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色丰碑》看新时代讲好党史故事的守正创新策略

2022-05-30 10:48邓戈
新闻潮 2022年7期
关键词:守正创新新时代

【摘 要】纪录片《红色丰碑》通过坚持真实、提高站位、深挖细节的原则,以编年史与人物传记交替、事件与故事交错的形式,在建党百年之际,讲广西早期党史故事,并多方多屏联动传播,走出了一条守正创新之路,进行了有益探索。

【关键词】红色丰碑;新时代;党史故事;守正创新

在新时代如何让世界认识中国?如何让中国人增强“四个自信”?习近平总书记为人们指明了方向:“讲好中国故事。”而中国故事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在党史学习教育的大背景下,讲好党史故事,成为各主流媒体必须面对、必须完成好的重要课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视察时指出:“广西红色资源丰富,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用好这些红色资源,做到学史增信、学史明理、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梧州是广西红色革命的摇篮,在广西党史上写下了十八个值得自豪的“第一”。梧州市广播电视台以拍摄系列纪录片《红色丰碑》作为重要突破口,认真讲好梧州和广西的党史故事。该纪录片项目有同名同题材的20集周播版和2集精编版两个版本,总时长360分钟,讲述了从1925年至1929年,中國共产党组织在广西艰难诞生、顽强发展、重生壮大的峥嵘岁月。

一、新时代讲好党史故事面临挑战

在新时代,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信息传播格局大大改变。在“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电视台”时代,视听传播手段日益增多,网络传播发声门槛极低,传统的主流媒体舆论引导在混沌的信息网络中实属不易,对讲好党史故事带来极大的挑战。

(一)社交媒体多元消解传播严肃性

由于社交媒体的进入门槛低,一些自媒体为了吸流量和搏眼球,会在网络空间发布和讲述未必真实但迎合受众兴趣的言论和故事。这就使得舆论环境更加复杂,使得真相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也就消解了主流媒体传播的严肃性,降低受众听党史故事的主动性和接受度。

(二)碎片化传播影响受众通过电视了解党史故事

在受众形成碎片化的收视习惯之后,容易忽视事实和真相的完整性、逻辑性,更加容易情绪化接收,主流媒体讲述的党史故事可能就更加容易被忽略。而且,通过电视纪录片的形式讲述党史故事,需要较长的时间和相对固定的收视场景,这也与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利用零散时间进行碎片化阅读、观影的习惯相悖。

(三)刻板的党史故事宣传难以让受众接受

过去,很多讲述党史故事的纪录片往往会更多强调宣传功能,仅仅是对真实的文本和党史资料进行刻板的组合加工,更多的是“配音+空镜头”或“影视资料+音乐”了事。这种命题式作文很难感染观众,弱化了党史故事纪录片的教化作用。如果不变更表述语态,更新传播观念,在党史故事的内容真实性、新鲜性和表达的贴近性、可看性下更大功夫,确实很难让受众尤其是年轻人接受。

二、新时代讲好党史故事需要坚持守正

讲好党史故事虽然面临很多困难,但中国悠久而深远的历史文化传承为文化自信打下坚实基础,中国共产党赢得全世界敬佩目光的百年辉煌奋斗史,就是将党史故事讲好、讲精彩的底气。拍摄《红色丰碑》的体会,就是要讲好党史故事,并在内容主题上坚持三个方面的守正。

(一)坚持真实性原则,传递权威声音

党史故事,与一般故事不一样,要求事件真实,人物真实,绝对不能虚构。《红色丰碑》讲述党史故事采用的是纪录片的形式,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其核心就是真实。为此,摄制组在全国跑了10多个相关的城市,从图书馆、档案馆、陈列馆甚至民间收藏爱好者手中,搜集了大量的历史影像、文献资料,采访一批党史专家学者、烈士后人、历史见证者,反复阅读所有现存的有关广西党史的历史文献图书著作,确保每一个历史事件都有权威出处,每一个细节都经得起历史的推敲,尽最大可能保证叙事全面、史实准确。其中,为了确定有争议的广西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和地点,摄制组反复搜集相关材料,终于找到包括两个会议的文件及相关负责人会后给中央和广东省委的报告等权威文献,结合说法依据、提出的时间等因素,最终采纳了有权威依据并由党史研究部门认定的说法,体现了主流媒体的严谨思维和权威表达。

(二)坚持提高站位,提升传播效果

有了好的党史故事,怎样讲好?梧州在广西党史上写下了十八个“第一”,但都只是广西的第一,没有全国性的影响。为此,《红色丰碑》将格局放大,眼光放远,虽然是梧州之作,却又不能局限于梧州。《红色丰碑》讲述了广西一系列建党的故事,包括党在梧州及周边地区与广州、南宁、左右江地区的组织联系,全面而系统地讲述广西的第一面党旗在梧州升起,这一举动响应全国,引领广西。同时,《红色丰碑》真实地记录了党在梧州播下的星星之火,沿西江向全广西蔓延、燎原,进而发展为轰轰烈烈的广西革命运动,并孕育了百色起义、龙州起义,建成5万平方公里、150万人的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成为土地革命时期备受瞩目的红色根据地,为中共党史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有全国性的影响。这种创作思路既切合广西早期党史的史实,又使得这部纪录片的创作不再停留在梧州市层面,而是上升到广西乃至全国的层面,反映了两广党组织的相互联系,揭示广西党组织在全国的地位及深远影响,彰显思想与艺术的魅力。

(三)坚持深挖细节,展示新鲜内容

讲好党史故事,内容需要不断推陈出新,通过深入挖掘史料,提供受众更多新的故事内容,不断更新社会的认知。这样的党史故事,才能够吸引人、引导人。为此,《红色丰碑》讲述了一批之前很少在大众场合公开的党史故事。以前,公众熟知的广西早期党的领导人有龙启炎、谭寿林、林培斌、郭金水,这一次《红色丰碑》还讲述了黄日葵、邓拔奇、朱锡昂、余少杰等一批共产党人的故事。以前,公众都知道是周恩来1925年来梧州指导广西建党,而《红色丰碑》还讲述了鲜为人知的好几位党的领袖人物与广西的故事。例如,在讲述第一任中共梧州地委书记谭寿林的故事时,还讲到了介绍他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位广西籍共产党员黄日葵,讲述黄日葵的故事时,又联系到他的恩师和引路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李大钊;在讲述创立广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的林培斌故事时,讲到了他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接受过毛泽东教导的事情;广西第一个省级党组织负责人朱锡昂不但结识青年毛泽东,而且在恽代英的介绍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讲述朱锡昂故事时,还讲述了恽代英冒险前来贵县(今贵港),指导召开广西第一个全省性的党的会议——中共广西特委扩大会议。通过这些并不为人所熟知的党史故事,展示了广西早期党组织领导人与中国共产党领袖千丝万缕的密切关系,也表明了广西革命与中国革命的必然联系。这些新鲜的故事内容,给讲好党史故事提供了良好的依据和条件。

三、新时代讲好党史故事需要不断创新

如今,讲述故事的平台已经从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发展到现在的网络。无论是应对新媒体的冲击,还是提高主流媒体讲好党史故事的能力,除了在主题内容上守正,还必须在叙述形式和传播手段上创新,不断突破自我。这方面,《红色丰碑》做出了自己的努力,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组合叙事,共同指向主题

常见的讲述党史故事的纪录片,叙事结构大多为平列式叙事和渐进式叙事两种。讲述人物故事时多采用平列式叙事,强调故事的板块化,类似人物传,有助于一个个历史人物的塑造;讲述事件发展的习惯采用渐进式叙事,注重故事的逻辑关系,像是编年史,能够比较有条理地把党史讲清楚。《红色丰碑》打破常规的思维模式,选择组合式叙事,呈现出很有特点的叙事效果。整体上,它以广西红色革命编年史为序,重大事件依次展开,而在讲述到一个重要事件时,又往往会带出一个关键人物,将這个关键人物的生平和故事娓娓道来,这时又变成了一篇人物传记。纪录片虽是记录党史事件,但镜头却对准人物,通过一系列人物故事来反映广西早期党史,因而更为鲜活,有温度、有质感。《红色丰碑》从周恩来秘密到梧州召开大同酒店会议切入,无论是建立党的机构,发动群众参加革命,还是领导波澜壮阔的农民运动、筹备惊天动地的武装起义等红色历史,都在讲述龙启炎、谭寿林、黄日葵、林培斌、邓拔奇、朱锡昂等这些广西早期党的领导人精彩而壮烈、神秘又感人的故事。从广西早期共产党员的生平以及革命行动中呈现历史事件,构成广西早期党史的红色篇章。这些党史故事其实就是生动的广西早期党史。《红色丰碑》聚焦英烈,带出党史。编年史与人物传的交替,事件与故事的经纬交错,让历史脉络清晰的同时使英雄人物也鲜活起来。

(二)直击人心,构建精神丰碑

《红色丰碑》讲述谭寿林、黄日葵等优秀共产党员的人生经历,并不追求面面俱到,但努力通过影像的层次感、沉浸感直击人心,反映出革命英烈的大情怀与正能量。如谭寿林的孙子讲述谭寿林与家人的诀别,先烈们牺牲在梧州云盖山刑场上的情景及空镜头,都有较强的艺术张力。片尾,讲到广西革命运动轰轰烈烈开展,爆发百色起义、龙州起义,建成左右江革命根据地这个高潮后,并没有戛然而止,习惯性地画上一个光明的尾巴,而是根据史实,大胆地叙述了这些广西革命先驱最后的悲壮:十多位在广西筚路蓝缕、开创党的事业的早期革命者,或被捕或战死或积劳成疾,绝大多数早早牺牲。英烈们悲壮的这一幕,是大家不愿意看到但却是历史事实的一幕。恰恰是这令人潸然泪下的一幕,最直击人心,筑起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红色丰碑。英烈们的思想、事迹、精神及其所谱写的广西早期党史,在今天依然具有感人力量。

(三)情景再现,唤起红色回忆

纪录片讲述党史故事,有一个最为困难的地方,即讲述的故事早已过去,历史的影像哪怕图片都极其缺乏。以往通常是以后人或研究者的口述,再加空镜来过渡,但场景往往枯燥不生动,很难吸引人。《红色丰碑》在努力搜寻历史影像资料、书籍资料和手绘图片之外,还采取了情景再现手法,通过角色扮演,重现当时情景。当然,这种演绎绝不是凭空捏造,而是以真实发生过的事为依据。情景再现作为一种重要的辅助手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重现人物的经历、事件的情节和发展过程。《红色丰碑》讲述的故事,一开始就是周恩来到达梧州后在摇摆不定的小船上度过第一个夜晚,然后才是在大同酒店召开会议。这样的情景再现开头,不但场景感强,而且十分神秘,令人过目不忘,让观众对周恩来梧州之行所产生的指导广西革命的正确走向和党的事业发展的历史作用印象深刻。整部作品将讲故事的叙事方式和情景再现的表现手法结合起来,增强了故事性与吸引力。

(四)媒介融合,多方多屏联动

在新时代讲好党史故事,一定要符合时代的传播特征。研究传播途径和受众的接受能力、吸收能力,这也为主流媒体在新时代进一步壮大舆论阵地进行有益探索。《红色丰碑》摒弃以往纪录片只在电视台播出的做法,凭借新时代主流媒体拥有的多形式传播渠道,利用多方多屏联动,在各传统媒体平台布局,也在各新媒体平台落子。

一是贯彻移动优先、网络首播理念。《红色丰碑》拍摄之后都先剪辑3~4条短视频,每条长度不超过5分钟,在纪录片每集播出的3天前先在新媒体平台推出,之后才是完整片在新媒体和电视频道播出,甚至在演播厅的40平方米超级大屏播出。大小屏互动,大大提高了对受众尤其是年轻受众的吸引力。

二是大容量多平台多地区播出。20集周播版《红色丰碑》从2021年3月10日开始周播,8月1日播出最后一集后,又从8月8日开启每天播出1集的季播模式。而电视播出之前,也同样先在《广西日报》、广西广播电视台以及柳州台、梧州台的新媒体平台同步推送。2集的精编版《红色丰碑》制作完成后,除了在梧州台播出,还在“学习强国”广西平台推送,在广西台的4个电视频道的5个黄金时段连续播出,在两广10多家城市台播出,受众面不断扩大。

四、结语

用纪录片讲述党史故事,用影像作品致敬英烈,对于增强红色精神的价值认同、坚定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红色丰碑》努力讲好党史故事,坚持守正创新,将创作机制融入纪录片的艺术构建和传播的场域之中,有效地提升了一个地方题材的影响力,也有效地增强了主流媒体的意识形态影响力。潮

参考文献

[1]陈美琦.乡村振兴系列纪录片的叙事策略研究:以《记住乡愁》第八季为例[J].视听,2022(06):114-117.

(编辑:覃世默)

作者简介    邓戈,梧州市广播电视台台长、总编辑

猜你喜欢
守正创新新时代
提升“四力” 守正创新做好典型宣传
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的守正创新
新时代国内广播剧发展路径
改革压茬推进广播事业守正创新、全面拓展
温儒敏:在课程改革中“守正创新”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