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情境的大单元小学语文学习研究

2022-05-30 10:48张琪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2年40期
关键词:口语课文情境

张琪

小学语文的大单元教学模式是将整个单元看作一个教学整体,囊括了阅读、口语、写作三方面的综合内容组织的课堂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延长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战线,将课程拆分成了若干个小单元课,用更加系统化、体系化的方式开展教学,提高了单元教学的效率,贯彻落实了单元主题。本文将围绕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展开讨论,分析问题情境下的教学策略。

一、确定单元主题,布置预习任务

教师在设计大单元教学内容前要先明确每个单元的核心主题,教学设计要时刻注意贴合选题,注重课程讲解的逻辑条理,从而发挥大单元教学的系统性的优势。教师在教学设计环节要立足于宏观角度看待问题,注重教学设计的联系性,把握教学进度和课堂教学的节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例如统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主要内容为诗歌,教师可以先根据诗歌主题进行教学设计,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如《冰心诗三首》分别表达了哪些主题”“诗歌中出现的意象分别是什么意思”“三首诗歌的格式有什么异同点”“什么是音律美”“什么是格式美”等,让学生在预习阶段熟练阅读整个单元的精讲课文,并对教师的预设问题进行简单思考,从而起到辅助教学的目的。

二、横向对比课文,增强阅读思考

大单元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横向对比相同类型的课文,通过对比反思启发学生的思辨思维。由于小学语文教材采用文选式的阅读方式,每个单元都有固定的主题,并分别从不同的角度选取表现这一主题的多篇课文。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注重这些相同主题的课文的异同点,引导学生养成对比反思的阅读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辨思维。例如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是亲情,主要精读的两篇课文包括讲解母爱的《慈母情深》和讲解父爱的《父爱之舟》,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就可以在大单元学习中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两篇课文都写了亲情,父爱和母爱有什么不同?”“这两篇课文给了你关于亲情怎样的思考?”通过这种横向对比的思考引導,学生能够逐渐养成思辨性思维方式,学会对比分析同类型的文章,并从中找到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增强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创设口语情境,锻炼交际能力

大单元教学是将一个单元看作整体进行的教学,因此除了阅读内容外,教师还要设计有关口语教学的内容,从而使教学内容更有联系性。在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为学生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参与课堂,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率。例如在讲解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时,这一单元的主题是观察自然以及自然给人的启发,教师可以设计交际环节,询问学生“你还知道哪些由科学家从大自然中获取灵感制造的造福人类的发明”等问题,并让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自行收集资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书写演讲稿。每个小组尝试用3到5分钟的时间口头报告自己搜集到的有趣的资料,并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将自己调查到的内容讲解清楚。这种口头报告的形式可以给学生口语展示的机会,小组合作的方式也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率。

四、丰富写作素材,提高写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联动多方面的教学内容,使用多元化的方式组织课堂教学,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有效结合,从而实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教学目标。例如在讲解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散文内容时,教师在讲解完精讲课文后,可以让学生模仿《匆匆》的笔触写一篇散文,要求围绕一个主题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看法。散文的重点是真情流露,形散神聚,主要内容都是为抒情而做的铺垫,因此学生通过模仿作者的笔触,尝试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情,可以有效锻炼散文写作能力,同时促进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有效联动。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是学生语言教学的黄金时期,教师在这一阶段采用大单元教学模式,需要充分考虑单元主题,为学生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从而更好地将学生带入课堂之中。因此教师要立足宏观角度,将单元教学看作一个整体,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融合阅读、口语、写作三方面的内容,从而提高整体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口语课文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酒中的口语诗
提高口语Level 让你语出惊人
背课文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口语对对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