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纪录片《无穷之路》的“出圈”启示

2022-05-30 03:59李红
新闻潮 2022年7期
关键词:融合传播

【摘 要】《无穷之路》是香港无线电视台(TVB)真实客观地展现内地脱贫工作取得的一系列成果的脱贫纪录片,其故事叙事能力较强,加之以独特的视角看待内地的脱贫工作,可称得上是脱贫纪录片中的创新之作。本文通过分析该纪录片的传播特点,认识其内容节奏把握和拍摄视角的不足、传播渠道狭窄和营销力度薄弱,以期为今后的纪录片特别是香港拍摄的纪录片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启示。

【关键词】无穷之路;脱贫纪录片;融合传播

脱贫题材纪录片是指以贫困群众和脱贫干部为表现对象,围绕被帮扶村庄的变化,真实记录脱贫事迹,反映当下社会贫困现状及展现扶贫的巨大成果的纪录片。[1]《无穷之路》(No Poverty Land)是由香港无线电视(TVB)制作出品,陈贝儿主持的国家脱贫纪录片,共有12集,节目拍摄历时2~3个月,深入探访了四川、贵州、云南、宁夏、海南和广西6个省(区)里的10个贫困县,讲述了中国实行精准扶贫政策以来多个具有代表性的脱贫成功的故事。

《无穷之路》自播出以来,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内地网友纷纷夸赞其十分接地气,真实地展现内地实行的精准扶贫政策及取得的成效,既响应了国家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号召,加强了香港和内地的联系,也增强了香港人对内地的认识和对国家的自豪感,成功实现了“出圈”效应。

一、《无穷之路》传播特点探析

(一)点面结合讲故事

2020年是我国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历史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过8年持续奋斗,我们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胜利。”[2]2021年,我国相继推出了一大批宣传反映脱贫工作的文艺作品。《无穷之路》选择通过纪录片的形式来反映我国脱贫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是看重其有涵盖范围广、真实性强等优势。

《无穷之路》的名字有着双重含义,“无穷”既是对中国能早日解决贫困问题,使人民不再经受贫困困扰的希冀,又是中国彻底消灭贫困仍需要继续努力的反映。该纪录片主要讲述各个贫困地区的少数民族如何摆脱贫困的故事,如彝族青年某色拉博、藏族青年丁真、佤族女性叶萍等。每一集纪录片都会有明确的主题,这些主题也正是国家推动精准扶贫的措施,如易地搬迁、交通基建、教育脱贫、生态脱贫、消费脱贫和旅游脱贫等,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现了中国如何解决贫困人口脱贫的问题。

经过仔细分析发现,《无穷之路》有一个固定的表现模式,即对比。讲述脱贫故事时,通过拍摄和讲述脱贫前后的面貌对比,观众更能直观地感受到脱贫工作的意义所在,感叹脱贫道路的困难艰辛。第一集和第二集讲述了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悬崖村的故事,政府为悬崖村的村民修建了一条有2556级的钢梯,替代了村民们之前出行攀爬的藤绳梯子,又为悬崖村的村民实施易地搬迁,使村民都住进新建好的楼房里,前后对比——“天梯变楼梯”,易地搬迁既解决了人们出行不便的困难,又解决了教育和就业问题。第六集拍摄地为宁夏西海固,通过镜头前后画面的强烈对比,向人们揭示了西海固从光秃秃的荒漠变成如今的生态绿洲,是因为实行了退耕还林政策,从生态上开展扶贫。纪录片不仅突出了国家援助,还把很多篇幅放在讲述人民自力更生、奋斗自救的行动上。例如,悬崖村村民将险恶的地势和危险的钢梯发展成为旅游景点;甘孜理塘的居民利用网络直播为家乡“带货”,促进家乡的旅游业发展;受过高等教育的一批广西青年学成之后回到家乡,利用所学知识办起电商销售农产品,助力农民脱贫……这些都是扶贫先扶志(智)的最佳例子。

(二)重视情感叙事运用

纪录片的情感叙事并不是独立的叙事,而是在纪录片的整体叙事中更倾向于讲述具有独特生命体验的内容,有意识地、结构性地融入对个人的关注,对其中的人物命运、行动、性格和矛盾进行层进展现,令影片具有强烈的公众心理共识度。[3]纪录片主要通过三个主体来展现情感:被拍摄者的情感、拍摄者的情感以及在观众中引发的情感。《无穷之路》之所以能打动众多观众,是因为其很好地抓住了这3个主体,使情感能够最大限度地传达出来。

香港无线电视新闻及资讯部总监黄淑明认为,为了摆脱一般纪录片的叙述,主持人陈贝儿在纪录片中的角色不是记者,《无穷之路》以软性方式呈现,透过她的主观感受以及生活在香港的感觉,由她以第一手经历拍摄,易令港人得到共鸣。[4]在《无穷之路》系列片中,会发现主持人与被拍摄对象之间并没有一种隔膜感,反而相处得十分融洽,也正是在这种融洽的氛围之中,观众看到了被拍摄对象更为真实的一面。

首先,为了深入了解拍摄对象,主持人采取自然真诚的态度,以朋友身份与采访对象共处共情。陈贝儿在采访中说:“其实我沒有想太多,比起工作,我更多的是想跟他们交个朋友,想要听听他们的故事。”[5]如主持人了解到邓前堆医生为了一个承诺,37年来一直坚持通过溜索为对岸的村民看病时,主持人被其大爱无私、信守承诺的精神感动得留下了泪水。在看到佤族女性叶萍为了脱贫和改变女性地位而艰苦创业,生产出能拿到全国大奖的咖啡豆时,主持人对她说:“这杯是我喝过的最好的咖啡,因为是你的咖啡人生。”敬佩之情溢于言表。

其次,主持人克服困难亲身体验贫困群众的生活。为了更好地了解悬崖村村民攀爬天梯的困难,主持人和摄制组人员沿着陡峭山体攀上近乎90度的垂直钢梯到达悬崖村山顶;亲身体验横跨怒江的溜索;为了去到海拔4014千米的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县拍摄,又因为高原反应难受得住进了医院。主持人的一系列亲身经历和体验,让纪录片的画面更直观、更有冲击力,也引发了观众对曾经生活在贫困地区的人们的同情和感慨。

最后,主持人还利用自摄视频的形式来记录自己的行程和感受。例如,在爬天梯和坐溜索时,陈贝儿手持自拍杆向观众传达自己的第一感受,这也带给了观众身临其境的体验。《无穷之路》里,拍摄者与被拍摄者的情感通过镜头交织在一起,同步了观众的情绪释放与纪录片的情感表达。

(三)采访对象选取恰当

《无穷之路》讲述的是中国实行精准扶贫政策以来多个具有代表性的脱贫成功的故事,该纪录片选择了“官方+民间”的双重讲述人的模式,让脱贫故事真实、生动、感人。

一是请很多脱贫村的第一书记和帮扶干部“出镜”。例如,甘孜藏族自治州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局长刘洪,自理塘青年丁真火了之后,他也因英俊的面庞被网友称为“最帅局长”而被广泛关注,随后,其化身“侠客”推广当地旅游的宣传片大受欢迎。广西河池市宜州区刘三姐镇乍洞村的第一书记谢万举,驻村帮扶5年多来经历各种困难,最终成功帮助乍洞村脱掉贫困的帽子。二是采访援助企业和帮扶人员。例如,纪录片第八集讲述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寨章村脱贫故事时,介绍了华润集团对该村提供经济援助,帮助他们进行旧屋重建,开发乡村旅游业,兴建度假酒店,为村民解决就业问题。三是让受到帮扶的村民自述。例如,选择寨章村的村民邰维红,讲述其因为在家门口就业,既有了经济来源,又有时间陪伴家里的老人和小孩,一举两得。

脱贫题材纪录片通过对脱贫过程的展示、脱贫致富经验的总结,上演了贫困群众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自救”和“他救”的神话。[6]《无穷之路》里讲述的都是平凡人如何在国家政策、企业帮助和自我努力下摆脱贫困命运的故事。这些故事从一线工作的帮扶人员以及受到帮扶的人口中说出,更真实,也更感人。

二、《无穷之路》传播效果反思与启发

《无穷之路》可以称得上是2021年既有口碑又有热度的纪录片之一,其自身有着很多优点,包括主持人不拘小节、爽朗大方的人格魅力,故事不刻意煽情却打动人心,影片画面令人舒适,还有恰到好处的配乐……但是《无穷之路》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一是内容繁多,展现深度不够。《无穷之路》要在短短12集里介绍内地6个省(区)一共14个地区的脱贫故事,且节目每集时长约22分钟,这就容易出现一集里充斥着多个故事内容,使得节奏过于紧凑,内容展现深度稍显不足。纵观整部纪录片,仅有第12集是一集讲述一个故事,即第一书记谢万举和他来自卢森堡的外国朋友Nico一起在广西河池市宜州区刘三姐镇乍洞村进行帮扶的故事,因此,其主题和中心都十分明确,无论是内容含量还是节奏把握也比较好。

二是视角不足,特点不够鲜明。《无穷之路》之所以“出圈”,除了内容上反映我国脱贫成就以外,还有一个很特别的原因,便是《无穷之路》是一部由香港人去拍摄和采访内地脱贫事业的纪录片,从香港人的视角去看待内地的脱贫工作。TVB新闻及资讯部总监黄淑明感觉很多香港人对内地存有偏见和误解,是因为从未亲眼看过内地今日的真实景象。在她亲身到访过贵州和宁夏之后,便震撼于这两个贫困地区翻天覆地的变化,于是决定要将其所看到的真实情况告诉香港人。《无穷之路》真实地展现了内地脱贫工作的艰辛点滴和脱贫工作道路上的感人故事,但如果能够增添更多以香港人看待内地脱贫政策的视角和简要介绍香港的脱贫措施等内容的话,更能发挥纪录片的特色,使其具有与内地拍摄的脱贫纪录片不同的鲜明特点。

三是传播渠道狭窄,营销力度薄弱。《无穷之路》的播出平台有香港翡翠台和埋堆堆视频APP,这两个平台的目标受众更多是以粤语为主要语言的群体,而面对广大的内地市场,其并没有找到一条很好的传播路径。节目方和主持人虽然也尝试在微博上进行宣传推广,在哔哩哔哩网站上传节目的国语配音等视频,但是并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无穷之路》的热度可以说是高开低走,有了被人关注的热度,却缺乏维持和扩大热度的传播渠道和营销力度,实属遗憾。

三、结语

《無穷之路》将内地实行精准扶贫政策以来取得的脱贫成就生动、真实地展现出来,既符合当下我国提倡创作主旋律文艺作品的方向,又响应了国家建设粤港湾大湾区的号召,更主动担起了架设香港和内地联系沟通的桥梁。该纪录片清新活泼的风格,平淡中又见温情的叙述,给观众带来了新鲜感,提高了文艺作品传播的效果,其创作经验值得借鉴。潮

参考文献

[1]于海悦. 中国扶贫题材纪录片创作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20:17.

[2]汪晓东,宋静思,崔璨.历史性的跨越 新奋斗的起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重要论述综述[EB/OL].(2021-02-24)[2021-11-20].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253570662538

0787&wfr=spider&for=pc.

[3]郭劲锋.感动观众:个人生命体验的公众分享:纪录片的情感叙事策略研究[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3(05):57-62.

[4]陈惠芳.得来不易/努力无穷尽 脱贫梦成真[EB/OL].(2021-09-05)[2021-11-21].http://www.takungpao.com/paper/20210905.html.

[5]陈珮盈.香港故事|《无穷之路》背后:一群香港都市人眼中的内地脱贫[EB/OL].(2021-10-24)[2021-11-21].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449

7240605251877&wfr=spider&for=pc.

[6]陈红梅.描绘脱贫攻坚的时代画卷:中国扶贫题材纪录片的影像特色与价值表达[J].当代电视,2021(04):60-67.

(编辑:覃世默)

作者简介   李红,广东技术师范大学2020级新闻传播学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融合传播
区域文化为何要走全面融合传播之路
跨界整合创造融合传播新商机
创新提升,推进媒体融合从“相加”迈向“相融”
融合传播环境下文化类视频节目的创新思考
融合传播背景下广播电视产业经营发展升级路径
为《两地书》重新包装
融合传播语境下的媒体“新闻行动”创新探索
河南广电全媒体系列评论创新实践探索
融合创新,让新闻动起来、活起来、亮起来
电视节目与微博的融合传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