巅峰使命,做科学高峰的攀登者

2022-05-30 10:48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2年23期
关键词:攀登者巅峰登顶

5月4日12时46分许,一套自动气象观测站在珠穆朗玛峰(以下简称“珠峰”)北坡海拔8830米处架设成功,实时数据传回正常。这是世界最高的自动气象站,五星红旗再次飘扬在地球之巅。

这台安装在“世界之巅”的自动气象观测站重达50公斤,由太阳能电池板供电,正常情况下可使用2年,经过卫星通信等手段,传送温度、湿度、风向、风速、太阳辐射等气象信息。它可实现珠峰极高海拔区气象梯度自动观测和数据传输,获取的实测数据可填补珠峰极高海拔氣象记录空白。

珠峰位于极高区域。今年以来,珠峰科考专家和科考登顶队员克服重重困难,陆续在海拔5200米、7028米、7790米和8300米,架设了4个自动气象站。而在海拔8830米架设的这个自动气象站,是此次“巅峰使命”珠峰科考活动中架设的最后一个气象站,相当于海拔梯度气象站的最后一块“拼图”。

“极高海拔科考与登山的深度融合,开启了地球之巅科考的新里程,服务了科技强国建设。”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副所长、“巅峰使命”珠峰科考前方总指挥安宝晟说,“13名科考队员登顶珠峰,在青藏高原科学考察研究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文本解读

角度一:巅峰使命,是无尽探索的精神传承。

珠穆朗玛峰是大自然的杰作,人类对它的攀登和探索从未停止。自20世纪50年代起,我国开展了超过6次的珠峰科考活动,为世界最高峰测量“身高”和“体温”,在一次次登顶喜讯中不断实现新的突破。此次“巅峰使命”任务有5支科考分队16个科考小组的270多名科考队员参与,是第二次青藏科考启动以来学科覆盖面最广、参加科考队员最多、采用仪器设备最先进的一次综合性科考。他们在海拔8830米处架设了世界海拔最高的自动气象站,在8848.86米的地球之巅首次利用高精度雷达测量冰雪厚度。他们传承着前辈们不畏艰险、顽强拼搏、团结协作、勇攀高峰的登山精神,也用更加安全、科学、环保的科考行动丰富着新时代的登山精神。

角度二:巅峰使命,是不负时代的实力进步。

第一次青藏高原综合科考于20世纪70年代初启动。当时中国的工业基础和科技基础都很薄弱,野外科考里,学生们只有地质锤、罗盘、笔记本“三大件”,老师们才能有照相机和气压表。几十年来,在国家综合实力提升和科技进步支撑下,科考装备不断升级换代。如今,已持续5年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考,有国家提供专项经费保障,有无人机、无人船、探空气球和飞艇应用于考察研究,本次“巅峰使命2022”珠峰科考任务还首次使用了直升机。

运用示例一: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对登山者来说,珠峰是有待攀登的地球之巅;对科学家来说,这座山峰里隐藏着许多未知的科学奥秘。如果说,登山者克服的是身体的极限,科学家则在不断拓展人类认知的边界。一项项数据被刷新,一个个纪录被打破,科学家们在科学的高峰上不断前进,在人类未知的知识领域探索发现。在珠峰之上架设气象站,是向未知领域的一次进军,体现着科学家品格和攀登者意志。事实上,人类每一次攀上科学高峰,都是在探索自然、发现自然的过程中不断前进的结果。正如数学家华罗庚所说:“面对悬崖峭壁,一百年也看不出一条缝来,但用斧凿,能进一寸进一寸,得进一尺进一尺,不断积累,飞跃必来,突破随之。”(徐驭尧,人民网)

运用示例二:无高不可攀,无坚不可摧,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在珠峰书写勇于攀登的英雄传承。1960年王富洲、屈银华、贡布实现人类首次从北坡登顶;1975年中国登山队再次从北坡登顶珠峰,成功测量珠峰高度……新时代的科考人无愧于国家的支持。近年来,中国科学家对青藏高原的研究论文数量和被引用率稳居世界第一,在青藏高原环境变化等某些领域的研究已处于国际第一方阵。与时代同频共振,相信中国科学家将在广袤的青藏高原上获得更多新发现和新进展,将在相关科研领域拥有更多国际话语权。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新时代的攀登者,有守护世界净土的担当,有丈量世界之巅的勇气,有探索地球之极的实力,这是不懈攀登,也是巅峰使命!(佘慧敏,《经济日报》)

(编辑:关晓星)

猜你喜欢
攀登者巅峰登顶
尼泊尔向导26次登顶珠峰
巅峰对决,四海争霸
致敬创新的攀登者
登顶
北凌绝顶:《攀登者》背后的故事
丛珊 巅峰过后
攀登者
雪山上的攀登者
登顶乞力马扎罗
吴燕 福建女子登顶珠峰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