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微板法检测献血者ABO、Rh血型的应用分析

2022-05-30 20:14胡红梅
健康之家 2022年4期

胡红梅

摘要:目的 探讨对献血者ABO、Rh血型采用全自动微板法完成检测后获得临床效果。方法 利用全自动微板法对2018年1月~2020年12月四川省南充市红十字中心血站无偿献血者153000例的ABO、Rh血型实施检测;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对于本次研究中153000例无偿献血者,针对酶免标本依据常规实施ABO血型正、反定型以及Rh(D) 血型检测。ABO血型正、反定型,第一次判读正反符合率99.89 %,不符合168例,其中,疑难血型150例,脂血、溶血不便观察18例,疑难血型送输血研究室进行鉴定,为亚型或抗体减弱或血浆含有不规则抗体;共筛出603例Rh(D) 阴性,比例为0.39 %,将Rh(D) 筛查阴性标本送输血研究室进行鉴定,均为阴性结果。32例献血者外采初筛ABO血型错误,对具体原因进行分析,血型试剂效价降低导致错误5例,初筛纸片法凝集弱导致12例,工作人员判读错误15例。结论 全自动微板法检测献血者ABO、Rh血型,利用全自动设备加样,可做到加样准确,加样速度快,降低工作强度,达到操作标准化以及自动化,避免因为手工加样而呈现出人为差错以及误差等现象,对血型鉴定准确性做出保证,充分显示应用价值。

关键词:献血;ABO;Rh血型;全自动微板法

依据《血站质量管理规范》以及《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血站要同时进行检测献血者ABO、Rh血型 [1]。以往血站对献血者血型检测,以试管法以及玻片法较为常见,但是因为批量检测工作量大,重复性手工机械操作,较易出现血型差错现象 [2]。在此种情形下,有效应用全自动微板法,获得效果较好,可有效降低工作强度,防止人为因素出现血型检测错误现象,对血型鉴定准确性做出充分保障 [3]。血型检测操作有效实施,可充分实现标准化、自动化,提高临床输血安全性 [4]。全自动微板法检测ABO、Rh血型,可改变传统手工操作以及肉眼对结果判读检测方法,呈现出准确、快速以及自动化程度高等系列优势,适用于批量操作,可以数据形式保存检测结果,通过网络实施信息传输,保证结果完整性以及可靠性,防止因为人为因素造成血型错判,较大程度降低实验者工作强度 [5~6]。本研究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无偿献血者153000例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对献血者ABO、Rh血型采用全自动微板法检测的效果,以达到准确测定血型的目标,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无偿献血者153000例作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1) 一般资料完整;(2) 均接受全自动微板法检测;(3) 表现出较高检测依从性。年龄18~55岁。

1.2 材料與方法

1.2.1 仪器与试剂

全自动血型分析仪(北京汉泰旭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带条形码的一次性U型板、平底板;抗-A、抗-B单克隆抗血清,Rh(D) 血型定型试剂(北京金豪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ABO血型定型红细胞试剂(江苏力博医药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血型质控品(长春博得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1.2.2 方法

标本采集后,置于2~8℃下保存,8 h内实施离心操作。对离心后并且满足要求的酶免标本进行酶免项目加样,在酶免项目加样完成后,插入汉泰全自动血型分析仪标本架,确保条形码面向扫描方向,仪器自动对样本条形码扫描,达到对信息的准确采集。按照操作规程启动全自动血型分析仪,选择对应加样程序。将准备好的微板、ABO正反定型以及Rh血型试剂放置于程序指定位置并检查,确保试剂放置正确,微板稳固,能有效进行微板离心、悬浮以及静置等操作。

1.3 观察指标

针对所有献血者ABO、Rh血型利用全自动微板法实施检测,就获得结果进行分析。

2结果

对于本次研究中153000例无偿献血者,针对酶免标本依据常规实施ABO血型正、反定型以及Rh(D) 血型检测。对于ABO血型正、反定型,第一次判读正反符合率99.89 %,不符合168例,其中,疑难血型150例,脂血、溶血不便观察18例,疑难血型送输血研究室进行鉴定,为亚型或抗体减弱或血浆含有不规则抗体;共筛出603例Rh(D) 阴性,比例为0.39 %;将Rh(D) 筛查阴性标本送输血研究室进行鉴定,均为阴性结果;32例献血者外采初筛ABO血型错误,对具体原因进行分析,血型试剂效价降低导致错误5例;初筛纸片法凝集弱导致12例,工作人员判读错误15例。

3讨论

临床输血工作中,ABO血型系统以及Rh血型系统属于极为重要两项血型系统,正确鉴定献血者血型可以充分保证输血安全性 [7]。随着对医疗技术的要求不断提高,ABO血型系统以及Rh血型定型检测技术也获得了不断的发展,诸多新型检测方法在血站系统获得广泛应用,尤其以微板检测方法表现出较高应用率 [8]。针对ABO、Rh血型实施微板法检测,可显著提高血型正确率 [9]。

针对外采初筛ABO血型定型在实施检测期间,传统以纸片法、玻片法以及试管法应用较为常见,呈现出设备简单、操作便捷以及影响因素多等缺点,并且表现出较低灵敏度,从而较易表现出血型初筛错误现象。对此应用新型检测方法以保证血型结果正确无误,具有显著意义 [10]。

针对献血者ABO、Rh血型实施全自动微板法检测方法有效应用,可获得显著效果。全自动微板检测法有效应用,表现出诸多优势,主要选择全自动设备加样,呈现出加样速度快以及加样量准确特点,可大大降低工作强度,充分避免手工加样时人工差错以及误差。此外ABO血型检测,呈现出操作标准化以及自动化特点 [11]。试剂用量以及血液样本用量较少,有效节约试剂成本;通过离心、孵育以及静置,显著提高检测结果准确性。通过酶标仪自动判读结果,可打印以及备份血型检测原始记录,充分实现文件化管理,充分保证血型检测结果的可追溯性。

对于本次研究中153000例无偿献血者,针对酶免标本依据常规实施ABO血型正、反定型以及Rh(D) 血型检测。对于ABO血型正、反定型,第一次判读正反符合率99.89 %,不符合168例,其中,疑难血型150例,脂血、溶血不便观察18例,疑难血型送输血研究室进行鉴定,为亚型或抗体减弱或血浆含有不规则抗体;共筛出603例Rh(D) 阴性,比例为0.39 %,将Rh(D) 筛查阴性标本送输血研究室进行鉴定,均为阴性结果。32例献血者外采初筛ABO血型错误,对具体原因进行分析,血型试剂效价降低导致错误5例;初筛纸片法凝集弱导致12例,工作人员判读错误15例。从而表明血型微板检测技术有效应用,显著降低工作强度,防止受人为因素影响产生错判,充分实现标准化以及自动化,充分保证血型定型结果的可靠性以及准确性,针对ABO、Rh血型可以进行准确检测,并对鉴定准确性做出保证,充分表明全自动微板法检测方式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全自动微板法检测献血者ABO、Rh血型,利用全自动设备加样,可做到加样准确,加样速度快,降低工作强度,达到操作标准化以及自动化,避免因为手工加样而呈现出人为差错以及误差等现象,对血型鉴定准确性做出保证,充分显示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安欣良.血站(库)实用手册[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1993,52-53.

[2]李勇.人类红细胞血型实用理论与实验技术[M].北京:中 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3]周国平,周结,向东,等.全自动血型分析仪应用于献血者 血型筛查[J].中国输血杂志,2021,24(5):395-398.

[4]马红丽,贠中桥,杨波.ABO 疑难血型3步分析法实践应用[J].临床血液学杂志2021,24(2):75-76.

[5]汪芳.疑难血型的临床分析和处理方法[J].国际检验学杂志,2019,34(24):3254-3256.

[6]金敏,刘世荣,乔家俊,等.中国输血技术操作规程[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61-62.

[7]陈玉碧.梯形微板法与手工试管法检测ABO血型比较[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9,6(6):415-417.

[8]宋建,彭涛,李翠莹,等.全自动血型及配血分析系统的应用[J].中国输血杂志,2021,24(1):60-61.

[9]李琳琳,李美霖,车进,等.全自动血型分析仪与微板法应用于献血者不规则抗体筛查的比较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8,13(5):593-594.

[10] 李毅华,严凤好.全自动血型分析仪与微板法应用于献血者不规则抗体筛查的比较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應用,2020,14(16):247-248.

[11]宋建,彭涛,李翠莹,等.全自动血型及配血分析系统的应用[J].中国输血杂志,2021,24(1):60-61.

[12]李琳琳,李美霖,车进,等.全自动血型分析仪与微板法应用于献血者不规则抗体筛查的比较分析[J].检 验医学与临床,2016,13(5):593-594.

[13]葛红卫,王鸿捷,韩卫,等.ABO血型自动化检测方法的建立[J].中国输血杂志,2018,11(2):632.

[14] 夏卫,郭永芳,姚锦炎,等.ABO血型全自动微板检测法可靠性探讨[J].中国输血杂志,2000,13(3):16.

[15] Chung A(孙爱浓译) .微板系统检测ABO和Rh0(D)血型[J].国外医学输血分及血液学分册,1994,1(2):112.

[16]李莉.ABO正反定型不符264例原因分析[J].中国临床研究,2014,27(1):91-92.

[17]胡继征,陆典瑞,李启辉. 全自动微板法在献血者ABO血型鉴定中的应用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2):98-99.

[18] 隋丽丽,郭金金,李美霖,车进,李天君. 全自动血型分析仪与微板法在ABO血型筛查中的比较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7,38(21): 2964-2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