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困境及突破

2022-05-30 14:24夏晓枫
高考·下 2022年5期
关键词:散文阅读突破高中语文

夏晓枫

摘 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散文作为形散神不散的语言表达形式,通常蕴含着深沉复杂的思想内涵,不容易轻易被掌握。在高中语文散文阅读过程中,要求学生应具备正确审美观,能够用心感受散文中蕴含的思想,最终把握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随着新课改的深入,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产生了很多问题,令学生在阅读时存在着审美困境。本文针对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摆脱现有的审美困境,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有效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散文阅读;审美困境;突破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散文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地位越发上升,因此,对学生的审美能力要求也不断提高,散文阅读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审美素养才能够深刻理解散文的思想内涵。但实际上在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审美建设还面临着一些困境,需要采取更加高效的培养措施,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一、对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观察

第一,审美困境的主要表现。对于多数高中生来说,小说是最喜爱的阅读素材,其次为戏剧、诗歌,对于?文的阅读兴趣较为欠缺,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阅读散文所需的审美意境,在散文阅读过程中无法与散文的内容和情感形成共鸣。相比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的小说,散文较难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从学生角度看,散文与其他课文形式内容差距较大,整体枯燥乏味,难以使学生找到散文的阅读学习兴趣。作为抒情文体,高中生无法通过阅读散文体会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就導致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很难以欣赏的姿态阅读,这也给高中散文阅读教学带来较大困难。

第二,散文阅读教学呈模式化发展。虽然高中语文教学实施新课程改革,但在很多高中学校仍存在模式化课堂教学的问题,对学生学习产生消极影响,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很多高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盲目按流程进行教学,在讲课时喜欢采用相同模式进行阐述。比如,首先,分析题目,使学生能够通过题目了解文章所要阐述的内容;其次,向学生介绍文章写作背景,使学生了解该篇文章写作的时间和情境;再次,划分文章段落,使学生能够了解每一段落阐述的内容,归纳总结,使学生能够对全篇文章有一定的了解;最后,阐述文章的中心思想,使学生能够了解文章所表达的主要思想等流程。在散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也遵循这种模式化的教学,导致学生对散文学习难以提起兴趣。在这种模式化教学之下,很多教师未能够充分传达出散文所包含的思想感情,只好进行文字剖析,这就非常不利于培养学生对散文的基础审美。在传统教学中学生长久这样学习下去,更容易丧失对散文阅读的学习兴趣。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很多教师逐渐认识到课堂教学中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在课文讲述时,会以学生主动思考为培养方向,通过分组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文章讨论,使用合作学习法教学,以强化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从当前教学实际情况来看,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学生的散文阅读审美培养只能够处于表层,无法从本质上落实,很难达到学生阅读审美教学的目的。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学生虽然能够发表个人观点,充分展开想象空间,在与他人探讨时,会纠结在某个词或句的解释上,忽略品味散文所表达的真实情感,无法感受散文魅力,也无法实现审美教学[1]。

二、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审美困境分析

当前高中语文的散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存在的审美困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未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当前在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设定不合理,包括在实际散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散文时,会采取阅读层次划分的方式,虽然这种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对其他阅读题材形成层次化分析,但是由于散文本身结构零散,散文的神韵包含于整篇文章中,如果强行划分散文结构,会破坏散文的完整性。教学目标设定不合理,将会直接影响语文散文阅读教学。

2.审美细节和主要内容无法均衡把握。对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进行考查,其考查的通常是主要内容和思想主题这两个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点放在如何应对考试上,往往忽视散文阅读细节审美要素。散文阅读审美细节和主要内容没有均衡把握,逐渐成为目前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散文的优美性,是由散文细节构成的,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如果忽视了审美细节,将会导致散文要素流失。对于高中生来说,面临的学业压力,教师教学时间紧张,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会忽略散文细节,将教学重点放在应对考试的解题技巧和知识传授中,学生为跟随教师教学步伐,即便想了解散文细节,也没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这就使得学生学习越发被动,无法准确把握散文要素,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学生自身审美能力的培养。

3.散文阅读教学评价标准单一,忽略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开展高中散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答案正确性,忽视学生的散文分析过程。一旦学生在散文阅读分析过程中偏离正确答案,将会被教师否定,采用这种单一化的散文阅读评价标准,将会严重限制学生审美培养。采用单一的评价标准,是目前应试背景所产生的结果,而长期采用单一化的阅读评价标准,将其作为唯一的指标,会使学生在散文阅读审美中偏离正确航向,也会使学生散文阅读审美逐渐向研究答案偏移。评价标准的主要依据是标准答案,这种情况下,很容易扼杀学生审美,使学生怀疑自身审美能力。在散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忽略学生审美过程,将会阻碍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2]。

三、散文阅读教学应注重本色——以《想北平》教学为例

鉴于当前高中语文散文阅读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存在诸多问题,结合新课改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具体要求,现提出一些对应的解决策略。

其一,课前诵读,初识文本。教师在开展散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应当要求学生课前进行诵读预习至少全文朗读一次,这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才不会对文章内容感觉突兀,才能够自然进入文本学习。首先看到文本,其次认识文本,之后熟悉文本,最后才能够对文本有整体的把握。在预习朗读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够结合文中标注,疏通文字,尤其要关注作者介绍及文章的写作背景,因为这些内容会涉及文学作品的写作风格和情感表达,文本中如果没有写作背景介绍,教师要提前为学生提供相关资料。比如《想北平》,如果没有写作背景这一页内容的介绍,教师要及时向学生拓展知识,以利于学生对文中最后一句话所蕴含情感的理解。这篇散文作者是在1936年撰写的,当时作者客居青岛。在那时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的侵略,昏庸腐败的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协定,为了抗击日本侵略者所需,冀察政务委员会成立,表明当时华北危急,北京危急。这篇散文,除表达思念故乡之情之外,还蕴含着深深的爱国情怀。思考导学的设计环节也是十分重要的。比如,针对本次课堂在教学过程中可设置两个思考题:1.浏览课文,画出重要的句子。2.阅读文本中对话栏评点内容。上述两个问题是课堂的重要切入环节。在高中散文阅读课堂教学中,课前诵读预习是十分重要的环节。

其二,学会勾画,走进文本。勾画内容是什么?勾画的目的是什么?如何进行勾画?这三个问题是学生所需要学习的主要方法。勾画也就是提取文本中的重要信息,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课前可以布置学生画出文本中重要的句子,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要求学生清楚文章写了什么,但无须注重文章顺序。采用这种方法,能够使学生积极参与,因为任何文章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均能够看到类似重要语段。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性,在对散文阅读思考过程中,有不同的见解,所画出的句子不同。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尊重学生阅读感受及心得,及时引导学生采取正确的阅读法。比如,在第五小节中,论说巴黎的布置已比伦敦、罗马匀调得多了,可是比上平还差点事儿。第2句“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几乎是什么地方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对于这一篇散文,学生筛选信息时,首先应尊重文本整体内容,尽可能用文本的话进行总结。由于表达形式具备文学性,所表达内容相对含蓄,对此,要求学生能够转变表达形式,直接表达文本要义,可利用现有的句子,加入关键词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对散文进行诵读,提取文本重要内容,需要弄清文章写了什么。在回答问题和教师点拨引导时,应对筛选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归纳,以把握文章撰写思路。学会勾画,抓住重点进行诵读。比如,文章首尾段落,每一小节的首尾句,抓住文中的重要關键词,并弄清写了什么,才能够对整篇文章的写作思路有更为清楚的理解。

其三,学会评点,深入文本。在必修课本中,首次出现评点这种阅读方法,尤其对高一新生,在初中阶段阅读文章和书籍时要求撰写读书心得,这也是一种评点方式。评点是读书常采用的方法,更是养成学生良好读书习惯的重要方法。从评点方法上来看,评点要义是对话、交流和再创造。评点作为一种对话,是读者和作者及其他读者的深度交流。在评点时,也包含一定的学习方法,可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1.感到具有思考价值内容,与学生共同探讨,可以提出问题,共同解决;2.画出文中令人感动的句子,阐述原因;3.对文中的写作手法进行评注;4.赏析文中的语言。事实上要深入研读文本,需借助有效的技巧和方法,把文本解读评点作为良好的方法,要求教师提供评点的方法和例子,使学生对此不会产生畏惧感[3]。

四、散文阅读审美突破策略

首先,重视学生主体定位,强化学生指导。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一直以教师作为教学主体,学生通常是被动听从教师讲述内容。这种情况下,学生在学习时过分依赖教师,难以形成自己的独立思想和观点,无法表达个人观点,也缺乏思维开拓的空间。随着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在后续散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能够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多方面开展散文阅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需开展散文审美体验活动,使学生能够通过散文阅读,获得体验,丰富阅读经验。通过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使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感受散文的美。不仅停留于领读角度,教师还应积极给予学生指导,使学生能够结合教师所提出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体验,丰富内心情感,强化自身审美体验,不断提升个人审美能力。比如,在进行《荷塘月色》这篇文章学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散文的创作背景,了解散文发展,相关审美发展史,对散文所蕴含的民族文化心理进行阐述,之后,自主阅读文章,了解散文所表达的情感。比如,作者在文中说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那教师可以引领学生感受作者当时不平静的心情,如何通过直接抒情表达不平静,如何通过间接描述表述不宁静。在文本中作者说自己不宁静,在全文中没有过多的语言进行不宁静的描述,这也是荷塘月色中的静。荷塘月色这种优美景色,作者无法大喜,正是由于作者存在不宁静心理等原因。之后,可从民族文化心理角度出发,阐述散文审美发展史,使学生能够深度感受审美含蓄。通过教师引导,使学生能够逐渐体会散文主要思想情感,提升个人审美能力。

其次,注重审美认知发展特点。在高中散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培养学生审美能力,首要的是注重审美发展特点,不能使学生一次性掌握审美能力,通过一次教学,使学生获得审美情感是无法实现的。无论哪种事物发展或能力培养,均是一种发展性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时,教师应丰富学生审美体验,帮助其构建审美标准。只有具备自身审美标准,在散文阅读时,才能够获得真正感受[4]。

最后,要确定合理的散文阅读目标,提出可行性的教学任务。根据学生学实际情况确定散文阅读目标,基于审美目标指导下,提出可行性强的教学任务,同时尊重学生主体感受,重视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充分尊重学生内心感受。学生彼此之间的差异性也是教师实现因材施教的重要参考依据,可从学生自身特征出发,制订整体和个人规划。在散文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学生探索状态、创新评价方式,克服单一的评价模式弊端,在多种评价方式中使学生获得客观评价。在此基础上,通过课堂感受的分享,使学生能够审视自身不足,借鉴他人审美优势不断提升自身审美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使学生能够从内心感悟到美,陶冶情操。在散文阅读时,能够使学生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使其与作者形成共鸣,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当前,在高中散文阅读教学中,存在一些审美困境,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不利于提高学生语文知识水平。在后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在阅读体验中进行散文阅读,提升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吴学鹏.高中散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困境与突破[J].基础教育论坛,2021(9):2.

[2]张朝霞.县域高中散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困境与突破[J].科学咨询,2020(49):1.

[3]杨礼蓉.高中散文阅读教学的审美桎梏与解困[J].广西教育,2018(6):128-129.

[4]周翔燕.高中散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20.

猜你喜欢
散文阅读突破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以群文阅读助力中考复习
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困境与突破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高中语文散文阅读审美体验教学分析
细品杨绛的“愧”与“善”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