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基垒学,促进有效教学

2022-05-30 10:48唐瑛
求知导刊 2022年18期
关键词:教学目标课程标准教学内容

摘 要: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标准属于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双减”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要努力做到提质增效。为此,语文教师应在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内容,选择科学的教学策略,设计高效的学习活动。

关键词: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唐瑛(1981—),女,江苏省宜兴市万石小学。

“双减”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要提质增效。为此,语文教师应在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有的放矢地进行课堂教学的设计,致力于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促进课堂预期效果的实现。

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了语文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与内容,提出了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是语文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教师若想开展有效的语文教学,应认真通读并钻研课程标准,熟悉课程标准,理解并领悟課程标准的内容与要求。

笔者始终在教学实践中遵循并践行课程标准,在本文中,笔者从基于课标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基于课标确定合适的教学内容、基于课标选择科学的教学策略、基于课标设计高效的学习活动四个方面,谈谈基于语文课程标准的有效教学设计。

一、基于语文课程标准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虽然规定了课程的总目标和具体的学段目标,但是并没有明确规定哪个年级或哪篇课文对应课程标准中的哪个目标。因此,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教师一定要深入理解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语文教材的特点,认真分析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年段目标与教材的关联点,将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达到的年段目标量化为某一课中针对性、准确性都能得到体现的教学目标。

(一)关注年段目标,不拔高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22课《父亲、树林和鸟》的时候,有的教师将感受对比衬托的表达方法作为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显然是有失偏颇的。因为“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是对第三学段学生的要求。而《父亲、树林和鸟》这篇文章所在的第七单元的单元主题是我与自然,该单元的语文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感受课文中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这对应的是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的阅读目标第五条“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第八条“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片段”,第二学段的习作目标第四条“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所以,教师不用随意拔高本课的教学目标,应该将教学目标制订为让学生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主动积累喜欢的语言并尝试迁移运用。这样的教学目标才比较适合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能力要求,既没有矮化,也没有拔高,为有效的教学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紧扣文体特点,不串味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5课《太阳》一课为例。首先,教师在制订小学阶段的说明文教学目标之前,要看语文课程标准上第三学段阅读目标的第五条提到的“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说明文时既要让学生关注说明文的内容(要点),也要关注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其次,教师要看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本单元是习作单元,这一单元的课文主要是说明文,其单元目标有两方面,一是让学生通过阅读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二是让学生搜集资料,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一种事物介绍清楚。所以,这一单元意在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阅读目标中的第五条所示的“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最后,教师还需看课后习题。这篇课文的课后习题第一题是“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太阳?太阳对人类有哪些作用?”这是对“能抓住要点”这一目标的具体落实。课后习题第二题“读下面的句子,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是运用哪些说明方法介绍太阳的,体会这样写的好处。”是对“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这一目标的具体落实。

综上所述,教师可以将《太阳》这篇课文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抓住关键词句,了解太阳的特点;将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结合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介绍太阳,并体会这些说明方法的好处。

二、基于语文课程标准确定合适的教学内容

也许部分从教多年的语文教师都未必清楚,在某篇课文的教学中,可以教给学生哪些东西,让学生从中汲取什么。对此,教师应反复研读语文课程标准,树立课程意识,把握年段学习的重点,在充分解读文本的基础上确定合适的教学内容。

(一)从语文课程标准出发,寻找合适的载体

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的阅读目标第四条指出,学生要“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为了具体落实这一学段目标,教师应在小学中年级的语文教材中寻找合适的载体。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这是一个阅读单元,其单元目标是让学生“在阅读时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可见,这个单元就是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合适载体。在这个单元中,《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这篇课文意在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针对课文局部和整体,从多角度提出问题,并整理问题;《夜间飞行的秘密》这篇课文需要学生从课文的内容、写法、启示等不同的角度进行提问,分类整理问题;《呼风唤雨的世纪》这篇课文需要学生从不同角度提问,整理、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略读课文《蝴蝶的家》意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类整理并尝试解决问题。显然,这四篇课文都能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是“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这一阶段性阅读目标的具体落实。

因此,教学该单元的四篇课文时,教师的教学内容不应局限于教材内容,而应该着眼于上述具体的提问方法和策略,最终使学生真正形成提问的能力。

(二)从学情出发,确定合适的梯度

有效的教学设计还应该从学情出发,结合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年段目标,找准起点和终点,厘清哪些内容是学生曾经学过的,不需再深入讲解,哪些内容必须重点教。例如,教师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猎人海力布》这篇课文时,如果忽视学生的学习基础,仍然把“借助关键词句复述课文”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显然是不合适的。

关于“借助关键词句复述课文”这一阅读技巧,学生在学习四年级上册的《西门豹治邺》这篇课文时,已经重点学习过,后来,在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和第八单元又随堂巩固复习过,大多数学生已经掌握了这一语文阅读技能。《猎人海力布》这篇课文的课后习题是:“试着以海力布或者乡亲们的口吻,讲一讲海力布劝说乡亲们赶快搬家的部分。”这不仅是简单地按情节来复述,而是更高要求的创造性复述。所以,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教师应该把“转换人称,创造性复述课文”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

三、基于语文课程标准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达到课程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方式或方法。语文课程的教学策略有其学科特点,需要教师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在充分了解学生学情的基础上制订。

(一)主动性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学建议”部分的第一条明确指出,应“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实施主动性教学策略,如激发想象、小组学习、角色互动、同伴互助、交流讨论等。例如,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6课《麻雀》时,教师可以设计激趣生疑、自由讨论两个环节,既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欲望,还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明白,能推动事情继续发展的内容才是事情的起因。

(二)实践性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学建议部分的第二条明确指出,教师应“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当代语文教育家于永正总结自己的语文教学经验时,说:“语文能力不是讲出来的,学习兴趣不是讲出来的,情感态度更不是讲出来的,讲的作用真的有限。”实践性教学策略十分重要,其包括多读多背、主动积累、迁移运用、创设活动(如复述、演讲、讲故事、情景表演、写导游词、写说明书、写颁奖词等)、专题学习、项目学习、综合性学习等。如在教学统编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穷人》一文时,教师可以设计如下教学环节:反复朗读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句子,从而更好地走进人物内心,更好地体会桑娜善良而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三)情境性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学建议部分提到,教师“要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语文即生活,语文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拥有用语文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真实问题的能力。为此,教师应在课堂上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這不仅仅是识字教学的需要,也是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的需要。以阅读教学为例,教师创设情境的方式主要有五种,包括网络拓展情境、角色体验情境、语言描述情境、图画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等。如在教学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这片课文时,教师可以选取与课文基调相一致的音乐渲染氛围,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进入课文描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更好地融入课文,更好地理解课文。

(四)情感性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学建议部分的第三条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可见,语文教学应该实施情感性教学策略。所谓情感性教学策略,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为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而采取的一系列方法和措施。情感性策略包括激发情感、渲染情感、渗透情感、体悟情感、表达情感等。施行情感性策略的语文教学更温暖,也更有效。如教学《父爱之舟》时,当学生描述最打动自己的场景和细节时,笔者一次又一次饱含深情地评价和小结:“浓浓的爱就藏在了父亲的心疼里”“父亲的爱就藏在为儿子花钱的心甘情愿里”“父亲的爱藏在日夜不眠的摇橹里”“父亲的爱就藏在这一针一线的缝补里”“父亲的爱就藏在对儿子的支持和尊重里”。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描述的具体场景中,更好地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从而有效地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

四、基于语文课程标准设计高效的语文活动

如何实现语文教学的高效性?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指向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应该是语文教学的最终归宿。所以,教师应该基于语文课程标准设计高效的学习活动,让语文学习在课堂上落地生花。

推动语文活动开展的步骤如下:一是聚力内生,从书本和生活出发核定活动内容;二是多元整合,从学生实际入手设计有意义的活动内容;三是整体规划,通过解决问题突破学习路径,确保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四是制订准确明了的评价标准,实现学习活动的迁移和延伸。

以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笔者以“场面描写”为主题,指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如表1)。

在以上学习活动中,学生对“游记”经历了浅层认识到深入理解,再到熟悉写作的方法的过程,获得了一定的语文能力。这样的语文学习活动,体现了生活和学习的互相渗透,课内、课外内容的交融,书面和实践的统一,促进了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杨九俊.名师教语文:深度解读与学习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

猜你喜欢
教学目标课程标准教学内容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孔乙己》连续性教学目标撰写及教学活动设计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