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红色记忆与二维动画的设计融合研究

2022-05-30 07:33张环平胡瑞波
美与时代·上 2022年8期
关键词:二维动画西路军河西走廊

张环平 胡瑞波

摘  要:河西走廊红西路军的故事历久弥新,本文将严谨的红色政治文化与娱乐性、艺术性较强的动画艺术融合,以《血战高台》二维动画创作为例,研究数字技术如何传承和弘扬红西路军视死如归、不惧困难的伟大革命精神。分析动画创作中运用的非语言符号与视听语言怎样体现地域特色,并探究如何利用数字技术有效保护和利用红色旅游资源。推动数字化与本地文化的融合,有利于多途径传承和发扬红西路军精神,并且提高当地文化自信及审美情怀,更有利于影响新时代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关键词:河西走廊;西路军;红色文化;二维动画;

基金项目:本文系贵阳市非遗中心课题(2021GYFY003)研究成果。

河西走廊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红西路军的足迹遍布整个河西走廊,留下了许多战斗遗址和遗迹,比如王家墩战役遗址、倪家营战役遗址、高台战役遗址等。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位于河西走廊中段,在高台走廊变得狭窄,是兰州至新疆的咽喉要道,也是西进解放新疆的基础,要想接通远方,必须占领高台。当时高台是由马步芳伪政府管理,对当地百姓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红西路军军长董正堂率领千余人马挺进占领高台,并与“马家军”誓死血战九个昼夜,最后敌众我寡,董振堂及数名战士壮烈殉国。笔者以这段少有人知的历史为创作背景,以河西走廊红西路军不惧艰险、勇于拼搏的优秀精神為表现对象,运用二维动画的艺术表现形式为创作手段进行创作。

一、河西走廊红色文化传承现状

红色文化是中国历史长河中先进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课堂更是加强了红色文化教育。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时强调:红西路军不畏艰险、浴血奋战的英雄气概,是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中华民族宝贵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讲好党的故事,讲好红军的故事,讲好西路军的故事,传承红色基因[1]。随着红西路军精神被进一步挖掘,对于研究红西路军精神的相关研究人员逐年增多,就仅今年关于西路军精神方面的研究文章就有二十余篇,相比上一年翻了一倍之多,这说明红西路军视死如归、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河西走廊地区红色资源缺少传承和开发利用。在区域宣传方面,就高台地区而言,政府为革命英雄建设的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是当地最有利于宣传红西路军精神的保护和研究中心,馆内保存成列着烈士的遗物及战争遗址照片,最特别之处是利用视听结合的艺术表现方法,采用数字化背景影像和雕塑模拟的真实场景,3D立体声作为背景音乐,演绎着红西路军占领高台时的艰辛与英勇,在保护和传承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旅游开发方面,因发掘传承红西路军的革命精神的传播途径有限,一般情况是学校组织中小学生、共青团员、高校党员进行参观,自发性前去参观的人较少。在开发利用上不足,比如周边产品和文化衍生品没有达到一定的现代审美要求,不能吸引消费者的购买,而且一些其他的纪念品在价格方面偏高,且没有具体的实用价值,就形成缺乏市场的现状,没有达到更好传承红色文化的目的。在视听语言传播方面,有《惊沙》《西风烈》《祁连山的回声》等多部记录影片对红西路军在河西走廊的英雄事迹进行真实写照与艺术处理,但是反响并不剧烈,近期关于红西路军征战河西的电影《浴血誓言》的播映受到广泛的关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时代精神正是其价值所在。在艺术文学方面,以传统戏剧艺术秦腔所创作《肝胆祁连》的秦腔现代戏在甘肃各地的巡回演出;以绘画艺术表现的油画作品、钢笔画作品较多,在系列丛书《西路军》、版刻印刷的《血战高台》连环画册等文学艺术中记载了红西路军艰苦奋斗、顽强不屈的崇高精神,弘扬传承着红西路军的英雄事迹。(如图1、图2、图3、图4)

二、红色文化与动画艺术融合的意义

(一)教育意义

将本土红色文化与艺术性和娱乐性较强的动画结合,为继承和发扬红西路军精神开辟了新的路径,以一种全新艺术形式展现给受众。传统动画视觉传达形象和画面较为刻板,容易造成审美疲劳。在《血战高台》动画设计中加入了超现实的画面设计,在观影过程中的视听艺术感受更丰富多元。动画中对红西路军奋不顾身、不屈不挠的战斗过程细化为经典镜头,在物资匮乏、弹药有限的情况下与马家军殊死搏斗,每个细节都在表现着革命战士的大无畏的作战态度,展现着红西路军永不言败的精神。能给予新时代青少年心灵的震撼、精神的鼓舞和思想的启迪,有利于增进青少年的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艰苦奋斗的作风,具有重要的历史教育意义。

(二)社会文化意义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红色文化的传承方式呈现多元化发展,河西红色文化与视听动画艺术融合的《血战高台》二维动画展现出本土特色,例如场景设计中包含当地的生活条件、风土人情、建筑造型、风景风貌,人物设计中包含西路军服装、使用的武器、物品等非语言符号的特征,能与当地受众产生情感的共鸣,提升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促使红色精神潜移默化的影响大众的思维,实现其文化意义。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也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多渠道宣传红西路军精神,实现旅游+多产业的发展,关注消费者的审美需求,通过动画设计制作一系列IP衍生品、IP形象设计等具有商业价值的文化创意产品,实现社会价值。

三、河西走廊红色文化与二维动画的设计融合

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于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方式呈现出多元化,动画作为常见艺术创作手段,在视听语言有着独特且强烈的艺术表现力。20世纪30年代,正值抗日战争时期,出现了万氏兄弟导演的《国人速醒》《精诚团结》《抗战特辑》等红色题材的动画,采用动画艺术振奋人心,团结抗战。21世纪以来《少年毛泽东》《小兵张嘎》《三毛从军记》《四渡赤水》《红游记》等众多宣传红色精神的动画片层出不穷[2]。近期出现的国产三维红色动画片《长征先锋》讲述着长征精神的故事。红色文化动画已不再是一个新名词,但对于传承高台地区的红西路军精神打开了新思路,《血战高台》二维动画的创作,其将较为严谨的红色政治文化与娱乐性、艺术性较强的动画艺术结合碰撞出传承文化的火花。

(一)《血战高台》二维动画的非语言符号分析

非语言符号在动画中表现为人物角色的设定、环境场景设定、图形标志符号等视觉识别符号[3]。从动画《血战高台中》人物角色服装设定方面来看(如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图11、图12、图13),红西路军军长董振堂及战士们的服装有明显的特征,颜色为灰蓝色,因为要经常在山地行军作战,灰蓝色在山区容易隐藏,不易暴露,所以西路军的军装、帽子和绑腿都选用灰蓝布制作。上衣为中山装,下衣为西装裤。衣领上缝两块红布领章,象征红旗普照全国。军帽用小八角,帽中央一颗红布五角星,象征工、农、兵、学、商团结一心向革命[4][5]。因物资匮乏,他们在寒冬穿着单衣,甚至有破洞、补丁。反派角色马步芳,及其率领的“马家军”穿着国民党的军服,颜色呈深绿色,内穿单衣外穿加厚大衣,马步芳头戴毛绒帽,其他战戴棉帽,与红西路军当时的服装薄厚程度鲜明对比,红西路军的物资供给远远达不到马家军的装备。老百姓服装呈现为西北特征,因当地多为回族的同胞,羊毛马甲、羊毛大衣、无檐小白帽是最明显的特征传达。

从人物个性特征方面来说,董正堂作为军长眼神透漏出坚定、睿智及果敢,面对残忍邪恶的马家军战士们表现出坚毅、勇敢、视死如归。反派角色马步芳眼神奸诈狡猾、阴沉持重,面部表情凶狠残忍反映内心的计谋对策。马家军凶悍顽强,因其是家族统治并且宗教意识浓厚,所以马家军有较强的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老百姓因受到馬家军的残害,对红西路军的到来是非常支持和希望红西路军能解救村民的,眼神是希望的发光的,行为上积极支持红西路军的各项工作。

从环境及大场景设定方面来看,首先要明确的是作战路线,动画短片开头以手绘地图的方式,明确了整个故事的发展路线及地点,红西路军从山丹、张掖、临泽向高台进军,马家军部队从青海、酒泉地区向高台挺近,在高台地区作战。作战场景有东郊渠口堡泥土筑成的围墙、高台城楼青砖鼓楼两处大场景。行军中空旷的戈壁场景,其余为老带姓生活片区场景,房屋特征以泥土或是黄砖砌墙的为主,门为木质材料,在房檐上有中国古建筑的榫卯结构特征。整个动画短片影调较低沉,突出夜见作战的激烈氛围,以达到渲染战争的沉重、压抑的视觉效果。

从图形标志性符号来说,红西路军军旗为红色,上面写有中国工农红西路军的特征,字体为黑色,文字用矩形白色底承托,旗子正中间的五角星中包含着党徽标志特征。马家军的使用黄色“马”字大旗与国民党的青天白日军旗,与红西路军的旗帜有明显的差异。

(二)《血战高台》二维动画中的视听语言

动画视听语言作为动画的基本结构手段和叙事方式,由非语言符号视觉画面和感官听觉组成,同时向受众传播某种信息。一方面在动画剧本的编写中要取舍,内容符合逻辑,贴近生活,让受众情感体验真切;另一方面借用动画表现手法,塑造的人物角色、环境场景融入地域特色,更具有生动性、艺术性、特色性。加之使用蒙太奇的镜头拼贴方法,丰富的镜头语言将不同的红色英雄人物的坚毅勇敢表现出共性与个性。

《血战高台》二维动画是根据红西路军占领高台的历史故事改编而成的,动画创作前期需要绘制画面分镜脚本,分镜头脚本是将文字剧本转换为立体视听形象的媒介,创作者依照剧本分析用什么景别、用什么拍摄手法,以及需要的配音音效,是确定各镜头的人物的关系、画面景别的重要过程。例如红西路军占领高台时与马家军战斗的场面调度,剧本内容是红西路军军长董正堂命令同志们在夜间进行偷袭,马家军猝不及防,速战速决一举占领了高台。分镜头脚本的绘制画面镜头:董振堂发号施令时用特写镜头表现,细化人物坚定的眼神及表情。转接移镜头战士们收到信息点头同意,空镜头夜色降临。枪响音效声配合中景人物画面打出第一发子弹,背景音乐渲染紧张氛围。接跟镜头特写画面子弹飞速运转打伤敌军。随即全景画面表现战争全面开始,近景中景转换表现西路军在战争场面的优势。背景音乐舒缓,画面转为全景全体红西路军欢呼占领高台,转近景表现展示人物愉悦轻松的画面。分镜脚本采用蒙太奇艺术表现手法,表现红西路军占领高台时抓住有利时机在于马家军的抗争中取得胜利的过程。

动作设计借助数字化软件完成,部分动画镜头设计结合超现实主义的画面,形成经过艺术化处理的视觉美感。最关键的部分是后期剪辑中对音效、音乐的选取,注重配合画面的氛围,特别是在激烈的战斗时的枪声、手榴弹、炮声与激烈的背景音乐形成视听一致的艺术效果,受众在观看过程中才能产生情感共鸣,达到发挥视听语言优势的作用(如图14、图15、图16、图17、图18、图19)。

四、结语

红西路军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创造的宝贵历史遗产,具有永恒的文化价值,这种不畏艰险、艰苦卓绝、敢于斗争的伟大革命精神值得我们弘扬和传承[5]。位于河西走廊地区的高台留下了红西路军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精神,《血战高台》动画短片通过把握本土化民族特色和英雄人物形象,展示了具有西北特色的红色文化动画。其中空间场景的建构和镜头的调度、转换与衔接经过视听语言的分析研究[6],意在烘托红西路军精神的时代价值和文化价值。整个短片不仅展示了红西路军的艰辛历程,而且具有丰富、生动、多元的艺术画面美感,给受众以无限的遐想及情感的共鸣。在高台这片土地上记载着无数英勇的革命先烈,以此片献给革命英雄前辈,他们的故事永垂不朽,提高文化自信,并将这种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参考文献:

[1]田雨晴.习近平关于英雄精神价值的重要论述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20(12):28-32.

[2]罗洁.红色文化题材的动画创作研究[D].赣州:赣南师范学院,2012.

[3]米高峰,马文洁.主旋律动画片的非语言符号与红色文化传播——以动画电影《智取威虎山》为例[J].青年记者,2016(32):61-62.

[4]鞠晶.甘肃红色文化资源在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研究[D].兰州:兰州财经大学,2016.

[5]秦生.红西路军史[J].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6]韦慧.日本动画电影:美学与技术的耦合[J].电影文学,2019(14):125-127.

作者简介:张环平,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通讯作者:胡瑞波,贵州师范大学国际旅游文化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艺术人类学。

猜你喜欢
二维动画西路军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的风
近十年来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研究述评
西路军历史资料征集、整理与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董汉河先生学术访谈录
在河西走廊聆听
落实习总书记关于西路军精神的讲话座谈会在京召开
民国时期哈萨克族在河西走廊的活动述论
浅谈三维软件在二维动画渲染中的应用
基于运动数据驱动的二维角色造型设计研究
从圣衣设计变化看经典二维动画造型在三维动画中的延续和发展
三维技术在二维动画场景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