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场地小学走出校园足球普及特色发展之路

2022-05-30 17:12郭文峰
师道·教研 2022年8期
关键词:小场地课间普及

郭文峰

天河区华融小学是广州市中心城区的小场地公办小学,现有18个教学班,772名学生,49名教师,只有一栋教学楼和一个操场,生均占地面积不足6平方米,操场环形跑道内圈只有145米,生均操场面积不足3平方米。2016年,学校成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走出了小场地学校开展校园足球普及的特色发展之路。

一、价值引领为先——着力提高孩子的健康水平和综合素质

以普及为重点,以育人为核心,通过足球运动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和综合素养。这是我校推进校园足球建设方面的顶层思维,也是全体教师、家长、学生在经过反复学习、领会、实践、反思后逐步趋同的价值认同。

1.把握定位

学生在校时间总量是有限的,校园足球的开展需在体育课、大课间、课外体育锻炼时间中去落实。校园足球在时间投入、人员配备、内容设置等方面始终是学校体育的一部分,都要尊重教育规律,遵循国家课程计划的安排。把握好定位,小场地的学校也能成为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

2.价值取向

我校开展校园足球的价值取向是:兴趣、普及和文化,重点在普及,核心是育人。长期效益和短期效应的关系要协调好。长效在育人,短效在普及和学生体质体能水平的提高。鲜明的价值取向,为小场地的学校开展校园足球指明了方向。

3.推进原则

学校确定了“全面普及、因地制宜、育人为本、久久为功”的推进原则。在小场地学校因地制宜开展校园足球,一样也能营造小足球大世界的氛围。

二、体系建设为重——着力构建校园足球普及发展的长效机制

1.构建师资、场地、经费等基础性保障体系

用内培+外引的方式落实师资问题。内培——校内教师的培训,校长、中层、体育教师全员参与国家级或省级足球培训;外引——专业足球人才教练进校园,与引进的教练签订协议,明确分工,做好考核,长期合作。

以校园+部队的共建的形式解决场地问题。争取了财政投入,把学校内圈不足145米的操场改造了一个不规则的五人足球场。同时与周边部队共建,充分利用部队资源,争取到了部队的足球场向学校开放,每周三到四次用于学生的训练或比赛。

以专项经费+校内公用经费解决投入问题。建立机制,确保投入,合理分配,保障校园足球各项常态活动正常开展。

2.构建课内、课外、课题三结合的基本实施路径体系

用课内、课外、课题三结合的办法,推进校园足球“十个一”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实施,落实“普及、兴趣和文化”的价值目标。

活力一:每周一节足球课,玩出根底。40分钟里,学生人人参与,通过课堂教学,普及足球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活力二:每周一次足球大课间,玩出兴趣。30分钟里,学生全员参与,每人一球,开展足球游戏。足球大课间设计巧妙,新颖有趣,深受学生喜爱,不仅激发了学生对足球的兴趣,也有效提高学生足球技能和身体素质。

活力三:每月一次足球校际赛,玩出劲头。我校有3支女子足球队,3支男子足球队,定期与周边学校进行友谊交流赛,搭平台,互交流,让球员在互相学习中找到自信,发现不足,促进球技提高,圆梦精彩童年。

活力四:每学期一届班际赛,玩出潜能。每个班推选14名男生和12名女生参加“华融杯”足球赛,并设计啦啦操表演活动;同时,设置小小裁判员维持秩序以及执行规则、小小解说员讲解比赛进程、小记者采访报道比赛、小摄影师拍摄记录比赛过程。这样,把“主导权”交给孩子,人人参与,让每个孩子各施所长,各展才艺,呈现一场属于每一位华融学子快乐无比的赛事。

活力五:每学年一届足球争霸赛,玩出自信。校园内,学生们跨越班级,自由组队,自行排兵布阵,进行队与队的足球争霸赛。通过比赛,激发对足球运动的热爱,并在校园里掀起了一股足球队伍间强强对决的热潮。

活力六:每学期一届亲子足球嘉年华,玩出魅力。嘉年华的半天时光,校园里成了欢乐的海洋,全体家长和师生都全面参与其中,在足球游戏中享受足球运动的魅力与快乐。

活力七:每学年一届足球明星挑战赛,玩出榜样。每年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投票选举,选出孩子们心中的足球明星、优秀足球裁判员。发挥着示范引领作用,传递着足球运动精神,并激励更多学生热爱足球。

活力八:每学年一届足球文化节,玩出素养。我校重视足球文化的凝练和熏陶,每年舉办足球LOGO设计、足球吉祥物设计、足球绘画、手抄报、摄影等比赛,以及足球技能擂台赛、足球课堂比赛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自己的足球素养。

活力九:每学年至少一次教师足球专项培训,玩出水准。开展足球专项全员培训,建立教师成长机制。

活力十:每位体育老师一个课题研究,玩出高度。我校体育教师课题参与率100%,主持率为75%,善于在足球实践教学和活动比赛中发现研究点,借助课题尝试解决问题,总结方法,不断提升自己设计活动与教学的能力,提高指导水平。

3.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的基本策略体系

构建家长参与校园足球建设的机制。在推广校园足球过程中,鼓励家长以义工、志愿者、特聘教练的方式参与到校园足球教学、训练、比赛、活动等工作中。

构建周边学校小联赛社区杯赛的机制。目前已经形成与周边5所学校进行足球交流赛的机制,每月开展。

构建参与区、市级联赛的长效机制。校内足球梯队建设基本成型,由兴趣小组—班队—级队—校队四个层面组成。吸收、鼓励技术高、兴趣浓、体能好的同学加入校队,聘请专业足球教练组队训练。校队将代表学校参加区级、市级的各项联赛,通过竞赛带动平时训练,通过竞赛推动普及水平的提高。

三、久久为功为要——着力形成更加浓郁的校园足球文化氛围

1.校园足球参与率大幅提高氛围逐渐浓郁

100%的学生参与足球活动,70%每周参与足球活动时间超过2.5小时;60%以上热爱这一项项目,足球在学生心目中影响较大;校园足球文化氛围更加浓郁,足球运动促进学生文化课的学习,全面提升体质体能水平,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全体教师了解校园足球的开展方法,能胜任引领者和指导者角色;家长鼓励和支持学生加入班队、级队、校队,能参与亲子活动人数增加;有部分同学通过足球特长生考入理想的中学或选送上一级队伍。

2.学生体质体能水平呈现逐年提升趋势

从下面的统计表可以看出,学校学生体质体能优良率稳定上升,及格率稳定在高位,学生的体质体能水平逐年提升。

3.足球竞赛成绩逐年提升

以普及为重点,以育人为核心,以活动为抓手的活力玩法,使得华融小学的校园足球教育硕果累累,成绩喜人,并涌现出一批批优秀的足球人才。近三年,华融小学向市队、区队输送优秀运动员17名;学生参加市、区各类的足球比赛,荣获4个冠军、7个亚军、4个季军,毕业生曾铠同学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青年运动会U14-15组别5人制足球赛,所在球队6场全胜勇夺全国冠军;足球特色大课间获得2018年市评比一等奖第一名及最佳设计奖,参与市优秀大课间体育活动展示,获得市一等奖。2021年获得省大课间评比一等奖。

4.足球推动着学校特色发展

我校是“2018年广东省中小学体育美育工作现场会”的现场之一,并且向大会作了《小场地开展校园全员足球的实践思考》为题的分享交流,活力四射的足球大课间活动展示,让与会人员赞叹不已。近三年,学校参与了4次省的足球送教活动,其中1次省外,3次省内,交流了学校足球特色建设的情况。2018年以来,学校先后6次在省校園足球管理干部培训班分享了学校的经验。2018年学校足球特色的大课间获得省市区评比一等奖,最佳设计奖,并参与市优秀大课间体育活动展示。近三年,到学校参观交流的省内外同行超过600人次。

始于足球,不止于足球。借助足球运动的普及,华融小学学生的国家体质测试成绩逐年进步,优良率达到了58.08%,全校综合素质得到提升。足球,陪伴孩子们成长,给孩子们带来快乐,也为孩子们的全面发展助力。小场地,全参与,小足球,大世界,足球育人,我们在路上。

责任编辑 韦英哲

猜你喜欢
小场地课间普及
不同类型足球小场地比赛球员跑动表现及能量消耗的差异
5G手机打响“普及战”
课间10分钟
课间10分钟
北京市西城区中小学小场地体育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小场地对抗赛在高中足球技术及战术训练中的运用
如何在小场地上进行耐力跑
引导发展 推广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