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十年,筑梦新征程

2022-05-30 10:48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2年23期
关键词:黑板群众改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行疾步稳、纵深推进,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方方面面的发展变化,群众的感受最深刻、最直接也最真实。

人民日报系列报道《我们这十年》,以小故事诉说大成就,以小细节折射大变化,让我们通过报道领略身边的改革故事和发展变化,一起感悟新时代。

医疗卫生

县级医院大有可为

前不久,山东临沂老家的妹妹打来电话,说父亲脑出血,被紧急送往县妇幼保健院。两个小时后,手术成功,父亲后来超预期恢复。

过去,人们普遍认为大城市医疗资源好、水平能力强,看病就医总往大城市跑。如今,靠着政策引导和国家扶持,县级医院的医疗水平得到快速提升。给父亲做手术的县妇幼保健院,配备了神经外科、重症医学科等共20多个科室,能做颅脑急症、全膝关节置换等复杂手术。县级医院硬件软件配备齐全,全方位提升救治能力,受到群众欢迎。

——北京东城区 李玮

医改惠及你我他

作为一名糖尿病患者的家属,我见证了10年间的医改成果。分级诊疗制度日趋完善,基层社区医院的诊疗能力不断提高,家门口的社区医院照样能放心看病、买药报销;糖尿病门诊用药纳入医保报销,报销比例有了明显提高;在集中带量采购和医保谈判的共同作用下,包括降糖药在内的大批中选药品价格大幅下降……这些实打实的改革举措,使“看病难”显著改善,“看病贵”得以缓解,带给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天津滨海新区 亓欣慧

运用示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不断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改革,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未来,在党的领导下,我们的国家会越来越富强,群众的日子会越过越红火。健康中国建设稳步推进,是我们党不忘初心、心系人民的生动缩影。展望未来,我们满怀信心,生活里还会有更多稳稳的幸福。

教育课改

营养午餐呵护茁壮成长

糖醋排骨、牛肉煮萝卜、青菜炒香菇……不久前,我受邀回乡参加小学“食堂开放日”活动,发现敞亮干净的食堂里不仅菜品丰富,而且可以通过视频实时监控,工人操作、食材储藏、保管留样等过程全透明。同行的参观者纷纷点赞。

为改善儿童营养不良导致的发育迟缓等问题,我国实施了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为提高农村学生的营养健康水平,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餐桌上日渐丰富的菜品,孩子们日益强健的体魄,见证好政策带来的好效益。

——重庆丰都县  隆炼

黑板升级折射教育发展

我是一名物理教师,屈指算来,参加工作已经33年了。说起我亲历的教育领域的变化,感触最深的就是每天陪伴我工作的黑板。

我用过的第一种黑板是木制的,粉笔划过黑板,不时发出刺耳的摩擦声,有时能把聚精会神听课的学生吓一跳。第二种黑板是玻璃的,它比木制黑板平整了许多,但不能像木制黑板那样用图钉固定挂图。第三种黑板是磁性黑板,它弥补了玻璃黑板的不足,功能也有了拓展。近几年,学校陆续安装了智能黑板,不仅可以画图、写字,还可以通过电脑里的教学软件展示网络内容。手指在显示器上一点、一划,标准的图形、文字就出现在显示器上,既干净卫生又高效便捷。高科技的黑板,使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活跃,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辽宁沈阳  冯建军

运用示例:一块黑板的变迁,折射出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从“有学上”到“上好学”,我国教育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高标准的现代化教学设备、窗明几净的教学环境、丰富生动的教学资源……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必将托举起亿万孩子成长成才的梦想。

文化服务

文化振兴正当其时

“村里的电影放映队又回来了!”县文旅局组织“送电影下乡”活动,勾起不少人的童年记忆,也让优质文化资源走到群众身边。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要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文明新气象。”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体制改革加速,基层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村民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到高品质的文化服务。笔者所在的安徽舒城县,一方面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农家书屋、村民文化广场等作用,让文化资源沉下去;另一方面深挖传统文化、红色文化资源,通过村歌、“村晚”等村民喜闻乐见的方式,让优秀文化火起来。

——安徽舒城县 陈胜

便民利民效果好

10年前,我作为大学生村官到江苏靖江工作。那时陪村民办社保,常常要几个小时。如果有人材料没带齐,需要跑好几趟。如今,办事便利程度有了大幅提升。一位村民年初受疫情影响无法返乡办生育服务证,没想到网上就可以办理,还能通过快递送上门。

——江苏靖江市 杨朔

运用示例:稳步推进的便民利民改革,见证了从“群众多跑腿”到“数据多跑路”的转变,从打通“最后一公里”到延伸至“最后一米”的不懈追求。群众在办事过程中实实在在感到变化、看到实效、得到实惠,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环境交通

生态文明硕果累累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从大处讲,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从小处讲,也关系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

我的家乡位于湖北九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党的十八大以来,伴随物种监测点、科普调查、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控、矿山复绿、林长制等一系列生态保护措施落细落实,当地群众目睹了保护区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保护区內的野生动植物种类不断增长,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鹇频频现身,引起广泛关注。许多外地游客慕名而来,不仅火了九宫山景区,还让当地群众吃上了“旅游饭”。

——湖北咸宁  廖辉军

交通强国提速增效

2015年9月20日,C1008次列车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珲春站驶出,标志着吉图珲客运专线高铁正式开通。我工作的敦化市,正好在这条铁路沿线。过去,从敦化到长春,普通列车要走五六个小时,如今不到两个小时即可到达。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取得辉煌成就,交通运输体系不断完善,服务质量持续提高,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居民出行实现了从“走得了”到“走得好”的转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吉林敦化  刘伟

运用示例:交通是兴国之要、强国之基,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和服务性行业。构建新发展格局,交通运输业肩负着重要使命。推进出行服务快速化、便捷化,加快实现“人享其行、物畅其流”,未来让人充满期待。

角度解读

角度一:这十年我们感受国家在变富中更兴旺。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经济总量从50万亿元量级跃至114万亿元,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二大消费市场、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外汇储备第一大国。

角度二:这十年我们感怀国家在变强中更壮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一个个重大工程惊艳全球,一项项重大技术节节攀升,“嫦娥五号”探月,“天问一号”落火,“中国天眼”对全球开放,中国空间站开启“有人长期驻留”新阶段;自主建造的“雪龙二号”挺进极地,“九章二号”量子计算原型机问世,“巅峰使命”珠峰科考登顶观测采样成功;高速铁路、南水北调、隧道桥梁,今日中国上演着一个又一个的“伟大奇迹”。

角度三:这十年我们感叹国家在变美中更壮丽。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全速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拥有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梦想成为现实;人工林面积居全球第一,全国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由10.1%提高到41.11%;长江在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中焕发生机,水质改善、江豚腾跃,黄河、松花江和淮河流域等大江大河水质明显提升;大山从荒凉苍茫变为绿意盎然,江河重新成为鱼儿嬉戏的家园,一度灰霾的头顶重现碧空如洗。

角度四:这十年我们感慨人民生活在变好中更温暖。

党的十八大以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坚持精准扶贫,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近一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

(资料来源:《人民日报》 、扬州文明网等)

时评链接

拿出久久为功的韧劲儿

“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还没有变成现实,我们就要毫不懈怠团结带领群众一起奋斗。”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强调了全面深化改革中至关重要的一种精神:改善民生、推进发展,必须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决心。

这样的久久为功的韧劲,驰而不息的精神,是成就改革大业的基石。“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兴利除弊的艰辛过程。对此,我们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不能幻想毕其功于一役,更不可急于求成、心浮气躁,最终因久攻不下而泄了干劲、乱了章法。

改革是一场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错综复杂的发展形势、日益多元的利益格局、不可兼得的两难问题,无不考验着改革者的意志,磨砺着改革理性。风云变幻,最需要的是战略定力。深化改革、攻坚克难,必然面临新旧矛盾的困扰、承受这样那样的议论、遭遇难以预测的挑战。越是这个时候,就越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不为各种干扰所左右,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改革是一场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的远征。只有坚持整体谋划,尊重规律、顺势而为,才能防止虎头蛇尾。百端待举,需分清轻重缓急;各方联动,需加强统筹协调;情况纷繁,需坚持分类推进。做到“蹄疾而步稳”,避免在畸轻畸重、单兵突进、顾此失彼中无谓地损耗精力;尤其需要坚持底线思维,从最坏处准备,向最好处努力,既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坚定决心,又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博大襟怀。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将百米冲刺的心劲贯穿于改革长跑的始终。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从来就没有一蹴而就的变革,不會有一劳永逸的进步。让我们拿出愚公移山、水滴石穿的韧劲儿,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张蓝图干到底,以善作善成的实效为百姓造福,用改革发展的崭新答卷为明天铺路。

评点: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今日中国的现实模样。如今群众生活在变好,我们感受到了身边的点点滴滴的变化,感受到了中国多年改革的力量。而改革本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文章从决心、意志和实践分别论述了改革的话题,告诉我们思想和行动上都要付出极大的努力,才能看到美好的图景。尾段采用呼告式结尾,号召行动,富有感染力。

(编辑:于智博)

猜你喜欢
黑板群众改革
长在黑板上的诗
多让群众咧嘴笑
晓黑板
改革之路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