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调中把握机会

2022-05-30 04:30张学庆
理财周刊 2022年7期
关键词:预期

张学庆

普遍性的盈利预期下调可能在三季度末接近尾声,届时市场有望迎来更为明显的估值提升。

“下半年全球宏观经济走势仍有很大不确定性,但中国经济复苏是非常确定的事件,瑞银非常看好中国市场下半年的投资价值。”瑞银财富管理亚太区投资总监及宏观经济主管胡一帆表示。

胡一帆说,瑞银在全球范围内非常看好中国市场,因为中国经济下半年复苏是非常确定的事件,区别只是在于复苏的幅度有多大,而全球其他经济体下半年仍有下行压力。

一方面,中国无论是CPI还是PPI的通胀都保持在相当温和的程度,中国下半年降息的可能性也在减少,货币、信贷会保持相对宽松,预计财政政策会继续发力支持经济。另一方面,中国市场去年表现跑输全球,但6月份MSCI(中国)已经开始企稳跑赢全球,下半年这一趋势或将持续。

反弹结束

瑞银证券中国股票策略分析师孟磊认为,考虑到A股市场的估值已反弹至2010年以来的均值水平,市场已大致对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和政策加码进行计价。

“我们认为近期市场的快速反弹可能暂告一段落,市场可能在短期内进入阶段性盘整。”孟磊说。

孟磊预计,盈利预期将在二季度财报季及此前的一段时间内普遍下调。在孟磊看来,宏观压力下,一部分上市公司的业绩可能会弱于市场预期。目前,卖方对沪深300全年盈利增长15%的一致预期远高于瑞银4%的预测。孟磊认为,这可能意味着会有更多的盈利预测在财报季期间下调,投资者应该已经意识到二季度的业绩可能会不及此前预期,但他们仍需时间来降低其预测。

事实上,月度披露的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已出现明显放缓(4月和5月分别同比下跌8.5%和6.5%)。而A股市场上与工业相关行业的盈利增速与统计局公布的工业企业利润增速有非常高的相关性。

此外,三季度经济和企业盈利的复苏力度目前仍面临不确定性。

尽管近几周来市场快速反弹,但至今并未观测到场外资金大幅入市的迹象。6月新发公募基金规模为263亿元,高于5月的118亿元,但仍低于去年6月的1876亿元和今年一季度月均521亿元。短期内缺乏新增资金入市可能制约市场的上行空间。

在基准情景下,瑞银预计,普遍性的盈利预期下调可能在三季度末接近尾声,届时市场有望迎来更为明显的估值提升。

孟磊认为,经济复苏力度的进一步明朗、政策宽松力度加大、宏观流动性充裕以及信贷增速持续反弹有助于逐步提振市场情绪。

随着市场表现回暖,场外资金有望回归并净流入股市。考虑到市场已在5月企稳反弹,更大规模的场外资金有望在9月进入股市,助力市场重新起航。因此,未来两个月内任何市场回调将提供有吸引力的投资机会。孟磊建议投资者在A股市场超配食品饮料、动力电池、可再生能源和国防军工。

回调风险

华夏基金表示,以史为鉴,历次由市场大底开始的第一波上涨行情,均会回撤休整,背后原因是基本面还需要时间来修复。对比过去5次市场见底后的第一波修复行情,以上证综指为例,指数上涨的平均持续时长为79天,第一波修复时的最大涨幅平均为25%(沪深300指数平均上涨28%、万得全A平均上涨32%),而第一波修复行情结束后上证综指最大回撤平均为16%(沪深300指数、万得全A的平均最大回撤均为16%)。

数据显示,当前万得全A的风险溢价为2.62%,处于历史55.65%分位点,相比前期高点已降至中间偏高区域。从长期看,权益资产仍可加大配置,但也要注意市场短期的回调风险。

均衡配置

中金公司表示,市场经历了两个月的反弹之后,考虑到目前投资者情绪已经明显改善,前期市场累计的涨幅不低、部分个股涨幅更大,同时已经出现赚钱效应减弱的迹象,市场可能会从此前的单边上涨走向波动加大的状态,后市上行空间需要看到资金层面更明显的改善、疫情防控更实质的改善、增长预期更具实质性的修复、海外市场逐步走向平稳。

“市场行情步入关键时间窗口。”中信证券判断,今年中报季是近年来宏观经济数据最弱并且上市公司业绩分化最大的时期,三因素共同导致短期市场波动加大;同时,经济仍处于快速恢复的过程中,月度级别的估值修复行情基调仍未变化;结构因素占主导,中报持续高景气和出现拐点的行业是最重要的配置线索。

从行情结构上看,新旧能源转换依旧是中报季最核心的业绩超预期线索。此外,成长制造亮点更多,医药分化明显,消费关注疫后修复。

整体而言,中信证券预计行情节奏趋缓,围绕成长制造、医药和消费轮动重估,建议继续均衡配置。

專精特新

中信建投认为,中报预告和一个月内的股价呈现出较强的相关性,且某些龙头公司业绩超预期或低预期对整体板块亦有明显的带动效应。二季度业绩高增或超预期集中在光伏锂电半导体以及部分医药和航运等,且新能源板块三季度景气预期依旧向上。

兴业证券较为乐观地认为,“宽货币、宽信用”下,三季度仍是做多窗口。并且,微观流动性也将提供助力。风格层面,“宽货币、宽信用”组合对科技成长风格最有利,消费风格也有超额收益。

结构上,聚焦强者恒强的“新半军”(光伏组件/硅料硅片、军工新材料/结构件、风电整机/上游材料、半导体材料/设备、5G光纤光缆)+景气回暖的“药家酒”(医药、家电、家居、酒类)。

中长期,市场风格有望逐渐回归科技成长。建议重点关注“专精特新”六大方向:

①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特高压等);②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5G等);③高端制造(智能数控机床、机器人、先进轨交装备等);④生物医药(创新药、CXO、医疗器械和诊断设备等);⑤军工(导弹设备、军工电子元器件、空间站、航天飞机等);⑥粮食安全(种业、生物科技、化肥等)。

猜你喜欢
预期
分析师一致预期
分析师一致预期
分析师一致预期
分析师一致预期
分析师一致预期
分析师一致预期
分析师一致预期
分析师一致预期
分析师一致预期
分析师一致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