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视野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环节

2022-05-30 10:48施利萍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理解能力工匠深度

施利萍

阅读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能力和作文写作能力的基础,能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帮助学生感受文字的魅力。深度学习能引导学生透过文字表面含义,挖掘深层意义,在阅读中关注细节,领会文章蕴含的思想和情感。教师要精心设计阅读环节,带领学生全方位体会文章的立意和写作意图,在思考和品味中了解文章的内涵,把握文章的基调,形成对文章的深刻理解和认识。本文主要探究深度学习视野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环节,帮助教师掌握深度阅读课堂教学方法。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有深度,有见解,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教师要带领学生积极阅读,主动思考,引导学生利用抽象思维来推理判断和逻辑分析,感受文章的语言,把握文章的内涵。学生通过主动阅读会加工语言文字,梳理故事情节,建构文章空间,通过对比和分析的方式进行质疑,在思考中感受文章的情感和思想,把握文章的立意和内涵。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带领学生透过表面的文字看到深层的思想和情感,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主动去体会和品味,在对语言的品读中学会思考,提高理解能力。教师要关注阅读教学环节,追求理想的阅读效果。

一、情境导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为了实现深度学习下的阅读,教师就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只有学生有了兴趣才能够参与到阅读过程中,主动思考,积极分析。学生有了阅读冲动,才能够主动加工字词,体会文章情感,明确文章的立意,实现提高语言素养的目的。例如在学习《荷塘月色》时,为了使学生感受到文章语言的优美,体会文章中表达出来的细腻情感,形成情感上的共鸣,教师可以通过播放歌曲《荷塘月色》的方式来点燃学生的阅读兴趣。情境中,学生会听到优美的旋律,看到美丽的情景,领略到荷塘月色的美景,体会到月色朦胧的意境,增加审美体验,更好地融入情境中。学生有了阅读兴趣自然会主动挖掘,深入阅读,体会文字的典雅清丽,感受语言的唯美动人,分析情境的韵味无穷。学生在情境中会感受到荷花在月光下的醉人优雅,体会到荷花在夜幕下的万般情思,甚至能闻到荷花的脉脉清香。教师点燃学生的探究欲望,促进学生在情境中主动地阅读文章,感受其中的美景,挖掘其中的思想和情感。有了情境的帮助,学生会更好地理解文字的情趣,感受文章语言的优美,进而心门敞开,心弦波动,带着积极性主动阅读,开启自己的深入探索之旅。

二、目标展示,促进学生有的放矢

学习目标是学生的学习方向,也是学生学习的驱动力,对调动学生的阅读主动性、对文章进行深度挖掘和探究具有积极作用。教师要以目标为引导,带领学生探究阅读内容,把握文章结构,形成对文章的深刻理解,完成学习目标。学生以目标为导向,会主动阅读文章内容,探究字词含义,划分段落层次,梳理文章框架,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写作方法,形成对文章的整体性理解,揣摩作者的情感,掌握阅读文章的方法,实现理解能力的提高。例如在阅读《喜看稻菽千重浪》时,为了使学生能够理解“实践是发现真理的途径”,教师要在课堂伊始使学生了解学习目标,用目标来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阅读,感受文章的哲理性和思辨性,促进学生在目标的引导下理解文章的深刻思想。学生有了目标的引导会首先探究字词,之后理解文章结构,体会文章的写作技巧和写作方法。学生主动加工,主动阅读,会在阅读中运用直觉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通过拓展思维空间的方式来感受文章的情感和主旨,在简单的语言中感受文章深刻的思想和道理,把握文章的深层立意。教师要以目标为导向,引导学生感受袁隆平是一位扎根农业的实践者;是一位不迷信权威的研究者;是一位敢于担当的捍卫者;是一位心怀天下的寻梦者。学生在阅读中会体会到实践的重要性,也会掌握不同的阅读方法,把握文章的思想和情感,在阅读中主动思考,积极加工,形成对文本的深刻理解,提高对文本的认知能力和感悟能力。

三、自主阅读,引导学生感悟文本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要努力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挖掘,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来探究和分析,促进学生在思考中理解语言文字,提高理解能力。学生在自主感悟和体会中会强化认识,通过挖掘的方式来咀嚼和分析,捕捉文章的言外之意。例如在阅读《故都的秋》时,学生通过阅读会感受到文章第一、二自然段概括了北国的秋和南国的秋的特点。北国的秋清、静、悲凉,南国的秋慢、润、淡。接下来文章从不同角度介绍了秋花、秋槐、秋雨、秋果等秋景,展现了秋天的特点。阅读中学生会思考文章的表达方式,感受到文章既不是以时间为序,也不是以空间为序,而是通过一些景物的描写,展示出了秋天的清、静和悲凉,分析出了秋天的共同点。文章中作者把很多景物的共同点通过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突出了秋天的共性,形成了文章的“神”。学生在自主阅读中会了解文章的主旨,通过进一步探究秋花色、秋槐形、秋蝉声、秋果实等标示性的景物来感受秋天的丰富多彩。学生在阅读中会认识到秋天的共同特点就是寂寞,有些衰弱,但是通过都市闲人雨后闲谈秋的清凉却增加了秋的情韵。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去感受秋的魅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用秋天的景色去拨动学生的心弦,提高学生对文章的深度理解和认识。

四、合作交流,鼓励学生探究立意

在深度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去探究文章的思想和立意,把握文章的主旨内涵,促使学生在阅读中积极体验,主动加工。教师要引导学生相互交流,积极合作,通过沟通的方式来交流探究,促使学生进行发散思维,交流文章中的关键词,在探究中形成对文章的深刻理解和认识。学生主动沟通会理解文章的写作思路,明确文章的内涵情感,在探究中明确揭示主旨,升华意境的关键性词语,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例如在学习《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时,学生阅读中会注意到文章是新闻评论,表达了一些事实和观点,交流中学生会认识到新闻评论的语言表达具有简洁有力的特点,并且观点鲜明。学生在交流中会总结文章的论点、论据,并且寻找论证思路,通过循序渐进、有理有据的方式来表达对文章的理解,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学生交流中会发现文章立意新颖,通过注重精细品质来引出“工匠精神”。学生在交流中会认识到“工匠”的巧妙心思、精湛技艺、高深造诣,提高对工匠精神的认识和理解。学生通过沟通也会认识到只有具有工匠精神才能改变现实,在实践中爱岗敬业,体会到劳动最光荣。文章首先引出话题,指明要提倡工匠精神,之后分析了工匠精神的概念和内涵,最后提出了自己所倡导的工匠精神。学生交流中也会认识到文章的写作思路,在讨论中明确文章的观点,并且感受文章的逻辑性和思辨性,体会到“工匠精神”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性。

五、课堂展示,组织学生揣摩情感

新课改形势下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深度阅读时要鼓励学生积极阅读,挖掘文章深层含义,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蕴藏在文章中的情感。为了使教师了解学生的理解情况,教师要组织学生通过课堂展示的方式来呈现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理解反馈给教师。例如在阅读《我与地坛》时,学生通过阅读会对文章形成整体感知,了解文章表達的主要内容,也明确文章的写作思路。在阅读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筛选信息”“研究探讨”,通过深入探究来内化对文章的理解,促进学生在理解中更上一层楼。学生在展示中会认识到残疾人对生命的理解,以及对“生与死”的思考。学生在展示中会表达自己的观点,把自己对文章精髓的体会和理解展示出来,强化认识。当学生能够认识到文章阐释了生命的意义,并且说出自己以后会怎样活,怎样面对命运时,就会提高自我对文章的理解,同时促进自我理解能力的提升。展示中,学生还可以通过读后感的形式来表达,写出自己对文章的认识和理解,在写作中展示出内心的声音,表达出真实的感受。学生为了深化对文章的理解,会积极地进行反思,加工语言知识,探究文章的关键词,揣摩文章的情感,促进自我在文章阅读中思考,通过对文章的加工从而受到启示和感染。课堂展示环节能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提升课堂的目的性,把深度阅读推向高潮,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总之,教师开展深度学习视野下的阅读教学,要有清晰的思路,遵循模式,但又不能拘泥于形式,要丰富课堂教学形式,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点燃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通过主动阅读去感受文章的魅力,体会字里行间的思想和情感,在咀嚼品味中把握文章的本质和内涵。教师要通过精心设计来帮助学生探究字词,理解文章,梳理思路,把握作者的情感,促进学生在文本解读中形成深刻独到的理解,提高阅读能力。学生掌握了阅读方法,关注了阅读环节,一定会绽放语文的魅力,实现综合素质的提高。

猜你喜欢
理解能力工匠深度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工匠神形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工匠赞
如何提高中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大学生公民国际理解能力测评指标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