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历史文化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2022-05-30 15:15冯贵德
天津教育·上 2022年8期
关键词:乡土故乡历史

冯贵德

初中历史课秉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唯物主义历史观陈述历史的发展,内容从古代史、近代史到现代史,时间跨度大。历史课的基本任务是给学生普及历史常识,让学生掌握历史事实,从而理解历史的发展和变化。现在通用的历史教材不包含乡土历史,但是新课改要求历史课要融入乡土历史文化,提高历史课的教学效能。教师应顺应新要求,提高自身对乡土历史文化的认识,利用乡土历史文化资源,积极优化课程设计,增强历史课的趣味性、现实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学会将历史和现实相联系,提高对社会和乡土历史文化的认知水平,提高历史人文素养。

一、乡土历史文化的内涵及教学意义

乡土历史文化,简单讲就是故乡的历史文化,表现在风俗习惯、传说故事、历史人物、古建遗存、文化传统、民间艺术等诸多方面,包括物质和非物质两个层面,呈现出鲜明的地域色彩。讨论乡土历史文化首先要确定范围,观察的视角可大可小。大的方面,可以立足本市、本省,乃至跨省的区域(如西北地区、西南地区等);小的方面,可以立足本村、本镇。乡土历史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孕育者和守护者。中华传统文化强大的生命力,来自根植于每一片土地上的乡土历史文化。乡土历史文化不断为中华民族提供丰富的精神滋养,也留下了大量文物古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学生了解乡土历史,认同乡土文化,将能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初中生年龄尚小,阅历也不多,历史知识对他們来说,总有些遥远和陌生,但是学生对自己的家乡是相对熟悉的,在历史课堂用好乡土历史文化资源,会得到学生积极的情感反馈,以及良好的学习效果。乡土历史文化资源因地域不同,表现出各自的特点,每个地区都有可供使用和尚待挖掘的资源。教师要把乡土历史文化资源融入初中历史教学中,让学生有更多机会了解本地区的重要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各种文化现象等,厘清本地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乡土历史文化资源在教学上的有效应用,使乡土历史文化资源的价值进一步得到发扬光大,不仅有利于乡土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教研水平、人文素养,也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故乡历史的兴趣,增加对故乡历史文化的认同感,激发学生热爱故乡、认同故乡、宣传故乡、积极建设故乡的情怀。

二、教师开发整理乡土历史文化资源的原则

乡土历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但传统教学并没有强调引入这部分内容,教师平时也疏于对乡土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整理。因此,在新时期新要求下,如果教师以一定原则,对乡土历史文化资源善加挖掘和利用,将会提升历史课堂魅力,提升教学效果。

(一)坚持基础性原则

教师在开发整理乡土历史文化资源时,首先要以打好基础为原则,这体现在对本区域基本概况的数据整理上。比如,所在区域的人口及历史经济文化数据,如城市和农村人口比例、本地区的面积、所属哪一行政区域,工业与农业发展状况等,这些都属于一个地方最基本的数据。学习乡土历史文化,首先让学生了解自己所生活地方的最基本情况。熟悉基本数据,是学生学习乡土历史文化的基础。

(二)坚持思想性原则

教师整理乡土历史文化资源时,还要注重思想的先进性。教师选择的资源要能对学生的思想起到导向作用,能端正学生的价值取向,帮助学生提升客观、辩证地看待历史的能力。让学生产生一种积极的思想,学习乡土历史,不只是为了解过去,更需要借前人的经验进行反思和自我激励。比如,教师要聚焦那些与故乡有关的典型历史人物,让学生了解他们的事迹。初中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的时期,教师要带给学生有益的乡土历史文化资源,培养学生积极正向思考的习惯,让学生产生真切饱满的情感,使学生增强对故乡的自信心,对国家的自豪感,进而树立远大理想,为立志建设故乡、报效国家而发愤图强。

(三)坚持细节性原则

华夏大地上处处有历史遗迹,处处有传说故事和动人的历史细节。无论身在何地,都能挖掘到值得利用到历史课堂中的乡土历史文化资源。但是教师在挖掘这些资源时,还得兼顾现实问题,因为历史教师得在有限的时间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完成课堂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发整理乡土历史文化资源时,把一些历史细节作为重点去深挖。比如,针对一个历史事件,故事的高潮或转折这些细节当作课堂的讲述重点;再如,对历史人物,籍贯、出身、学历、官职都不用重点介绍,最主要的是让学生了解人物的重要事迹,尤其是人物的思考和行为。另外,历史的严谨是毋庸置疑的,教师选择的历史细节一定要经过考查、比较,确认是真实的。选择小说、影视作品时,要考虑到文艺作品对历史的还原度,经过再三比较,选出可靠的历史细节。

乡土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整理并非轻松的工作,必须把握好以上几个原则。在整理的方式方法上,教师可以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进行数据、资料的查阅与核实;可以邀约同行建立学习小组,分工合作、相互借鉴、共同进步,共享整理成果;还可以拜访历史见证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等。另外,学校也可以适当组织专家对教师进行乡土历史文化课程的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三、乡土历史文化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乡土历史文化最大的特点是极具地方色彩,那些真实地来自本地区的乡土历史,才是离学生最近的,让学生产生亲切感、认同感和归属感的。所以,研究乡土历史文化资源如何运用到历史课堂中时,笔者将立足于工作所在的甘肃省,其乡土历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

(一)用好神话传说

神话传说是古人对大自然现象的一种解释,因为古时候人们对大自然的认识非常有限,不能理解很多自然现象,认为是神在背后操控,又将神人格化,众神之间发生的故事被演绎成了神话传说。神话传说表现了古人的宇宙观和人生观。神话传说所映射的远古生活,提供了研究历史的重要视角,人类早期的婚姻家庭制度、原始宗教、风俗习惯等都可以从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神话传说也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财富,对研究历史有重要意义。有历史考证,有的神话传说也并非完全子虚乌有,也有古代的祖先被后人神话后形成了传说。通过对神话传说的细致研究,再辅以历史事实,更能还原当时的情况。甘肃作为历史最悠久的省份之一,神话传说的资源可谓得天独厚,因为传说中的人文始祖伏羲和女娲都诞生于此。

“远古的传说”讲的就是人类的起源和古代先民的神话传说。课本介绍了传说中炎帝、黄帝和蚩尤三个部落的战争,以及华夏族的形成。初中生喜欢神话故事,教师可以在课本的基础上,加入富有我们乡土色彩的神话传说“伏羲画卦”的传说:在人类蒙昧的时代,人们生活很艰难,伟大的伏羲诞生了,他领导部族辛勤劳作,但依然食不果腹,伏羲盘坐反思,精诚感动了天地,眼前出现幻境,巨响之后渭河对岸的龙马山劈开,出现阴阳缠绕的立体太极,伏羲无比震撼,太极神图便深入他的意识。伏羲立刻洞穿了天地合一的密码,只不过是简单的阴阳。该故事饱含情感、富于想象、奔放飘逸、浪漫多彩。教师还要联系现实生活,为学生介绍:天水有座闻名于华人世界的伏羲庙,供奉着目光如炬的伏羲,每年的6月22日还会在此举行公祭伏羲的活动。说到伏羲,便少不了女娲,因为传说中女娲和伏羲是兄妹,也是夫妻,那么“女娲补天”“女娲造人”的故事,自然也是学生所感兴趣的。几个神话传说,传递着甘肃厚重的人文底蕴,这些神话不仅属于甘肃,更是远古的前辈馈赠给华夏民族的礼物,学生通过这节课,会由衷地产生对故乡的自豪感。

(二)走近历史人物

历史的长河浩浩汤汤,历史人物便是其中最美丽的浪花。研究历史人物对还原历史意义重大,历史人物的研究为人们看到当时社会的某个侧面提供了線索。如今历史学家已经从传统地研究他们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所做的大事,细化到研究他们的性格、情感、心理等方面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对历史发展的影响和作用。走近历史人物,能让学生近距离地感受历史画面,增强对历史事件的理解。想要深入了解故乡的历史,就要走近来自这片土地的历史人物。

甘肃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诞生过许多历史名人,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统一了中国的秦始皇。“秦统一中国”讲述公元前230年秦王嬴政发动攻势,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各国多年的征战,灭了六国,建立了大一统的秦国。秦始皇建功立业,其过程必然艰辛,历史学家们对其在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上的功过各有评论,要一分为二来看。教师在讲解这段历史时,要把握好乡土历史资源,对秦始皇这个人物进行深度分析,具体为学生分析其谋略、性格、爱好等方面,引导学生探讨秦始皇的性格等特点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还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历史人物是“诗仙”李白,也出生于甘肃,“盛唐气象”的“多彩的文学艺术”这个篇章,讲到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唐诗题材丰富,风格多样。唐朝诗坛名人辈出,如杜甫、白居易、王维、韩愈、李商隐等都耳熟能详,出生于盛唐时期的李白便是其中翘楚,他那种“天生我才必有用”的非凡气质,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人格力量对后人影响至深。教师应先立体化地为学生介绍李白这个人物形象,再引导学生探讨李白的个性对人生选择的影响,其中得失成败,让学生独立思考。

(三)展示古迹遗存

中华大地遍布古迹遗存,它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无价之宝,其经历风雨、战乱,流传至今,往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古代的政治、文化、经济、文字等信息大量来自古迹遗存。正是众多的古代文明遗迹的存在,昭示着这个文明古国的历史延绵不断。比如,坐落于甘肃敦煌的莫高窟是世界文化遗产,也是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它以精美的壁画和雕塑闻名于世,是我国乃至世界现存的内容最丰富、规模最大的古典文化艺术宝库,它更是我们乡土历史文化资源中不可多得的瑰宝。

学习唐朝历史,不能忽略的是唐朝的“经济繁荣”,课本中“盛唐气象”展示了一个取自敦煌莫高窟第二十三窟的壁画,名为《雨中耕作图》。整幅图画色彩鲜艳、线条自然流畅,人物生动活泼。反映了唐朝经济繁荣,农业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的气象,是非常珍贵的历史遗迹。教师除了展示这张图,还应该准备一些莫高窟建筑、壁画、雕塑的图片,及视频资料,对学生做详细介绍。让学生领略了甘肃乡土历史文化的无穷魅力,以更加肯定、认同、尊重和欣赏的态度面对自己生活的故乡。

(四)介绍民俗文化

民俗起源于人类的群体生活,并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和演变。民俗来自民众,传承于民众,服务于民众。民俗文化是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遗产。民俗中藏着人民的语言和心理力量,“观风俗,知得失”,在制订或调整国家的方针政策时,深入民间,对民情风俗进行调查研究是很有帮助的。

教材中“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要求学生通过了解传统节日的形成和演变,感受中华民族的习俗和文化观念。这节课,教师应将甘肃丰富的民俗文化介绍给学生。甘肃历史悠久,民俗文化非常丰富,服饰、饮食、祭祀、民间艺术、节日风俗等都各有特色。就民间艺术这个领域,有兰州的太平鼓、定西的剪纸、临夏的花儿、庆阳的皮影戏等,教师应该引领学生了解其展现形式和背后的传说故事,帮助学生了解更多故乡的历史文化。

四、结语

乡土历史文化资源是最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教学载体,它为历史课提供了新的教学理念,加入了新的教学素材,也为课堂提供了创新的空间。甘肃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也是我国历史上较早开发的地区之一,甘肃的乡土历史文化资源非常丰厚,作为历史教师有责任把这些优秀的乡土历史文化介绍给学生。在将乡土历史文化资源运用到初中历史的教学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让教师的教学方式多样化,让课堂教学充满新意和富有情趣,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增强学生对故乡的自豪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历史素养。除了课堂,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对古迹进行实地考察,亲身感受乡土历史文化,鼓励学生亲近乡土历史文化,爱上乡土历史文化,自觉传承和保护乡土历史文化。

(邱瑞玲)

猜你喜欢
乡土故乡历史
故乡的牵挂
走在故乡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乡土中国
月之故乡
《故乡》同步练习
新历史
芬芳乡土行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