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热搜总是盯着年轻人

2022-05-30 10:48
文萃报·周五版 2022年34期
关键词:贴标签污名热议

“年轻人为什么不爱做家务”“年轻人有了房子就不会努力了”“年轻人为何抵触体检”……与年轻人的相关话题近期屡上热搜,经过网络舆论的发酵,激起大量网民的热议,以至于让人产生“热搜总是盯着年轻人”的印象。

年轻人身上到底有什么特质,让热搜始终绕不开他们?这恐怕跟网上不少信息的受众都是年轻人有关,且在泛娱乐化的网络社交平台与话题广场上,年轻人显然更有话语权和创造力。因此,热点话题围着年轻人转,并不奇怪。当然,这些热搜未必会针对青年个体,往往是给群体贴标签、下定义。

网上一些营销号为了吸引流量,不惜挑起舆论争议,通过“拉一派、打一派”的手法,讓自己力推的话题受到更多关注。比如,会有像“优秀的年轻人都结婚了”或“优秀的年轻人都没结婚”等类似的表达——不论站在哪一方来说,这些话都是偏激的,却也能吸引一大批拥趸。这些话题或许能引来流量,但结果却可能激起某些人的怨气,挑起对立情绪,当喧哗散去,留下一片狼藉,几乎没有什么建设性的讨论和意见。这种话题越多,舆论场就会越浮躁,而被“代表”的年轻人即便不想参与这些话题,也可能会被贴上某些污名化的标签。

舆论高度关注年轻人,这本来是件好事,但年轻人其实不愿意被“贴标签”“带节奏”,甚至“被消费”。建构一个理性与和谐的舆论场,并不是喊喊口号就行,需要广大网友在具体的议题上耐心沟通、文明对话。偏激与反智的言论,虽然只是在一时搅动舆论场,但也可能遮蔽舆论场中宝贵的善意和理性,让受到影响的人变得冷漠与无知。

因此,当我们以后再看到热搜榜单上有“年轻人XXXX”之类的话题时,都不妨多想一下这是“为什么”,年轻人究竟又是怎么样的。如果每个人都能发自内心地拒斥那些刻意制造对立、渲染焦虑的言论,想必我们的舆论空间中会少一些无意义的撕扯,彼此之间也会多一些包容和理解。

(摘自《中国青年报》8.23)

猜你喜欢
贴标签污名热议
小熊贴标签
拒绝被贴标签
职业污名与离职倾向:牵连家人污名与家庭卷入的作用*
即刻停止以新冠病毒行污名化之举
大国“制”理:中国用制度优势回应西方污名化言论
我给酸奶贴标签
明星离婚事件引发热议数月
贴标签
老区,在各地两会上成为热议话题
污名的道德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