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理念下的小学数学实践能力培养

2022-05-30 10:48陈玉珠
天津教育·上 2022年8期
关键词:知行合一理念小学生

陈玉珠

“知行合一”理念所关注的是认知与行为结合的重要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遵循该理念,教师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群体将实践活动与所学知识进行深度融合,以此实现学以致用,即完成从“行”到“知”再到“行”的转变。通过这种方式,既能帮助小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又能提高其知识的应用能力。

一、“知行合一”理念内涵

“知行合一”指向的是客体顺应主体,其中“知”代表着科学知识,“行”指人的实践,“知行合一”即可看作“知与行同向同行”。

以小学数学为例,从本质上讲,数学知识与生活有较强的关联性,若在教学中一方出现脱离现象,将使教学方向出现严重偏差。因此,想要实现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群体实践能力的教学目标,教师一定要对理论、实践结合给予高度重视,以确保生活实践与教材知识有机融合。

二、“知行合一”理念下小学数学实践能力培养的现存问题

立足“知行合一”理念,分析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现存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受年龄限制与性格特点影响,在小学数学中落实实践能力培养有诸多不便,首先是小学生群体注意力难以保持在最佳状态,所以其在课堂学习和参与实践活动时常会出现目标不确定等问题,甚至于个别学生无法独立完成实践学习任务;其次,学生之间个体差异性较大,而部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仅是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并未对每个学生的需求和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最后,参与各种活动是小学生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但因其形象思维能力要远高于逻辑思维,故在学习抽象数学知识时,一直无法将该矛盾有效解决。

其次,传统教育理念下数学实践活动一直难以全面开展,尽管大部分学校已经能够正确认识到“知行合一”理念的重要性,并在数学教学中逐步渗透该理念,可有少数学校和教师仍秉持着传统授课理念,依然有教师与家长坚持“唯分数论”的想法,其盲目地认为实践能力不能直接体现在学生的分数上,因此部分学校对于该项能力培养并未给予充分重视。

再次,教师本身素质水平有限。作为小学生成长的重要指引者,只有教师时刻做到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前提设计教学活动,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但现阶段部分数学教师仍固守传统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手段,这一情况不但会影响小学生实践能力强化,也会对其数学核心素养养成有诸多限制。

三、“知行合一”理念指导下小学数学实践能力培养的具体策略

(一)构建数学教学情境

“知行合一”理念下有效落实实践能力培养,教师应从激发小学生群体实践兴趣入手,而情境教学是吸引学生注意、引导其融入课堂学习氛围的最佳方式之一,为此教师可对该方法合理应用。

首先,教师选择故事导入的方式营造教学情境,通过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契合的生活故事,让学生尝试在解决生活问题时对数学知识加以运用,唤醒其学习主动性。

其次,教师也可在班级内营造竞赛情境,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充分了解。以“梯形面积计算”为例,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演示用小木条堆成梯形,其中上层三根、底层七根,共有五层,由师生竞赛同步计算木条共有几根,随后也可不断增加上下层木条根数和层数,比一比谁计算得更快。通过几轮挑战后,学生会产生疑惑并提出疑问“为何老师每次都能以最快速度数出木条数量”,此时教师可将该图形计算方法向学生进行讲解,并让其利用提前准备的道具进行实践验证。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传统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多以讲解理论知识为主,忽视实践教学,这种授课模式容易让学生产生学习倦怠感,并且整体学习效率较低。为实现实践能力培养目标,教师应注意加强“知行合一”理念渗透,通过设计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活动进一步理解理论知识,加强其记忆力,强化其实践能力。基于此,数学教师可从改善教学氛围入手,让小学生一直保持学习主动性。以“图形认识”教学为例,授课前教师可准备不同图形作为教学道具,课堂上则可引导小学生发散思维,要求其以小组合作或独立完成的方式拼成汽车、房子或蘑菇等各种图形,这种游戏教学方式与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习规律完全相符,所以学生有较高的学习积极性。

(三)开展多元教学模式

现阶段仍有部分小学在开展数学教学时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只需跟随教师思路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即可,该授课模式对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有诸多束缚,并且极易激发其负面学习情绪,从而使数学教学质量严重降低。

“知行合一”理念可有效改善传统教学弊端,并且在实践活动中融入多种教学方法,可彻底突破课堂乏味感,并有效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例如:教师可利用微课的方式呈现数学知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可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小学生群体在自主实践中加深对数学含义和定理的理解深度;或者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体验数学魅力,从而让其对数学学习一直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又如:针对数学教材中所涉及的“比一比、分一分”等要求,教师也可将其作为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亲自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

以“知行合一”为教学前提设计教学任务,可使整个课堂教学更加多元化,并且通过将实践与理论高度融合,也可让学生群体的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同步增长,而这对其核心素养形成有重要促进意义。

(四)借助教学实践活动

传统教学理念下,教师更注重学生对数学定义、公式等理论性知识的掌握深度,反而是对实践能力训练有明显忽略,以至于其在计划教学活动时也并未针对该目标设计针对性的课堂活动,所以小学生课堂体验感较差。要知道通过实践类活动可使“知与行”充分结合,并且在专项活动指导下学生也能更加自觉地参与数学活动,以此形成过硬的实践和自学能力。

以“条形统计图”学习为例,课堂上教师可针对该部分内容所包含的基本知识详细讲解,待学生对其有一定了解后则可要求其开始实践活动。具体的实践内容可以记录家庭水表变化实情为主题,让学生将每日所收集的数据绘制为完善的统计图表,让其在制作过程中对该类统计图特点着重分析。在接下来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学生所画统计图深入分析和讲解,让小学生明确统计图中的一格表示一个单位,并教会其读统计图。实践活动将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凸显,并且也能让其充分感受生活与数学间的密切关联,从而激发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学生主体实践能力必然能够有显著性提升。

(五)优化实践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时教师应有计划性地设置一系列具有科学研究性质的教学活动,让小学生群体亲自经历知识探索和形成过程,使其能够通过参与活动的构成更好地学习相关知识内容,以此获取成功喜悦感,提高其学习自信。为实现该目标,教师应不断对实践教学過程加以优化,尤其是在“知行合一”理念下,进一步完善教学流程也能为“知、行”结合提供基础保障。因此,活动前教师一定要面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以确保其能够在参与实践活动时有明确方向性,以“梯形面积计算”学习为例,实践活动前教师应带领学生对三角形以及平行四边形面积推导公式进行复习,而学生在参考这两种图形面积推导后,在参与梯形面积推导活动时能够更高质量地完成实践活动。

综上所述,“知行合一”理念下借助小学数学课程培养学生群体实践能力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教师通过构建教学情境、营造学习氛围、开展多元教学模式、借助各种教学实践活动和优化实践教学过程等方案,促使“知行合一”理念能够在课堂教学全过程深入贯穿,以此强化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左毓红)

猜你喜欢
知行合一理念小学生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立“三者”,提升“两学一做”实效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我是小学生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