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与语文教材衔接阅读研究

2022-05-30 08:57夏文婷
格言·校园版 2022年27期
关键词:整本书乡土教材

夏文婷

《乡土中国》的整本书阅读和语文教材衔接,使整本书的阅读逐渐成了基础的教学任务。但是,在实际实践中,很多语文教师都会觉得存有一定的困难,即学校备课和课堂教学更注重内容的一致性以及教学进度的统一性,且学生在进行整本书阅读时的进度与课文的精读也存有明显的差异,再加上相关因素的影响,造成整本书的阅读实施并不顺利。实际上,整本书的阅读书籍既然融入语文教材,其和课程标准、语文教材就有着较高的契合度,且适应性也更强,相较于“各行其政”,教学策略也需进行相应的调整,既需确保教师开展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有效性与规范性,又需注重阅读教学各个方面的有效协调。鉴于此,本文主要将《乡土中国》的整本书阅读为例,促进《乡土中国》和语文教材有效衔接开展阅读,以促使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效率得到切实提高。

一、《乡土中国》与语文教材衔接的价值

《乡土中国》的整本书阅读与语文教材有效衔接通常有着显著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有助于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提高。《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当中明确提出,依据每篇课文的具体阅读目标,通过略读、精读以及粗读多种方法开展整本书的阅读,读懂且准确地把握整本书的内涵以及精髓,就《乡土中国》来说,其属于长篇的学术巨著,在引导学生进行自读时,需依据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及其实际能力,深化学生对于阅读内容的理解。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有效结合的一门课程,立足于核心素养,既能使学生形成应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又能促进学生自身的思维品质有效发展,从而使学生形成相应审美情趣的同时,积累到丰富、夯实的文化底蕴,并从不同的角度实现文化理解。

第二,有助于学生全方面地认识到中国的发展历程以及儒家文化。《乡土中国》整本书呈现出民国时期的乡土文化以及社会现实,其不仅花费了众多的笔墨进行乡土社会的全貌叙述,而且还渗透了儒家的相关经典文化,用到了《孟子》《礼记》《大学》等进行引证,即“孝悌之义”“仁义礼智信”等儒家文化的相关精神都在书中得到了体现,经过整本书的阅读,学生就能够充分感受到中国的文化精神以及文化传统,并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以及滋养,从而使学生的眼界得到有效拓宽的同时,实现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培养与发展的目的。

第三,有助于学生的逻辑思维增强,以促使学生形成思辨能力。《乡土中国》属于学术著作,该类型的作品更有利于学生形成辩证以及逻辑思维。学术著作主要是通过说理的方式进行论证分析,学生通过阅读,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自我思维,促使学生形成相应的学术素养。在费孝通创作的书中,其立足于美国与中国的社会情况做出了对比,经过严密推理以及缜密思维,更深层次地探讨了中国社会体现出的“乡土性”,并立足于该论点,将其浓缩为一个概念或者一种说法,如《差序格局》当中则通过比喻的形式开展了论证,通过“捆柴”来比喻西方社会所产生的“团体格局”,通过波纹来比喻中国的乡土社会的“差序格局”,在整本书中所用到的方法,都有利于学生形成显著的逻辑思维。

第四,体会美学,感知作品中的艺术美。《乡土中国》的显著特色是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对社会学理论进行阐述,通过相关的事实加以论证,以实现文字的表达效果增强。比如,《无讼》讲解的教书先生所经历的乡村社会中的大烟父子案调解部分,费先生通常会亲自参与到解析,整个故事体现了丰富的哲理以及作者自身的严谨辨析,同时,还体现出费先生对于农村的实际审美及其情感体验。另外,在整本书当中还穿插了许多的照片,更充分地呈现出朴素的美学。

二、《乡土中国》与语文教材衔接阅读策略

(一)立足于目标,着眼于整体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当中明確提出了指导学生进行整本书的阅读,促进学生的阅读视野拓展,以实现其阅读鉴赏力提高,学生还需通过阅读,积极探究整本书的阅读门径,同时,教师也需注重给予学生指导,注重整本书阅读的方法以及经验构建。语文教材中的《乡土中国》阅读,所提及的要求有读通、读懂以及理解内容,尽可能做到触类旁通,充分掌握到学术著作的具体阅读方法。根据语文教材的要求以及课程标准,教师就能明确《乡土中国》阅读的教学重点,即阅读《乡土中国》的整本书,讲解好学术论著,以调动学生对于整本书的阅读兴趣,促使学生充分了解到整本书以及学术论著的相关阅读方法,从而使学生真正地学会阅读。鉴于此,语文教师就能把《乡土中国》的阅读目标设置为:(1)调动学生对于整本书的阅读兴趣,激发其阅读期待,指导学生通过精读、浏览、略读多种方式,对《乡土中国》进行阅读,以充分了解到中国乡土的特点与结构;(2)理解书中所呈现的概念,准确地把握作者所表达的学术观点,对书中的论述逻辑以及语言特点进行探究,并在阅读过程发现相关问题,实现自身思维水平的提高;(3)对阅读学术著作的经验进行积累,掌握其常规读法,以促使其阅读水平及其表达力提高;(4)阅读与书本有关的评论或者资料,准确地把握整本书所阐述的价值取向,并通过书中表达出的理论及分析法,充分认识到国家与人民,以形成相应的文化自觉。

(二)立足于兴趣,诵读整本书

让学生产生阅读兴趣通常是开展整本书阅读的关键。语文教材中明确指出,依据语文教育具备的规律,读书的兴趣培养以及读书方法把握,通常比考试的精读精讲与反复操练更为重要。只有使学生对于读书充满兴趣,形成读书的习惯,其才能更加主动地找书进行阅读。《乡土中国》作为社会学当中的论著,其年代较为久远且学术性比较强,想要充分调动学生进行整本书的阅读兴趣,教师在课堂上安排了相应的专题讲座,即“初见已是旧相识”,依据知人识世的大背景、旧书新貌的阅读、深化感悟的价值多个角度,将《乡土中国》涉及的相关资料提供给学生,以阅读方法的制定、阅读思路的合理规划,缓解学生自身的阅读恐惧,以充分调动学生对于阅读整本书的期待。就整本书阅读来说,其重中之重就是“读”,本质为引导学生进行自读,由此可知,整本书的通读是重要任务。学生只要完成了整本书的完整阅读,才能对整本书有一定的印象,此时,其阅读的兴趣以及疑点也就相应出现,然后,按照设计的阅读计划进行细读,以促使学生逐渐地融入阅读的状态。通读并不要求学生完全理解,也不用死抠字眼,只需要对整本形成整体的印象即可。

(三)立足于任务,组织整本书阅读活动

“先‘粗后‘细,逐步推进”通常是语文教材中对于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指导。若通读为粗读整本书,专题研读则是进行精读。但问题是整本书的阅读更多是知识载体,并非教学内容,鉴于此,教学内容的确定还需语文教师进行深层次确定。在语文教材的“学习任务”中的《乡土中国》的阅读主要确定了四个任务,也就是把握核心的概念,明确作者表达的观点;分析阅读框架,掌握其知识体系;注重问题,达到学以致用;开展拓展阅读。此时,语文教师可把《乡土中国》的专题当作是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时,语文教师可设置相应的情境任务,依据任务开展阅读活动,以达到显著的教学效果。整本书阅读的课堂教学通常会被空间以及时间所限制,这就需要通过科学化、精细化的教学作为着手点,进行整本书阅读。例如,语文教师可组织开展“辩论赛”,以此对应把握核心,认识作者表达观点的任务,通过“差序”切入话题。辩论赛的整体流程是:正方与反方的一辩通过两分钟进行开篇立论,明确“差序格局”“乡土社会”“现代社会”相关的概念,并明确概念之间存有的关系,对己方观点加以申诉;正方与反方的二辩则通过一分半钟对对方的立论进行反驳,并将《乡土中国》作为依据,与对方的概念理解存有的偏差相结合,加以反驳;而三辩之后,正方与反方的四辩则需通过两分钟进行陈词总结,与实际生活相关联,联系社会的实际发展需求,根据问题探讨“差序格局”是否存有价值。完成一场辩论大约需要35分钟,在辩论赛结束后,由班级的学生对阅读《乡土中国》后产生的心得与感想进行交流,依据辩论赛当中的观点,表述自身的看法。不论是支持的态度,抑或是反对的态度,都需依据相应的观点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以及见解。同时,学生也能按照自身的实际生活,对辩手的观點实施拓展与延伸,因为整本书阅读更多依赖于学生的自主阅读,所以,教师的任务则是按照教学任务,通过多样化活动以及课型,促进阅读任务的完成,实现阅读水平的提高。

(四)立足于沉淀,讲解整本书阅读

《普通高中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语文必修上册)》中整本书阅读的部分明确提出了增强“整本书”的认识,把整本书的阅读由自然的一种状态逐渐提升至观念自觉。在对《乡土中国》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当中,先要理解一本书,然后再理解一类书,即学术著作,以实现阅读观念的转变。鉴于此,语文教材中的“学习任务”完成后,语文教师需对整本书的具体阅读实施总结与评价。在“沉淀提升”的任务中,教师可按照读书会的形式进行阅读成果的分享,对《乡土中国》的阅读经验以及方法总结,逐渐上升至学术著作的阅读规律与方法,从而使学生形成阅读整本书的方法以及经验,并找到与自己相适合的阅读方法。同时,读书会属于学生较为喜欢且教师容易把握的交流以及分享方式,读书经验的有效交流,通常是在小组内部开展,然后让小组代表到讲台上将其经验分享给全班的学生。分享者可运用视频、音频、PPT等多种方式呈现自身的阅读成果,并对阅读的经验与方法加以总结,或者是系统且全面地介绍其阅读的经历与经验。因为阅读《乡土中国》的学术著作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概念以及学术观点,准确地把握其逻辑观点以及知识体系,更加注重问题的提出与解决,从而使学生能按照阅读目的,合理地选择阅读整本书的方法。由此可知,读书会既能使教师及时地发现到学生学习过程的火花,给予学生相应的点拨,又能指导学生与自身的阅读感受相结合实施深入探究,以促使学生将其自身的阅读感受逐渐提升至自身的阅读经验。另外,读书会的开展,语文教师可依据自身的阅读经验,与学生进行平等的讨论与交流,并对学生所分享的阅读感受实施评价,从而使学生更主动地阅读其他的书,形成相应的阅读习惯。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整本书阅读和语文教材的有效衔接,教师需立足于课程标准、课堂教学、语文教材等,开展整本书阅读,以确保教学的进程合理化,促进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鉴于此,在《乡土中国》的整本书阅读中,教师需立足于阅读目标、阅读兴趣、阅读任务以及沉淀提升,促使学生掌握相关阅读方法与经验,以此为整本书阅读拓展宽广的空间。

猜你喜欢
整本书乡土教材
《论语》整本书阅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乡土中国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