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用爱照亮19名被拐人员的“回家路”

2022-05-30 09:10李保
职工法律天地·上半月 2022年6期
关键词:亲人志愿者回家

李保

3月16日,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郇封镇东常村的王浩浩来说,是一个特别有纪念意义的日子。因为这天,离开家34年的他第一次“回家”,那是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土家族教子垭竹园塔村的老家。在与家人相拥而泣后,他流着泪说:“感谢‘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的龚会员让我圆了梦。”

王浩浩口中的龚会员,名叫龚平冰,是湖南省益阳市资阳区汽车路街道文昌阁社区的居民、“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的会员。2021年12月,龚平冰得知王浩浩的情况后,多次前往张家界市永定区土家族教子垭竹园塔村寻找线索,并将他的血样放到多地比对,王浩浩才终于回到了阔别34年的家乡和亲人团聚。

今年40岁的龚平冰自小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是一名失业人员,如今靠政府每月最低生活保障金艰难度日。虽然如此,但她心中始终充满爱,7年来,她加入“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开展义务寻亲,不为名利,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帮助19名失散的“孩子”找到回家的路,终结思念之苦,被人们称为“益阳公益寻亲第一人”。她的善行和义举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寻亲、打拐行动中。

帮助失散26年的女子找到家??曾被其家人误解成骗子

至今,说起龚平冰帮助自己寻找亲人的事,家住河南省安阳市的孙小红仍禁不住泪流满面:“要不是龚平冰一个又一个电话联系,一次又一次不厌其烦地帮助寻找,我这辈子恐怕难以找到亲人……”朴素的话语里满是感激之情。

出生于衡阳市衡东县的孙小红原本有一个幸福快乐的家,家里虽有7兄妹,但爸爸妈妈非常疼爱她,自小生活得无忧无虑。然而1991年6月,这一切被彻底打破了。6月是农忙季节,爸爸妈妈去田里劳动,让孙小红上山放牛。放牛时因孙小红没有守在牛旁边,牛跑到邻居家的一块菜园里,等她赶到时,牛已吃光了所有的菜。见到此情此景,孙小红吓坏了,认为回家后必定会挨父母的打骂,因此不敢回家。为了不挨父母的打骂,她留下一张“五年不回家”的纸条,便离家出走了。在离家出走的过程中遇到两个人贩子,孙小红被拐骗到河南省安阳市一个偏僻贫穷的小山村,卖给了一个50多岁姓郑的光棍当老婆。

自从孙小红走失以后,整个家都要坍塌了。一家人想尽办法寻找女儿,但孙小红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没有任何讯息。26年来,孙小红也从没有放弃过寻找家人。2017年8月,龚平冰得知孙小红的寻亲信息后,当即着手帮她寻找亲人。

由于被拐时只有16岁,加上文化层次低,孙小红对家乡的记忆十分模糊。她只记得,自己居住的房屋后面有一座山,门前有一条小溪,溪边有一口鱼塘,自己家里有7兄妹,三哥小时候在鱼塘洗澡时溺水身亡。可衡阳有这些特征的地方太多了,究竟该怎么找呢?龚平冰根据地貌特征和饮食习惯,再结合当地的走失人员报案情况,对衡阳所有的区县(市)一路排查比对,仍然难以找到具体地点,寻亲陷入僵局。可是在深入交流中,孙小红跟龚平冰说,自己家乡盛产黄辣椒、湘莲。根据这一关键线索,龚平冰将寻亲范围锁定在了衡阳市盛产黄辣椒和湘莲的衡东县。龚平冰排查了12个乡镇的30多个村庄,找到当地公安机关帮助,对这一区域孙姓居民信息进行梳理,发现杨桥镇温泉新村一户人家中有两人的名字与孙小红父亲和哥哥的名字相似。经当地警方确认,这户人家26年前确实丢过一个女儿。那一刻,龚平冰高兴激动的心情一点也不亚于饱受想家之苦26年的孙小红。

当龚平冰急急忙忙赶到这户人家找到孙小红的哥哥时,她的哥哥抵触情绪十分重,不但不和龚平冰交流,还用扫把赶她走。“你再来欺骗我们就打死你!”孙小红的哥哥怒目而视,破口大骂龚平冰是骗子,龚平冰一时百口莫辩。这一夜,她躺在床上,无法入眠,自己是否该放弃?但是,一想起孙小红那渴望亲人的神情,她还是决定留下来继续了解情况。第二天晚上,她悄悄地到孙小红老家周边邻居家走访、了解情况。原来是两个月前,有一个广西女人到孙家认亲,把孙小红的基本情况都讲出来了,她的哥哥认为这个广西女人就是自己走失多年的妹妹,相认之后在家里办了酒席。看到所谓的“妹妹”家里困难,哥哥还借了不少钱给“妹妹”。然而,这个女人离开后便失去了联系,孙小红的哥哥是个极要面子的人,尽管觉得自己可能上当了,但既然认亲酒也办了,在他的心中,认为妹妹已经找到了。

孙小红的家里有7兄妹,其中早年三哥在鱼塘游泳时不幸溺水身亡。孙小红一直记得这个情况,然而广西的那个“孙小红”说不出这个情况。龚平冰认为,广西的“孙小红”不是衡东杨桥镇温泉新村26年前被拐卖的孙小红,是来骗亲的。为帮助真正的孙小红找到亲人,龚平冰将孙小红接到衡东,联系了当地公安机关。在当地政府和公安机关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她陪同孙小红一起找到孙小红的老家。当时其哥哥不在家,只有父亲在家,当孙小红将过去的情况,特别是三哥在鱼塘游泳溺水身亡事情一一和父亲道出时,其父亲认为眼前的孙小红才是失散26年的女儿。然而此时,其哥哥突然出现,拿起石头就打人,让孙小红的寻亲之路再一次失败。

龚平冰并没有就此放弃自己的信念。听说孙小红的母亲和姐姐在广东惠州时,她反复通过短信、微信、电话联系,与孙小红的母亲和姐姐不断沟通,解释情况,终于获得了她们的理解和信任,动员她们到医院做了DNA比对分析,最终确认孙小红就是他们失散26年的女儿。时隔26年,孙小红终于找到了家人。

跨越65年时光?八旬老人回到朝思暮想的家

自从成为“宝贝回家”的志愿者,龚平冰将业余时间几乎都投入到了志愿者工作当中。在闲暇之余,她都会关注寻亲者的消息。2017年12月21日,一则湖北钟祥籍84岁老人寻亲的消息引起了龚平冰的注意,她被这位自解放初就出走、多年来一直没有放弃寻找亲人的老人所打动,当即决定帮助老人寻亲。

老人名叫陈六妹,是益阳市大通湖区金盆镇格子湖人,因为家里兄弟姐妹多,当年家里十分贫穷,兄弟姐妹经常吃不饱、穿不暖,1953年春节后,带着父母的唠叨、妹妹的期盼,她毅然选择到湖北省钟祥市帮助修建水库。因为没上过学,不认识字,加上没出过远门,她这一去就再没有回来……老人知道自己来日不多,心中一直有个执念,就是找到湖南老家的亲人,回家看看。

因为各种原因,陈六妹婚后始终未曾回过自己娘家,后来也失去了联系。对于陈六妹而言,这成了她最大的遗憾。可是事隔60多年,多少人事调动行政变迁,多少知情人老去离世,要找到陈六妹的亲人谈何容易。

陈六妹老人只记得家在益阳市南县的一个湖边上,有兄妹8人,她是第6个。连模糊的地名、人名也没有,更没有照片、电话,甚至没有记忆,凭陈六妹老人提供的这仅有的一点线索,要找到她的亲人谈何容易。然而,龚平冰并没有退缩,她先后联系了南县茅草街、三仙湖、青树嘴等乡镇及多个有关部门,打了200多个电话,查阅大量历史档案,进行实地走访,历时3个多月,没有找到任何线索。

“因为时过境迁,地名变了,线索几乎是断的。”龚平冰并没有就此放弃,她和志愿者团队开始“大海捞针”式地找寻。她将陈六妹老人的寻親信息传播到各个群,只要一有线索就奔过去核实情况。2018年4月,听说南县茅草街镇有户人家与陈六妹老人的情况相似,龚平冰马上出发。她赶到那里一打听,那户人家只有6兄妹,房子旁边也没有湖,与陈六妹老人提供的线索不相符。接下来的两个月里,她的足迹踏遍了南县、大通湖区18个乡镇的大街小巷和村落。只要哪里出现一点有关老人亲人的信息,她都会不辞辛苦前往核实,但是一次次乘兴而去,却是一次次失望而归。

功夫不负苦心人。2018年6月,有消息称大通湖区金盆镇格子湖村一户姓陈的人家与陈六妹老人说的情况极为相似,龚平冰得知这一信息后立即赶去。但由于拆迁,这户人家已搬走。龚平冰又费了不少时间找寻,连续几天没有合眼,在进行血样比对后,终于传来了好消息,陈六妹老人的亲人找到了。

在龚平冰的努力下,陈六妹老人终于回到了朝思暮想了60多年的老家,见到了亲人。陈六妹老人与亲人团聚那天,龚平冰背过身默默擦掉激动的泪水。龚平冰说,她牵过很多人的手一同走过那段魂牵梦绕的回家路,每每看到亲人重逢、喜极而泣的场景,她觉得自己再苦再累也值得。

寻亲路辛苦难以言表但助人团聚的快乐无可取代

虽然孙小红和陈六妹最终都找到了自己的亲人,实现了团聚,但对于龚平冰来说,在这条义务寻亲的路上,找到的毕竟是少数,更多的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甚至绝望,可每当看到失散多年的亲人团聚时的那种幸福,龚平冰又重新鼓起了干劲。龚平冰出生于一个工人家庭,父亲在资阳区住建系统工作,如今退休在家,母亲是资阳区原轻工机械厂的一名职工,退休金不高。龚平冰自小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体质虚弱,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2014年5月,龚平冰心脏病发作,送益阳市中心医院急救,做了胸瓣膜缺损手术,花费医药费10万余元。出院回家后,因无法从事体力劳动,龚平冰天天看电视里播放的新闻,关注微信群里的视频。一天,电视里播放了江西省一个女孩被人贩子拐卖后的纪录片,为了找回女儿,她的母亲疯狂地寻找,在各地广播电视上发寻人启事,还发动亲戚、朋友和同学到各地张贴寻人启事资料。电视中的母亲历时16年,历经艰辛,终于在“宝贝回家”志愿者和警方的帮助下找回女儿团圆。

龚平冰看到更多的,是那些丢失孩子的父母。她在电视上看到,陕西省西安市一位父亲4岁的儿子被人贩子拐走。从此,每天一大早,他就揣几个馍,背上灌满开水的玻璃瓶,骑自行车沿着西安市区和周边的乡村找寻。几年后,儿子没找到,自己却得了脑癌抱憾离世。

“当时这两部纪录片给我的感触非常深刻,我也是在那时知道有‘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这个组织的。”深受触动的龚平冰决定尽一份力为那些失散的家庭圆梦,于是在2015年2月加入了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成为其中一名志愿者,并在7年多时间的寻亲路上,共帮助19个家庭实现了团聚。

在茫茫人海中帮助一个在儿时被拐到异地他乡的孩子找到回家的路,并不是很容易的事,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求助者提供的信息非常模糊,可能只记得一个模糊的地名、模糊的人名。所寻找的人大多与求助者离散几年、几十年,线索渺茫。龚平冰每次接到求助信息后,均认真分析每一条信息,自费到疑似被拐卖孩子出生的地方,进行信息比对、排除……这是一项非常枯燥、单调而又充满挑战的工作。这一个个悲喜交加的团圆故事,凝聚着龚平冰每一次争分夺秒的付出和寻找蛛丝马迹的执着。

然而在寻亲的过程中,龚平冰的热情有时会被被拐卖孩子的家庭误解或不信任,对于她来说,这是最大的苦恼。今年3月22日,阳光明媚,春风送暖,笔者在资阳区汽车路街道文昌阁社区龚平冰的家里见到了她。“今天非常忙,早上6点起床后就一直在用微信联系寻找孩子,一上午打了66个电话,发了237条信息,明天还要联系警方对孩子的信息进行核实。”看着她忙碌的身影,我不敢相信眼前这位身材瘦小、身患先天性心脏病的女子,就是人们眼中的“益阳公益寻亲第一人”。

既然是义务帮人寻亲,也就意味着没有任何报酬。7年来,龚平冰没有固定工作,和年近古稀的父母住在一起,靠政府每月最低生活保障金维持生计,而且时不时还要往寻亲的事儿上贴钱。可她从来没有后悔过,也没有抱怨过,一直把这条路执着地走下去。龚平冰永远都记得,2019年7月18日送被拐卖的贵州男孩陈亮亮回家那天,快到家门口时,远远看见陈亮亮的母亲拿了一件新衣服从山坡上飞快地跑下来,那种喜悦无法形容。妈妈紧紧握着她的手:“我的儿子,就是你的儿子。”龚平冰泪流满脸使劲点头。“每当我找到一个被拐卖的孩子的回家路,每当看到他们一家高兴团聚,我就觉得自己所做的事情和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都是值得的,那种快乐是无可取代的,兴奋和成就感会持续很久,我觉得是拿多少钱都换不来的……”正是这种“利他”的幸福感使身患先天性心脏病的龚平冰把寻亲这件事一做就是7年,当成了事业来做。

如今龚平冰的故事广为传晓,她的工作也更加繁忙,每天来自市外甚至全国各地的求助接连不断。龚平冰在日记本上写道:“那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团聚画面,一个个心酸的离别故事,都在给我继续在公益寻亲路上走下去注入动力……”“还有太多太多的家庭在期待团聚,太多太多的宝贝还没有找到回家的路,那些还没有找到父母的被拐卖的孩子,不论回家的路有多远,但终点只有一个,纵使再多困难,也不轻言放弃,回家的路上有我,我前行的脚步永远不会停下。”龚平冰说。

猜你喜欢
亲人志愿者回家
志愿者
我是志愿者
你是我的亲人
亲人
亲人(连载二)
写自己的亲人
为志愿者加油
我是小小志愿者
回家的路(外一则)
1670天后,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