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事的艺术

2022-05-30 08:42余白
共产党员·上 2022年8期
关键词:真言韩琦楚怀王

余白

处事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智慧、一项本领。特别是作为一个地区或部门的领导者,要想更好地推动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就必须掌握处事的艺术和方法,让自己在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需听逆耳真言

战国七雄中,就数秦国最强盛。六国中,齐国和楚国比较强大,两国结成同盟,“连横”对付秦国。为破坏齐楚两国的关系,张仪到楚国去实施离间计划。他对楚怀王说:“秦王派我来贵国,就是为了两国之间修好。如果大王肯与齐国断绝往来,我国愿意把商於方圆六百里土地送给您,让我们两国世代结为友好邻邦。”

商於之地原是楚国的领土,被秦国夺去了几十年,听说能够收复失地,楚怀王便答应了张仪的条件。大臣们纷纷向楚怀王祝贺,只有大夫屈原皱着眉头说:“这未必是好事,不要高兴得太早。”楚怀王板着脸问他:“我们不费一兵一卒,得到六百里土地,为什么不是好事呢?”屈原回答:“现在秦国这样看重楚国,是因为与齐国结成了联盟。如果与齐国断交,秦国还会把我国放在眼里吗?还有这六百里土地不一定能够到手。”楚怀王武断地说:“张仪是秦国的相国,怎么会说话不算数呢?”于是,楚怀王一面与齐国断交,一面派人跟随张仪到秦国接收商於。

到了秦国后,楚国使者向张仪催讨六百里土地,想不到张仪翻脸不认账。楚怀王知道后,气得差点吐血,大骂张仪是反复无常的小人。接着,他不听劝阻发兵十万攻打秦国,要用武力夺回商於。结果楚军损兵折将,一败涂地,不仅没有夺回商於,还失去了汉中六百里土地。楚国大伤元气,楚怀王只得忍气吞声向秦国求和。

愚者善说,智者善听。人总喜欢听与自己相同的看法,所以真言较之阿谀奉承的假话,往往难以被接受。所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领导干部一定要将“善听真言”作为处事的必修课,做到听“真言”、听“箴言”、听“诤言”。坚决杜绝独断专行、固执己见的“一言堂”现象,放下身段听真言,多到基层一线去,与下属交心谈心,与群众沟通交流,确保我们的决策更科学、更民主、更务实、更可行。

懂得团结合作

1994年4月5日下午2点,一位德国的经销商给海尔打来电话,要求海尔必须在两天内发货,否则订单视为自动失效。要在两天内发货意味着当天下午这位经销商所需要的货物就必须装船,而当时正是星期五下午2点,如果按海关、商检等有关部门下午5点下班来计算的话,时间只剩下3个小时。按照一般程序要做到这一点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海尔做到了。海尔人发挥卓越的团队精神,他们采取齐头并进的方式,调货的调货,报关的报关,联系船只的联系船只,大家全身心投入工作,使每个环节都能顺利完成。当天下午5点半,这位德国经销商接到了海尔发货的通知,他非常吃惊,吃惊之后转为感激,还打破了十几年德国人的惯例,向海尔集团写了感谢信。海尔集团神奇般的崛起和茁壮成长,不仅得益于他的领军人物、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的正确领导,还得益于海尔集团员工的团队精神。由此可见,力量来自团结!力量来自协作!

“同心山成玉,協力土成金。”团结合作也是重要的处事方法。领导干部要善于把工作、原则和感情有机结合起来,顾全大局,尊重信任,求同存异,坚持原则,明辨是非,互相支持,互相配合,明确工作任务和共同目标,积极主动协同他人做好各项工作。要以事业为基础,以原则为准绳,以感情为纽带,用高尚的人格增进团结,用共同的事业维护团结,推动工作开展和事业发展。

说话有理有节

1959年9月,密云水库拦洪坝修筑成功之后,日理万机的周恩来总理再次来到密云水库工地。他首先视察了工地现场,然后把各民工支队负责人召集到一起,开门见山地说:“我这次来,是和大家商量事情的。现在水库能拦洪了,我们还要把农业搞上去,因此要撤一部分人回去。大家发表意见吧。”周恩来望着大家,见没有人开口,就说:“既然你们不发言,我就先说说我的想法。”他从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一个有序减少民工的主张:让不受益县的民工先回去,受益县的民工后回去。周恩来说完,就询问大家:“这么做是否合理?”总理的话说到了大家的心里,众人齐声回答:“合理!”周恩来随即又问:“大家是不是要跟县委商量一下,和家里打个招呼?”众人纷纷说:“不用了,照总理的指示办就是了。”周恩来听了这话连忙说:“不能叫指示,这是跟大家商量嘛。”最后,他还提出了一个温暖人心的建议:民工已经来了一年,让准备留下的民工先回去休息10天,要撤走的民工再坚持一下,等休假的人回来再走。众人见总理考虑得这样细致周到,异口同声地说“好”。周恩来讲话平易近人、谦虚谨慎,充满真挚感情。这既彰显了他高尚的品质,也取得了一言重于九鼎的效果。

有一次,周总理在会见记者时,一个西方记者不怀好意地问总理:“在你们中国,明明是人走的路为什么却要叫‘马路呢?”周总理不假思索地答道:“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道路,简称马路。”周总理的妙语回答,既维护了国家尊严,又巧妙地变被动为主动。说话关键是要说在“理”上。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有道是“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说话的有理有节就是处事的分寸与尺度。人人都有一张嘴,能说话,不代表会说话;说得多,不代表说得都对。现实中,有的人不考虑说话的场合和对方的感受,口无遮拦,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有损自身形象。领导干部处事时要掌握讲话分寸,多思少言,言得体之语,知道哪些话能说,哪些话不适合在这个场合说,使自己讲话有人听、人愿听。

心胸豁达大度

北宋三朝宰相韩琦,性情敦厚纯朴,心胸宽广,待人宽宏大量,人们尊称他为“韩公”。韩琦家里收藏有两只玉杯,做工非常精巧,堪称稀世之宝。韩琦非常喜欢这两只玉杯,茶余饭后,常常拿出来细细赏玩。一天,一位朋友到韩琦家来玩,说想观赏观赏玉杯,韩琦忙叫一个仆人把玉杯取来放在桌子上,朋友看着玉杯赞赏不已。就在这时,仆人不小心碰了一下桌子,两只玉杯一下子掉在地上,摔得粉碎,在场的所有人都惊呆了。仆人吓得跪倒在地上,捧着玉杯的碎片,泪如雨下。可是,韩琦并没有责备仆人,只是笑着对朋友说:“凡是物品都有毁坏的时候,只可惜玉杯坏了,大家再也不能赏玩了。”说罢,他转身扶起仆人,说:“你只是偶然失手,并不是故意为之,我不会责怪你的。”看到这一幕,所有的人都不由得对韩琦宽大的胸怀肃然起敬,朋友也激动地站起身,对韩琦抱拳说:“韩公真是一个心胸宽广的人啊!”

一位作家曾说过:“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领导干部处事要有宽广的胸怀,心胸大度,心地坦荡,摒弃私心杂念,在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面前,胸襟要宽,气量要大,眼界要远。

猜你喜欢
真言韩琦楚怀王
回首十年代表路:以心换心以情动情
宁围:垃圾分类的“四字真言”
楚怀王贪小失大
“剪碎”与“凑成”
韩琦宽厚待人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西夏文《不空羂索神变真言经》考论
西夏文铜镜的真言文法与四臂观音像研究
韩琦的豁达
豁达是一种境界
端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