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你的世界,走近你

2022-05-30 10:48曹冉
中学生博览 2022年20期
关键词:同情心同理委员

曹冉

心理课上开展活动,全班同学都饶有兴致地沉浸其中,只有他呆呆地坐着,一动不动。这个特别的男生引起了我的注意。我走到他身边轻声问道:“你怎么不和同学们一起参加活动?”男孩有些拘谨,没有任何回应。旁边的同学告诉我:“老师,他一直这样,您不用在意。”

“一直这样!”我有些震惊。下课后,我找到心理委员询问情况。

“老师,您问小欧吗?他应该是我们班最内向的同学了,很少见他说话。别人和他说话,他也爱答不理的,渐渐地大家也都不愿意和他说话了。”这是心理委员高哲的描述。

“他在班里有朋友吗?有没有人比较了解他?”我追问。

“没有,他这样,谁还愿意和他说话啊?冷冰冰的。别说同学了,老师和他说话他也不怎么回答。要不是他开过口,我们还以为他是聋哑人。”高哲打趣道。

“他开过口?什么情况下?和谁啊?”

“刚开学队列训练的时候吧,他的动作很规范,老师让他帮我们几个练习。”高哲的回复让我感受到希望,“看来他还有优点啊,你愿意去了解他吗?”

突然的要求让高哲有些惊讶,但很快就被兴奋与自豪掩盖,“保证完成任务!”

几天之后,高哲来到心理办公室,“老师,我了解到小欧小学的时候就不爱和人接触。他家很特别,爸爸一直在外地看病,妈妈照顾生病的爸爸基本不在家,他和爷爷住……”

“的确很特别!了解他的家庭和成长环境更容易让我们理解他的行为,你做得很好啊!”我赞许道,“能了解到这些一定很不容易吧!”

“可不,我问了他的几个小学同学都不是很了解,最后还是找到了他小学同学兼邻居的外班同学才问到的……”高哲滔滔不绝地讲述过程,似乎是对成果的展示,又好像是对坚持的炫耀。我专注地听着,认同地回应。“我们了解了这些,会对小欧有什么帮助呢?”我的提问让高哲陷入思考。

“更理解他吧!好像明白了他为什么会这样,现在不会觉得他太装、太冷了……老师,我知道了,如果我把小欧的事情告诉同学们,大家会不会更能接受他?”

对高哲的热情与主动,我由衷欣赏,但也隐隐担忧。“看得出,你很想帮他,还想带动同学们一起,特别好。在咱们协商方案前,老师想给你介绍一对在心理委员工作中的‘双胞胎。”看着高哲疑惑又好奇的表情,我继续讲:“它俩看着相似实则不同,一个是同情心,一个叫同理心。同情心是对别人情绪情感的认同,比如一个同学哭了,我们感觉到他很伤心,并且接受他现在的伤心。而同理心是指能够设身处地体会对方的情绪和想法,理解对方的立场和感受,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感同身受、换位思考就是同理心的最好诠释……你觉得自己对小欧是同情心多一些,还是同理心多一些?”

“同情心多一些吧。听过他的遭遇,我觉得他挺不容易的。但是设身处地、感同身受,有点难。”高哲回答。

“其实你也做到了同理,比如说,你站在他的角度,体验这样的成长历程,于是更能理解他的性格和处事方式……现在,咱们继续同理,如果你是小欧,希望同学们做些什么,不做什么?”我引导道。

“如果我是小欧,我希望同学们能给我多一些关心,认可我,接受我,给我鼓励,但不是因为对我可怜或者同情。还有,我不希望同学们议论我的家庭和私事……”高哲站在小欧的角度想到很多“希望”和“不希望”,并以此制订帮助小欧的计划。

第一,小欧的家庭情况,在不能确保同学们合理看待、处理的情况下,不能大肆宣扬,保护好小欧的隐私,避免带来流言蜚语,造成伤害。

第二,可以多关心小欧,主动和他说话,如果遭到“冷遇”,就想一想他的境遇,多一些理解和包容,多找一些机会和他交流。

第三,队列训练时他帮同学练习,可以看出他很有责任心,也乐于助人。从优点出发,去鼓励他,让他感受到被认同,被接受。也可以创设一些机会,让他展示自己的优点。

第四,获取“外援”,班主任老师肯定了解小欧的情况,可以和她协商。还可以找班里其他乐于助人且正义的同学一起帮助小欧。还有,心理老师是最佳顾问和合作者。

看到高哲的最终方案把我也计算在内,我忍不住笑了起来。

“老师,我觉得还不够详细,应该有一些具体的做法。”面对高哲不满意的神情,我鼓励他,“能在这么短的时间想到这些已经很了不起了,至少你确定了努力方向,具体做法可以在走近小欧的过程中,根据他的回应和感受,逐步制订。不过,你可以想一想,接下来回到班里你见到小欧可以做什么。”

“我会从他身边路过,然后热情地打个招呼,他不理我也没关系,下周换座位我俩就近了,会有更多的机会……”踌躇满志的信念就像一盏灯,照亮了他,也照亮了他。

之后的每一天,都有來自高哲的汇报。

“老师,我坚持每天和小欧打招呼,今天他终于抬头看了我一眼!”

“老师,小欧今天没带英语书,作为他斜前桌,我主动和他看一本书,后半节课他真的看我举的书了。”

“老师,我今天找小欧借笔,他居然借给我了!”

“老师,我今天向小欧请教数学题,他宝贵地‘嗯了几声,是不是很有进步……我发现,只有问数学题他才有反应。老师你说,我要是拉着他找数学老师问问题,他会不会和我一起去?”

“老师,我在班里多了两个同盟,‘助欧计划升级啦!”

“老师,今天体活课,我们拉着小欧一起组队打球,他开始不同意,我求他帮帮我们,他就同意了,我发现找他帮忙更容易被他接受。”

“老师,小欧想和您聊一聊,他想约个心理辅导,我把他带来了!”

那一天,在心理辅导室里,会是另一个世界的相遇,实现另一次心灵的走进。

反思:

在学校心理工作中,不是每一个需要心理辅导的学生都会主动走进心理室。心理委员就起到了“侦察兵”和“前锋营”的重要作用。他们以朋辈的身份、助人的技巧更容易走近或孤单、或受伤且需要提供心灵关怀的群体。只是这种帮助与关怀要以“同理”为前提,站在对方的视角,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

就像案例中的高哲,在实施帮助的过程中,他不断探索小欧的世界,了解他的生活和经历,他最感兴趣的科目、最擅长做的事儿、乐于助人的品格等。如果说了解小欧的过去让他萌生了同情,那么了解小欧的现在让他产生了同理。这个过程,让高哲走进了小欧的世界,也让小欧走出了自己的世界。这让我意识到,作为心理老师、心理委员,我们需要站在求助者的世界,才能实现走进他们的心灵。

编辑/苗嘉琳

猜你喜欢
同情心同理委员
培养孩子,从“同理心”开始
培养孩子,从“同理心”开始
图片报道
滥施同情心
省政协委员抗“疫”书法选
机器人让人们更具同情心
善良的战争:在支离破碎的世界中建立同理心
小精怪阿良的同情心
班主任应该给学生一颗同理心
代表委员履职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