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心解之:前人撒土,后人迷眼

2022-05-30 10:48彭旭
婚姻与家庭·婚姻情感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前人后人家风

彭旭

一个家庭的精神生活,是靠这个家庭里面传承下来的那些故事来承载,这就是家风。家风与家风之间的相互补充和鼓舞,最终就会变成一个国家的社会风气,这也是家国情怀最实际的心理关联。

俗话说“前人撒土,后人迷眼”,父母的哪些行为是在为孩子的成长“撒土”呢?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正式出台,在社会上引起了热议。自今年9月起,劳动课将成为一门独立课程,中小学生要学习煮饭、炖汤、修理家电、种菜、养禽等生活技能。

学生在实践劳动时,家庭成为课堂,家务成为作业,家长成为教师。在这种氛围下,每个家庭里一脉相承的家风也潜移默化地融入教学内容,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资源。家风往往依托于日常俗语的形式,借事喻理,深入浅出。如“前人撒土,后人迷眼”,说的就是如果父母将就、凑合,对孩子不尽到责任,就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的父母只注重学习,对劳动实践课不以为意,其实就是在“撒土”。

从生理方面看,好的劳动习惯能促进身体健康。劳动实践可以训练孩子身体功能,包括:手指灵活、手臂力量以及全身协调性。孩子在烹饪课学的不仅是做菜,还要认识食材、挑选食材、合理搭配食材。和食材直接接触,给孩子提供了一个接触自然界的机会,丰富了感性经验,促进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功能的发育。而如果让孩子整天抱着书本学习,大脑皮层某些区域长期高强度工作,反而不利于脑功能的平衡发展,其实就是给孩子“撒土”。

从心理方面看,好的劳动习惯有助于孩子心情愉悦,增强自信,促进心理健康。当孩子能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时,父母要放手让他去做。孩子需要有成就感、把控感,体验“我能”的感觉,这些都是心理健康重要的基石。食物不仅饱腹,还能养心。做自己喜欢的菜,吃自己喜欢的菜,与人分享自己喜欢的菜,哪一件不是人生乐事?孩子的劳动行为如果得到父母认可,可以使他的行为动机得到强化。他会期待得到更多奖励,从而克服困难,坚持到底,由此培养成锲而不舍的意志品质能让他受益终身。心理咨询中常遇到这样的问题,一些孩子几乎从未被父母夸奖或者肯定,而一直在苦苦寻求。忽略细节,吝啬表扬,同样是父母的“撒土”行为。

从社会方面看,家务劳动还有助于改善家庭关系,提升孩子的社会功能。分担家务劳动,是孩子融入家庭协作的重要方式,能强化他对家庭的责任感。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生活,成年后还要自己组建家庭独立生活,家务劳动就是家庭生活中贯穿始终的重要元素。孩子参与家务,分担劳动,从爱父母、爱家人做起,将来才能尊重他人、服务社会、热爱国家,成为独立、自主、有爱心、有责任心的人。此外,看似平常的烹饪、洒扫等劳动,其本身还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传承着中华文明五千年的积淀。如果父母对这些日常事务不屑一顾,或者担心影响学习、有安全隐患等,不给孩子担当的机会,也是在“撒土”。

好的家风不仅是一个家族的宝贵财富,还有助于形成全社会的良好風尚,影响一个民族的未来。家风正,则民心淳;民风正,则社稷安。为了不让后人“迷眼”,我们应该从细节做起,从当下做起,提高大局意识和长远意识,杜绝草率的“撒土”行为。让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刻入心灵,融入血脉,以自身的积极实践使其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付洋 责任编辑

猜你喜欢
前人后人家风
勤劳节俭传家风
打渔人
家风伴我成长
论后人和陶“归去来”辞之缘由
趣味古文
幽默好家风(二)
家风
霍家的败亡带给后人的警示
身残创基地 呕心育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