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探析

2022-05-30 03:17王俊斌王立群叶寒枫
河南教育·高教 2022年7期
关键词:一体化建设思政课立德树人

王俊斌 王立群 叶寒枫

摘 要: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有助于解决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构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要以课程设置体系建设为中心,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支撑,以教材内容一体化建设为灵魂,构建螺旋上升、循序渐进的知识体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有思想、有觉悟、有能力、有水平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立德树人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

一、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的意义

一体化是指设立统一的目标,依据一定的规律,通过一定的方式,将各个相对独立的主体在同一体系中有机融合、相互贯通,最后形成一个共同体的过程。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以下简称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就是以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主要任务,在大中小学各个学段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过程。

当前,我国正处在大步迈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进程中,这对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国民价值观建设和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正是为更好适应这些要求出台的有力措施。

首先,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党和国家在教育领域的重大布局,是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客观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通过一体化建设引导大中小学各学段的学生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自己的贡献。

其次,思政课本身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属性,先天就肩负着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开展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可以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深深根植在各个学段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让学生理解和感悟得更加透彻。

最后,学生的成长是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循序渐进强调要尊重客观规律,即要尊重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及思维发展规律,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做出系统的、合理的规划。螺旋上升强调过程与目的。鉴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不是一个直线上升的过程,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要做好各学段的衔接工作,让不同学段的学生能够在思想上平稳过渡。

二、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不连贯

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要求课程设置一体化。目前,我国各学段的思政课课程设置存在不连贯的问题,尤其是课程目标设置的整体性和明确性有待提高。一方面,不同学段课程目标在衔接递进上表现不明显,尤其表现在初中与高中两学段的课程目标跨度较大。初中阶段的思政课课程目标仍围绕传统的知识、能力、价值观等三个维度进行设计,而高中阶段的思政课课程目标是围绕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即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等四个维度进行设置,两学段课程目标设置的依据跨度较大、不够统一。另一方面,课程目标的表述不够明确,未针对同一学段中不同年级的课程目标进行细化,在课程目标的具体落实和实现方面缺少明确的评价标准。这些情况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教材编写人员在编写、选择教材内容时不能准确把握目标和侧重点,也使部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难以将课程目标細致、深入地加以贯彻落实。例如,在人教版的小学、初中、高中的思政课教材中都强调爱国主义精神,但教材表达基本相同,没将爱国主义精神分层次、分阶段,导致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对爱国主义精神没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认知过程。

(二)教师队伍建设不完善

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要求教师队伍建设一体化。目前,我国的大中小学各学段思政课教师仍存在素质不均衡和管理错位等问题。从“质”上来看,其教学水平尚待提高。尤其是中小学阶段的思政课教师,有很大一部分是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对思政课理论理解不足,上课照本宣科,平时投入精力也十分有限。从“量”上来看,很多高校思政课教师与学生比例达不到1∶350的要求,中小学专职思政课教师数量更是存在较大缺口。以承德市某两所小学为例,调查显示,这两所小学共有6名专职思政课教师,其余20名思政课教师都是兼职,且只有2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专业毕业。从各学段的教师管理角度来看,大中小学各学段的思政课教师之间缺少联系沟通,这就导致各学段的思政课课程仅以完成本学段内的教学任务为目标,教学内容不连贯、教学内容简单重复的现象较为突出。另外,思政课教师继续教育和在职培训的机会不多,大多数思政课教师都是通过自己查阅资料和网络学习进行自我提升,思政课教师尤其是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职业获得感、认同感不强,对待思政课的积极性也有待提高。从各级学校对思政课的态度来看,中小学阶段突出存在以追求升学率为目标的教育政绩观,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校对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投入不足。同时,部分中小学将思政课的教研工作与其他学科混杂在一起,学校、教师不够重视,这也使得学生将思政课默认为边缘课程、弱势学科。

(三)教材内容重复、衔接不协调

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要求教材内容编写一体化。目前,我国大中小学各学段的思政课教材在内容上仍然存在很多重复之处。例如,在人教版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就开始强调法治观念,而在大学本科的《思想道德与法治》教材中仍然强调法治观念,二者在内容安排上有许多重复的地方,没有体现出梯度区别。长期以来,负责大中小学各学段思政课教材编写工作的组织机构基本是“各自为战”,各学段教材编写缺乏交流沟通,这就使得大中小学各学段的思政课教材在内容上没有做到整体规划,导致各学段教材内容出现彼此脱节或相互重复的现象,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思政课教学的整体性、针对性、实效性。

三、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的路径

(一)课程设置系统化

首先,要明确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需要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大中小学各个学段的思政课教学总目标必须保持一致,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其次,要根据大中小学各学段的实际情况将思政课进行细分,各学段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特色鲜明、层次清晰,还要衔接有度,从而使各个学段的学生都有所收获。在小学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和事,重在感性方面的教育;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生涯的重要时期,这段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要重在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让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自觉践行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中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进一步提高,在此期间要加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集体获得感的教育,让学生对国家的历史、国家的成就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性产生共鸣;大学阶段,学生的“三观”初步形成,这时要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广度和深度,让学生具备批判意识和反思能力,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机会,组织学生参与社会调查,让学生对中国的国情、民情有更加深刻的了解,从而促使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将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融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中。

例如,对培养爱国主义精神而言,小学阶段需要通过宣传爱国人物来直观地向学生灌输爱国主义精神;初、高中阶段要向学生解释爱国主义精神的内核,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内涵;大学阶段需要让学生切身体会爱国主义精神,让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和重大时事讨论。这样分层次、分阶段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升华学生的认识。

最后,要加强大中小学各学段的教学衔接,建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交流互动平台。高校相较于中小学,教学资源丰富,教学、科研水平较高,应当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应依托高校资源,建立长效化交流互动平台,帮助大中小各个学段交流经验,了解各自的教学模式,做好各个学段之间的教学衔接,从而使各学段之间的教学内容从“阶梯式”转变为“缓坡式”,以便学生系统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二)教师队伍建设规范化

统筹完善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贯彻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关键是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各级学校要努力建设一支爱党敬业、业务精湛、爱护学生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思政课教师既要加强自身修养,为更好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夯实基础,又要树立全局意识,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做好各学段思政课的銜接。

思政课教师自身的素质、水平要随着大中小思政课建设一体化的发展不断提高。一方面,思政课教师培训要立足于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行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培养一体化。比如,通过国培计划、省校和校际协作项目、名师工作室等思政课教师培养途径,加强对思政课教师的专业培训。另一方面,坚持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一体化管理,对各学段思政课教师的政治立场、师风师德、业务能力设定统一的考评标准,建立健全考评机制。

思政课教师要立足全局,在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前提下通力配合,做好各学段的教学工作。各学段思政课教师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学生引路铸魂,依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能力来传道、授业、解惑,更好地培养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比如,在小学阶段,思政课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认同的引导,让学生对家庭、社会、国家产生情感认同;在中学阶段,思政课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系统化的理论知识教育,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形成初步的整体认知,产生理论认同;在大学阶段,思政课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反思教育,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以此坚定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认同,引导学生以实际行动砥砺青春,承担使命。

(三)教材内容编写一体化

课程标准制定是教材编写的前提,教材编写一体化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基础。

首先,建立健全教材编写组织机制,打造一体化的编写研究平台,建立起教育行政部门主导,专家、一线教师共同参与的教材研究机构,对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做好顶层设计。大中小学应结合自身实际教学情况,建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中心,分析现有教材问题,提出对教材编写的新看法。同时,由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牵头,依托当地高校平台,定期对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进行培训,使各级思政课教师能够更加深刻地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指导精神。

其次,统筹规划教材内容,注重各学段之间的有机衔接,凸显教材的系统性和层次性。目前的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有许多重复之处,有些重复是为了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某些理论,对学生知识结构的完整性、系统性有着积极作用;而有些则是无意义的重复,会使学生对内容产生厌烦情绪。这些毫无意义的重复内容,是教材编写要突破的重点。一方面,要加强教材编写工作的一体化建设,加强各学段教材编写机构之间的沟通交流,组织集体研讨,使教材内容体现系统性和层次性。另一方面,大中小学各学段的思政课教材应在编排风格上有所区别,中小学思政课教材内容要图文并茂,便于学生理解。此外,思政课理论内容较多,教材编写中应注重与时俱进,要多加事例和图表,使教材内容更加生动活泼,利于学生接受。

参考文献:

[1]姜显臣,范雨婷.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整体架构与实践路径[J].现代教育管理,2021(9).

[2]张萌,周长美.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研究[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1(12).

责编:初 心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项目(编号:19VSZ068);天津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培训与研究专项项目(编号:SZKZX2021089);天津市学校思政课新媒体中心专项项目(编号:SZKZX2021146)

作者简介:王俊斌(1977— ),男,天津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王立群(1980— ),女,天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叶寒枫(1996— ),男,天津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一体化建设思政课立德树人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贸易》一体化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
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过渡研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立德树人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浅谈矿区铁路调度指挥管理系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