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传承

2022-05-30 02:56陈慧文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红色文化传承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红色文化蕴含着巨大的教育价值、政治价值和文化价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本文阐释了红色文化的内涵与特征;指出了红色文化传承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在分析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传承现状的基础上,从加大红色文化传承的经费投入、全面挖掘红色文化教育资源、构筑红色文化传承新阵地和强化红色文化传承的制度保障四个方面,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传承红色文化的路径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红色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承

[作者简介]陈慧文,山东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山东泰安 271018。

[课题]本文系山东农业大学2021—2022年度党建与思政工作研究课题“新时代大学文化建设与思政教育”和教改课题“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三环三化实践教学 创新模式研究 ”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 D64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8031(2022)08-0054-03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众所周知,中华民族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支撑。红色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进入新时代,伴随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高等教育的大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在互联网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一些不良的西方文化和社会思潮非常容易对大学生的价值观造成不利影响。因此,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渗透与传承就显得格外重要和迫切。

一、红色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通常来说,红色文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及新中国建设事业中所形成的具有先进性的文化形态。红色文化发展至今一直是不断传承和变化的,在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红色文化包含了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三个方面的内容。从物质层面来说,红色文化主要包括革命英雄纪念馆、革命战争遗址、革命烈士陵园、革命重要会议遗址等;从制度层面来说,红色文化主要包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行的一切政治、经济、文化和法律制度;从精神层面来说,红色文化主要是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不畏牺牲、艰苦奋斗等意志品质与革命精神,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有: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沂蒙精神、西柏坡精神、铁人精神、雷锋精神等。红色文化具有民族性、先进性、创新性和传承性等鲜明特点。

二、红色文化传承及其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联系

(一)红色文化传承的意义。首先,传承红色文化是确保正确政治导向的必然选择。在各个历史时期,红色文化都是维护社会正确政治舆论导向的重要保障。其次,传承红色文化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加强社会主义道德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红色文化中有关伦理道德及行为规范方面的内容,对指导个人学习、工作和生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再次,红色文化是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传承红色文化,也是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的内在要求。

(二)红色文化传承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联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承担了“大学文化育人”的重要职责,传承红色文化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代使命。首先,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更好地彰显大学文化育人的正向激励功能。红色文化蕴含了中国共产党人最崇高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宝贵的教育资源。其次,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中,可以充分发挥出大学文化育人的行为规范與约束功能。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培养人格健全的“人”,而红色文化有助于创设良好的校园精神环境和网络环境,对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坚定理想信念意义重大。再次,传承红色文化有利于培养当代大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就是引导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只有在红色文化的指引下大学生才能自发地身体力行,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努力奋斗。此外,将红色文化与理想信念教育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三、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传承现状

(一)对红色文化传承的意识较弱。当前,很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业教师对在教育教学中融入和传承红色文化存在认识不充分、理解不到位、教育不全面等多重问题。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受制于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思维,在授课中将绝大部分精力都放到了课本教材上,授课中所选用的思想政治教育案例也多是源自现实生活中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热点问题,具有时代性的红色故事、红色精神等内容偏少。这也说明当前高校对红色文化传承的意识较弱,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红色文化传承路径创新性不够。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传播的路径更加广泛,信息传播的速度更加快速,大学生接受信息的形式也更加丰富多样。新形势下,多元化的社会思潮容易对红色文化重要的历史地位产生冲击。在传统的红色文化教育中,“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奋斗终身”等口号性内容偏多,且仅限于校园和课堂内部,真正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性内容极少。这种红色文化融入与传承的路径比较单一且形式化严重,创新性不足。

(三)红色文化传承的成效不够明显。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红色文化传承的成效不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校内部对红色文化教育资源的挖掘和利用程度较低,教学中有效结合当地红色文化教育资源比较欠缺;二是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师红色文化教育能力不足,教师个人对红色文化的认知以及红色文化的知识储备较弱;三是很多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性不足,一方面大学生无法对革命时期的艰难岁月以及革命精神感同身受,另一方面近年来的一些诸如“抗日神剧”等影视作品使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理解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红色文化传承的原则

红色文化要想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更好地传承,必须要遵循正确的指导原则。

(一)遵循主体性的原则。红色文化传承以大学生为主体。大学生只有主动、自觉地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才能真正地将其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传承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师必须遵循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充分了解和尊重学生的实际需求,充分激发其主观能动性。

(二)遵循实践性的原则。红色资源教育的重点在于实践,优势也在于实践。因此,红色文化的传承应当与大学生的生活实践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可以突破课堂教学的局限,引导大学生走出校园,将红色观念、红色精神转化为遵守公德、助人为乐、为社会积极作奉献的实际行动。

(三)遵循渐进性的原则。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传承红色文化,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不是朝夕可得、一蹴而就的。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知水平和接受程度差异比较大。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在课程教学中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浅尝辄止,要结合地域红色文化教育资源的特色和社会时政要点,全方位、多维度地实施渐进性渗透教育。

五、新时代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传承路径

(一)提高经费投入,为红色文化传承提供物质保障。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想更好地传承红色文化,只有不断提高经费投入,才能取得实效。从传承的实际需要来看,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优秀人才引进方面要不断加大经费投入。只有高水平的人才队伍,才能保证红色文化研究的先进性和持续性。常言道,好钢要用在刀刃上。目前,各个学校都十分注重专业课建设,对于公共课或者基础课教师引进投入力度普遍较小。高校要改变这种狭隘的认识,大学的育人职责是全方位的,高校培养的人才首先应当是热爱党和国家的人,专业技能培养固然重要,但“德”为人之根本,高校要真正将思想政治教育摆到突出的位置上来,要真正把“红色传承”当做一项重要的任务来抓。第二,要积极在“红色思政”有关的科研与社会实践活动方面不断提高经费投入。高校的财务管理部门应当在立足自身财务状况的基础上,可以专门设立红色文化研究专项科研启动基金,通过科研立项的方式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开展有关红色文化方面的研究。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应当对投入的科研经费实施日常监督和管理,确保产出高水平的红色文化研究成果,保证资金使用的高效率。此外,学校应当加大对红色文化相关成果的奖励和表彰,通过提高奖励额度的方式激发广大教师和科研工作者进行红色文化研究的热情。第三,高校要加大投入,加强校内“红色场馆”的建设和维护。学校要将红色文化的相关设施建设纳入到校园文化建设规划之中,譬如在学生流量较大的地方建立“红色走廊”“红色栈道”等;也可以与地方红色资源相结合,塑红色人物雕像等,宣扬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

(二)明确主导地位,深入挖掘红色文化教育资源。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必须要加强对红色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明确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主导性地位,在此基础上要全面、深入挖掘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并将其应用到实际课堂教学之中。通过在不同课程中渗透红色文化,既可以增强课堂趣味性,又可以切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红色文化教育资源的挖掘,是实际应用的前提。一是要紧密结合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实际,深入探究红色文化的精神实质。“红色精神”是红色文化最高层次的体现。“红色精神”也是中国精神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根植于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民众心中的信仰和力量。二是要深入挖掘红色文化所具备的时代内涵。红色文化本质上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其发展变化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形成了鲜明的时代特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和传承红色文化必須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通过挖掘红色文化的时代内涵引导大学生深入理解、学习和弘扬红色文化。三是在认识和理解红色文化精神内涵的同时要充分认识红色文化的物质内涵。高校思想政治教师要积极挖掘地方区域内的红色遗址、红色历史文物以及与红色文化相关的艺术作品及艺术成果等,尽可能地将此类物质资源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融合。

(三)构筑交流平台,建设红色文化传承新阵地。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积极构筑交流平台,打造红色文化传承的新阵地。一是要充分构建红色文化新课堂。要基于红色教育资源设计课堂内容,比如,在《马克思主义原理》课堂教学中基于历史唯物主义观论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革命胜利的历史必然性,以及怎样开展当代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等;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中可以结合毛泽东的光辉事迹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的先进人物典型事迹等来弘扬红色精神;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应着重对长征精神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感受红色文化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教学中,应着重渗透革命英雄事迹与革命先烈的高尚品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二是建立“红色微媒体”,牢牢占据正确的网络政治舆论阵地。充分利用QQ、微博、西瓜、微信、快手、抖音、百度贴吧等各种自媒体和论坛软件渗透红色文化,与学生开展积极互动与交流。此外,要积极建立红色文化专题网站,发布和展示红色文化研究成果、红色人物英雄事迹,制造红色话题讨论等,形成浓郁的红色文化研讨氛围。三是要在学生中积极组建红色文化团体和红色文化研究机构。高校要积极引导大学生组建红色文化社团或者红色文化研究机构等,通过举办诸如“红色专著研读”“红色精神宣传”“红色信念传承”等活动,加强对“红色文化”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认知。

(四)加强制度建设,健全红色文化传承的条件保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加强制度建设,健全红色文化传承的条件保障。一是要加强教师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红色思政课的“含金量”,一方面要不断强化红色教育专业人才的引进力度,聘任在红色文化研究领域有独特建树的专家学者,打造专业的师资团队;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红色文化教育评价体系,定期对相关思政专业教师的“红色成果”进行考核评价,将红色文化传承的特色亮点作为考核的重点。二是要积极建立红色文化教育资源的共享机制。高校应积极与知名的红色文化研究基地进行合作,为思想政治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交流机会和实践教学机会。三是建立红色文化宣传教育的长效工作机制,保障红色文化解读的准确性,将红色文化宣传常态化,加强红色文化知识培训,有序开展红色文化专题学术讲座,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当代红色文化教育相结合。四是建立校园网络舆情监控机制,加强对红色文化在网络传播中的监督与监管,以确保红色文化更加高效、合理地传播。

结束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传承红色文化必须要做到与时俱进,紧随社会科技发展和教育环境的变化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的深刻内涵及教育价值,不断创新红色文化的传承路径,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宁.让红色文化浸润大学生思想[J].人民论坛,2018(32):138-139.

[2]张丽,李娜,蔡其伦.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红色文化的渗透[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0(06):35-36.

[3]杨素祯.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20(04):70-74.

[4]郭培荣,徐永超.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08):75-76.

[5]张磊,李成权. 互联网时代创新高校红色教育的路径研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5):89-91.

[6]王玲,陈昱霖. 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和实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1):86-88.

[7]王春霞.论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定位及实现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05):132-135.

[8]齐会杰.高校大思政背景下的校园文化探究[J].智库时代,2019(02):61+63.

猜你喜欢
红色文化传承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