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多对一”同心圆,精准关爱困境人群

2022-05-30 10:48马聪云韩婷婷
婚姻与家庭·婚姻情感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淑珍同心圆志愿

马聪云 韩婷婷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各地妇联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发挥妇联优势,凝聚妇女力量,发挥妇女作用,在常规工作中求创新,在机遇和挑战中谋发展,成果丰硕,亮点频现,快和小编一起来感受下吧。

“咚咚咚!”

“李姐,是我,冬书!”

“哦哦,阿书,我马上来开门。”

李淑珍(化名)三步并作两步地来开门,只见杨冬书左手拎着一袋鸡蛋,右手拎着自己种植的一些蔬菜汗涔涔地站在门口。

“瞧你,又帮我带菜了,真是……”李淑珍赶紧拉着她的手进到屋里,两人熟络地闲话家常。

杨冬书是浙江省慈溪市古塘街道界牌社区妇联执委,也是一名社区巾帼志愿者,李淑珍是她结对帮助了3年的失独母亲。李淑珍今年77岁,7年前独生子去世,4年前丧偶,只剩她孤身一人,时常不由自主地流泪。这些年来,杨冬书每周都会上门看望老人三四次,老人封闭的心渐渐敞开,开朗了很多。

杨冬书的爱心付出感染并带动了周边邻里和爱心人士。同楼道的邻居们会自发每天敲一次老人的门,送上一声问候;慈溪市卫健局妇联还为李淑珍对接了家庭医生,提供日常健康咨询和健康检查;辖区内的巾帼文明岗定期看望老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就这样,以李淑珍老人为圆心,妇联执委为核心,社会上的爱心人士、志愿团队为成员,共同构建了一个帮扶“同心圆”。

2022年,为更好地服务困境妇女和儿童,浙江省慈溪市妇联开启“多对一”同心圆精准关爱计划。“一”是指一个困境妇女或儿童,“多”是指多位爱心志愿者组成的帮扶团队。以一个困境妇女、儿童为圆心,由一名该人员所在的村(社区)妇联执委加一名爱心志愿者牵头负责,就近链接志愿服务资源,建立多人帮扶圈。

根据关爱对象的实际情况,“一人一策”,依靠团队力量,多方位常态化帮扶,形成关爱“同心圆”。关爱志愿团队成员一般由市、镇、村三级妇联干部及执委、姐妹驿站站长、巾帼志愿者等组成,倡导社会各行各业的爱心人士和团队加入,包括医疗、卫生、教育领域精英骨干、属地女企业家协会负责人、社会公益组织成员、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等。

对困境妇女帮扶到“心坎上”

对困境妇女予以精准关爱,是“多对一”同心圆精准关爱计划的重要内容。困境妇女主要是指低保“两癌”妇女、失独困境母亲等。妇联组织关心到这类群体,在辖区内展开全面排摸走访,逐一了解她们的状况,并且“对症下药”,给予精神的慰藉,播撒爱的阳光。

冯小丽(化名)家中本就不富裕,后又被查出宫颈癌,一时间,经济的压力、病痛的折磨使得冯小丽身心俱疲,彻夜不能眠,身体恢复得也很不理想。得知她的情况,村委会和妇联立即查阅相关政策,为她解决各类问题,包括特殊病种的医疗费用报销以及解决生活必需品。村里的志愿者们为她送来各种生活必需品,妇联干部还以个人名义送了她一个电饭煲,平时遇到特殊情况,也会及时给她打电话或到她家里送温暖。在大家的共同帮助下,冯小丽渐渐找到了力量,开始认真生活,如今已经主动和志愿者们聊家常了。

66岁的孙奶奶,上有96岁的老婆婆,下有小孙女,因为老伴去世,儿子手有残疾,儿媳又出走,她不得不靠捡卖废品贴补家用。因为常年劳碌,多病缠身,孙奶奶的牙齿已经全部脱落。志愿者意外发现这个情况后,敦促她赶紧去补牙。她说不碍事,平时把菜煮烂点吃就好了。

面对志愿者的一再催促,她才说出了实情。平时每月千把块的低保除了买药,剩下的支撑生活已经很紧张了,邻居说弄口假牙至少3000元,这么昂贵的费用吓得她都不敢去医院问了。得知这一情况,慈溪市妇幼保健院志愿者第一时间为孙奶奶联系了医生,落实全口义齿。孙奶奶一开始不肯接受,说:“你们已经帮了我这么多,我不能再麻烦你们了。”最后,医生答应她提出的“给我做最差的就行,我年纪大了,别浪费”,她才点头。

困境妇女缺少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帮助,更需要心灵上的陪伴和精神上的交流。通过“多对一”同心圆精准关爱计划,通过志愿团队的力量,疗愈心灵、拥抱脆弱、传递温度,融化她们内心的寒冰,重塑生活的希望。

为困境儿童打造健康成长环境

“多对一”同心圆精准关爱计划帮扶对象的另一重要对象是困境儿童,以16周岁以下困境儿童为主。他们一般处于单亲或无双亲的家庭,由隔辈或单亲抚养,经济状况比较差。此外,困境儿童从小得到的关爱不够,客观学习条件和普通孩子也有明显差距,学习普遍比较吃力,也因此很不自信。在家访中,妇联工作人员经常看到很多孩子低着头默默不语。为此,帮扶团队会尽力找到孩子的兴趣点,有针对性地给他们支持和鼓励,这也成了帮扶困境孩子的重大突破口。

今年5岁的颖颖和7岁的瑜瑜两姐妹由60多岁的奶奶拉扯长大,爸爸两年前因病去世,妈妈已有一年未回家。奶奶不怎么识字,也没办法做到陪读,所以,孩子的成长中缺少亲子阅读的环境。志愿者刚进家门时,看见两个孩子正坐在矮凳上拿着小竹签帮奶奶一起修橡皮套圈,贴补家用。当“爱心妈妈”拿出儿童读物给孩子时,奶奶满脸歉意地说:“我们孩子好像不喜欢读书。”

“爱心妈妈”拿出准备好的一叠绘本,翻开书开始大声讲故事,孩子们顿时被吸引过来,都停下了手中的活儿,她们听得那样认真那样陶醉。“爱心妈妈”把小的那个孩子放在腿上继续讲故事,一本讲完后,孩子又拿起新的一本给“爱心妈妈”。是的,她们还没听够,孩子哪有不喜欢“读书”的,在孩子明亮的眼眸里,是她们对阅读的满满兴趣。

六年级的定定,爸爸手有残疾,只能做保安等临时工,妈妈出走,年迈体弱常年吃药的奶奶操持着这个残缺的家,前年爷爷又因癌症去世,全家靠爸爸微薄的工资和老人的低保费维持基本生活。定定学习上有点儿吃力,但志愿者发现她平时喜欢哼歌,爱好文艺,为此,帮扶圈的负责人专门招募了一位舞蹈老师加入团队。在志愿活动日,“舞蹈妈妈”看出定定的“小心思”,问道:“想不想跟着阿姨学一段很美的舞蹈?”定定开心地点点头。这是定定第一次接受舞蹈一对一专业指导。两人默契配合,定定脸上洋溢着久违的自信。“舞蹈妈妈”说:“今后每次看她都会教她一些动作,这个孩子很有天赋。”

要想从根本上为孩子构建一个充满爱的阳光健康的成长环境,必须从原生家庭入手。为此,妇联特别注重对与困境儿童同住的家人同步进行帮助,突出家庭教育主体责任,给予家庭教育指导。

失独母亲徐奶奶每次提到儿子就流泪不止,她说只有在清明时,自己才会“狠心”走进儿子曾经住过的房间收拾一下。孙子和孙女是她活下去的理由,但抚养孩子总是让她力不从心。孩子叛逆、“不听话”,老人不懂怎么教怎么爱。志愿团队不但给这个家庭提供物质帮扶,还给她传授了不少实用的亲子教育方法,比如让孩子多做家务,懂得感恩等。老人豁然开朗,整个家庭提升了愛的温度。

为了更好地帮助困境儿童,妇联特别邀请了班主任加入关爱志愿团队,周老师就是其中一位。她让班级上折翼天使(慈溪户籍6~16周岁单亲或无双亲的困境家庭女孩)担任餐桌长,给孩子为班级服务制造机会。妇联认真落实家、校、社联动机制,属地妇联干部、执委是联系孩子家庭、生活的核心成员,班主任是孩子学习、思想的关键成员,全方位帮助其健康成长。

接下来,在探索试点的基础上,慈溪市妇联拟向全市推广“同心圆”计划,实现送温暖的长效化、机制化、常态化,织密对困境人员(家庭)的关爱网络,构建“十五分钟帮扶圈”,帮助他人,滋养自己。

贾方方 责任编辑

猜你喜欢
淑珍同心圆志愿
高考志愿被篡改,考生该何去何从?
我志愿……
同心圆梦再出发
冯淑珍:组织近400余次环保活动 将3万多个瓶子捡出大山
Training grizzlies
同心圆梦再出发
绣出里下河畔最美“同心圆”
同心圆变变变
于淑珍:执着女人心硬妈妈
如何防止高考志愿再遭篡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