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诗词鉴赏备考指津

2022-05-30 10:48刘晓
初中生学习指导·中考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画线赏析角度

刘晓

古诗词鉴赏是中考语文重要考点之一,它可以充分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达和审美鉴赏能力,是对语文核心素养的综合考查。因此,尽管这一考点的题型不算复杂,却是一个难点。下面,我们结合具体题目,谈谈这一考点的常考题型及备考策略,供同学们参考。

一、画面描述题

例1:

夜过鉴湖

[宋]戴 昺①

推篷②四望水连空,一片蒲帆正饱风③。

山际白云云际月,子规声在白云中。

【注释】①戴昺(bǐng):宋朝诗人。②篷:篷船的篷顶。③饱风:指帆乘风鼓起的样子。

请将诗的前三句所展现的画面描绘出来。

例2:

宿业师①山房期丁大②不至

[唐]孟浩然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之子③期宿来,孤琴候萝径④。

【注释】①业师:业禅师的简称,法名业的僧人。②丁大:丁凤。大:指排行第一。③之子:这个人,指丁大。④萝径:藤萝悬垂的小路。

请发挥联想和想象,把画线句子所描写的景象描绘出来。

例3:

入 山

[元]刘 因

草露蛛丝晴日明,乱虫秋意有先声。

屈盘未转坡陀①尽,苍翠忽从怀抱生。

一径峰回失南北,两山云近异阴晴。

天公若会登临意,可信伤心画得成?

【注释】①陀:不平坦。

请描绘诗中画线句子呈现的景象,并写出诗句表达的情感。

参考答案:

例1 诗人推开船篷环望四周,见水天相连,茫茫无际;(诗人乘坐的)小船张起蒲帆乘风而行;山与云的交界处,白云缭绕,一轮明月高挂在云端。

例2 月光倾泻松间,静静的夜晚平添些许凉意;清风与流泉相和,在耳畔奏鸣。

例3 一片青苍翠绿扑面而来,仿佛忽然从怀抱中产生似的。表达了诗人的惊喜之情。

方法归纳:

1.找出诗歌中所描写的对象,保证意象全面。如例1中的船篷、水、天、蒲帆、山、云、明月等意象在答案中都要呈现出来。

2.展开联想和想象,将各意象联系起来,可适当调整意象顺序,形成和谐的画面。如例2中对松、月两个意象的联想,例3中对“忽从怀抱生”的想象,在画面描述中要注意使用“仿佛”“好像”等词语。

3.扣住画面特点,在中心意象前加适当的修饰词语,完成画面呈现。

二、语句赏析题

例1:

玉楼春·戏赋云山

[宋]辛弃疾

何人半夜推山去?四面浮云猜是汝。常时相对两三峰,走遍溪头无觅处。

西风瞥起①云横度,忽见东南天一柱。老僧拍手笑相夸,且喜青山依旧住。

【注释】①瞥(piē)起:骤起。

请从修辞角度赏析画线句子。

例2:

望    岳

[清]李因笃

太华三峰列峻屏,晴霄飞翠下空溟。

晓云东抱关河紫,秋色西来天地青。

玉女盆①中寒落黛,仙人掌②上接明星。

乱余林壑饶遗客,缥缈幽栖赋采苓。

【注释】①玉女盆:华山建有玉女祠,祠前有石臼,称“玉女洗头盆”。②仙人掌:华山三峰之一。

请从修辞角度赏析诗中画线句子。

例3:

浣溪沙①·漠漠轻寒上小楼

[宋]秦 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注释】①浣溪沙:词牌名。

请从修辞角度说说画线句子在表达上的妙处。

例4:

霁① 夜

[宋]孔平仲

寂历帘栊深夜明,睡回清梦戍墙铃。

狂风送雨已何处?淡月笼云犹未醒。

早有秋声随堕叶,独将凉意伴流萤。

明朝准拟南轩望,洗出庐山万丈青。

【注释】①霁:雨停,天放晴。

请从感官运用的角度赏析诗中画线句子。

例5:

后庭花①·清溪一叶舟

[元]赵孟

清溪一叶舟,芙蓉②两岸秋。采菱谁家女,歌声起暮鸥。乱云愁,满头风雨,戴荷叶归去休。

【注释】①后庭花:曲牌名。②芙蓉:荷花的别称。

请从动静结合的角度赏析画线句子的景物描写。

参考答案:

例1 词句运用了拟人、设问的修辞手法。“推”赋予浮云以人的动作,生动而巧妙地写出了青山被浮云遮覆的景象。设问的一问一答间,富有情趣。

例2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直插云霄的仙人掌山峰,似乎可以与明星相接,极言山峰之高。

例3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飞花”比作“梦”,把“丝雨”比作“愁”,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飞花轻盈、细雨蒙蒙的特點,新奇传神。

例4 从视觉、听觉、触觉的角度,描写了雨后秋叶飘落、流萤闪亮、清凉宜人的秋夜景色。

例5 有“清溪”“一叶舟”“芙蓉”的静景,有“暮鸥”被采菱女的歌声惊飞的动景,动静相映,生动地描绘了水乡优美的秋景。

方法归纳:

1.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入手分析。表达方式有记叙、说明、议论、描写和抒情五种,在诗歌中常用的是描写和抒情。对这两种表达方式在诗歌中的运用要熟练掌握。描写中有调动多种感官、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方法,例4和例5就是对前两种角度的考查。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2.从修辞的角度入手分析。初中阶段要求掌握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设问、反问和反复。在诗歌鉴赏中,比喻、拟人、夸张是最常见的三种手法,设问、反问、对偶等也时有出现。详见例1、例2、例3。

3.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入手分析。对比、照应、象征、以乐写哀等是诗歌表达的常用手法,在鉴赏时要适当关注。

三、炼字题

例1:

唐多令①·雨过水明霞

[宋]邓 剡②

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注释】①唐多令:词牌名。该词作于南宋灭亡之后。②邓剡(yǎn):文天祥的同乡和朋友。

这首词中“寒”字内涵丰富,请加以简析。

例2:

清平乐①·别来春半

[南唐]李 煜

別来春半,触目愁肠断②。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注释】①清平乐:词牌名。②愁肠断:也作柔肠断。

词中“满”字具有丰富的内涵,请加以品味。

例3:

丰乐亭①游春(其三)

[宋]欧阳修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注释】①丰乐亭:在滁州西南琅琊山幽谷泉上,距离醉翁亭不远,为欧阳修所建。

诗中三、四句传达了游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具体的词语加以赏析。

例4:

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

[宋]苏 轼

徐州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潭在城东二十里,常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①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熏。使君②元是此中人。

【注释】①耦耕:这里指词人与农民一起耕作。②使君:苏轼自称。

词中加点字“泼”用得极好,请加以赏析。

参考答案:

例1 “叶声”“西风”写出了季节之寒,“恨”“吹世换”“落天涯”表现了作者由亡国之痛和漂泊之苦引起的心寒。

例2 “满”字既写出了词人刚刚拂净身上的落花,随即又落满一身的景象,又写出了词人离愁别恨郁积于心、难以排遣的苦闷。

例3 这两句写出了游人的惜春之情。“不管”“来往”两个词写出了美好的春天即将过去,游人们依依不舍地在亭前盘桓、欣赏暮春景色的情状。

例4 “泼”字形象地写出了乡村景物的清新、明丽,表达了词人愉悦的心情(或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方法归纳:

1.诗词中能够用来赏析的字词,通常来说都是意蕴深刻的,往往具有多重含义。在赏析时,同学们要特别关注它们的多重含义,即表层意思和深层意蕴。例1的“季节之寒”和例2的“满身落花”就是表层意思;例1的“由亡国之痛和漂泊之苦引起的心寒”和例2的“难以排遣的苦闷”就是深层意蕴。

2.注重常规的“释含义、明手法、表情感”。“释含义”一般要注重语境义,如例4的“雨后阳光下的桑麻叶面光亮,像泼了水一样”。

在中考诗词鉴赏中,除了以上详述的三种题型外,还有情感分析题。但情感分析往往不独立存在,而是共存于画面描述、语句赏析、炼字等题型中,答题时最好全面分析。

叶嘉莹先生说:“对诗歌之欣赏实在当具备两方面的条件:其一是要由客观之理性对作品有所了解,其二是要由主观之联想对作品有所感受。”这一观点和诗歌的考查点是相近的。对内容、手法的理性了解,由联想、想象形成的主观感受,都是诗歌鉴赏的重要内容。希望同学们在阅读训练中多加注意。

(作者单位:大连市第三十四中学)

猜你喜欢
画线赏析角度
神奇的角度
画线也能算乘法?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角度不同
人啊
配花朵
步辇图赏析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
作品赏析
如何对“画线部分”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