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义近字辨析(五)

2022-05-30 14:03嘉行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往复运动纵情心绪

嘉行

不胜其“繁”

——谈“繁”与“烦”

“煩”与“繁”这两个字,如同其字义一样,时常会搞得你心烦意乱。用“烦乱”还是“繁乱”,写“烦杂”还是“繁杂”,还真的要费一番脑子。两字误用常见诸报端,如:

①在心绪繁乱的时候,来这里,纵情山水,纵情桂林!(《华南新闻》2001年8月3日)

②新郎官总是有种种烦乱的事要处理。(《江南时报》2004年7月18日)

③从被动救济救灾的烦杂事务中解脱出来。(《人民日报》2006年10月23日)

④不搞繁琐哲学,不搞神秘化,述职评议重在提高实效。(《人民日报》2001年11月21日)

例①应写作“烦乱”,例②应写作“繁乱”,例③应写作“繁杂”,例④应写作“烦琐”。道理是:

“烦”与“繁”虽有一个形容词义项是相近的,即都有“杂”而“多”的意思,但“烦”指多而乱,侧重于形容心绪烦躁杂乱,如“烦乱”“烦闷”“心烦”“烦絮”等;“繁”指数量多,事情复杂,与“简”相对,引申指繁殖(牲畜),侧重于形容(事务)繁杂混乱,如“繁茂”“繁乱”“纷繁”“删繁就简”等。总之“烦”侧重于心绪,“繁”侧重于事务。

值得注意的是,“繁琐”现在一般应写作“烦琐”,“繁杂”不宜写作“烦杂”,这是规范的需要。

不“振”不动

——谈“振”与“震”

“振”与“震”都有摇动义,都能同“动”组合成词。从这个意义上讲,“振”和“震”是义近字,“振动”和“震动”是近义词。它们的区别是:“振”只用于物理学上的往复运动;“震”则多指由于客观原因引起的颤动。然而这种区别在实际应用中往往被人们所忽视,例如下面这些出现在《人民日报》上的话,就没有顾及“振”与“震”的这种区别。

①手机要关机或设置在振动、静音状态。(2007年5月24日)

②使用电动刮杠及振动器时千万要小心。(2007年5月20日)

③破解了武汉长江大桥的振动问题。(2007年5月16日)

④防止因施工振动给邻近建筑物带来影响。(2006年11月28日)

⑤引起进入预热器的物料突沸并发生剧烈振动。(2006年11月25日)

这些句子中的“振动”均应改作“震动”。

“振”,《说文解字》这样解释:“举救也。从手辰声。一曰奋也。”本义为救拔、挽救,或为振奋。后引申出多项意义:①摇动、挥动,如“振翅”“振臂高呼”。②奋起、奋发,如“军心大振”“精神为之一振”。③振动,如“共振”“振幅”。

“震”,《说文解字》解释为:“劈历(霹雳),振物者。”本义为疾雷,特指地震;用作动词,指猛烈颤动或情绪非常激动,如“震耳欲聋”“震惊”“震怒”。

“振动”一词,是一个物理学上的术语,也叫“振荡”,指物体以某一空间位置为中心不断往复运动,通常只用于钟摆、音叉、琴弦或电流,不用于其他物体,更不能用于人。而“震动”一词,指物体受外力作用而产生自身颤动,如“地震”等;还可以用于某种重大事件引起强烈的反响,如“这次太湖蓝藻污染震动了全国”;还可以用于人或人心,如“这封信震动了她的心”。其他如“振荡”与“震荡”也属于此类情况。值得注意的是,在固定短语中已形成的固定用法不受这种区别的影响,如“振聋发聩”的“振”不能写作“震”;“震耳欲聋”的“震”也不要写作“振”。一般说,“振”来自事物或人自身的运动,如“振奋”;“震”则是外力所造成的运动;如“震撼”。另外,“震”的运动状态要比“振”强烈得多。

猜你喜欢
往复运动纵情心绪
用电机带动变直线活塞往复运动的方法探析
金错刀·冬日抒怀
双向往复打磨系统的研究
批判锋芒下隐伏着的“厌世”心绪——评吴趼人的《九命奇冤》与《中国侦探案》
忆江南·客居怀思
RIDING IN BERN 纵情伯尔尼
翰墨纵情 铁笔写心
王兴:纵情向前的持续创业者
纵情女儿国(组歌) (一)泸沽湖就是你的家
往复运动镍钛锉根管预备成形能力的体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