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个性化设计策略

2022-05-30 15:15朱万春
天津教育·上 2022年8期
关键词:课堂练习个性化评价

朱万春

当前“双减”背景下,基于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个性化设计探索能有效减轻学生的数学作业负担。教师要立足课堂一线,设计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个性化的作业。可以通过丰富课堂教学,让课堂练习多样精彩;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以实现因材施教;实施个性化评价,提升学生学习信心;合理设计自主性作业,突出学生学习自主性这四个方面入手,对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进行个性化设计。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的综合体现,是学生深度参与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既是教师查看学生课堂知识和能力内化结果的重要渠道,也是学生对知识查漏补缺的最佳时机,但枯燥的数学知识,已在讲解知识过程中消耗了学生极大学习热情,若课堂练习环节不能凸显其新意,不能呈现出个性化特征,则会降低学生求知欲望,进而会影响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提升。从教学和学生学习角度来讲,理应注重数学课堂练习的个性化设计。

一、小学数学课堂练习个性化设计重要性

新时期,新课标教学理念的提出,强调了培养学生主观学习意识重要性,明确了课堂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思维。这给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者带来了巨大挑战,同时给数学课堂教学与练习提出了创新方向,即满足当下学生个性化需求,满足新时期教育发展要求。

其一,注重数学课堂练习个性化设计,能缓解教师教学压力。在应试教学理念下,数学教师教学压力是极为明显的,既要肩负教学重任,又要兼顾学生学科素养培养,尤其在新教育理念下,众多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者处于明显的心有余而力不足状态,而要求课堂练习个性化设计,因材施教,兼顾学生核心素养,给予针对性辅导,则可达到帮助教师降低教学压力目的。

其二,简化了学习难度。虽小学数学中知识都较为浅显,也无过多抽象知识,但就学生心理而言,重复计算和单一学习内容,会给他们造成极大的畏难学习心理,若不加纠正和缓解,则会影响学生对深入性数学知识的探索学习。在教育改革环境下,社会需要的是创新型复合人才,统一受教、统一培养的教学形自己不适应如今教育发展节奏,因此注重当下学生心理发展需求,把握学生学习需要,给学生个性化学习体验,才可将数学知识根植于学生内心,触动学生最大学习动机,才可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有效性。

结合以上分析可知,注重设计个性化数学课堂练习,对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推动数学教育事业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个性化设计原则

(一)少而精原则

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的个性化设计中,要充分考虑练习题“质”与“量”之间的平衡。由于课堂练习的时间非常有限,因此,教师必须保证练习题的“质”,尽量做到少而精,以在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同时,挑选一些精选题供学生练习。精选题主要包括历年考试的经典题型、新授例题等,或引导学生在平时的练习中注重对易错题的收集,并针对学生普遍容易出错的题型加强练习,以提升他们的数学学习效果。

(二)緊贴教学目标原则

数学练习题的资源非常多,练习题的不同,其特点也不同,由于课堂时间非常有限,学生要在课堂学习中完成全部的练习题是不太可能的。对此,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个性化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教学目标等来挑选数学练习题,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防止学生迷失在题海中,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在数学课堂练习中更好地增强自身的综合能力。

(三)查漏补缺原则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中,学生会无可避免地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遗忘掉重要的知识点,不利于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更会对他们数学成绩的提高造成影响。要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题时就有必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并要注意加强对学生易错题、知识点易混淆的练习题的练习。

三、小学数学课堂练习个性化设计策略

(一)丰富课堂教学,让课堂练习多样性

在新课标教学理念下,学生学科素养培养被推向顶峰,与此同时素质培养成为各学科创新教学的主旋律。如何达到个性化,如何实现素质化教学是目前课堂教学亟须解决的主要问题。要实现个性化教学,实现素质教育有效性培养,在教学中就需要注重课堂教学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在教学内容不变情况下,探索多样教学形式,融入多样学习元素,营造宽松灵活化学习活动,进而才可提升教学有效性。在数学课堂练习个性化设计中,可做以下探索。

其一,游戏性方式开展课堂练习。即用游戏方式呈现课堂练习,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思,打造寓教于乐练习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学生一旦对数学知识产生兴趣,那么就可以在课堂上轻松主动地学习,有效地提高学习能力。例如,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材中“表面涂色的正方体”内容时,在课堂练习环节教师就可以游戏方式呈现学习知识。如给学生提供学习道具,将学生划分成不同小组,以比一比,猜一猜形式开展规律探究,引导不同层次学生经历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归纳并表示规律的过程,指导学生感受归纳、符号化感受“规律经验”,让学生在竞赛游戏中掌握推理、归纳总结,以及掌握最便捷的解决生活实际性问题方法。

其二,实践性课堂练习设计。实践是指给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机会,借助数学课堂,以数学知识为媒介,为学生搭建运用知识平台。“数学来源于生活,但又服务于生活”,在以往数学教学中,之所以课堂练习有效性不足,一方面由于照本宣科教学模式,一方面由于课堂中教师给学生提供的实践机会较少。在新课标教学理念下,在素质深化培养教学背景下,教师需用与生活息息相关教学观,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强调学生参与,注重实践引导才可促进学生主体学习意识增强。例如,在完成“小数乘法”内容的教学之后,教师可根据生活情境,设计类似的教学探究练习。如通过多媒体教学视频出示学生与家长购物情境:妈妈与小明去超市选购牛奶,一瓶牛奶价钱是3.5元,要买6瓶应该多少元?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想一想,并试着算一算。在学生得出结果之后,再引导学生解释3.5×6表示什么,这样的练习方式,不仅降低了学生学习负担,还能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学生积极性得以加强,利于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二)体现层次划分,以实现因材施教

个性化数学课堂练习设计既要满足多样性,又要达到层次性。也就是说打造个性化课堂练习,要突出以生为本,要充分尊重学习主体。个性化课堂练习的最终目的,实则也满足次化教学需求。为了有效落实课堂练习层次化设计,教师应熟知每个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优势,尽可能在设计课堂练习时,兼顾每个学生优势,让学生参与数学知识学习。如以知识巩固,易错练习,能力提升等方式布置课堂练习,以混合交叉练习方式,引导学生探究数学知识间存在关联性,从而帮助学生夯实数学基础知识学习。例如,在“小数乘以小数”学习中,教师可将课堂练习设计成基础知识回顾;易混淆知识练习;能力拓展实践,并在对应环节中设计与小数乘以小数相关练习,依据学生学习能力让学生做与之贴合的练习内容。

A: 根据234×12=2808,通过计算,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23.4×1.2=( )      2.34×12=( )

2.34×1.2=( )      23.4×0.12=( )

B:根据234×12=2808,通过计算,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234×( )=28.08     ( )×12=28.08

C:根据234×12=2808,通过计算,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 )×( )=2.808

教材的练习只呈现A的版本,比较单一;教师的设计在凸显学习重点的基础上,重组了B的形式,经过实践后,发现虽然体现一定的层次性,但部分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得不到满足,为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需求,适当增加了开发性题目。同时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学生计算的灵活性与正确率。

(三)实施个性化评价,提升学生学习信心

个性化课堂练习的设计应实施个性化教学评价。第一,评价需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化。即使学习同一知识,由于学生个体差异的不同,也会导致学生获得知识的理解不同,因此在实施课堂练习评价时,教师则应注意此问题,不能单依靠学生解答问题的对错进行评价,应从学生参与、感知,以及自身理解角度,进行全面的客观评价,既要给学生敢于表现的机会,也应允许学生出现错误。课堂练习本身就是进行查漏补缺的途径,若教师能根据学生出现的错误,与其进行沟通,肯定学生学习能力,则能提升学生学习自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学生纵向比较,看到自己的进步。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不断地在学习内容上产生互动,教师的提问、学生的回答、教师的评价完成了对一个问题的探索。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评价既要能概括和肯定学生的回答,又要能指导学生进行下一步的思考,循序渐进进行教学指导,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耐心,提升学习自信心。

第二,评价要有针对性。换言之,实施课堂评价时,应围绕评价主体实施,即围绕课堂练习的主体,围绕所练习的课堂内容。在进行评价时,教师除讲解课堂练习内容的对错,还需充分关注学生完成练习内容的情感態度,应通过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综合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通过结果,适时调整课堂教学措施,进而为构建高效教学课堂做好铺垫。

第三,多样化适时评价。以往的课堂评价顾以教师评价居多,学生只听取结果,接受调度。而在崇尚个性化教学的当下,应当构建多样化教学评价,以体现教学个性化。在进行评价时,教师应根据整体教学效果,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主观感受,完成自我学习评价,在反思中让学生认清自我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或者,引导学生进行互评,可是生生互评,抑制或是师生互评,通过此方式给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并进一步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目标,以此优化课堂练习,真正实现“减量不减质”。

(四)合理设计自主性作业,突出学生学习自主性

要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率,需要将学生视作课堂真正的主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而非被动接受知识灌输。在相关的教学研究中发现,大多数的数学教师选择的练习题大都是现有的“补充类习题”和“练习测试”,这样的方式很难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也难以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只能将练习题当作任务来完成,练习效果也会不理想。长此以往,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会不断降低自我效能感,甚至会对数学的学习产生抵触或厌倦的心理。对此,小学数学教师有必要遵从学生的自主化发展,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和学习能力,设计个性化的练习作业,并对他们进行针对性的辅导,以此来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例如,在教学“认识钟表”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布置一项“自主探索”的实践类题目,在设计练习题时注意题目的层次性。通过增添课后自主设计练习作业来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并以此帮助学生学会利用生活实际来对数学题目进行适当的拓展。如学生在这个环节的学习中可以根据自己的作息时间进行题目设计,从而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同时也能更加明确数学与生活实际之间存在的联系性,进而更好地将数学知识有效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同时学习效果也能得到大大地提升。

作业是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的重要形式,教师利用作业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在作业的布置中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化的作业布置,激发学生对作业完成的自主性。例如,在学习“一百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如下作业:回家拿一百元去超市购物,然后把账单用自己的形式记录下来,买了哪些东西,各多少钱,然后一百元剩下多少元,是怎么计算的,收银员收的钱对吗?让学生计算,这样的作业设计,增加了作业的趣味性,让学生乐于参与,让学生巩固一百以内的加减法,而且把作业和实际生活进行融入,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实用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提升数学学习自主性。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课堂练习个性化设计,既是教学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根本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应积极探索个性化数学课堂练习设计方法,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采用因材施教的方式,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更多的进步。教师在对数学课堂练习进行个性化设计过程中应注重遵循少而精原则、紧贴教学目标原则以及查漏补缺原则,依据实际教学学情,参照学生心理需要,设计充满趣味、适宜、针对性课堂练习,在达到基础知识教学要求之下,有效促进学生综合学习能力,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而逐步推动小学数学教学事业发展。

(邱瑞玲)

猜你喜欢
课堂练习个性化评价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
“双减”背景下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效率策略研究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优化课堂练习,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数学课堂练习优化设计探究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