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深度学习,促进思维发展

2022-05-30 14:03陈元海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丑化愚公矛盾

陈元海

深度学习,以思维的广泛性、深刻性、批判性、创新性为突出特征。深度学习的操作程序是由文本字面的浅表分析,指向写作规律的总结、作者深层意图的探索、学习方法的掌握。它体现了由浅入深的思维纵向运动,最终以培养学生各种思维能力为旨归。引领学生深度学习的方法很多,这里只谈三点。

一、抓住重点内容,引导深度思维

重点内容,是指关系全文理解的主问题,是带动全篇理解的核心问题,它能推动课堂教学进程,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教学中抓住文章中重点词句,能顺利进入文本,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维。

如教学《故乡》,笔者就抓住“变”字开掘:“闰土变了吗?”学生结合课文中描写的闰土从肉体到精神各个方面的惊人变化,明确地回答:“变了。”这个回答为教师深入引导提供了基础。笔者依然是從“变”上去开掘:“如果再把闰土和他父亲的状况相比,他有什么变化吗?”这个例证难找,有学生终于提供一个内容:“他父亲给了他银项圈,可他没有给水生。”这时再深入推进:“这能说明什么?”“比他父亲穷。”“他父亲的日子就好吗?”“从他父亲过年把他带出来打工看,也不好过。”而后笔者引导学生从两代人的比较中去进一步思考:银项圈的有无,说明闰土更比他父亲穷,这只是程度上差别。在本质方面呢?学生阅读讨论后明确:闰土的“变”,只是现象上的变,本质上与他父亲一样都穷困,都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故乡”土地上挣扎求生。如闰土少时与小主人是“哥弟相称”,但从未摆开等级观念约束。他在分别时,就不敢像小主人那样无所顾忌地放声大哭,只能躲到厨房哭,那种表现和他中年时叫“老爷”,在观念上是一脉相承和深入发展的。最后总结:作者着力写人物的“变”,恰在说明中国社会的“不变”,又反映出他迫切期待改变社会的心境。文末对“路”的情感抒发,正是这种心境的真实表露。

“变”是形象分析的一根贯串线,抓住这根线从人物到时代,从现象到本质,不断展开,不断深入,最终能探索出作品真意。

二、挑起矛盾问题,激发深度探究

文本蕴含着丰富的教学资源,作者往往会在内容或形式、语言之间安排矛盾的地方,而这恰是作者的巧妙构思。教师挑起矛盾之处,以矛盾做切入口,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深度探究的欲望,摆脱原知定式,获得新颖而深刻的认知。

如教学《老王》,学生们读文得知:老王活命仅靠一辆破旧三轮车,居住破落大院子,没有亲戚,还因“年轻时不老实”,患恶病成了“田螺眼”,且衰老多病,以致面如死灰,形如僵尸、骷髅。按说这是生活在底层的正面人物,他的遭遇值得同情,他的善良品行值得赞扬。但作者没有美化他,而是花了不少笔墨“丑化”,对病重的老王还流露出“冷漠”,甚至还“说笑”着调侃。笔者引出这一矛盾,让学生思考这其中的道理。通过引导分析,学生认为:一是“丑化”老王的描写,反映出当时社会面貌。“有人”对老王“年轻时不老实”的臆测,是动乱年代中,人们对境遇不如己者人格的侮辱和消遣,他承受着物质贫困和世人的鄙夷;正因为他身体有残疾,生意也寥寥。二是“丑化”老王的描写,体现了作者构思的匠心,文中“丑化”老王的文字是为后文抒情高潮做铺垫。本文用的是欲扬先抑的手法,把老王写得越丑,越说明作者当时不理解老王,越能突出“多年过去”作者觉悟后的“愧怍”之深:自己只看到老王病体的丑陋,却没有发现他苦境中善良精神的高贵,以及内心深处对温情的渴望。文章表达了社会要给予不幸者同情和尊重这一主旨,“丑化”老王就是深化文章主题。学生在探究矛盾中也明确了作者写作意图。

三、品味写人技法,促进深度理解

写人叙事文,品味写人技法,也能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深度理解。我们平时在分析人物时,主要分析主要人物的形象,进而探究刻画人物形象的现实意义,以明确文本主旨。凡事思考不能囿于一个角度,换个角度,从主要人物之外的次要人物进行解剖,也能品味到文章的深层意蕴。

如《愚公移山》中主要人物是愚公,还写了一些次要人物,如智叟、愚公之妻、孀妻遗男、操蛇之神、帝,笔者让学生品味这些次要人物的作用,进而理解作者的写作用意。如智叟,作者是把他当作愚公的对立派写的,他只看当下,不思未来,反对移山,极尽挖苦讽刺之能事,他是一个顽固不化、目光短浅的人;愚公之妻,对愚公移山行为是支持的,从“献疑”的语言可看出,她目的是通过“献疑”来解决问题,这与智叟有本质不同;“孀妻”“遗男”,他们是积极参与移山,说明愚公行动得到人民的支持;“操蛇之神”之“惧”之“告”,说明愚公挖山的行动让其感到震撼;“天帝”为其“诚”而感动,足见愚公精神感人之深,影响之大。学生通过对几个次要人物的具体分析,明确了这种侧面描写,对愚公所起的各种衬托作用,凸显了愚公形象的内涵。若不剖析次要人物,难于从本质上理解作者塑造人物之匠心,把握文章寓意之精髓。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由愚公目光远大、坚持不懈的形象,联想到现实中那些改革派、理想派、实干家们,其社会意义就得到更广泛的彰显。

要实现深度学习策略,我们还要深入研究教材,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系统培养措施。

猜你喜欢
丑化愚公矛盾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现代愚公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近代英美文学作品中的中国形象变迁
辜鸿铭:被小丑化的国学大师
从高考模拟命题看两种“虚无”现象——“丑化中国”说与“西学中源”说之比较
谁更应当“愚公”
愚公移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