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引”字发力助振兴

2022-05-30 10:48王晓丹张侠王玉梅
党员生活 2022年10期
关键词:村民党员

王晓丹 张侠 王玉梅

夏秋之交,记者漫步在鄂州乡村,满眼都是令人陶醉的田园韵味。

农舍外墙“爬”上了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壁画,村民们在古树下摇着蒲扇乘凉聊天,孩童们在河边小游园的游泳池里尽情玩耍,游客们穿梭在果林间体验采摘的乐趣和收获的喜悦……

今年以来,鄂州市开始实施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整市提升·城乡融合”试点工作,围绕“争创全国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这一中心任务,强化党建对乡村“五大振兴”的引领作用,力求最大限度缩小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差距,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助力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

看变量 重引领

今年5月印发的《鄂州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整市提升·城乡融合”试点工作方案》提出,2022年-2024年,在全市303个行政村中,重点围绕党建引领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工作开展试点。市、区分级选择试点村,进行现场拉练,并考核评比。

值得注意的是,试点工作考评体系设置了共性目标、示范目标、满意度测评、扣分项“四张考卷”,结合日常掌握、业务考评、现场拉练等情况进行考评排名,并进行排名通报和颁授奖项。其中,在考评党建引领乡村“五大振兴”的共性工作时,重点设置了党建引领指标和变量指标;在示范目标中,紧扣“五共理念”,注重发动群众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探索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试点经验;在满意度测评中,重点测评群众对党组织书记、“两委”班子成员、党员队伍的满意度。

7月20日,鄂州市举行了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整市提升·城乡融合”试点工作拉练活动。华容镇芦花村、沼山镇王铺村、杜山镇先台村等8个市级试点村迎来了2022年“期中考”。

拉练队伍一路看、一路听,详细了解各试点村基层党组织引领谋发展的“蝶变”过程,感受“支部强、乡村美、农民富”的靓丽画卷,并现场进行打分。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关键词在‘引领。”鄂州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徐艳国在拉练小结会上指出,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要把工作重点聚焦到“引领”上,特别是乡镇、村,要有干事创业的激情和状态、服务群众的意识和观念,主动思考、研究推动,充分发挥一线“引领”作用。

抓书记 书记抓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村级带头人是“最大的变量”。近年来,鄂城区杜山镇先台村上演了“引回一个人、振兴一个村”的故事。

2017年10月,在区镇党委的号召下,时任鄂州市石山建筑公司副总经理的范忠林,怀着回报家乡的初衷回村任职。

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集体经济“空壳”、村民接连上访、村湾脏乱差……当时,范忠林看到记忆中的美好故乡成为一个落后村,心里很不是滋味。

范忠林到先台村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抓班子、带队伍,以抓党建和抓管理相结合的方式,用制度建设推进乡村治理能力提升。

他建立了村级规范管理、党员“三亮三先”、美化环境“清保评”等工作机制。将村干部工作实绩与报酬挂钩,带头24小时轮班在村值守,村干部全年365天无休为民服务,推进128名党员联系服务636户农户,引导群众参与乡村共治。

长港河畔,凉风习习,树影摇动,人声鼎沸。先台村7组徐刘湾今年新建的“百姓乐园”,成了村里人气最旺的地方。而在几年前,这条先台村民眼中的“母亲河”,却是无序管理、蚊虫滋生的模样。

2019年起,先台村开始推进靓化港边、绿化路边、美化屋边等工作,村民们在党员带动下,自发拆除违建,为美化环境出力流汗。今年,范忠林带领村干部征集村民意见建议,把“村民想要的”和“村里想做的”结合起来,打造了沿港2.1公里沿港生态廊道和1300平方米“百姓乐园”。

带动村民就业增收,乡村幸福生活才更有“盼头”。在范忠林的带领下,先台村将10多家农业合作社整合统筹,组建村级联盟党总支部;并探索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形式,实现村集体、合作社、农户共同受益。

一步一个脚印、一年接着一年干,先台村实现了从“软弱涣散村”到“红旗示范村”的蜕变,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达到20万元。

引党员 党员引

再过一个月,位于梁子湖区沼山镇王铺村的金丝皇菊产业基地将成为金黄色的花海。该村党员们既是基地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还是产品推销员。

王铺村曾是省级贫困村,面临着“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的尴尬。2018年,村党支部书记袁海波通过考察论证,从黄冈市引进了菊花种植技术。该村整合资金360万元,建成村集体自主的集种植、采摘、加工一条龙的金丝皇菊产业基地。基地年收入约30万元,带动40户脱贫户68人就业。

此外,在袁海波的带领下,20名党员、致富能手回村创业,从事乡村旅游、抖音直播带货等产业。其中,能人袁胜江投资建设的王子田园综合体已列入梁子湖区2022年重点建设项目,预计年创产值8000万元,可带动3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我们在金丝皇菊基地和王子田园综合体都设有党员责任区,实现了‘党员工作在田间,党小组示范在车间,实行党员分片包户、分段管理的机制。”袁海波说。

为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该村党支部今年建立了“红色议事厅”与红色服务站联办机制。群众反映的易事由王铺村红色服务站和相关部门处理,难事则由党小组长召集村干部、党员代表、村民代表、理事会成员等在“红色议事厅”协商探讨,达到决策共谋。

自联办机制形成以来,累计收集问题70个,解决问题67个,王铺村基层难题事项办结率由70%提高到96%。

领群众 群众领

“我们土生土長的地方需要有一批人来发挥正面效应”“挖掘本村名人有利于引导年轻人向善向上”“建议修建名人墙”……5月23日傍晚,在华容区华容镇芦花村“稻田乡音”议事厅前,村党支部书记高述兵和村民小组的代表们就如何挖掘名人文化、弘扬正能量进行探讨。

今年年初,芦花村设立了“村-小组”两级构成的“稻田乡音”理事会,成员由村里有威望的“五老”人员、复退军人、经济文化能人共28人担任,涉及村湾的重大事项,都经由理事会商议表决,并公示接受村民监督。

在“稻田乡音”理事会等平台的影响下,村民开始关注村湾发展,把自己当主人,积极参与村级事务。

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不少村民主动拆院墙、拆旱厕、拆厨房,自觉维护环境卫生。议事厅所在的房屋就是由村民赵群英将闲置的农房免费捐给村里的。他说:“这个房子闲置下来怪可惜的,村里发展需要场地,作为村里的一员必须支持。”

“党建引领激发了村民的内在动力。村民们现在对开会由‘不想来到‘愿意来‘一家子来,对村湾事务已从‘要我干转变为‘我要干。”高述兵说。

猜你喜欢
村民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学习强国”积分兑奖党员学习“比学赶超”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油站建起来,村民富起来
党员之家
脚下有泥土 心中有村民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