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麻醉在手外伤患者中临床应用的效果观察

2022-05-30 07:14李京祥胡艳菲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2年12期
关键词:超声引导麻醉

李京祥 胡艳菲

【关键词】手外伤;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麻醉

临床中,外科手术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治疗方法,通过手术治疗能够收获较好的治疗效果,起到对疾病复发及恶化的预防效果[1-2]。而神经阻滞是外科手术治疗中比较关键的一个环节,怎样迅速且精准地找到相应神经,减低对于患者神经血管的损伤,提升神经阻滞的成功概率是临床中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3-4]。此次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140例手外伤患者,探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麻醉在手外伤患者中临床应用的效果,现作出如下报告。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此次研究对象为本院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140例手外傷患者,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盲探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观察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给予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对照组中有40例男性,30例女性,年龄为20~65岁;观察组中有38例男性,32例女性,年龄为28~67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纳入标准:符合本次研究,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排除合并有严重器质性疾病、精神疾病及其对本次研究用药过敏的患者。

1.2 方法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都采用平卧体位,头部偏向 健 侧 30° 左 右,在 锁 骨 中、内 1/3 交 界 位 置 以 上1.5~2.0 cm,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外侧位置,将斜角肌间沟摸准,同时对其加以标记。针对全部的患者,都联合应用 1%浓度的利多卡因与 0.3%浓度的罗哌卡因混合液。对照组患者在执行常规消毒操作后,使用 20 G穿刺针在患者肌间沟标记位置进行刺入,通过向后、向外和向下的综合方向缓缓进针,通常进针1.5~2.0 cm,具有突破感或是找寻到易感之后,在确定执行回抽操作后不会存在血液的状况下,向患者肌间沟中将18 mL的利多卡因和罗哌卡因混合液注入,同时用拇指进行 5 min的按摩,这样可以使药液更快地扩散开来。观察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执行穿刺操作,超声都应用高频线阵探头 10~20 Hz,把超声探头贴在需要执行穿刺操作的位置,前中斜角肌之间观察到很多椭圆形或是圆形的低回声区,周边围绕着高回声晕,便是臂丛神经,通过平面内技术对穿刺针加以引导,实施上、中、下三点注射阻滞臂丛神经,针对每一点进行 6 mL利多卡因和罗哌卡因混合液的注射,对总注射剂量加以控制,约为 18 mL。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神经阻滞都由同一名具有较为丰富经验的麻醉医师执行相关操作,外科手术都由同一团队外科医生实施,手术过程较为顺利,手术完毕患者返回病房。

1.3 观察指标

由另一位实际对患者麻醉中不参与的医师对相关数据信息加以采集。首先,神经阻滞穿刺操作的时间为从开始进针算起到完成相关药剂的注射时间。其次,神经阻滞操作完毕之后的30 min针对患者手部神经的感觉与运动阻滞所获取的效果根据表一实施评价。患者手部各神经的典型代表动作如下:桡神经(伸腕),正中神经(桡侧位置三个手指握拳),尺神经(尺侧位置两个手指握拳)。最后,对患者手术过程中发生的霍纳综合征、呼吸困难、局麻药中毒、脊髓麻醉和气胸等不良反应情况加以记录。每一神经支配区域若是在30 min后依然存在痛觉便认定神经阻滞没有获取成功,在患者腋部位置通过超声对这一区域的支配神经进行定位,并追加15 mL的局麻药物,同时做好相关记录工作,见表1。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处理实验研究中的相关数据,运用(x—±s)和[n(%)]分别表示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运用 t 和 χ 2针对实验研究数据进行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穿刺情况分析

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穿刺时间,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相较于对照组而言,观察组患者一次和两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腋路追加局麻药和误入血管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见表2。

2.2 两组患者感觉和运动阻滞效果分析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桡神经、正中神经感觉与运动阻滞效果都较为完善,不存在明显差异(P >0.05)。在尺神经感觉与运动阻滞效果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表4。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

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有1例患者出现局麻药中毒的情况,给予患者一定的咪达唑仑,并通过面罩加压执行给氧操作后患者恢复至正常,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都没有出现呼吸困难和气胸等不良反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不存在明显差异(χ 2=0.000,P=1.000)。

3 结论

伴随超声仪器和相关检查方法的不断进步,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临床中渐渐得到了应用,这种神经阻滞方法具有众多方面的优势,如成功率较高、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以及并发症较少,实际操作方法较为方便,不但可以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同时可以加强患者的心理认同度[5-6]。通过超声检查图像,可以使患者臂丛神经实际分布情况得到直观且清楚地展示,可以对穿刺操作的执行起到一定指导作用,减少了操作过程中的盲目性,对操作者加以引导,使其迅速且精准地找到患者的阻滞神经,如此可以规避针对其它神经产生的损伤。与此同时,超声也能够对药液注射和扩散的情况加以显示,这样手术操作者能够对相关麻醉药物的使用剂量进行科学掌握,获取更加稳定且良好的麻醉效果,降低麻醉不完全或是中毒情况的产生概率。另外,超声引导也可以实时监测能够对穿刺针的深度与方向加以引导,可以对药物直接浸润于神经根周围起到一定的助力作用,并没有过往组织方法导致患者承受触电样的异感或是疼痛,可以使患者的痛苦得到明显减轻[7]。

在患者的日常生活中,手部属于活动最频繁的区域,所以手外伤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开展手外伤的及时处理。手术是改善患者病情的主要措施,在开展手外伤手术的过程中,需要提前进行麻醉处理,麻醉主要是利用药物以及相关方法对患者的中枢以及周围神经系统造成抑制,这种抑制具有可逆性,通过神经抑制可以使患者的痛覺丧失,臂丛神经麻醉属于局部麻醉的一种,其可以利用利卡多因、普鲁卡因这一麻醉药,对臂丛神经组织,使得手外伤的病灶部位失去感觉,相较于全身麻醉法而言,采用局部麻醉的优势是仅可以使患者身体局部丧失直觉,患者恢复清醒的时间更短,不易出现麻醉副作用,所以属于手外伤手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麻醉方案[8-9]。以往在进行臂丛神经麻醉的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是盲探方法,其主要依赖的医生的操作经验以及患者配合情况,但是部分患者配合度较差,采用盲探法的成功率较低,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提倡在超声引导下开展臂丛神经麻醉处理,借助超声引导可以清晰的展示出患者臂丛神经分布情况,以便进行合理穿刺,从而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工作效率,避免因操作盲目损害患者的阻滞神经,超声引导后,麻醉医师的操作更加精准,可以有效避免麻醉不完全、麻醉中毒的情况出现。除此之外,超声引导可以监测穿刺针的方向、深度,确保麻醉药物可以更好的浸润在神经根周围,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患者的疼痛感。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麻醉属于微创操作,其操作便利、安全、痛苦感少,所以提倡在进行微创治疗的过程中,推广应用超声引导法。临床在进行穿刺治疗之前,需要详细分析患者疾病情况、治疗目的、诊断结果等,审核超声引导穿刺治疗结果,在臂丛神经麻醉之前,需要审核患者是否患有麻醉适应症。另外,麻醉之前应该分析患者的凝血功能、出血功能以及凝血酶原时间,分析患者的血压、心率以及肝肾功能,若在对手外伤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麻醉处理时,存在感染性病变以及严重咳嗽,可以在疾病治愈之后,予以麻醉处理。针对超声引导之下所使用的消毒穿刺包、针具、穿刺针头、药品情况等进行检查,确保其各项药品器械准备完全以及工作性能。临床采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可能会造成微小创口,所以在整个操作的过程中需要树立无菌操作理念,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麻醉处理的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损伤血管,治疗之前应该详细告知患者以及家属病情状况、手术流程、手术效果以及术后可能会出现的不适症状以及并发症,在获得患者与家属同意后,于知情同意书进行签字。在对手外伤手术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麻醉处理时,医务人员需要树立高度责任意识,严格遵照各项操作流程,若患者存在焦虑、紧张、抑郁的负面心理情绪,应该进行镇静处理,穿刺的过程中,也要对患者进行呼吸指导[10]。手术治疗之后,患者需要在留观室中进行2小时的停留,必要的情况下,可以进行1日左右的留观处理,针对无不适可出院的患者,需要告知患者进行科学的休养。

综上所述,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具有较为显著的优势,是当前为止最有有效的外科手术神经阻滞方法。需要注意的是,超声引导下寻找臂丛神经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神经阻滞的困难程度。因此,相关手术操作者需要逐渐加强自身的专业能力,从而使患者收获更加良好的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超声引导麻醉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产科麻醉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探究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诊断肝脏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的效果分析
超声引导下不同硬化剂注射治疗肝囊肿的临床效果评价
超声引导臂丛上干单点注射复合颈浅丛阻滞在老年患者锁骨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
骶管麻醉复合丙泊酚全身麻醉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
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