德观念构建,进而发挥出高中政治课程教学的价值。最为重要的是,课外素材通过教学实践呈现出不同维度的教学价值和教学体验,让高中学生对课外素材有深层次的感悟,进而获取政治学习重难点内容。

例如:高中政治“人生价值”的相关内容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人生价值实现途径”作为主题组织学生开展政治课外阅读实践活动,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些与“人生价值”相关的课外读物进行阅读并进行阅读交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关于“人生价值”的内容作为基准点,引导学生到社会中去观察不同职业或者工作在道德层面、职业素养、政治素养上展现出的内容。

(三)凸显核心素养,彰显学科内涵

高中政治教学中课外素材的运用带有强烈的社会道德培养倾向、政治思辨能力培养倾向、正确三观树立倾向等,其中包含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多元内容,还涵盖了高中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精神培养。所以,高中政治教学中课外素材的运用需要教师将政治教材的教学内容、德育元素、政治思辨培养要求融合,凸显高中政治课程独有的核心素养培养内容,逐步培养高中学生社会规范适应能力、政治思辨能力、社会道德水平,以及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等。最终,依托于高中政治教学中课外素材的运用,使政治课程核心素养和学科内涵得以凸显,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在“道德规范”相关内容的高中政治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优秀毕业生、劳动模范、优秀企业家、党员模范等开设“社会道德模范”的专题讲座,让学生通过他人的社会道德养成、行为习惯养成等感悟“道德规范”的课程核心内容,并逐步树立正确的三观和积极向上的学习理念。同时,专题讲座中“模范”发言的内容又可以作为课外素材与教材内容相互渗透和结合,让学生通过课外素材感悟和理解教材知识。

(四)开展合作教学,强化教育成效

高中政治教学中课外素材的运用过程中,教师可以积极开展合作教学,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竞争关系转换为合作关系,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为学生构建了一种轻松自主、趣味十足的學习环境。这样,课外素材的教学运用就能推动高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高中学生对思想政治知识的感悟,让高中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更能发挥主观能动性,配合政治教师完成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而且,合作教学将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作为落脚点,在培养高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上提升他们合作学习能力,加强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具体来说,合作教学过程中,因为高中学生思维大胆,想法成熟,且在学习分工上有着差异,能够让他们通过合作完成“头脑风暴”,进而完整解读课外素材的内容,提高高中政治课程的教育成效。

比如:高中政治课程中关于“民法”的相关内容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作为课外素材的运用基础,结合高中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学习经验,让高中学生将自己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案例讲述出来,并通过讨论说明自己运用法律武器的可行性和合法性。同时,让学生分组合作根据《今日说法》《法治在线》等法律类节目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沉浸于合作分析、合作讨论和合作探究的“民法”教学中,让教育质量更高。

(五)解构教材内容,实现课外素材和教材融合

高中政治学科知识点丰富,且大部分知识具有相互关联和相互推动的特点,蕴含的道德因素、价值观培养要素、学习观培养要素等较多。因此,高中政治教学中课外素材的运用要求政治教师在充分研读教材内容的基础之上,将教材内容中可用于实施教学拓展和教学延伸的元素挖掘出来,并寻找课外素材和教材内容融合的切入点。这样,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学生才能在课外素材的学习和认识过程中潜移默化完成政治教材知识内化。具体而言,教师在教学实施之前需要在解构政治学科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划定教学主题、教学目标、讨论主题,并根据学生的政治素养、学习需求、政治思维等针对教材内容进行归纳总结,针对性寻找一些符合教材内容的课外教学素材。

例如:高中政治“人生价值”的相关内容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人生价值实现途径”作为课外素材的“线索”,积极引入诸如“人生价值实现途径”“人生价值的归处”等课外素材。同时,教师可以针对“人生价值”“价值实现”等内容引入“欣赏自己”“接纳自己”“做更好的自己”等作为教材内容的课外教学辅助,让学生在课外素材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将他人的优秀品质纳为己用,并潜移默化将课外素材中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知识点融入自身知识体系当中。

(六)开展正面讨论,展现课外素材价值

高中政治教学中课外素材的运用要想顺利应用于教学中,其关键还在于“课外素材价值呈现”“课外素材内容讨论”。所以,教师需要依托课外素材的具体内容巧妙设计并引导学生正面讨论课外素材中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知识点内容,并进行教学创新和教学变革,保证讨论的课外素材内容与教材知识点内容“遥相呼应”。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将一些蕴含积极正面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政治观等的课外素材作为教学内容,结合政治学科教材知识进行正面讨论。同时,结合学生的政治素养、学习观念、人生价值观等内容科学安排课外素材学习方式。

例如:在教学高中政治必修3第四课《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国家的含义”“国体与政体的区别”“国体和政体的联系”“国家的产生”“国家的职能”等课外素材知识点作为教学补充引入课堂。同时,针对这些补充的课外素材内容组织学生按照“优势互补”“水平补齐”的原则进行分析、讨论和学习。此外,针对该部分课外素材内容,教师还可以提出合作探索、合作讨论的延伸问题,引导合作讨论小组进行知识探索和学习。这样,通过合作学习、合作探索、合作讨论,小组学生不仅完成了对“国家是什么”相关知识的学习和透彻掌握,且在这个过程中还通过课外素材感受到了“政治魅力”。

结束语

高中政治教学中课外素材的运用,对培养高中生自主学习、自愿学习、合作学习、学习兴趣,以及构建学习思路、缓解学习压力、提升思政思维等都有着重要作用。依托于课外素材的运用,高中学生在政治学习过程中的内容得到了拓展和衍生,更容易实现“深度学习”“拓展学习”。所以,高中政治教师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课外素材的运用过程中,首先需要认识高中政治教学中课外素材的运用原则,注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体现。其次,通过创新教学、教学实践、核心素养凸显、合作教学等丰富高中生学习内容,实现课堂教学质量攀升,顺利完成高中政治教学中课外素材的运用。最后,高中政治教师务必在认识到课外素材的运用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有效运用价值的基础上,通过提高学生自信心、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消除学生畏难情绪和增强师生情感沟通四个维度开展教学,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热情,培养学生政治学习个性情感,最终提高高中政治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魁珠.高中政治有效开展生活化教学的策略与方法[J].华夏教师,2020(17):29-30.

[2]刘本伟.高中政治教学中问题引领式教学的应用研究[J].华夏教师,2020(8):45-46.

[3]王重阳.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林区教学,2019(8):8-10.

[4]宫迪.高中《政治生活》教学中公共参与能力培养与践行[J].教育现代化,2019,6(47):135-136.

[5]朱玲.探究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策略[J].华夏教师,2018(27):42.

猜你喜欢
高中政治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如何让高中生物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高中政治高效课堂生活化策略分析
浅析如何打造高中政治简约课堂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多媒体手段的有效应用
高中政治教学中的“错题管理”研究
高中政治互动教学有效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