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科学与劳动教育融合教学策略研究

2022-05-30 10:48亓兴华
教育界·A 2022年20期
关键词:融合教育项目式学习劳动教育

【摘要】将小学科学与劳动教育融合教学,引入项目式学习模式,有助于更科学有效地实施小学科学教学,探索创新性小学科学与劳动教育模式。文章以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为例,探究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科学与劳动教育融合的具体教学策略。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小学科学;劳动教育;融合教育

作者简介:亓兴华(1986—),男,江苏省南京市琅琊路小学。

2020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除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外,其他课程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是当前小学科学教育与实践亟须思考的问题。小学科学与劳动教育的融合不应是碎片化、简单化的,应当形成系统化的教学模式。项目式学习这一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强调探究学习的模式,与小学科学与劳动教育的理念与要求相契合,不失为一种科学的学科融合教学框架。

一、小学科学与劳动教育融合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小学科学是一门综合性课程,而实践探究是培养学生创造和劳动意识的重要途径。小学科学课程的探究性、实践性与劳动教育的内涵不谋而合。因此,将小学科学与劳动教育融合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小学科学与劳动教育的融合有助于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素质教育理念倡导学生全面发展,然而现今的大多数小学生对于自然、土地都十分陌生,他们没有劳动的经验,对于植物的生长规律、建筑的原理等都不甚了解,对于劳动的意义也不明确。将科学课程与劳动教育相融合,可以为学生创造劳动的机会,让学生在感悟自然的同时,体会劳动的意义,进而促进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

其次,小学科学与劳动教育融合有助于加深小学生对社会的认知。新时代的小学生物质生活富足,诸多学生养成了铺张浪费的习惯,如吃饭时出现剩菜、剩饭,购物时不考虑价格和实用性等。科学与劳动的融合教育能够使学生参与劳动,体会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反思自己的思想行为,更深刻地认识社会,学会感恩。因此,小学科学与劳动教育的融合具有显著必要性。

在科学课堂中融入劳动教育时,教师应遵循学生的天性和成长规律,挖掘科学课程中隐含的劳动教育价值,开发设计出富有劳动教育价值的科学教育主题。从科学问题中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劳动,爱上劳动,引导学生在劳动中学会科学创造,从而获得劳动技能,真正领悟劳动的意义和价值。教师首先应在设计小学科学课程时融入劳动教育的主题。以小学科学苏教版教材为例,教师可以挖掘出以下可融合劳动教育的主题(见表1)。

小学科学教材中的内容往往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如果教师在设计小学科学教案时,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引导学生用科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从教材内容中挖掘出劳动教育的素材,在教学中适当引导学生体会劳动对于科学探究的重要性,那么小学科学与劳动教育的融合教学就能得到切实可行的实施。

二、项目式学习在小学科学与劳动教育融合中的应用价值

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PBL)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和科学理论而产生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方式,它是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以项目为依托,指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的一种探究性学习模式。项目式学习强调在真实问题情境中进行探究学习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创新能力,使其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正确的价值观。

项目式学习与小学科学与劳动教育的融合存在诸多共性,可恰当运用于科学与劳动教育的实践中。一是项目式学习指向核心知识的再建构,而小学科学与劳动教育融合就是要让学生获得科学知识与劳动技能。二是项目式学习强调创建真实的驱动性问题与情境,小学科学与劳动教育的融合就是要让学生在真实的科学问题和现实生活环境中感悟科学创造,体验劳动过程。三是项目式学习与科学和劳动教育都具有综合性、开放性、生成性等特点,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四是项目式学习能够为小学科学与劳动教育融合的实施提供模式支撑,促进两学科融合教育课程的顺利实施。五是项目式学习强调多元化评价,涵盖多评价主体和多样化评价形式,能够弥补小学科学或劳动教育的单一评价体系,构建出更多元的教育评价

制度。

小学科学与劳动教育的融合旨在为学生构建一个科学知识的基础体系和劳动实践的上层目标价值,在这一过程中,将项目式学习应用于小学科学与劳动教育的融合教育中,可使学生通过项目去解决复杂或具有挑战性的科学问题,最终在实施这个项目的过程中获得科学知识与劳动技能,并从思想上获得感悟。小学科学与劳动教育的融合亟须创新形式,开拓新路径,而项目式学习正是凸显科学与劳动教育独特价值、实现融合教育目标的一种有效方式。

三、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科学与劳动教育融合策略

(一)真实驱动性问题的提出

项目式学习以真实驱动性问题为先导,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索。陶行知先生曾有言:“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在项目式学习中,驱动性问题引导着教学目标的制订和教学任务的分配。小学科学与劳动教育融合不单是教给学生科学知识和劳动技能,还应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劳动实践为桥梁,搭建起从问题到成果的通道。

小学科学课堂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科学问题进行大胆猜想和假设,引导学生提出真实的驱动性问题。驱动性问题应具有以下特点:能激发学生兴趣;具备开放性;体现出某科目或领域的核心内容;实际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融合科学理论知识与动手实践内容。

例如,在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简单电路”的教学中,在学习完“简单电路”这部分知识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能否利用简单电路制作交通红绿灯?”,之后再提出,“如果盲人或视弱人群需要过马路,看不见红绿灯该怎么办?能不能发明一个带喇叭的红绿信号灯呢?”教师由浅入深地提出真实的驱动性问题,不仅能够让学生知曉通过这个学习项目需要达到怎样的目标,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完成项目的内驱力,使其带着一颗求知的心去攻克难关、解决问题,并使项目学习成果可视化、具体化。

(二)深度学习与合作的实践

项目式学习具有探究性和合作性强等特点。驱动性问题为小学科学与劳动教育融合的有效实施提供了探索支架,在真实问题的指引下,学生需要通过深度学习掌握必要的科学知识,在此基础上开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多种实践活动。这其中包括引导学生挖掘来自生活中的探究问题,基于前期调研选择探究的方法,设计探究的过程,如自主查阅资料、实地调查或是同伴互助。

项目式学习需要学生亲身实践,小学科学与劳动教育的融合更是以学生实践为核心内容。教师应当转变角色,引导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开展深度探究与合作,通过完成项目任务来感悟科学知识,体验劳动并创造劳动成果,提高学生参与项目的积极性。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明确项目的目标,协助学生组建项目小组,以组为单位开展合作学习与探究,引导学生在组内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学生应根据驱动性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与项目小组成员不断交流,共同经历解决问题、创造、分析等学习环节,最终通过共同探究与合作完成项目任务。例如,在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玩泥巴”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我是小泥匠”的情境,引导学生分小组设计制作小花圃。学生通过完成采集泥土、分离泥土、筛选泥土、和泥、砌墙等步骤,搭建起了各小组的小花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了解了泥土的类型、特点,又能与泥土亲密接触,并对自己做出的小花圃倍感自豪和珍惜,从中懂得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三)学习成果的展示与升华

学习成果是项目式学习的阶段性或终结性作品,既能够为学生参与学习项目提供证据支撑,也能够体现出学生在学习项目中所获得的能力与品质。小学科学与劳动教育的融合以项目式学习形式进行,其成果应当以多种方式进行展示,包括传统的汇报展示、课堂成果解说、课堂内外展览等,也可以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充分结合,以多媒体课件、音频、视频等形式展出。学习成果有时往往还包含阶段性成果,如作品草稿、产品原型、计划书、作品评论、实地调查记录、项目进展小结、笔记等。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植物的一生”时,教师引导学生种植黄瓜、番茄等蔬菜,鼓励学生从认识种子到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再到观察幼苗、叶、茎、花、果实等,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播种、记录、培育,到最后收获果实,来全面地了解植物的一生。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亲历植物的生长过程,同时了解到自己日常餐桌上食物的来源,对植物有更深刻的认识,这些直接的经验能够帮助学生体会食物的来之不易。

此外,在学习成果展示的过程中,教师应针对学生的成果提出改进建议,引导学生发现不足,不断完善。这是项目式学习中的反思与完善过程,能够使项目式学习成果得到进一步升华。通过学习成果的展示與升华,学生可以将学与做深度融合,实现对知识的深度理解。

(四)学习效果的评价

项目式学习的评价指向核心知识、学习实践、学习过程中的阶段性成果和最终学习成果,具有目标、实践、成果、评价的一致性。小学科学与劳动教育融合的丰富实践形式决定了课程评价必须采取多元方式,从传统的静态性、常规性评价,转向多元评价、动态评价。多元评价可弥补学科评价片面、模式单一的问题,促进小学科学与劳动教育融合教学更加有效地实施。

例如,采用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精准记录学生的劳动过程和劳动结果;通过表现性评价,对学生在项目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提倡多主体评价,从不同角度对学生的劳动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丰富评价形式,采取展览、汇报、评比等多种形式。教师也可以合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对学生的劳动成果、项目成果等进行综合评价,并将小学科学与劳动融合教育的成果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

结语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不仅意味着科学知识目标的达成和劳动技能的提升,更意味着劳动精神的培育。教师将项目式学习引入小学科学与劳动的融合教育中,能够充分利用科学课堂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让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中释放更大的

能量。

【参考文献】

[1]孙红军,刘阳.在小学科学中渗透“三味”劳动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2021(05):107.

[2]钱丽娟.真实情境下的小学劳动教育项目化学习[J].教学与管理,2021(29):27-29.

[3]苗小燕.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研究热点及展望[J].中国特殊教育.2021(10):7-12,6.

猜你喜欢
融合教育项目式学习劳动教育
项目式学习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中的探究
在初中物理中实施项目式学习
网络信息平台支持下的PBL英语教学实践与研究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基于融合教育视角下国内学前特殊教育发展对策
农民工子女融合教育:教师的角色与使命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的融合教育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