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网课中的“不自律”

2022-05-30 10:48顾倩
科学大众(中学) 2022年7期
关键词:网课正念自律

顾倩

刚刚过去的这个学期,因为疫情的反复,为了保证学生的安全健康,多地的学校停止了线下授课,转为线上教学,很多同学又回到上网课的状态。

宅家学习时,没有现实课堂纪律的约束,没有班级学习氛围的熏陶,我们的心态难免会跟放松、玩耍、手机等联系在一起。你有没有出现这种不自律的情况呢?

网课最大的考验就是自我管理能力

首先,我想来问问大家:“你觉得自己的网课生活怎么樣?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网课中的你,会是什么呢?”我也采访了一些老师和学生,收获了一个高频词,那就是“不自律”,具体表现为上课不专注,作业不及时,很容易被游戏、视频所吸引。不得不说,网课学习对大家最大的考验就是自我管理能力。

在探讨这些具体问题之前,我想再问大家一个问题:“当你意识到缺乏自律时,你有怎样的感受?你会采取哪些行动?”在我采访的过程中,我感受到大家对“不自律”的焦虑,特别是存在升学压力的高年级同学,因而就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一边非常焦虑,一边又不自觉地玩手机或别的什么。随后,我们在返校之后也经常听到这样一种说法:“只有那些本来就在学校自我管理特别好的学生,回家上网课效果才会好。”

大家有没有发现,这句话背后存在一个逻辑问题,那就是“自我管理”这种能力仿佛是天生的,很难被后天所培养。或者换句话说,我们并不真的相信自己的自我管理能力是可以被提高的,因而当我们发现自己不自律时,我们变得焦虑,好像也变得无助。

美国心理学家卡罗·德威克发现,人们面对困难时有两种思维模式:一种是成长思维模式,另一种是固定思维模式。我们刚刚提到的“自律问题”其实就是固定思维模式,我们被贴上了问题的标签,潜在地觉得这种能力并不能被提升,而忘了这其实是网课学习下客观存在的问题,哪怕对成年人来说也是一样。

我们会焦虑,是因为大家都希望在学业和生活上取得进步,而无助也恰恰来源于这种潜意识的自我否定。因此,面对“不自律”这个问题,我们要做的第一步就是把这个标签撕掉,相信自我管理的能力是可以被提升的。

制订明确的目标,让目标指引生活

接下来,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些具体的思路和方法。

无论是拖延症还是管不住自己,背后都可能有这样一些问题:“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做当下的任务”“我对现在做的事情好像感到没意思”,或是“我想通过拖延等方式来表达对家长、对老师的不满”。

无论是哪一种,我们都能从中感受到一种自我消耗——并不清楚自己要什么、自己的目标是什么。这样的同学,你们是否可以试着从一个正面、主动的视角来看当下的问题,也就是在网课期间,你对学习、生活的目标是什么。除了这样一种自我消耗式的被动反抗,你还可以做一些别的什么吗?

因而,在“我”和目标的关系中,你们自己永远是目标的主人。在目标的具体制订上,需要遵循SMART 原则:具体明确性、可衡量性、可达成性、相关性和时限性。

让专注对抗分心,活在当下

此外,“不自律”的背后还有一个很大的困难在于缺乏专注力。那么,如何提升专注力呢?

我觉得大家可以分两步走。第一步就是与“分心”保持距离。找到让你分心的东西,这里包括外在的和内在的,外在的比如零食、电子产品,对它们做好物理隔断;内在的可能是让你分心的情绪、想法,比如“马上就要中考了,但我总是不在状态”。你可以试着把它们写下来、画下来,简而言之,就是把它们外化出来,和它们保持距离。

第二步,通过一些练习提升你内在的专注力。低年级的同学可以试试舒尔特方格,高年级的同学可以试试正念练习,包括身体扫描、3 分钟呼吸空间、正念运动等。

猜你喜欢
网课正念自律
正念饮食,料尽其香
正念+药膳 还您好睡眠
对网课不能听之任之
遏止网课乱象重在落实
能自律者为俊杰
是什么“网课”让“学生们”好评如潮
自律成就美好
知耻自律
『选』网课
亲子正念练习从哪里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