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火闪耀 幸福花开

2022-05-30 10:48欧阳吟子吴胤婷王俊东
党员生活 2022年10期
关键词:场馆红军革命

欧阳吟子 吴胤婷 王俊东

星火村位于襄阳市襄州区峪山镇东南角,地处汉水东岸淳河中下游、大洪山余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红九军第26师在此开设了红军枪炮厂、红军后方医院和列宁小学。

红九军第26师建立后,迅速在鄂北树起工农武装的旗帜,先后开辟了襄东、枣西、宜东南等革命根据地,为建立和巩固襄枣宜苏区、鄂豫边区革命根据地,打击国民党反动势力作出不朽贡献。

2021年,星火村被列入全国红色美丽村庄试点。

走进星火村红色革命教育基地主题展馆,如同穿梭于时光隧道之中。在投影灯的映照下,脚步轻轻一踩,洁净的地上便燃起一个火点。缓步向前,点点星火瞬间凝聚成一片赤色地图,闪耀着火焰的光芒。

这是星火村在革命教育展览馆为游客精心设计的沉浸式体验项目,在气氛的烘托下,游客仿佛一瞬间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军民融合一家亲

星火村曾被称为大月儿冲,1983年更名星火村,取“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意。

1930年6月,中共中央军委武汉长江办事处根据中央军委《中央军委长江办事处工作计划》指示,要求“鄂中、鄂北军迅速在斗争中建立红九军”。按照指示,鄂北特委于6月25日在襄阳县陶山庙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第26师。

6月27日,红九军第26师进驻襄东大月儿冲(今峪山镇星火村),师长为张香山,副师长谢耀武,政治部主任赵英。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红九军第26师先后在此建立了红军枪炮厂、红军后方医院和列宁小学,与襄阳县苏维埃政府一起开创了党、政、军、民融合发展的新局面。

“采药,采药,南到二里坡;山里有藤葛,哥哥呀,皮炎可治好。

采药,采药,北到石家河;河边车前草,哥哥呀,有了止血药。

采药,采药,东到团山坳;坳里黄黄苗,哥哥呀,喝了能下火。

采药,采药,西到罐子窑;窑下有艾蒿,哥哥呀,灸病有叶火。”

一首《采药歌》唱出了采药姑娘为红军采药治病的动人场景,生动展现了当时后方群众与红军战士团结一心,军民一家亲的景象。

1930年8月,后方医院伤病员众多,药品难以满足需求。为解燃眉之急,师部找来一口蒸酒用的大铁锅,为伤员熬药。

眼看太阳落山,政治部主任赵英让熬药的战士们先去吃饭,自己则在原地值守。熬药没有柴火,他便到村民家借来斧头和打火链,并到山腰砍了枯木扛回来。战士們回来时,他还在劈柴。战士们说:“赵主任,你回去吃饭,我们来。”

看着夜空中一轮明月,赵英笑着吟诵道:“八月十五月儿圆,月儿冲里银光闪;锅里药汤沸腾翻,我给战士把药煎;只愿伤员早康复,勇上战场把敌歼;保卫姚岗苏维埃,苏区人民永乐安。”

战士们这才注意到赵英的额头还在出血。由于劈柴时被柴棒误伤,他的额头上留下一道疤痕,自此他一直留着一缕长发遮盖疤痕。赵英平易近人、勤劳爱民的故事也在苏区传为佳话。

“星星之火”再燎原

革命战争时期,革命的火种在大月儿冲点燃。新时期,星火村“两委”坚持党建引领,将党组织、党员、群众拧成一股绳,建设美好家园的“星星之火”开始燎原。

自被纳入红色美丽村庄试点以来,星火村“两委”因地制宜,在原师部旧址的基础上,修旧如旧,将原有的砖瓦、土陶组建成一面长达30米的“忆苦思甜墙”。在旧址周围,新建了包含革命教育馆、红九军第26师师部旧址及后方医院旧址等3个场馆。场馆内,以展板、浮雕、旧物展陈、全息投影等多种形式全方位还原了当年的场景。

面对星火村红色旧址分布较为分散的情况,星火村“两委”在各级党组织的指导下,将村内的红色旅游资源设计为“三点两线”状的规划布局——

一方面,充分利用星火村主路沿线景观点、大月山冲革命老区文化点、红九军第26师师部红色记忆点的“三点”;另一方面,将村委会至红九军第26师师部旅游线、大月山冲经马槽山至师部红色遗迹体验线规划为“两线”。用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精心设计,形成旅游线路的有机闭环。

为充分挖掘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峪山镇党委还组建专班,由镇党委组织委员张晓东带领党员干部深入挖掘红色史料,为红色村建设出力。

周维和是峪山镇休干总支的党支部书记,退休前是镇人大主席。2021年10月,张晓东找到周维和,商讨星火村红色场馆规划事宜。

“只要组织需要,我定积极参与。”周维和迅速投入到史料挖掘工作当中。在前期建设过程中,年迈的他不辞辛劳,3次带领工作人员深入现场,寻访革命遗址。

8月5日,峪山镇在革命教育展览馆举行了红色讲解大赛,将11名镇机关干部组织起来,通过实地讲解的方式选拔优秀讲解员。

“我们将村干部、镇机关干部进行培养,形成一支红色讲解队伍,并根据不同群体设计不同的讲解词,让前来参观的游客能更深入地了解星火村的红色故事,感悟红色精神。”张晓东说。

红色村幸福嬗变

如今的星火村,仿古房屋错落有致,高标准乡村道路宽阔平整,四周风力发电的“大风车”矗立山间,俨然一幅恬静的乡村田园图。

曾几何时,星火村由于地理位置偏僻,远离集镇,是省级贫困村。为了谋生,不少村民都搬了出去,剩下的以老年人居多。

自开展红色美丽村庄建设以来,星火村“两委”坚持美丽乡村建设与经济发展并举,坚持产业支撑、特色带动、整体联动,以产业发展带动村庄建设,以村庄建设促进产业发展,充分挖掘星火村红色教育旅游资源,发挥红色教育效能,带动村集体经济增长、农民增收。

村民张园家离红色革命场馆步行不过10余分钟,红色革命场馆建好后,这个农家小屋变成了地理位置优越的农家饭馆。每到周末,都有几十人前来就餐,张园的生意有声有色。

眼看村里游客越来越多,在镇上开餐馆的村民蒙丽娜,将门面退租,回村开起了农家乐。“回来不用交房租,还能在房前屋后种菜,在家门口就能挣钱。”说起这件事,她心里喜滋滋。

发展经济的同时,村“两委”还带动党员群众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实践活动,大力开展环境整治工程,以厕所革命和村庄绿化为抓手,完成290余户农户无害化厕所改造,新建1处公厕,同时植树1500余株,基本实现“拆通畅、扫干净、码整齐、保常态”的标准。

在组织引领、党员带领、群众参与下,星火村开发利用9处革命遗址,建设3个红色场馆,刷黑7.5公里道路,绿化42亩景观带。今年以来,前来参观学习的游客已超5000人次。

星火村正在探索结合马槽岭战壕遗址,打造瞭望台、野生步道、打靶场等户外活动场地,开发“重走红军路”项目,成为集红旅、文旅、农旅融合发展的红色美丽村庄。“我们还将引进社会资本,在闲置场地开发集花卉、餐饮于一体的文旅项目,拓宽旅游形式、延长旅游线路,让游客玩得好、留得住,让群众的美好生活不是梦!”村党支部书记朱运成信心满满地说。

猜你喜欢
场馆红军革命
会前视察 支招亚运场馆利用
创新标准打造绿色雪上运动场馆
冬奥之约,场馆先行
少寨红军桥
十送红军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再唱十送红军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读《革命年代》遐思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