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疗效分析

2022-05-30 20:14房晓敏
健康之家 2022年4期
关键词:综合疗法儿童

房晓敏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疗效。方法 选择2020年9月~2021年9月四川眼科醫院收治的80例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实验组采用综合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遮盖疗法治疗,并在术后进行随访,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 术后两组疗效对比,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用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其效果优于传统的治疗方法,可明显提升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综合疗法

弱视是影响儿童视力发育的一种常见疾病,如能及早发现并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对于预防致残具有重要意义。一般人群中弱视发生率是21 %,而儿童的弱视发生率是25 %。如何快速改善弱视患儿的视力使其恢复正常,是目前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

屈光不正是指眼在不使用调节时,平行光线通过眼的屈光作用后,不能在视网膜上结成清晰的物像,而在视网膜前或后方成像。它包括远视、近视及散光。造成屈光不正的原因很多,其中遗传因素是很重要的原因。当然,不合理的用眼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又不注意用眼卫生,如看书、写字的姿势不正确或光线不好造成眼与书的距离太近,或看书时间过长或走路、坐车看书等都可造成眼睛过度疲劳,造成屈光不正。近视临床表现:轻度或中度近视,除视远物模糊外,并无其他症状,在近距离工作时,不需调节或少用调节即可看清细小目标,反而感到方便;高度近视,工作时目标距离很近,两眼过于向内集合,这就会造成内直肌使用过多而出现视力疲劳症状。远视临床表现:远视眼的视力,由远视屈光度的高低与调节力的强弱而决定。轻度远视,用少部分调节力即可克服,远、近视力都可以正常,一般无症状,这样的远视称为隐性远视。稍重的远视或调节力稍不足的,远、近视力均不好,这些不能完全被调节作用所代偿的剩余部分称为显性远视。隐性远视与显性远视合称为综合性远视。远视眼由于长期处于调节紧张状态,很容易发生视力疲劳症状。视力疲劳症状是指阅读、写字或作近距离工作稍久后,出现字迹或目标模糊,眼部干涩,眼睑沉重,有疲劳感,以及眼部疼痛与头痛,休息片刻后,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此种症状一般以下午和晚上最为常见,严重时甚至恶心、呕吐,有时会并发慢性结膜炎、睑缘炎或睑腺炎反复发作。散光临床表现:屈光度数低者可无症状,稍高的散光会有视力减退,看远、近都不清楚,似有重影,且常有视力疲劳症状。

综合疗法的概念是依据患者的特殊情况,如机体状况、病理类型、侵犯范围(病理分期) 及发展趋势,合理地、有计划地应用各种疗法,以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延长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文选择2020年9月~2021年9月收治的80例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探讨采用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9月~2021年9月四川眼科医院收治的80例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实验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5~12岁,平均年龄(6.5±1.5) 岁;对照组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6~13岁,平均年龄(9.5±3.5) 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本次研究通过了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患者及家属对研究内容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纳入标准:(1) 患儿明确确诊屈光不正性弱视;(2) 患儿家属对研究内容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条件:(1) 拒绝签署试验同意书者;(2) 免疫功能障碍或严重器质性损伤,无法正常交流者;(3) 资料缺失或中途退出者;(4) 严重心脏疾病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遮盖疗法,即单纯覆盖治疗,以黑色纱布制成长方形或椭圆形眼罩。把眼罩放在需要遮光的眼睛上,然后固定好。

观察组采取综合疗法:根据弱视患儿的眼病程度和特点,采用I型灯泡疗法,每天1次,每次1~2 min;同时使用光栅治疗仪进行精细视力训练,根据弱视的强弱程度,使用15~30 min的绘图时间;使用眼科健康器械(圳维视佳VG1000) 治疗,每天2次,每次5 min。在家庭治疗中,对严重弱视的患儿进行了画图、插板、穿针、剪纸等细致的练习。特别要注意的是,当患儿的视力达到4.8后,加强日常的同视机训练,进行脱抑制和3次功能训练,并在15~20 min内使用闪光灯。

1.3 观察指标

根据中华眼科学会在1996年4月召开的儿童弱视斜视防治工作会议上通过的弱视疗效评价标准。进步:患儿的视力经治疗后,提高2行及以上;基本痊愈:患儿经过治疗后,矫正视力提高>0.9;痊愈:随访治疗后患儿3年,视力一直保持在正常范围;无效:经过治疗后,视力仅提高≤1行。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1.0软件对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 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 表示,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实验对比,结果显示实验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见表1。

3 讨论

弱视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是指眼睛内外没有任何器质性病变但视力不能达到正常(0.9) 。弱视与斜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一只眼睛的斜视会导致这只眼睛的弱视,而另一只眼睛则会引起斜视。除了眼科的诊断、治疗和预防,还包括生理学、物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研究。弱视可分为以下几种。(1) 斜视性弱视:患有斜视或曾经有斜视的病人,因其眼位偏斜而引起的复视,脑皮层中枢会抑制由斜视眼传入的视觉冲动,从而消除复视。斜视患者由于长期受黄斑功能的影响,会造成弱视。这种弱视是斜视的结果,是一种继发性和功能性的,所以要及早进行正确的治疗。弱视者的视力可以得到改善,但仍有一些顽固性的病人,即使经过长时间的治疗,视力也没有明显改善[1~3]。(2) 屈光参差性弱视:因为两眼屈光参差大,导致两眼黄斑的影像清晰度差异过大,难以进行融合,而大脑皮质中枢仅能抑制屈光不正较大的眼球所产生的物象;这种弱视是一种功能性的,通过手术可以使其视力得到恢复。早期纠正屈光不正是可以预防的。(3) 形觉丧失性弱视:弱视是由于视觉功能的抑制而引起的,在婴儿时期,如果出现角膜混浊、上睑下垂、先天性白内障,或不适当地遮挡一只眼睛,使其无法得到足够的光刺激会造成形觉丧失性弱视。这是一种视觉缺陷,预后较差。(4) 先天性弱视:病因不明,有可能是因为先天性视网膜或视路出现了少量的出血,从而影响了视功能的正常发展。一些继发性的是眼球震颤,全色盲等。此弱视的预后较差。(5) 屈光不正性弱视:多数是双侧的。如果不佩戴矫正眼镜,则会出现高度屈光不正。佩戴适当的眼镜可以逐步改善视力,但需要2~3年的时间。屈光不正性弱视主要发生在中高度远视和散光,因为在视力发育的关键期(从出生到3岁) 和敏感期(6岁) ,如果不进行适当验光,那么视网膜上的图像就会变得模糊不清,如果长时间受到这样的影响,就会导致视力下降。由于两只眼睛的视力相等或相近,无合并障碍,不会造成黄斑深度的抑制,所以在佩戴适当的眼镜后,双眼视力都能得到改善,是目前最好的治疗方法。散光造成弱视的病因是由于两条平行的角膜的曲率半径不同,外部物体的图像经过眼球的屈光系统,尤其是角膜,无法在视网膜上形成聚焦;不管眼睛怎么调整,都无法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图像,日久就会出现子午线型弱视[4~5]。

大部分病人都是用黑色玻璃片观察视力,视力会下降,但也有一些弱视眼不同,不管是用还是不用黑玻璃片,都能看到同样的一排视力表。有时候,视力会稍微好一点。弱视患者在弱光或弱光时,其视觉变化不大。冯·诺登和布赖安发现,将密度滤过片置于正常人面前能降低3~4行视力,而当用相同密度的滤过片放置于斜视性弱视(覆盖主眼) 时,其视力不会受到任何影响。如果在器质性弱视(如中央性视网膜疾病、青光眼等) 面前放置同等密度的滤过片,那么视力就会下降。因此,可以通过中性密度滤过片来区分可逆性弱视和器质性损害引起的视力下降。

屈光检查法分为主观检查法和客观检查法。主观检查法包括:插片验光法、交叉柱镜及散光矫正器验光法、云雾法、散光表验光法、针孔片及裂缝片检查法、激光散斑法。儿童弱视通常不是单纯的,主要有屈光不正和斜视,比如直接检眼镜检查法、视网膜镜检查法。带状光检影法、角膜计、自动验光仪等。远视、近视、散光是屈光不正的表现。儿童弱视的并发症以远视、远视、散光为主。但是,这种儿童的斜视和屈光不正成分在镜片或外科手术中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因此,弱视并不是因为屈光,而是因为它的功能。可能会同时发生屈光参差、先天性白内障、完全性上睑下垂等。弱视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儿童眼部疾病,大约有3 %的患病率。弱视只见于儿童,视力还不发育。因为视觉发展最迅速的阶段是在3岁之前 和6~8岁的敏感期,也是在受到不正常的环境刺激后,视力最容易受到永久性的损伤。所以,在视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和敏感期内,及时纠正屈光不正、屈光参差、斜视、消除视剥夺等是防止弱视的重要措施。儿童和眼科医师要加强对弱视的预防意识,要密切关注儿童的弱视,并采取有效的检查方法,及早发现和纠正弱视。从1984年全国弱视和斜视防治学会建立起,全国各地也陆续建立了弱视和斜视防治小组。至今,我国已经举办了多场弱视、斜视学术交流会和国际学术讨论会,并在理论、生理、电生理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目前,我国已形成了一张规模较大的弱视斜视防控网络。加强宣传,宣传弱视、斜视的相关知识和危害,提高公众对弱视、斜视的认识,提高认识。为了落实国家基本政策,加强儿童体质,眼科医生承担了很大的责任。

据相关研究,弱视是一种与屈光障碍有关的发育障碍,大多数弱视与其眼睛的关系密切,而学龄前儿童则因其眼睛处于视觉上的敏感阶段,屈光不正的弱视更有可能出现。儿童屈光性弱视的治疗方法有很多,但各有各的适应证,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综合疗法优于单一疗法。全面治疗的目的在于改善病人的视力;闪烁光疗法以矫正侧中心注视为主;视力保健机的作用就是消除病人的视觉疲劳。本试验采用综合治疗方法治疗弱视患儿,其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覆盖治疗,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许小贺,傅秀丽,鲁璐,王玮.评估4D数字化弱视斜视矫治系统治疗远视性屈光不正性及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学工程,2022,30(5):81-84.

[2]王君君.多媒体视觉生理刺激及立体系统训练联合常规综合治疗对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双眼立体视觉功能的影响[J].罕少疾病杂志,2022,29(5):48-49,64.

[3]王莹莹,费璇.左旋多巴联合综合疗法治疗青少年屈光不正性弱视的短期疗效[J].临床医学,2022,42(3):37-40.

[4]阮静颖.弱视训练对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弱视眼调节功能的影响评价研究[J].中外医疗,2021,40(32):67-70.

[5]陈爱菊,鄭玥,张芳芳.同量综合弱视治疗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效果观察[J].实用预防医学,2021,28(2):206-208.

猜你喜欢
综合疗法儿童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201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198
中医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左旋多巴联合综合疗法治疗青少年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效果及对患者视功能和P—VEP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临床分析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肝硬化合并门静脉高压症的综合治疗
综合疗法治疗鼻窦炎鼻息肉76例的效果观察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