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改变教与学模式的研究

2022-05-30 00:00彭漫洁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实践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彭漫洁

摘  要:进入到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并且对各个领域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尤其是对教育领域产生的影响,使教育中的教与学发生变化。教与学的变化,使学生与教师在课堂的地位发生转变,学生可以主动与教师进行交流,在交流中成为教学的参与者。借助信息技术,教师传统的教学理念发生变化,更加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在教与学的改变中,信息技术成为促进教育模式创新发展重要的载体。

关键词:信息技术;实践;教学模式

一、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与学的必要性

(一)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信息技术是科学技术发展至较高水平的产物。学校应积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将信息技术作为改变教育理念的切入点,通过配置完善的信息基础设施,利用软件建立信息技术教育体系,为学生构建信息教学环境,让学生掌握应用信息技术学习的方法,借助信息技术获取更多的知识。此外教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利用信息技术收集与教学有关的内容,为学生准备丰富的学习内容,借助信息技术搭建学习交流平台,让学生在平台中可以进行自由讨论,在讨论中教师做好引导工作,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学习意识,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二)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

将信息技术应用在教学中,使教学符合教学模式创新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信息技术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第二,信息技术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学生摆脱被动学习的束缚;第三,学生与教师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在互动中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学生在学习中锻炼实践操作能力;第四,信息技术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水平,让学生学习更加轻松简单,从而获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三)未来教学体系的时代要求

信息技术使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不断发生变化,在教学模式改革过程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使教学体系可以满足时代发展要求。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将信息技术融入教与学中,并且以学生为切入点,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内容,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素养。

二、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与学的实践

(一)多媒体技术的引导

利用信息技术对教与学进行改革,需要将学生作为改革的主体,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向学生讲解应用信息技术获取知识的方法,同时介绍信息技术相关的硬件和软件,让学生对应用信息技术产生兴趣。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多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出现,学生学习带有声音和图像的知识,会增强学生听觉和视觉的体验感。教师操作信息技术的硬件,如鼠标、显示器,操作信息技术的软件,如输入的命令等,均成为学生获取教和学等知识的过程,让学生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有一个清晰全面的认识。

(二)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在教育模式改革过程中,通过应用信息技术,使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動。教师在教学的准备阶段,应结合教材设置适合学生学习的内容,围绕学习内容找到与学生的共同语言,有效增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使课堂处于活跃的状态。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部分学生初步了解信息技术,并具备操作计算机的基本能力,使用信息技术学习难度较低。但是还有一部分学生未接触过计算机,对信息技术缺乏一定的了解,在使用信息技术学习时会遇到许多问题。教师应与学生进行互动,并且保证互动的有效性,让对信息技术缺乏了解的学生,可以掌握基本操作计算机的方法,包括鼠标的使用、输入命令操作等。教师在互动中,应向学生展示操作过程,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及时解决学生使用计算机学习遇到的问题,让学生快速掌握使用计算机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学习的能力。

(三)信息与技术的实践

在探究教与学的创新改革发展过程中,学生在掌握计算机操作方法的同时,还应对信息和技术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可以采用信息技术比赛的方式,让学生在比赛中根据比赛要求做出相应的解答,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给出的答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学习遇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指导。以“窗口转换操作”为例,学生应向教师讲解窗口在转换时表现出的不同状态,并根据不同的状态介绍相应的操作方法,同时在不同的窗口中,收集与学习有关的知识。

在信息与技术实践操作教学中,教师应给予表现优异的学生一定的鼓励,增强学生应用信息技术学习知识的信心。学生在课堂上使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教师应引导学生形成独立自主的学习意识,在课余学习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灵活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提高学生课余时间的学习效率。

三、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与学的探究价值

(一)保证教学模式的先进性

保证教学模式的先进性,是教与学创新发展的主要特点。在教与学创新探究过程中,使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效融合,让学生掌握运用信息技术方法最为关键。信息技术与时代发展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如果学生的学习能力无法跟上教学模式的发展,信息技术应用在教学改革创新中就会失去意义。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发展动态,切忌在教学中盲目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的出发点是必须与学生建立协调发展关系,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良好的效果,从而增强教学模式先进性的价值。信息技术的初衷在于服务学生和老师,教师需要明确信息技术是辅助教学的手段,需要和传统教育方法相结合,将教学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而不是依赖信息技术,将所有的教学都通过信息技术呈现,导致和学生缺少交流。

(二)保证信息技术的时代性

信息技术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信息技术的特征以及功能,会根据时代发展要求进行变换。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时,既要保证信息技术与教学相互适应,还要保证信息技术的时代性,使学生在学习中应用信息技术,可以感受到时代发生的变化,有效增强学生适应时代的能力,让学生运用信息,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所学的知识。

(三)保证教学体系的完整性

保证教学体系的完整性,是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应综合考虑参与教学的载体以及可能产生的影响因素,使参与教学的主体保持良好的关系,并针对影响因素实施有效的措施,使教学可以有序进行。以影响教学体系完整性因素为例,包括教学方法、信息基础实施以及教学环境等,如果教师运用的教学方法与信息技术发生冲突,或者教学环境影响学生身心发展,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不断下降,均会破坏教学体系的完整性。学校应在应用信息技术过程中,综合考虑参与教学的主体以及影响因素,借助信息技术不断调整教学方法、进一步优化教学环境,使学生在理想的状态下学习,在学习中不断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全面发展。

(四)保证课程脉络清晰

在教与学的模式中加入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充分掌握课程的重点以及难点。在上课前教师可以使用PPT或者幻灯片将本节课的内容制作出来,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另一方面极大程度地减少了教师在课上写白板的时间,让课上的时间都用来“服务”学生。有些课程比较枯燥乏味,学生在课堂上很难集中注意力听讲,导致课程质量下降、效率变低,教师可以在枯燥的课程内容中加入动画、声音、图片等,让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通过有趣生动的画面将学生带入到学习情境当中,进而吸引学生去学习。

参考文献:

[1]张幸. 信息化教学提升初中英语教学的有效性[J]. 考试周刊,2018(28):56.

[2]李仙玲. 小学信息化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的几点思考[J]. 教育信息化论坛,2018(08):34-52.

(责任编辑:陈华康)

猜你喜欢
实践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