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史观下的高中历史教学

2022-05-30 12:28龚婕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历史教学高中

龚婕

[摘 要]高中历史教学内容与初中历史教学内容相比显得更加的深奥难懂,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要求也比较高。不少教师为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历史,从社会史观出发实施教学,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文章对社会史观下的高中历史教学进行深入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社会史观;高中;历史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2)13-0059-03

社会史观就是社会历史观,可以理解为对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根本看法或基本观点,即辩证和唯物地看待社会。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可以从社会史观出发优化教学思路,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地引入一些社会史内容,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呈现历史发展特征与时代风貌,激起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帮助他们构建完善的历史知识体系。

一、将社会史观引入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性

(一)将社会史观引入高中历史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将社会史观引入高中历史教学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新课程改革要求,历史教学不能脱离实际生活,不仅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而且要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社会史观与其他史观不同,它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其教学能够结合学生身边的一些小事来分析历史,这与新课程改革要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历史认知以及促使学生得到个性化发展都是十分契合的。

(二)将社会史观引入高中历史教学有助于扩大教师的视野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引入社会史观,能够使教师和学生更加关注细节,从小事件、小人物入手,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去观察和理解历史,这有助于教师扩大视野,拓展教学资源,同时对改变传统教学方式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运用社会史观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历史知识,改变学生对历史学科枯燥、乏味的刻板印象,让学生从社会生活中探索历史的奥秘,揭开历史的神秘面纱,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潜在动力,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三)将社会史观引入高中历史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社会史观与现代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因此能使学生更容易感知和接受现代社会的变化。引导学生运用社会史观对历史进行剖析和解读,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真正从内心迸发学习历史的热情。除此之外,渗透社会史观的教学改变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使学生有兴趣对历史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究。因此,将社会史观引入高中历史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二、社会史观下的历史教学

(一)及时更新教育理念,主动学习社会史观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融入了社会史观的高中历史教学,对教师的教学水平与业务能力要求较高,需要教师及时更新教学理念,主动学习社会史观,突破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具体来说,高中历史教师应突破教材的局限,关注时代发展和学生实际,既能熟练运用史料文献,又能利用网络查询和搜集相关资料,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

比如,“辛亥革命”一课,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通常将教学重点放在辛亥革命爆發的背景、中国同盟会及其政治纲领、黄花岗等武装起义、武昌首义、中华民国成立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清王朝的覆灭、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以及孙中山、黄兴和袁世凯等重要历史人物上。而在社会史观的指导下,教师除注重这些理论知识的讲授以外,还要引导学生关注辛亥革命以后,我国社会生活发生的变化:男子剪掉辫子,从此“改头换面”;女子不再缠足,终于可以大步走路;换新衣服,中山装替代小马褂儿;不再跪拜,平等就是不要卑躬屈膝;男女无别,可以一起坐车还能牵手逛街;采用阳历,与世界接轨;改良新剧,女伶也可以参加公演;禁除鸦片,再也不做“东亚病夫”;不再三妻四妾,一夫一妻流行起来……这些变化引发了学生的情感共鸣,提升了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促使他们主动关注社会事件。

(二)结合具体教材内容,整合社会史观资源

教材是制订教学计划的基本依据与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切入点。对于社会史观下的高中历史教学而言,教材的作用仍然不容忽视。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需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积极融入社会史观资源。高中历史教材中虽然包括一定的社会史观内容,但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而且其在实际教学中多以重大历史事件的辅证性材料的形式出现,这就需要高中历史教师整合社会史观资源,以锻炼学生认识与分析社会生活变迁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时,教师在导入环节这样阐述:鸦片战争后列强的侵略使中国发生三千年未有之变局,古老的中国开始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这种转型的一个最显著的表征就是社会生活的变迁。接着教师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百年中国》视频,视频的主要内容是百年来中国婚俗的变迁,中国人在婚姻习俗上的每一次变革都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了解了一百年来我国婚姻习俗的变迁。然后教师展示1929年冰心和吴文藻的婚礼照片、1962年末代皇帝溥仪和李淑贤的结婚照、2015年黄晓明的婚礼图片,让学生分成三组进行情境体验,并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你会穿什么衣服参加婚礼?你能在婚礼上看到哪些流行服饰,吃到什么食物?概述当时住房情况与社会习俗。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归纳我国近代、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以后这三个不同时期我国在服饰、饮食、住宿和社会习俗等方面的变化,以此培养社会史观。

(三)积极关注时代特征,挖掘社会史观素材

虽然历史是一门讲述过去的事件、人物和现象的学科,从表面上来看与我们身处的时代距离较远,但是当今社会与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时代进步是历史不断推进和发展的结果。要想在社会史观下更好地开展高中历史教学,教师需积极关注时代发展,将现代社会中的历史结果与过去的历史现象联系起来,带领学生挖掘社会史观素材,帮助他们了解历史的因与果。

以“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的教学为例,本节课需让学生了解古希腊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以及“人是万物的尺度”和“知识即美德”的观点,使学生学会分辨真善美与假恶丑,能够批判性地继承古希腊文化。于是,教师先指导学生学习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考虑到他们对真善美的理解与体验大多来源于现实生活,教师可将现实生活中学生对真善美的体验作为教学的突破口。之后,教师在课件中展示油画《蒙娜丽莎的微笑》,让学生发表对这幅作品的理解,着重探讨其中的人文主义内涵,即倾向于对人的个性的关怀,注重强调与维护人的尊严,提倡宽容的世俗文化,反对暴力与歧视,主张自由平等和自我价值。通过讨论,学生认识到人文主义与当前社会的主流价值观相契合。

(四)善于运用信息技术,丰富社会史观内容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学方式也发生了重大改变。为在社会史观下有效实施高中历史教学,教师要与时俱进,主动接受新事物,采用的教学方式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教师可充分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历史学习资源,丰富社会史观内容。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能够帮助学生突破时空的限制,增強历史认知。

举个例子,在“古代希腊民主政治”教学中,教师利用投影仪展示古希腊的位置,引导学生描述古希腊的地理环境与地貌特征,使学生了解“城邦”形成的原因及特征。教师以教材内容为基础,借助网络搜集、整理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并通过课件向学生展示,接着围绕相关内容设疑: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与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政治是否一样?这对现代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有哪些启示?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与互联网资源归纳答案,同时利用信息技术展示答案,使学生通过古今对比掌握运用社会史观分析历史现象的方法。

(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融入社会史观信息

社会史观具有显著的生活化与大众化特点,所研究的内容丰富多彩,涉及大众生活的多个方面。在社会史观下的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所使用的一系列课外资源主要来源于现实生活。高中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围绕课本知识选用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拉近历史课堂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亲近感,由此渗透社会史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大众传媒的变迁”时,教师提问:古代人们传递信息的方式有哪些?学生回答有飞鸽传书、烽火传信等。教师接着提出对比问题:那么现代社会有哪些传递信息的方式?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回答有电话、电子邮件、网络软件、电视和报纸等。接着,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整理出报刊业发展的线索,据此提问:中国境内的第一份中文报刊是由外国人创办的,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学生自由讨论后提出多种观点:报刊本身就是一种近代文明的表征和近代文化的载体;报刊在列强入侵中国的过程中充当文化的先遣队,是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的重要手段,又为西方的武装侵略提供情报……之后,教师组织学生探讨报刊业对近代历史和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报刊的价值,随后引导学生了解影视、网络等媒介的形成过程,以及这些媒介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使学生学会运用社会史观看待问题。

(六)运用社会史观教学,促使学生深刻理解

学习历史的主要目的是“铭记过去,活在当下,展望未来”,这表明历史学习本身就是为现实服务的。对于高中生来说,学习历史就要做到学以致知和学以致用,学会运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现实,而这就是社会史观的运用。各个历史阶段的社会生活,均可以反映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高中历史教师应指导学生运用社会史观来分析各个历史阶段的社会生活,促使学生深刻理解历史发展规律与相关变化。

比如,在教学“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先阅读教材内容,然后思考问题:交通工具主要有哪几大种类?在学生回答后,再让学生分组讨论“中国古代、近代、现代交通工具变化的表现”。学生最后得出以下结论:古代的交通工具有轿子、马车和船等;近代,人力车、自行车是城镇中重要的交通工具;现代交通工具越来越先进,有电单车、摩托车、汽车、火车、高铁、轮船、飞机等。之后,教师设置问题:为什么古代、近代的交通工具比较落后,现代的交通工具先进而且种类丰富?交通方式的发展有什么特点?这对你们有什么启示?近现代以来,交通方式的变化给人们生活与社会发展带来哪些影响?随后教师运用同样的方法指导学生探究通信工具的变化与进步,使学生运用社会史观,对相关知识形成深刻理解,并记忆得更加牢固。

总而言之,将社会史观引入高中历史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不仅是新课改的要求,而且对扩大教师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有重要作用。在高中历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积极渗透社会史观,拉近课堂与生活以及学生之间的距离,有效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学会透过社会现象探究其背后的历史规律,最终透彻理解与全面掌握历史知识。

[   参   考   文   献   ]

[1]  徐洪梅.社会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7(20):34.

[2]  陈峥嵘.浅析社会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7(16):61,66.

[3]  王相国.社会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高考,2016(33):153.

[4]  俞军.社会史观角度研究高中历史教学的变革与创新模式[J].考试周刊,2016(80):17.

[5]  许爱华.社会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时代教育,2015(16):198-199.

[6]  何井贤.社会史观下的高中历史教学之浅见[J].情感读本,2015(8):28.

(责任编辑 袁 妮)

猜你喜欢
历史教学高中
农村中学历史教学的反思与对策
“互联网+微课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三 R”作用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