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乡土资源,开展农村学校德育

2022-05-30 08:51张月红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乡土资源开发利用德育

张月红

[摘 要]单纯讲授无法拉近德育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无法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在一定程度上催生德育脱离社会生活实际的现象,从而使德育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发挥乡土资源在德育中的作用,是开展体验式、生活式德育的客观要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而育好一方人就要用好一方水土。

[关键词]乡土资源;课程文化;德育;开发利用;道德价值

[中图分类号]    G6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2)18-0079-03

“爱家乡是爱国的起点,了解家情、乡情是懂得国情的开始,只有了解乡情、懂得国情的人,才能真正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对农村学生来说,乡土资源是最好的德育素材。通过挖掘学生身边的与德育相关的乡土资源,丰富课程内容,实现乡土资源课程化、德育课程校本化,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加全面深刻地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历史、文化,还可以使学生加强与家乡热土的联系,在内心深处打上乡土文化的烙印,增强对乡土文化的认同感,塑造个体的人生观,进而达到育人目的。

一、依托乡土资源,渗透家乡美的教育

乡土资源是千百年来的历史沉淀,包括自然地理资源和人文历史资源等。教师可以依据课程内容灵活挖掘乡土资源,实现乡土资源课程化,并使其服务于德育,以陶冶学生的乡土情怀。

(一) 目标引领,挖掘资源

开展德育活动应依循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帮助学生有效学习,是德育资源挖掘和利用的出发点。例如,将“我来做个小导游”一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人文,感受家乡的美。在教学中,教师基于教学目标给学生布置任务:①了解家乡的自然生态资源;②查找家乡的历史文化资源;③調查促进家乡经济发展的社会资源。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学生拉近了自我与家乡之间的距离,“我是XX(家乡)人”的骄傲油然而生。教师还设计了“家乡一日游”活动,请学生当小导游,向大家介绍自己收集的资料,把家乡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历史资源引入课堂。在热烈的互动氛围中,学生不仅了解了家乡,更激发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了服务家乡的意识。

(二)活动实践,充分运用资源

活动实践是认识的源泉,更是发展的基础。教师以活动实践为途径,充分运用相关资源,帮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和思想感悟。例如,将“家乡特产知多少”一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了解家乡特产,感受家乡物产的多样和丰富;增强作为XX(家乡)人的自豪感。课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多渠道搜集家乡特产,了解各种特产的名称及生产过程和价值,并为特产做宣传。

红古区是西北地区重要的特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各乡镇都拥有颇具知名度的土特产。于是,笔者举办了一场“家乡物产博览会”,要求学生介绍推广家乡的土特产。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准备了家乡特产资料包,其中包含图片、实物、生产过程介绍、烹饪方法详解等。活动中各小组成员分工明确,有负责产品介绍的,有负责销售的,有负责广告宣传的,等等。这样做能让学生更好地走进生活,学以致用,激发爱家乡的情感,有效实现学习目标。

二、依托乡土资源,弘扬传承民族文化

学生的爱国情感始终与具体的人物、历史印记等联系在一起。热爱祖国首先要从热爱家乡、热爱身边的人与事开始。

(一) 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引发共鸣

例如,将“了不起,家乡人”一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了解家乡优秀人物的事迹,向他们学习;领会为建设家乡、造福家乡立下汗马功劳的人们的精神品质,为家乡拥有这样的人而感到自豪;树立建设家乡的信心。教材呈现的名人事迹往往离学生生活较远,难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于是,笔者以本地的名人资源替换了教材资源。课前,笔者发起“寻访身边名人足迹”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调查访问、查阅书籍、上网搜索等方式了解当地名人。笔者从众多资源中选出极具代表性的人物事迹——红古区抗美援朝英雄的事迹和退伍老兵朱存成不忘初心拥军优属的事迹。这些事迹来源于学生身边,他们在课前的实践活动中也有接触过,较为熟悉。课堂上,笔者组织学生开展“忆名人事迹”“听名人故事”“观名人访谈”“夸名人成就”等活动。

1.观看录像:铭记历史,致敬英雄——红古区举行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纪念章颁发仪式。“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伴随着雄壮激昂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20名胸带红花、身披绶带的抗美援朝老英雄欢聚一堂,共享荣耀时刻。据了解,红古区抗美援朝英雄至今健在的共有36名,其中的20名在现场被授予纪念章,另外16名的由甘肃省国资委颁发。他们中年龄最大的93岁,最小的也已86岁。尽管岁月蚕食了他们的青春,但经过战火洗礼的他们仍浑身散发着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正能量。70多年前,正因有无数先辈前赴后继的浴血奋战,才有了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值得骄傲和自豪的是,在中国人民志愿军这支英雄的队伍中,有许多红古儿女的身影,他们的事迹至今仍在红古大地广为传颂。

看完录像,全体学生深受感动,笔者借机简要回顾抗美援朝波澜壮阔的不凡历程,追忆和缅怀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热情讴歌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阐述新形势下继承和弘扬抗美援朝精神的重要意义,勉励学生铭记抗美援朝战争的艰辛历程和伟大胜利,永续传承抗美援朝精神,铭记榜样,从榜样身上汲取强大的精神力量,坚定信念,坚毅前行,为建设活力新红古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2.讲述红古区退伍老兵朱存成不忘初心拥军优属的先进事迹。朱存成1983年入伍,1985年赴老山作战。1986年,对越自卫反击战“4·26”战斗打响,19岁的朱存成身为我军某部1营2连炮班班长,浴血奋战,荣立个人一等功。朱存成退役后回原籍,下海经商喜获成功,先后拿出500余万元拥军优属。

朱存成有一辈子叙不完的浓浓战友情:他到云南麻栗坡老山前线参加“1·7”烈士公祭,之后,出资将89位甘肃籍烈士归葬兰州,让这些烈士魂归故里。他积极给张掖肃南、山丹地区捐赠红色经典书籍。这是一位忠贞不渝的老战士,这是一位情深义重的好战友。朱存成每年都会把红古区的烈士母亲、战友母亲、孤寡老人请到大酒店里,为他们办一台晚会,让他们吃一吃可口的饭菜。朱存成说要孝敬母亲、感恩社会。在讨论环节,有学生说:“朱存成可歌可泣的事迹太多了,都能写一本书了。”学生争先恐后地分享着。情至深处,他们哽咽了……

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讲出身边的名人事迹,能增强学生对家乡的认同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二)特殊时期,上好“开学第一课”

庚子之春,病毒肆虐。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春季学期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努力下以特殊的方式拉开了序幕。重回校园后,全体师生均积极支持与配合疫情防控工作。主题班会课应成为各类教育的主阵地,以使每一位学生心怀家国,积极传承中国精神。

笔者组织开展主题班会“开学第一课”,在搜集有关抗击疫情的视频、图片、歌曲及平凡英雄事迹的基础上,用音乐和画面渲染氛围,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1.观看视频:千里驰援,勇士凯旋!红古最高礼遇迎接抗“疫”英雄回家。在经过50余个日夜的奋战,圆满完成支援任务后,红古区的医疗队员王玲、王永召、张晓玲、王彬、李淑娟、闫丽娜、禄文娟、逯霞等于2020年4月1日平安返回红古,全区公安交警整装列队、全程护送,以最高规格、最深敬意迎接战“疫”天使回家。沿途驻点民警向车队敬礼,群众也纷纷驻足,挥手、鼓掌,欢迎在武汉“拼过命”的战“疫”天使回家。

笔者边播放视频边解读事例:当湖北武汉遭受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之时,红古全体援鄂医护人员积极响应党中央和国家的召唤,勇敢“逆行”,直奔战“疫”的核心地区,进入武汉市客厅方舱医院、沌口方舱医院开展支援工作。他们50多天来与武汉人民生死相依、同舟共济,最终圆满完成了支援任务,向武汉人民传递了红古温暖、红古力量。他们是全区人民学习的榜样和楷模。

2.追寻平凡英雄的足迹——红古区爱人爱校侧记。近年来,红古区涌现出一批平凡的先进群体和个人,他们在平凡的生活中做出不平凡的义举。他们温暖了人心、树立了榜样、感动了社会,成为我们这个时代中的平凡英雄。笔者引导学生走近身边的平凡英雄,了解他们的事迹。

(1)见义勇为,明德惟馨。甘永德,男,红古区花庄镇柳家村村民。2020年4月15日,湟水河畔,初暖乍寒,同村村民杨某莲(女)与4岁的儿子被上涨的河水困在河滩中,正在地里干活的甘永德听到呼救声后没有丝毫犹豫,纵身跳入河中救人,孩子得救上岸,但甘永德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43岁。同年7月31日,旋子村原支书李宝珊与妻子途经谷丰渠边时,听到急促的呼救声,李宝珊不顾个人年迈多病,纵身跳入渠里先后将落水的安某强(2岁)、安某康(12岁)和王某平(41岁)等3人救起。精疲力竭的他,最终在妻子和路人的连拉带拽下安全脱险。

见义勇为先进人物是人民的英雄,也是社会的榜样。让“正义的力量、人性的光辉”充盈砥砺前行的路。

(2)爱心善举,浩然正气。2020年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新学期推迟开学。为使学生平安回校,社会各方人士都做出了努力和贡献。红古区平安镇墨映艺术中心、君心爱心慈善中心、兰州电倍红古公司等分别向平安学校捐赠物资、学习用品。一位校友(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中学教师郭浩)寄来物资,并附信说:“红古是我的故乡,我一直以自己是一个红古人而感到自豪。疫情发生,心中焦急,断不敢忘记家乡养育之恩,略尽绵力,愿同仁们保重身体,万事顺意。”有一种凡人善举,与地位、身份、职业无关,但充满着正义的力量,闪耀着动人的光芒。

笔者鼓励学生给这些英雄写封信,说一说心里话。这一小任务是班会活动的延伸,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汲取精神力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通过以上的用心解读,让学生感悟中华儿女的家国爱,进一步感受中华儿女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从而努力传承民族文化,做有责任、敢担当的人。

三、凝练“平安翔实”的学校文化,优化育人环境

优美、整洁、富有教育意义的校园环境,对学生兴趣的激发、知识的增长、行为的规范、心理的平和以及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等,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

(一)创设充满乡土文化气息的校园环境,发挥环境育人功能

平安学校主张将校园环境建设与教育相结合,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将两大教学楼命名为“德馨楼”和“志远楼”,将宿舍楼命名为“清源楼”,赋予它们丰厚的文化内涵。校園内有四个小花园,其中既有现代雕塑又有古朴的亭阁,皆富含寓意。行知路两侧布满文化橱窗、宣传展板,内容不但涉及国事时事还涉及民俗乡情等。行实路是一条长廊,绿树环绕,可谓读书静思的好去处,旁边是劳动实践基地,耕读文化,意蕴自然。

(二)优化渗透乡土文化的实践活动

多一个活动,就多一个供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可寓德育于实践活动之中,以实现德育目标。知行脱离会造成德育实效性降低。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活动,能有效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质,并更亲近家乡、亲近社会。平安学校内设有劳动实践基地,并以班级为单位划定区域种植时令蔬菜、水果等。学生利用大课间同劳动共生产,体验乡土人情,感受劳作喜苦。春天,学生可以跟着教师一起种植辣椒、茄子、玉米等;夏天花期时,学生不仅可以赏花,还可以做些锄草工作;到了收获的季节,学生可以采摘自己亲手栽种的瓜果蔬菜,尽享丰收之乐。平安学校还专门给低年级的学生开设农作物手工制作课程。这不但能让他们手脑并用,而且能加深他们对家乡物产的了解及对家乡的喜爱之情。

总之,教师要根据德育课程目标和教学需求,充分挖掘和利用乡土资源,使乡土资源与德育紧密联系,使德育课堂因乡土资源而更具活力。

[   参   考   文   献   ]

[1]  王晓樊. 乡土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行动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4.

[2]  张艳红. 德育资源论[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

[3]  苏丽攀.让历史因乡土而厚实丰满:谈《品德与社会》历史题材教学中本土资源的开发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18):87-89.

[基金项目]兰州市“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农村学校班主任德育工作乡土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课题立项号: LZ[2020]GR0585)课题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乡土资源开发利用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合理利用乡土资源进行区域活动
地理教学中的乡土教育
利用乡土资源提升幼儿园区域游戏质量
关于乡土资源在小学语文中高段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审计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审计成果利用探析
天台县忍冬科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及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