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性评价:课标(2022)理念下提升初中数学项目学习质量的路径探索

2022-05-30 10:48陆明
中学数学杂志(初中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表现性评价项目学习

【摘 要】 初中数学项目学习是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但当下数学项目学习设计存在评价指向偏离、评价形式单一、成效难以监测的痛点,阻碍了初中数学项目学习的发展.本文基于表现性评价的三要素,以“从黄金三角形到五星红旗”为例的数学项目学习设计,从评价指向目标、评价形式多元、成效持续监测三个角度让项目学习的设计更适应学生的学,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 项目学习;表现性评价;黄金分割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初中阶段数学综合与实践领域,将要以项目式学习的方式,整合数学的知识和思想方法,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与分析、思考与表达、解决与阐释社会生活以及科学技术中遇到的现实问题”[1].数学项目学习信息量大、信息关联度高,是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但由于很多教师对数学项目学习评价的认识不到位,目标的提取存在随意性,因此在项目学习上呈现出与目标偏离、指向不明的问题.不少教师会选择以封闭、结果单一的方式进行评价,停留于浅层一节课的学习能力评价,无法适应当下的整体项目学习测评要求.由于尚未形成系统性的评价机制,没有过程性的、有效的互动和反馈,当下项目学习呈现出碎片化的状态,导致学生的学习行为随意,缺乏计划性.

如何提高初中数学项目学习质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表现性评价的三要素,从评价指向目标、评价形式多元、成效持续监测三个角度让项目学习的设计更适应学生的学,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1 表现性评价的研制

表现性评价要求学生最终生成成果,而不是选择一个固定答案,是一种观察学生是否积极地参与到完成某项任务之中的评价,这样的任务经常是一个人在实际现场可能做出的表现或模拟.这种表现或模拟可以反映学习目标是否达成,而且不是一个标准的固定的答案,需要通过实践、观察、反馈,基于评价规则去判断.可见,实施表现性评价,需要两个不可或缺的要素——评价任务、评价规则.而评价任务、评价规则都是依据教师期望学生所达成的学习目标来开发和设计的.因此,表现性评价中的三个核心要素就是评价目标、评价任务、评价规则.

1.1 指向课程核心的目标

表现性评价考查的不仅仅是学生对陈述性知识的简单记忆和复述,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展现出来的能力的评价.学生在任务中需要调动自己所习得的知识,综合而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思维的深度加工,进行丰富的探究活动,在任务中锻炼和展现自己的能力.因此,表现性评价要指向那些需要持久理解的、处于课程核心地位的目标.要达成这样的目标,学生必须经历一系列复杂、持续的学习活动,通过自主发现与探究才能理解和感悟,而不是教师一教学生就会的.

1.2 创设真实复杂的任务

传统的纸笔测试往往只能评价出学生知道什么,而不能评价学生在真实而复杂的实际问题中能做什么.在传统纸笔测试中取得良好成绩的学生,是否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相关的能力来解决问题却不得而知.表现性评价旨在改变这种局面,弥补纸笔测试的缺陷,侧重于评价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知识的能力.所以表现性评价必须在真实、复杂的生活情境中进行,因此在创设评价任务时,要特别注意情境的真实性、复杂性.

1.3 监测学生行为的规则

由于表现性评价要求学生持续学习、完成任务、展现能力,而不是得到一个答案,所以表现性评价不仅评价学生的行为和能力,还要关注学生行为表现的过程.而学生的行为表现往往是动态的、持续的,需要一段时间的观察,这就要求评价者在任务启动前设置好评价规则,以便学生明确评价的标准,在过程中进行实时监测.这种评价规则不是简单的评分,它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需要评价者依据自身的经验、目标的指向、任务的难易来制定学生可接受的评价规则.

2 表现性评价的应用2.1 界定评价目标,明确评价指向

对评价目标的清晰界定,是设计出一个好的评价任务的基础和前提,否则不可能進行有效地评价.在数学项目学习设计中,要明晰项目背后的目标指向,使项目的指向与目标相匹配,为教学提供精准有效的信息.界定评价目标可基于课程标准的要求,从教学目标、策略方法、美学价值三个角度出发:

(1)教学目标.围绕黄金分割这一大概念,确定“从黄金三角形到五星红旗”的教学目标:认识黄金三角形及其基本性质.掌握黄金分割的尺规作图方法.探索黄金三角形的作图原理,掌握尺规作图方法,经历五角星的尺规作图.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善于分析问题、利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策略方法.由于项目学习具有不同的教学目标,所以需要运用不同的策略方法进行项目学习推进.不仅要掌握多种多样的推进策略,更要能够学会根据项目文本的特点来选择策略.在“从黄金三角形到五星红旗”评价目标的界定中,由于项目文本涉及黄金三角形及其基本性质、黄金分割的尺规作图方法和五角星的尺规作图,内容庞杂,且内容之间存在跳跃性,运用选择性学习的策略可以将话题聚焦于一点,串联起看似无关的内容,由此形成了评价目标:能依据兴趣爱好、学习目的、关注焦点等选择项目内容的一部分进行实践,通过实践黄金分割项目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索能力,及转化思想,并且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积累学习经验.

(3)美学价值.通过优美的图形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密切学科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能力.因而将项目学习的一个评价目标定为:发现黄金图形的美,动手创造生活中黄金图形的美,再把自己创造好的精美作品与人分享,同时让大家也感受到美的快乐.

基于课程标准的要求,从教学目标、策略方法、美学价值三个维度出发对“从黄金三角形到五星红旗”的评价内容进行分析,评价目标最终成形(如表1-1所示).

2.2 创设评价任务,丰富评价形式

虽然界定了评价目标,但要设计出高质量的评价任务并非易事.在项目学习中,表现性评价指向的是高阶思维的评价,具有复杂性、独特性,因此表现性任务的设计很难遵循固定的模式、套路,需要根据评价目标等综合考虑.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步骤是必须要遵循的,那就是设置问题情境.“为了能够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习和专场水平,评价任务和问题必须要能还原学生在现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条件和过程.”[2]这在近些年TIMSS和PISA的评价任务中都得到了强调.

事实上,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评价任务的落实不仅需要问题情境的创设,更需要有计划性的推进项目学习计划以及老师的实时反馈.基于以上注意要素,围绕“从黄金三角形到五星红旗”的评价目标,笔者创设了以下评价任务(见表1-2),力求丰富项目结果呈现形式,指向评价目标的最终达成.

2.3 开发评价规则,监测学生表现

表现性评价需要学生完成表现性任务来展示自己的理解或技能,因此教师要让学生明确自己将要完成什么样的任务,有什么具体的规定.如果光有评价目标和评价任务,而没有在任务开始前制定好评价规则,那么学生是以一种漫无目的的状态进入后期的项目过程,项目进程越后期推进,越可能出现学生失去项目注意的现象,对待项目任务逐渐随意化、走形式,最终失去了表现性评价指向项目设计的意义,也无法达成已界定好的评价目标.

所以在评价任务的创设完成后,教师要积极开发评价规则,将设定的评价目标具体化,再帮助学生理解评价的规则.由于学生对评价规则没有全面的概念,所以由教师拟定评价规则(如表1-3所示),“让学生在头脑中对形成良好的表现的清晰图景,这种图景对学生的表现会有强大的引导作用,促使学生朝着明确而清晰的具体目标而努力.”[3]

在实施过程中,这张评价规则表可以引导学生在过程中,实时监测自己的项目学习效果,能符合哪个等级的要求,而且评价规则一直指向评价目标,在无形中让学生不断强化目标意识,努力达成目标.

3 表现性评价的功效

表现性评价关注学生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通过客观测验以外的行动、作品、表演、展示、操作、写作等更真实的表现来展示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及学习成果与过程的测验[4].表现性评价以任务来驱动学生的项目学习,既开展了持续性的系统性的深度学习,也在评价中检测出项目学习的成效以及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能力的提升,直击当下项目学习效率不高的痛点,具有以下功效.

3.1 与课程标准共生,增强评价指向性

表现性评价由目标、表现性任务和评分规则组成,多种不同类型的表现性任务的综合运用构成了表现性评价体系,而表现性评价与课程标准的共生关系,以及与教学的统整,将这个系统连接起来,从而促进教与学[5].尽管表现性评价这一方式往往会在教学上引起研究者的关注,但值得注意的是所有教学活动都是为了目标的达成,而评价任务就是为了检测目标的达成情况,可以更好地促进和实现“标准—教学—评价”的一体化.

表现性评价的三要素互相关联,实施表现性评价的过程,就是对课程标准的核心目标进行分解细化,进一步清晰界定,并通过表现性任务和评分规则落实目标的过程.因此,评价任务的目标即课程标准中的核心目标,设计评价任务的过程都是基于目标去完成的,因而有效地避免了当下项目学习内容与目标偏离、指向不明的问题.

3.2 与纸笔测验互补,实现评价多样化

传统的项目作业形式往往以纸笔测试题为主,考查学生对陈述性知识的识记能力,缺乏对程序性知识和元认知知识的考查,形式单一僵化,不利于学生项目学习素养的形成.目前学界普遍认为“表现性评价具有这样的潜力——能够检测纸笔传统纸币测验难以检测的高级认知能力、情感、态度等重要教育结果,从而对学习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构成积极的影响.”[6]

传统的纸笔测验通常有选择、判断、填空、匹配等作业类型,表现性评价也有多种类型的表现性任务,例如:书面报告、作文、演说、资料收集、作品展示、口头表达、戏剧表演、情景模拟等.根据不同的目标和内容,可以采取不同的与之相适应的任务类型,表现性评价的介入满足了当下项目作业形式多样化的需求,也增加了学生的期待感.

3.3 与复杂情境联结,加大评价监测力度

表现性评价中的任务是为了检测学生在目标上的达成情况而设计的作业,意在刺激學生的表现性行为,收集学生的行为证据,作为评价的依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会指出:“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7]设计包含任务的刺激情境,将学生引入任务中,刺激学生寻找解决方案,探寻问题原因的各种可能性,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评价任务往往是具体而复杂的,需要学生长持续的项目注意,激发学生去搜索、收集、分析、综合项目信息,投入到项目的探究中去.学生逐步完成评价任务的过程,也是监测学生项目成效的过程,教师在这个持续的项目过程中可以对学生产生的问题进行及时地纠正、指导,从而达到了实时监测的目的.

4 结语

基于表现性评价三要素的项目设计,项目任务有了更明确的目标指向,更丰富的形式,更显著的成效.表现性评价贯穿于项目设计的每一个阶段,直击当下项目设计的痛点,提升了项目学习质量,让项目学习的设计更适应学生的学,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在今后的项目学习活动设计中,仍要继续实践和研究表现性评价对于项目学习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22.

[2]吴维宁.新课程学生学业评价的理论与实践[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3][4][5]周文叶.中小学表现性评价的理论与技术[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6]杨向东.浅析人员关于“学生才能的理念”对教育评价实践的影响[J].全球教育展望,2008(12):25-29.

[7]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08.

作者简介 陆明(1982—),男,浙江杭州人,中学高级教师;主要从事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研究;发表多篇论文.

基金项目 2020年度浙江省教师教育规划课题“两模·四段·三式:问题化教学云研训的路径研究”(课题编号:YB2020057).

猜你喜欢
表现性评价项目学习
项目学习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浅析项目学习在英语语言学教学中的应用
广挖资源深度整合巧用技术
表现性评价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成熟的教与学
大学英语教学中项目学习的应用探讨
表现性评价在“营销策划”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中职学生考试、考核评价策略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英语教学中学生表现性评价的探讨
数学表现性评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