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音乐课学生“自治”的探索

2022-05-30 23:45李琴
新课程·上旬 2022年17期
关键词:自治奖惩音乐课

李琴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我国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在《新教育》第2卷第2期中专门发表文章《学生自治问题之研究》,文中对“自治”阐述了三个要点:第一,学生指全校的同学,有团体的意思;第二,“自治”指自己管理自己,有自己立法、执法、司法的意思;第三,学生“自治”与别的“自治”稍有不同,因为学生还在求学时代,就有一种练习“自治”的意思。笔者就此理念在音乐教学中进行了多年的探索,从引导学生“自治”到学生善于“自治”,其间,不仅提升了音乐课的课堂效率,还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小学音乐课现状分析及研究目的

总体来说,小学的音乐课是非常受学生欢迎的。笔者从事小学音乐教学20多年,分析其原因有两点:第一,音乐课内容由唱、动、听、奏等多项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组成,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对课堂上的一些打击乐器、律动等特别感兴趣,这是他们喜欢音乐课的重要原因。第二,音乐课堂氛围相对宽松,重在参与,享受过程,对结果呈现一般不具唯一性,精神压力较小。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上了多节“一板一眼”的“主课”,他们急需在精神上得到一定的释放,而音乐课正好具其功能,因此这也是受欢迎的原因之一。然而如学生没有较好的自我约束能力,音乐课堂的纪律容易混乱,乃至课堂效率大打折扣。表现为低年级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得法,形成“自得其乐”,合而不协的情景。高年级学生则只喜欢音乐课堂的放松无压力,而不是真正喜欢上音乐课,主要表现为无视课堂纪律、随便讲话、不学习等。为了能较好地避免以上问题,笔者一直在学生“自治”这个问题上做积极的探索,通过学生团队管理、自我管理,提升课堂效率及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学生“自治”研究措施及具体做法

(一)“奖惩机制”是保证学生“自治”的前提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面对活泼好动、专注力不强的小学生,没有具体遵守的规章制度,且不说上好一节音乐课,就连学生的安全都无法得到保障。因此,在多年的摸索实践中,笔者一直致力于建立一套较为完善且受学生欢迎的“奖惩机制”。目前,这一套制度笔者自觉较为完善,且能很好地促进课堂效率及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这套“奖惩制度”主要落实于学生获“赞”及“努力”的个数上,分集体和个人两个层面。

1.“有福共享”“有难同当”,我是集体中不可或缺的一员

在我设置的“奖惩机制”中,有集体获“赞”或集体加“努力”这一项,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及个人责任感。音乐课的“奖惩机制”分两个环节:其一,课前排队环节,我把排队环节分为五个步骤,经过和学生协商制订细则如下:(1)上课预备铃响,老师走进班级,所有学生立刻整理桌面(清空桌面),安静坐好,等待老师或音乐课代表发下一步指令;(2)老师或课代表用手指默数10个数,所有学生必须全部出教室排队;(3)领队在前面用手指默数10个数(笔者在实践中发现,用手指数数这样的无声指令更能提高学生的专注力,且不会影响周边班级的正常上课),所有学生必须队伍排齐,立正眼看前方;(4)在去音乐教室的路上全程无嬉闹、无打架现象,走楼梯时需靠右行走,不跳楼梯台阶。我创编了几句谚语来规范整个过程,即,抬头挺胸精神好,队伍静齐疾步走,上下楼梯慢步走,文明礼让气质好;(5)到了音乐教室迅速找到自己的位置坐好,安静等待老师上课。以上五个步骤如全体学生能全部做到,即全体加“赞”一个,如有3点或以上没做到即全体加“努力”一个,1~2点没做到,则不加“努力”和不加“赞”,以这样的形式让学生能较好、较快地安静下来,从而更好地进入上课学习状态。其二,上课环节,分全班加“赞”、加“努力”和小组加“赞”、加“努力”两个层面:(1)在全班齐参与共同努力完成音乐课中的挑战学习环节,且效果较好的情况下,老师给予全体加“赞”,但如果在音乐课环节中,课堂纪律整体不佳,也会获得全体加“努力”;(2)在当节课堂学习中,如果本小组获“赞”5个及以上或在小组比赛中获胜,即可小组全体加“赞”一个,反之,如小组获“努力”5个及以上,则全体加“努力”一个,比赛末尾不加“努力”。以上两个环节强调整体,但同时让学生知道个人在集体中的重要作用,对一些暂时的“问题学生”有了很好的约束作用,同时也激励着每一个学生向“赞”努力,激发了全班学生的学习动力,极大提升了课堂实效。

2.自我实现,自我负责,我的努力我收获,我的行为我担当

在“奖惩机制”中,既有全体的奖惩,又有个人的奖惩。如在排队环节中,一个人的“不遵守”不仅会影响全体,而且自己也会得到相应的惩戒,对于违反细则的学生,课代表会提出口头提醒,在整个排队过程中,如个人累计被提醒3次,则需要被加“努力”一个,如遇安全问题则会相应加重惩戒;再如,在课上,对于违反纪律、影响他人上课则需加“努力”。但在上课过程中,对于能积极回答问题且答对、参与课堂互动、音乐实践等展现个人魅力的学生,老师都可视具体情况给学生加“赞”,不仅成就了自己,还为所在集体做出了贡献,所谓一举两得。

(二)如何“自治”是“奖惩机制”有效落实的重要保障

有了完善的“奖惩机制”,没有好的管理团队使其落到实处,那也是“一纸空谈”,因此,培养一支愿管理、会管理的“小干部队伍”是“奖惩制度”发挥实效的重要保障。那么,如何培养一支优秀的管理团队呢?笔者从以下几方面作了思考及实践。

1.人人皆是管理者

音乐课的管理团队主要由领队及音乐课代表构成,其中,领队相对固定,延用班主任选择的学生,课代表则是实行竞争制,每月一选,即每个月的月底看学生获“赞”个数,个数最多者即是下个月的课代表,最多可由3名学生同时担任课代表,这样的评价体系给了每个学生公平竞争的机会,同时也极大地激励了学生自我提升的欲望,使得他们在排队中能很好地约束自己,课上能尽情展现自己。笔者目前带三年级音乐教学,这届三年级由一年级带起,三年的实践,发现改善了排队速度及上课效率,特别对班级的“后进生”,他们从行为及上课专注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如小谭(化名)同学是三9班的一个“问题学生”,坐在班级最前排,上课不听讲、乱插话,老师见了头疼,学生见了讨厌,但他在我的音乐课上却是一个非常乖的学生,虽然上课有时还是会忍不住插嘴,但却是因为急着回答课上提出的问题,这样的行为我有制止,但还会在同学面前表扬他,说他上课非常专注,会给他的精彩回答加“赞”,但也会因为他的不遵守纪律加“努力”。渐渐的,他变得越来越好,如今还有机会担任课代表;再如小希(化名),她性格文静、乖巧,上课遵守纪律并能认真听讲,但由于非常内向,上课几乎看不到她举手,若老师不关注,几乎感觉不到她的存在,白白错失了很多表现自己的机会。自从实施这套“奖惩制度”以来,我发现她在尝试改变,课上有时也会举手发言了,虽然频率不高,举起的小手还有点犹豫,但我会抓住机会及时叫她回答问题或参与音乐活动,渐渐发现她的眼神在面对我的提问时愿意和我对视,变得自信,虽与“好”的学生尚有差距,但这结果确实令人欣喜。小谭和小希同学是我这套“奖惩机制”实施下来的成功个案的缩影,这样的案例在我的音乐课堂中还有很多。量变的积累必将带来整体的质变,主要体现在每學期的期末唱歌考核上,音乐课期末考核的内容为:以自己喜欢的形式唱一首本学期学习的歌曲。从以往教学经验来讲,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生会对这样的表演考核比较“抵触”,特别是男生,他们羞于大胆表达,但通过几年的考核数据对比下来,笔者发现这一问题逐渐在被突破,学生整体唱歌水平提高,主要体现在独唱时声音响亮,并且大部分学生愿意用律动、道具来为自己的表演“加分”,从侧面看,这些都是学生整体素养提高的表现。

2.人人皆是被管理者

人人都可做管理者,但管理却不是天生就会的,特别是在班上未担任过任何“职务”的学生,他们缺乏管理经验,担任了课代表以后,有时只会照着别人的模样或自己的性子“瞎管”,这样就会造成其他学生的“怨声载道”,个别学生还会不服管。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会当着所有的学生给“小干部”们做培训,规定管理制度,教授管理细节,如在排队过程的第二个环节中,若课代表数完10个数字学生未出教室的,不仅影响全班加“赞”,该学生还会得到课代表的口头“提醒”(告知因什么原因被提醒一次),后面环节类同,提醒满3次则获个人“努力”一个,在管理过程中要注意举止文明,不可出现动手、辱骂现象,否则将会被撤销职务,并加“努力”;在课上,“小干部”们则要以身作则、认真听讲,对于违反课堂纪律超过3次的也会加“努力”的同时撤销其“职务”,在学生面前给“小干部”们做培训,既给所有学生做了培训,又给现任“小干部”们做了规范的要求,接受所有学生的监督,其他学生也在其过程中进一步规范了自己的言行,提升了自己的自控能力。

“奖惩机制”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可以大大提升音乐课堂效率,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用得不当则会剑走偏锋,学生只关注“赞”的个数而不关注音乐本身,虽笔者目前经过几年的探索得出一定的心得经验,但在低、中年级的实践经验相对较多,这一套机制如何在高年级学生身上落实得恰到好处还需进一步在探索中完善。

猜你喜欢
自治奖惩音乐课
论如何正确对待高校学生奖惩工作
城市社区“自治”理念如何落地生根
音乐课的“乐”要大于“讲”
庄子的自然政治思想观
我的成长之路——参加“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
上好音乐课的三点思考
观“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