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领跑者精神”激活学校高质量育人体系

2022-05-30 10:48叶卉
天津教育·上 2022年10期
关键词:领跑者育人学校

叶卉

天津港保税区空港学校是天津港保税区管委会与天津市第一中学于2010年合作创办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初步形成了以“领跑者精神”为内在动力的高质量育人体系。

一、以“领跑者精神”为内核的办学理念

学校在传承天津市第一中学文化传统的同时,孕育了学校独特的办学理念内核:领跑者精神。以“领跑者精神”为内核的办学理念,代表着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追求,代表着新时代学校的实践创新,代表着学校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谋事在先,行动靠前”的主动进取。围绕办学理念,学校凝聚形成了“一训三风”:校训——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作风,自理自学的能力;校风——朴实敬德,求真正义;教风——正己修德,谨研善教;学风——自理自学,勇争第一。

二、释放管理改革的育人活力

学校是一个育人系统,育人功能发挥得如何,不仅取决于其中的构成要素,如课程、教学、教师、学生等,而且取决于构成要素之间的碰撞。管理改革对于育人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学校围绕育人目标,重点进行了三个方面的改革。

(一)将育人管理权下移

学校对学生成长空间的紧密度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发现对于学生成长成才影响最大的空间,主要集中在年级。学校将传统管理的金字塔组织形式转化成扁平状组织形式,减少层级,权力下移,构建“年级组+教研组+专责小组”的三阶执行模块。年级成为学校基层管理的核心,成为年级模块的领头羊,带领整个年级成为独立的管理和工作实体。同时,学校选拔优秀的中层干部、青年骨干教师担任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和专责组长,给予他们有关调课、教研、专项工作、班级活动安排、综合实践协调等管理权限。年级组、教研组和专责组以及学校其他各工作体之间,既具备充分的独立性,又保持高度的协调性,形成管理育人的组织架构。

(二)让学生参与学校管理

学校将学生参与学校管理视为育人的重要途径,认为学生既是学校教育的对象,又是参与教育管理的主体。学校成立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并将其作为学生自我教育的成长平台。通过这一平台,学生不仅可以自主开展“三风赛”、育人十项评比等活动,而且增加了学生参与班级、年级甚至学校管理的权重。学校每学期举办两次学生与校长面对面座谈活动,学生可针对学校工作提出改进建议。通过参与学校管理,学生自身的管理潜能得以充分发挥。

(三)以“选课走班”实现学生个性发展

在传统的印象里,学生在学校里学习什么课程,都是国家规划好的,学生并没有选择的可能。尽管近几年兴起了“选课走班”,但也主要是在高中阶段。“选课走班”能够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因而在义务教育阶段可以借鉴运用。

学校聘请校外专业运动员、金牌教练员入校,大力开发素质拓展特色课程,并大胆打破固有的行政班级编制,实施“选课走班”模式,让学生自主选择心仪的素拓课程。学校开设了陶艺、拉丁舞、棒垒球、编程等特色课程近60门,通过借助社团活动的形式,实现学生参与度100%。特色课程的“选课走班”模式,不仅保障了“双减”落地生根,而且真正实现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锻造“领跑者”教师队伍

学校教师队伍整体趋于年轻化,他们有朝气、有活力,是学校最主要的底气所在;但缺乏有经验的骨干教师,这又成为教师队伍的短板所在。为此,学校实施了青年教师领跑者培养工程,开设领跑者网络平台、领跑者大讲堂、领跑者沙龙三大培养板块。学校通过邀请专家来校授课指导、选送优秀教师外出进修研学和网络研修等途径,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专业素养。学校与全国名师工作室合作,多次承办國家级学术活动,引入智学网终端,建立领跑者课程库,扩展培训内容。为丰富青年教师的“领跑”视野,学校引进国际职业生涯促进系统,面向全校师生推广职业兴趣测评、性格、技能、价值观测评等,进行线上职业分享课程和线下校本课程开发。在“领跑者精神”引领与鼓舞下,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教师在把握课程标准、践行立德树人、提升教学效果、运用信息技术等多方面的“领跑者”素质明显提升。

四、构筑高质量的关键育人要素

(一)设计学校“一体三翼”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建设是学校培育时代新人的规划图,是学生素质提升的根本保证。建校以来,学校按照新时代育人理念,认真研究推进课程改革,全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严格落实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学校构建了以生命课程为主体,以“学科框架”智育课程、“四位一体”德育课程、“五育”并举特色课程为枝干的“一体三翼”的课程体系,完成了课程总体框架的顶层设计。

学校按照国家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质量要求,对每一课程大类、每一学科课程都进行了结构设计,形成“基础—拓展—研究”三个层次的教学内容体系。同时,学校重视学科间的相互关联,以使学生形成完整的发展素养。学校从实践性最强的综合性学科开始,尝试将劳动教育与京剧脸谱制作、民间剪纸等传统文化结合,引入STEAM综合实践课程,形成丰富的跨学科主题性学习活动。

为深入实施劳动教育,学校在校园内开辟了“试验田”,引导学生争做“小菜农”,并将信息课上研制的“太阳能感应式冰箱”引入其中的蔬菜收割与贮藏环节。同时,学校积极与家庭、与社会各类企事业单位和劳动实践基地合作,有效推进了劳动教育。

(二)设计“学科教学框架”标准

为稳定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学校成立了教学标准工作控制中心。该中心以各学科的国家课程标准为主要研究对象,组织教研组长、学科骨干对课程标准如何有效落实到学科教学实践进行研讨,调动教师对各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和学生现有实际水平进行分析研究,引导教师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养成,从而实现各学科高质量教学。

通过不懈的工作与钻研,学校各学科均研究设计了“学科教学框架”,为教师教学实践提供了可参照、可操作的标准化的教学指导体系,使教师明确了学科教学的学业质量标准,从而确保了教、学、评的一致性,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学校大力推进信息技术提升工程,全面推广智能教室系统等多媒体终端的应用培训,普及推广学科网、智学网平台使用,让智能组卷、阅卷及学业成绩精准分析成为常态。学习大数据对于教学质量分析的支撑以及“AI作业课”的开设,为学生打造了个性化学习路径,有力地支撑了教与学的改革。

(三)建立实践育人活动体系

学校注重实践育人,通过围绕文体活动、特色主题、红色经典、升旗仪式、文明评比、研学实践等板块,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如学校运动会、毕业晚会等大型活动,其项目或活动内容设计、过程编排、策划设计、摄影报道、会务接待等工作,都是由学生承担,教师在幕后指导。以2021年度秋季运动会为例,这是一次真正的全员竞技体育大会,运动员来自一至九年级45个教学班,预赛达到2996人次,决赛1520人次,学生们体验了登上领奖台的喜悦和激动,家庭分享了孩子成长的珍贵时刻。

根据育人活动设计,学校将每个教学月都命名为相应的主题实践活动月。如四月是文明礼貌月,通过每日清晨的“一句早上好,一天好心情”,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礼貌的魅力;五月是生涯体验月,通过生涯规划、职业体验,感恩身边劳动者的付出,并萌发出对自己未来生涯的憧憬与期待;十一月、十二月是乐群自强月,开展班级文化展示、体育节、文化艺术节、个人才艺大赛等活动都相继拉开序幕。

学校精心设计了一系列仪式活动,如新生入学仪式、国旗班交接仪式、校园十星竞选表彰、魅力班级展示、毕业晚会、校园开放日等,以上活动中都能看到学生在实践中成长的身影。学校每周都由学生自主召开例会,在两操、入校、课间、放学、卫生等检查时段和项目活动中,学生亲身实践着、成长着。为实施大思政教育模式,学校成立了“大手拉小手”学生宣讲团,由学生作为小讲师,用学生听得懂、记得住的语言和形式,为其他学生讲解党、团、队的关系,讲“四史”,讲理想。“好好学习,快快长大,我也要成为小讲师”成了许多小少先队员们心中共同的愿望。

呼吸着新时代的春风成长,踏着新时代的步履前进,学校全力培养面向未来的“领跑者”人才。

(焦  佳)

猜你喜欢
领跑者育人学校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技术创新的领跑者
领跑者 去乘风破浪永不止步
Running Your Race in an Ever Changing Place
学校推介
蛮拼的领跑者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