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生活深处揽胜

2022-05-30 10:48一考生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22年26期
关键词:习俗论点审题

一考生

金题预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们的生活大都在重复之中,如一日三餐的周而复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复一日,古老的习俗代代相传。对重复的生活,人们有不同的看法。

你对重复的生活有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通览文题所供材料,结合并紧扣所给材料与提示性语句“对重复的生活,人们有不同的看法”“你对重复的生活有怎样的思考”来看,我们可得出这道作文题的核心立意和写作重点:要一分为二地对待重复的生活,即展开辩证的、对立统一的论证,有些重复的生活值得,有些则当改弦易辙。

据此,考生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立意构思:

1.认可、赞同重复的生活。尽管生活是重复的,但在重复中有不同的感知、收获、体验和长进。重复的生活是量的积累,为质的飞跃做积淀、准备、铺垫。能够向着理想、目标和成功不断迈进,这样的重复生活是有意义、有价值、有必要的,也不再是简单的重复性生活了。

2.不认同重复的生活。可以论述重复生活的单调、枯燥、乏味,鼓励人们追求新鲜的、不同的生活,而不是一成不变的重复性生活。

习作展示

当下,人们或许会有这样的想法:我们的生活大都在重复之中,如一日三餐的周而复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复一日,古老的习俗代代相传……对此,我要说,生活的重复,并不是重复的生活,相反,是向生活的深处探幽揽胜,是值得的。

重复的生活无从回避,究其原因,首先是由于生活的刚性需求。一日三餐周而复始,供给我们能量;农民每日耕作换来年年丰收;学生每天反复学习巩固知识点,用更坚实的盔甲武装自己……正如《留耕堂记》中所说的“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日复一日地耕作,是生活必不可少的积累。

然而,难道看似相同的生活真的毫无改变吗?我想不是的。重复不代表故步自封,也不是单纯地重复每天的生活。如司汤达在《红与黑》中所述的:“我今天的生活,绝不是昨天生活的冷淡抄袭。”在一天天的循环往复中,我们也在创新和进步。我们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宏大目标的进程中,在重复中积累,在重复中进步,一步步靠近那看似遥远的目标。

重复的生活也是我们自省的良机。“吾日三省吾身”的自省精神就是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在周而复始的每一天里自省,而后改正、完善自己,讓生活的内涵由此而丰满。我们逐渐完善自己,步履也愈发坚实,从而踏实地迈向下一个目标。

再者,我们需要成为重复生活的主宰者。海子的日子一直在清贫中度过,但他却能“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高更不顾物质的贫困与精神的孤独,终年紧张地绘画与雕塑;《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在出海时与大海搏斗,最终虽然只带回一具鱼骨却收获了“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的信念。他们在重复的生活里转变了角色,从被主宰者变为主宰者,也收获了生活的意义。

作为群体中的个体,古老习俗的代代相传并非是冰冷的延续,而是有温度的一脉相承。中华传统文化历经千年的习俗汇聚、融合、发展,在一次次传递、创新和改革中,精神的火炬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民族的步履也更加坚实。

史铁生在《奶奶的星星》中说:“我慢慢相信,每一个活过的人,都能给后人的路途上添些光亮。”重复的生活不应当成为我们不思进取的理由,相反,我们应当在看似周而复始的生活里探求不同的生活内涵,于自省中完善自身,也应转变自己的角色,主宰自己的生活,更应当思考是否能为后人的路途添些光亮。

愿你我皆能做到艾略特所言的“做有用的事,说勇敢的话,渴望美好的事,一生足矣”。

让我们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追寻美好,探幽揽胜。

点评

1.开篇扣题,论点显豁。作文在恰当引用所给材料后,自然引出观点:“向生活的深处探幽揽胜,是值得的。”这样的开头在扣题的同时亮明观点,开门见山,不蔓不枝。

2.论点充分,论证有力。为了使论点成立,令人信服,文中引用了古今中外丰富、恰切的名人名言和典型实例作为论据,深入浅出地论证、阐释了中心论点,能够引发读者的思想共鸣与观点共振。

3.脉络分明,逻辑缜密。全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布局,首尾呼应,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整篇作文一气呵成,浑然一体,逻辑缜密的同时还增强了可读性与说服力。

延伸训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林清玄在《可以预约的雪》中写道:菅芒花是可以预约的雪。然而,生命充满变数,生活并不总是按人的意愿行进,有些事情是不可预约的。

以上关于“可预约”和“不可预约”的论述,给你带来哪些思考和感悟?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审读这道作文题,挖掘“可预约的”和“不可预约的”二者的关系是关键,并由材料生发出观点。考生在行文中要对“可预约的”和“不可预约的”的内涵、外延有所界定,在此基础上,再谈二者的关系。可以写对材料中“可预约的”和“不可预约的”论述的理解,也可写我们该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可预约的”和“不可预约的”人生,态度要积极,思想要健康。需要注意的是,考生在行文时可以偏重“可预约的”和“不可预约的”中的一个方面,但不能对另一方面丝毫不提。

参考立意:

1.可预约的是一些恒常的东西,如四季轮替,生老病死;不可预约的是人生中的意外。

2.正因为生命不可预约,我们才更要保持可预约的希望。

3.我们希望人生每一步都可预约,但当不可预约突然降临,我们也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

4.我们期待可预约,但正因有很多的不可预约,我们的人生才更丰富、更精彩,才能创造更多的美好。

5.对可预约充满期待,对不可预约坦然面对。

猜你喜欢
习俗论点审题
“三招”学会审题
七分审题三分做
认真审题 避免出错
议论文分论点的提取
中共党史论文论点摘编
怎样确定议论文的中心论点
中共党史论文论点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