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昭通力量

2022-05-30 10:48
时代金融 2022年10期
关键词:山包黑颈鹤

黑鹤栖息绿水青山   金融不眠高原热土

金沙水拍,磅礴乌蒙;红色故土,神奇昭通。这里是云南文化三大发祥地之一,是中原文化进入云南的重要通道,是中国著名南丝绸之路的要冲,素有锁钥南滇,咽喉西蜀之称。昭通境内的大山包,被冠以国际重要湿地、中国国家公园、中国黑颈鹤之乡,是一片古老而神秘的净土。

大自然的遗珠  黑颈鹤的故乡

云南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昭通市昭阳区西凉山片区,距离昭通市区63公里,总面积192平方公里,海拔2210—3364米。气候冬寒夏凉,年平均气温6.2℃,年日照数2200—2300小时,无霜期80-125天,年降雨量1100—1340毫米,是典型的亚热带高原草甸风景区,是国际重要保护湿地之一。

绿水青山,云雾掩映下朦胧而美丽。在大山包保护区内分布着5958公顷高山沼泽化草甸湿地,占保护区总面积的31%,是黑颈鹤等越冬候鸟的重要栖息地。2004年12月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编号1435号;2005年10月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中国黑颈鹤之乡”;2011年12月入选六块“中国最美湿地”之一。大山包湿地位于金沙江和牛栏江交汇处,金沙江溪洛渡、向家坝等梯级电站的上游,昭阳鲁甸坝区的生产生活水源地,是库容达3.6亿立方米的大型“渔洞水库”的主要汇水区域,是金沙江长江流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里有雄壮奇险的高原雪峰、孕育生命的热带雨林、奔流直下的大江大河;这里不仅是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也是西南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大山包植物区系处于中国—喜马拉雅森林植物亚区和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的过渡地带,物种资源丰富,保护物种多,是生物多样性物种基因库。保护区内保留了滇东北高原面积最大的原生性植被类型。根据《中国大山包黑颈鹤自然保护区植物》(李恒、钟兴耀主编,科学出版社)、《云南大山包黑颈鹤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彭明春、王崇云、钟兴耀等编著,科学出版社)等文献资料显示,目前已经发现的物种有:管束植物122科413属737种;鸟类15目33科119种,保护区内鸟类的目、科和种的数量约占云南省鸟类的75%、46.48%和13.18%,包括黑颈鹤、白鹤、东方白鹳等8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和黑翅鸢、黑鸢、白尾鹞、阿穆尔隼、白腹锦鸡、领鸺鹠等22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脊椎动物28目68科253种;两栖类1目4科6种;爬行类2目3科11种;哺乳动物7目21科63种;昆虫15目71科223种,包括硕步甲云南亚种(新亚种)、金缘虎甲(中国特有种)和大黄赤蜻、嘎哈色蟌、淡蓝步甲等10个中国新纪录;水生生物566种,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和保护价值。

鸟类中的熊猫  高原上的精灵

大山包是国内密度最大的黑颈鹤越冬保护区,高雅珍贵的黑颈鹤有着“鸟类熊猫”之美誉。“来不过九月九,去不过三月三”,每年的农历九月初,黑颈鹤便会从千里之外如约而至,翩跹起舞,在大山包栖息整个冬天。

瑞雪纷飞,银装素裹,高原飞鹤,美如仙境。黑颈鹤是我国特有的世界性珍稀鹤类,是世界上15种鹤中被科学界发现最晚且唯一生活在海拔2500—5000米高原上的鹤类,属国际濒危、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在大山包湿地越冬的黑颈鹤主要栖息在大海子湿地、跳墩河湿地和殷家碑湿地。自1990年以来,到大山包越冬的黑颈鹤种群數量已由200余只增长到2022年的1900多只,占世界黑颈鹤总数的近五分之一。大山包湿地为世界上10%以上的黑颈鹤种群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是云贵高原上最重要的黑颈鹤越冬栖息地。每年10月底开始,黑颈鹤陆续由若尔盖草地南下到达大山包越冬或中转至贵州草海、曲靖会泽、巧家马树、永善茂林等地,至翌年3月中下旬开始陆续北返繁殖地若尔盖大草原,在大山包越冬生活180天左右,最长的鹤群停留时间达210多天。

守护家园  鹤舞长空

1988年12月4日,云南大学王紫江、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所仇国新等专家在大山包考察时,确认每年到大山包越冬的大型候鸟(当地俗称“雁鹅”)就是世界珍稀濒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1990年1月5日,经昭通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昭通市县级大山包黑颈鹤自然保护区;1994年3月31日,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大山包升格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03年1月25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批准,大山包晋升为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30多年来,大山包保护区与全国鸟类环志中心、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云南大学、西南林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先后开展了大山包本底资源调查、植物调查、黑颈鹤迁徙路线及越冬生态习性研究等科学调查研究,探索科学保护黑颈鹤的方法和措施,为科学化管理和保护黑颈鹤提供了技术支撑。大山包保护区采取退耕还湿还草、筑坝蓄水恢复湿地、人工种草恢复植被、冲蚀沟治理和裸地修复改善生态环境等保护措施,共恢复湿地2万余亩,提高了湿地生态品质,有效改善了黑颈鹤的栖息环境。

人去人来  鹤鸣高亢

去的是世世代代居于此的农户,去的是世世代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贫困。为了让黑颈鹤在大山包有一个安全的栖息场所,截至2020年12月,从大山包保护区小海坝、尖嘴屋基等黑颈鹤夜宿地迁出村民1696户7923人,将迁出村民所余留的耕地全部恢复成草场和湿地,给予农户退耕补偿,实现民生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2019年,张德富一家和村里的33户农户搬到了昭阳区北闸镇红路社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开启幸福新生活。张德富高兴地说:“搬到城里来,一家一套房,这样的生活我们过去做梦都不敢想。”

来的是一批又一批爱鹤护鹤的保护者,来的是这片古老土地重新焕发生机的希望。1998年,昭通黑颈鹤保护志愿者协会成立了。协会成立20多年来,从最初两个人发展到如今的500余名会员,开展黑颈鹤考察及宣传教育活动,开展昭通市黑颈鹤越冬栖息湿地保护项目,开通黑颈鹤保护协会门户网站,利用微信公众号“黑颈鹤”发布消息……多方面的行动带动了更多的人。

在大山包生态保护工作中,全市金融系统不打烊、不掉队。截至2022年8月末,大山包镇贷款余额7185万元,同比增长19.55%,高于全市人民币各项贷款平均增速10.56个百分点,有效支持了当地村民走出去、富起来,信贷资源向薄弱环节和领域加大倾斜力度已初见成效。

随着人们爱鹤护鹤意识的提高和各项保护措施的实施,大山包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已成为黑颈鹤家族生生不息的乐园。人与鹤在这里和谐相处,让大山包的峡谷、草甸、云海、霞光、星河、村落、集镇平添了无尽的野趣和韵味。

净土仍是净土  闭塞已然不再

近年来,大山包经济社会与生态保护协同发展,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效,这是全市上下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昭通“脱贫致富示范区、生态保护修复排头兵、滇东北开发开放新高地”“三个定位”的一个生动缩影。在市委、市政府的关怀下,在人民银行昭通中支的指导下,全市金融系统未曾忘记这片土地,金融人用他们独有的坚持和过硬的职业素养,以干事创业的冲劲将贫瘠和落后浇灌成新生和梦想,延续这片净土的宁静,重现这片热土的荣光。截至2022年8月末,大山包镇个人经营性贷款余额6268万元,同比增长23.48%;高原特色种养殖贷款余额6006万元,同比增长21.02%。

面向世界  拥抱未来

2017年9月,大山包一级公路建成通车,对于沿线14个乡(镇)近40万群众来说,这是一件天大的喜事,他们的出行、生产、生活,由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大山包一级公路是昭通市“十三五”期间实施“五网”建设中第一条以昭通为建设主体采用“PPP”模式的一级公路。截至2022年8月末,大山包一级公路项目贷款余额12.75亿元。

大山包一级公路起于昭阳区守望乡与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中水镇交界的烟堆山,经昭阳区守望、凤凰、永丰、苏家院和鲁甸县龙树两县(区)5乡(镇、街道),止于鲁甸县新街集镇,项目建设总里程55.32公里,昭阳区境内40.29公里,鲁甸县境内15.03公里。此路是昭通境内东西走向连接云、贵、川三省的重要通道,也是通往鲁甸地震灾区的快捷通道,更是昭通5个贫困县(区)整体脱贫出列的经济大动脉。沿途乡(镇)生态观光农业初具规模,以昭通苹果、马铃薯、花椒、核桃、荞麦、冷凉蔬菜、黄牛、黑山羊、乌金猪、乌骨鸡为代表的特色农产品远销省内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自然和历史留给人类的往往是绝无仅有的,与当代可以创造出来的东西相比,显得更加珍贵,也最值得我们珍惜。保护大山包、关爱黑颈鹤是保护中国人民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对中国乃至于整个世界都有着特殊的意义。进一步增强生态保护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自觉转化为保护行为,从而提高生态保护水平,延续大自然的美丽,使绿水青山持续产生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立足资源禀赋  金融助力绿色农业大发展

昭通市以“一县一业”为抓手,在大关县筇竹、彝良县天麻、鲁甸县花椒被列为云南省“一县一业”特色县,昭阳区苹果被列为云南省“一县一业”示范县的基础上,突出其余7个县(市、区)的特色主导产业,兼顾其他产业,着力构建“6+N”高原特色农业产业体系。昭通市金融系统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发展思路,立足资源禀赋,不断优化信贷模式,创新金融产品,持续壮大高原特色产业,推动高原特色产业不断创新突破、提质增效。

一揽子金融服务模式服务共建共管

彝良、大关两县位于乌蒙山保护区内,两县区坚持资源保护与周边发展相结合的原则,以农户增收为目标,积极探索共建共管途径。根据周边社区居民生存和发展的实际需求,以天麻、筇竹产业化发展为抓手,鼓励和引导周边社区群众大力发展竹产业、天麻等特色产业,探索“从山林到舌尖”一揽子金融服务模式,相继推出定制化金融产品。

金融雨露滋润天麻之乡

昭通市彝良县被誉为世界天麻原产地、享有“中国乌天麻之乡”美誉,同时是云南省首批认定的20个“云药之乡”之一,先后荣获“全国天麻生产先进县”“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服务精准扶贫国家林下经济及绿色特色产业示范基地”等称号。2021年天麻种植区域农村人口人均纯收入5300元以上,天麻产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点支柱产业。

人民银行彝良县支行始终把助力产业兴旺作为服务乡村振兴的“牛鼻子”,聚焦天麻特色产业,引导辖区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创新专属产品“天麻贷”,向天麻生产、加工、销售全产业链条提供信贷支持,打造产业振兴新局面。

“感谢政府的好政策,支持我们发展产业,又给我们优惠利率。”杨德全激动地说。杨德全是彝良县小草坝镇村民,一直想要发展天麻产业,却苦于资金不足。2022年4月,彝良县农商银行运用支农再贷款资金向杨德全发放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4万元,年化利率4.6%。获得该笔再贷款资金支持后,杨德全加上自有的2万元资金合计投资7万元,种植天麻2亩,预计今年收入能够达到4万元以上。

同样享受到“天麻贷”政策优惠的还有昭通市鑫水月商贸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19年,主营农产品(天麻、花椒)生产、销售、加工以及中草药种植。2021年12月,正是小草坝品质最高的冬天麻采挖季节,大量的省外天麻产品订单如约而至,但鑫水月公司由于流动资金不足,严重影響了鲜天麻收购进度。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人民银行彝良县支行组织辖区富滇银行与该企业开展“一对一”融资对接,量身定制融资方案。最终,富滇银行为鑫水月公司发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500万元,为企业解决了燃眉之急。“有了这笔资金,我们公司可以全力收购天麻,不仅给麻农带来收益,我们接订单也更有底气了。明年我还想继续做深天麻产业链,走深加工的路子,把我们彝良的天麻产品推广出去。”鑫水月公司负责人甘柠珲高兴地说道。

截至2022年8月末,彝良县金融机构共发放“天麻贷”6.76亿元,目前存量余额3.2亿元,惠及天麻产业市场主体5065户,用“真金白银”促进彝良县天麻产业发展,赋能乡村振兴。2021年,金融支持带动彝良县以小草坝为核心的种植区域新增天麻种植面积3.4万亩,年增产鲜天麻1.7万吨,总产值突破20亿元,覆盖全县10个乡镇47个村1.52万户天麻种植户。

金融“活水”滋养筇竹之乡

“今年扩大种植的资金不用愁了!太好了!”干顶村支书程良林高兴地说,他今年又从信用社贷到了50万元。大关县金融机构有针对性地对接育苗大户及合作社,匡算扩大种植资金缺口,匹配信贷资金,随用随贷,回款还本。

“公司要发展,我们还有大约2000万元的资金缺口,需要金融机构支持。”吉食道负责人郑正辉在政银企对接会上说道。会后,金融机构主动出击,切实跟踪服务,提供给吉食道公司授信1500万元。在收购、加工销售端,坚持“金融+企业+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大力支持辖区龙头企业、合作社扩大规模,发展生产,积极支持创业就业主体、村集体经济做优做强产业。木杆镇向阳村总支书记陈公毅说:“由于我们这里有几家企业的带动,让老百姓在种竹、养竹、护竹中看到了希望。”

大关县金融机构切实开展“银林”合作,发展“绿色金融”,积极支持县域竹产业发展,加大对竹产业发展的信贷投入,推动竹产业的快速发展,向大关县境内从事竹苗种植、鲜笋收购、竹笋深加工、成竹制品加工销售的农户、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投放竹产业资金贷款(个人信用贷款最高不超过50万元,以融资担保机构担保的个人贷款不超过500万元,企业贷款最高不超过2000万元),探索银担支持新路径,及时解决种植户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自2020年推出“竹业贷”以来,据不完全统计,全县金融机构累计投放“竹业贷”35980万元,覆盖4000户农户、690个体工商户、16个专业合作社、2家小微企业。(大关木杆鑫兴竹笋厂和云南吉食道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各1500万元)。

汇聚产业金融优势资源  激发金融政策“影响力”

昭通农产品沐浴天然的阳光空气,更加生态环保。永善枇杷、绥江“半边红”李子等地方名特优水果,品质优良畅销市场,广受消费者青睐。为推动辖内水果产业发展壮大,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水平,发挥深耕“三农”和金融“源头活水”作用,走进果林间,了解果农需求,定制信贷产品。

金融甘露润泽特色种植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走进五月的永善县大兴镇,金沙江如一条飘逸灵动的玉带。沿江望去,漫山遍野的枇杷树铺绿了一座座山坡,枇杷果恰似一串串金铃铛,沉甸甸地压弯了枝头。在金色的山坡上,果农们正戴着遮阳帽,系着小箩筐,穿梭在枇杷林间,忙得不亦乐乎。其中老街五社的周易文种植枇杷120亩,从2017年开始种植至今已有4个年头,现已初次挂果,明年果树将会大量挂果达到量产,后续还需要大量资金进行修建灌溉设施、购买化肥、改进种植技术,实现规模量产,但由于流动资金不足,这些都无法进行和改进。人民银行永善县支行在走访调研中了解到这一详情后,指导信用社主动对接,为周易文夫妇办理了30万元产业贷。

与此情况相同的还有大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王林海,他种植的柑橘(红美人)是本地的稀有产业,2020年王林海成立了大诚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投资120万元,种植面积近120亩,2022年开始挂果,后续果树培养、维护资金不足,信用社走访发现相关情况后,向王林海发放产业贷20万元进行支持,帮助“红美人”度过冬天。王林海高兴地说道:“国家有这么好的政策,我们也要紧跟政策,把握好机会,信用社是我们的坚强后盾,总是在紧要关头为我们雪中送炭,感谢国家,感谢金融机构!”

永善县金融机构积极贯彻执行党的十九大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部署,贯彻绿色发展理念,进一步提高服务“三农”水平,助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健康发展。自2021年6月推出乡村振兴系列贷款以来,现已发放特色种植产业贷3919笔21920万元,其中发放枇杷种植类贷款383笔2444万元,柑橘种植类贷款134笔1067万元。

金融露光浸润桃李之乡

近年来,绥江县将“半边红”李子作为五大特色产业之一,以“六山”建设为重点,不断巩固和提升以“半边红”李子为主的水果基地的知名度。为支持当地果农、水果企业生产资金短缺问题,绥江县金融机构主动出击,精准对接、精准纾困。

绥江县当地果农、水果企业在每年2-6月果树生长管理、果园管理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资金需求,下半年摘果出售后基本无维护成本。如果按之前那种贷款模式,一次性放款按月等额本息还款,对专业合作社或者农户来说反而增加经济成本。同时由于果农、水果企业采用结算方式主要是现金、微信支付等,货款大部分回笼至个人账户,收入难以通过账户流水进行验证,同时大部分果农没有有效的抵押担保措施,很难从金融机构获得低成本融资。为有效解决这一难题,农行绥江县支行与云南省农担公司大力合作,通过实地走访绥江县域果农、水果企业,深入了解其生产经营情况、诚信情况、融资情况等,大力推广“惠农e贷”。截至2022年8月末,绥江县金融机构累计支持972户李子种植户、专业合作社等,金额5436万元。有效解决果农资金难题,切实降低了果农资金使用成本,强化“减费让利”。产品利率脱贫户或边缘户严格执行優惠利率,最低按照当期1年期LPR市场利率执行,其他农户按一年期LPR+20BP执行,同时10万元以上的涉农“惠农e贷”采用云南省农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担保,担保费2%,由农业银行支付,实现担保“零费率”,截至8月底,云南省农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担保绥江县项目累计8笔,金额1173万元,在保户数4笔,金额710万元,代偿户数1笔,代偿金额186万元。

农业全产业链金融创新“春意”正浓

农产品的稳定供应离不开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今年以来,银行持续加大“三农”领域的信贷投放力度,保障农产品量足、质高、价稳。守护百姓的“菜篮子”,需要银行对民生基本供应领域的经营主体提供金融服务,支持其更好地获得发展。

金融甘霖津润肉牛养殖

盐津县饲草资源丰富,养牛历史悠久。盐津县农信社靠前服务、主动对接,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创新担保方式,以养殖户能繁母牛作为抵押,全力推进肉牛产业全产业链生态体系建设。“牛养大了不仅可以出售,还可以用来贷款!真的要感谢政府和银行的支持,用活牛抵押给我贷款80万元,帮我解决了扩大养殖规模的资金难题!”盐津县牛寨黄牛养殖户何培海说。2022年9月1日,成功发放昭通市首批10户“活牛抵押贷”累计授信金额378万元,破解了生猪养殖经营主体无抵押、贷款难等问题。

“实行活体抵押登记,权属确认是一大难题。”据农信社信贷部主任王健介绍,在具体推广过程中,依托物联网平台,将能繁母牛配打的耳标、二维码扫码身份认证作为抵押信息,通过人民银行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进行登记,确权抵押登记后按照每头牛最高9000元的标准向养殖户发放抵押贷款。据统计,全县目前存栏母牛共35607头,经测算,预计全年发放“活牛抵押贷”5000万元。同时,发挥财政保险保障功能,贷款利率由财政按照最高5%给予贴息,并由财政以270元每头为已打耳标的能繁母牛养殖户购买活牛保险,保障额度10000元,降低活体牛疫病风险损失,为养殖企业活体抵押贷款分险增信。目前保险出单共5900头。

“农民的发展资金有限,贷款又缺乏抵押物,养殖要想规模化种植,还得从解决发展资金上下功夫。”人民银行盐津县支行负责人告诉笔者,人行盐津县支行充分发挥金融引导助推作用,逐步加大肉牛的信贷投入力度,探索打造“政府+银行+再贷款+保险+动产抵押+N”的5+N运行模式,努力解决盐津县肉牛产业发展中担保融资难等问题,从种前贷款解决资金短缺难题,到种后保险分担经营风险,金融在全产业链上的支持措施有力助推了特色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金融甘霖滋养漫山椒林

按照“一县一业”发展战略,围绕鲁甸“三区”规划布局,鲁甸县大力推进花椒产业发展,并在林间套种仙人掌果,林下养殖“椒林鸡”,把小花椒做成了助农增收的大产业。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金融是产业的血脉,向乡村振兴注入更多“金融活水”,是推动“三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人民银行鲁甸县支行铭记习近平总书记到鲁甸县考察时提到的“小小花椒树,致富大产业”的勉励,主动支持和指导辖区金融机构立足本地特色,创新金融产品,聚焦花椒资源优势,以多种方式架起金融助力特色产业发展桥梁,为辖区特色农业发展蓄能添力。

昭通市大成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是鲁甸县一家主营花椒系列化产品开发的公司,截至2022年8月末,这家公司已收到鲁甸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发放的5笔贷款,合计金额1950万元。具体来说,鲁甸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结合土地流转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中的经验,创新推出了“花椒贷”特色贷款——贷款额度15万元以内可以不提供担保,贷款额度15万元以上提供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或房产抵押,贷款期限为3年至5年,为花椒的种植和生产加工持续提供有力信贷支持。截至2022年8月末,“花椒贷”余额37544万元,带动8900户、3万余人增收致富。这是昭通银行业助力“小花椒”变身“大产业”的一个缩影。

多年来,当地银行业机构提供的信贷资金有力支持和激发了农户种植花椒的积极性和信心,更有效盘活了当地特色林业资源,加快县域花椒产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步伐。如今,花椒产业已成为鲁甸县群众脱贫致富最受益的绿色支柱产业之一,随处可见的花椒树俨然成为帮助脱贫致富的“摇钱树”。在充分发挥再贷款效应方面,人民银行鲁甸县支行充分发挥人民银行再贷款政策工具的撬动作用,引导金融机构积极支持当地花椒产业发展和椒农利用花椒林地空地放养土鸡,不断提高花椒产业的综合经济效应。

“我们公司是一家集花椒种植与椒林鸡养殖为一体的生态农业企业,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货款回流速度慢,流动资金出现短缺,是鲁甸信用社运用央行再贷款给公司及时发放“雨露贷”130万元,解决了流动资金短缺的困难,真是感谢银行雪中送炭,帮助公司能够继续创业啊” 鲁甸县明德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对记者感慨道。截至2022年8月末,辖区金融机构运用央行扶贫再贷款发放贷款1574万元,余额4051万元,带动规模化养殖椒林鸡总数突破160万只,椒林鸡专业合作社达63个,惠及农户近1.2万人,每年人均收入近3.2万元,带动6900多人增收致富。

现如今,全县已建成花椒產业科技示范样板23个,其中万亩连片基地3个、5000亩连片基地7个、1000亩连片基地13个。并在海拔1700米至2400米的高二半山区种植雪椒7万亩,壮大产业规模。花椒已经成为鲁甸县“一县一业”特色产业,种植面积达32.4万亩,产量达1.11万吨,实现产值9.94亿元,椒农数量已有5.5万户、23.8万人,花椒种植产业链已经成为农户的致富链。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农业绿色发展事关国家食物安全、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是实现“十四五”期间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昭通市金融系统群策群力切实发挥“金融活水”作用,支持地方绿色农业发展。截至2022年7月末,昭通市涉农贷款余额805.48亿元,同比增长15.85%。

一江一河浇灌红色土壤  绿色生态在此生根发芽

政府引领  播种绿色生态

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关键是绿色环保,对于昭通地区而言,正是大有可为之时。江河保护是一场艰巨的战役,这场战役中,政府部门需要发挥巨大的作用。

在赤水河的保护工作中,省政府于今年6月颁布了《云南省赤水河流域保护条例实施细则》,细化了对赤水河保护的具体职责;作为赤水河源头,昭通高起点、高要求编制了《赤水河流域保护治理与绿色高质量发展规划》,重点规划建设六大领域,101个投资项目,同时建立了以1个责任单位党组织加1个公益岗位加10个农户分区化管理赤水河的管护机制。

在赤水河流域的镇雄与威信两县,河道两旁种满了方竹,这是一种具有一定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的植物,它可以更好的涵养水源,生长的笋子能够被当地农民采摘出售,对于赤水河保护与乡村振兴相结合有着重要意义。镇雄县于今年3月荣获了“中国赤水源方竹之乡”的称号,县内以竹笋产业作为主业,方竹的种植面积达到89.8万亩;威信县于2021年获批了两年方竹种植计划,投资金额高达7881万元。用于在境内赤水河流域种植两万亩方竹及相关绿化建设,提高赤水河流域的绿色覆盖率及旅游业发展。

对于金沙江的管护,同样受到了沿江政府的高度重视,治理方向主要集中在对河道的清理及污染治理,并重点对非法捕捞情况进行巡检,確保长江上游珍稀鱼类资源保护工作落地落实。省农业农村厅于2020年制定并发布了《农业农村部关于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范围和时间的通告》,明确了实施全面禁捕的江河区域,金沙江干流和主要支流除部分地区外于2020年7月1日施行全面禁捕。

水富市是金沙江进入长江的最后一道生态屏障,为了确保“一江清水出云南”,辖内建立了市、镇、村三级河长的“河长令”制度,对金沙江沿岸进行日常化巡检,并组织开展河道清理、污染防治等相关工作,由市内多个部门成立两江共同综合执法队,定期开展江面巡查,打击违法污染活动及非法捕捞等;巧家是金沙江汇入昭通的第一县,在2018年以来投入了3.62亿元专项建设“山水巧家”,创建了16个生态文明乡镇及12所绿色学校,在沿江污水改造治理中取得了巨大成效。

金沙江不仅拥有着光荣的红色史诗,而且对我国经济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针对金沙江丰富的水利资源,沿江地区将水利开发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催生了许多具有代表性意义的项目。

向家坝水电站位于昭通水富市,建立在金沙江下游河段,是我国第三大、世界第五大水电站,平均年发电量达307.47亿千瓦,对于昭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它也是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起点,地方政府横跨两省,由永善、绥江、水富、雷波、屏山五县共同签订了《向家坝水库环境执法协议》,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维护库区水域生态环境;溪洛渡水电站位于昭通永善县,是金沙江上最大的水电站,电站规模在世界上仅次于我国三峡水电站与巴西伊泰普水电站,当地政府对于水电站的环境治理一直视为重中之重,建成以后,不断联合三峡集团定期对库区进行垃圾清理,同时在辖内实施县乡共治的策略,通过集中清理与分散式清理,在2019至2020年一年之间,完成了15400立方米4400余吨漂浮物的打捞、转运、填埋工作。

金融汇聚  助力幼苗成长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江一河的保护与治理同样离不开金融力量的支持,这是环境治理、重大项目发展的良机。人民银行昭通中支就辖内长江流域生态防范与治理、绿色金融的开展进行了多次调研,并制定了绿色金融考核方案,督促金融“活水”汇入其中。

在镇雄,水利建设是当地政府未来几年的重大规划之一,辖内计划新建三大水库,其中,安尔水库位于镇雄县以古镇,属于长江流域乌江右岸一级支六冲河上游段,此项工程是农村集镇生活供水、农业灌溉供水和县城城市供水应急备用的综合性中型水利工程。水库建成后,可以有效解决以古镇、场坝镇、中屯镇、南台街道、旧府街道的22个村25万余人、14万头牲畜的生活供水问题及5.51万亩耕地的灌溉用水。水库建设期为4年,总投资9.04亿元,其中融资额度为6.3亿元,占总投资的69.7%。2022年4月完成项目上报,在了解到项目有资金需求后,农发行镇雄县支行主动开始与该承建公司对接,计划分四年完成贷款发放,贷款利率为基准利率,年限20年,8月已投放首笔1200万元贷款。

为了直击赤水河污染防治,镇雄县立项通过了赤水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保护PPP项目,项目总金额达14.8亿元。此项目为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具体为镇雄县27个乡镇供水工程改造、污水处理及配套设施建设。此项目涉及银行及企业双方投资,由政府进行财政补贴,多家银行积极与承建企业对接,承建企业与建设银行镇雄县支行进行了贷款申报,预计于2022年完成相关审批工作,建设银行镇雄县支行计划向企业发放10.4亿元贷款,贷款期限为27年,利率低于基准利率。

江河保护是产业转型与乡村振兴的重大机遇,威信县在对传统污染治理的同时,引进了上海原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为新型垃圾污染处理建设新路,同时对未来红色旅游资源开发进行布局。2021年1月,上海原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资设立了威信县赤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公司主要进行生物有机肥料研发、农林废物资源化无害化利用技术研发、土壤环境污染治理与修复服务、餐厨垃圾处理等业务,力求把赤水河流域打造成为“长江上游最美生态河流、践行‘两山理论样板典范、流域绿色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截至2022年5月31日,威信农商行已向威信县赤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发放500万元绿色贷款,用于威信县赤水河流域面源污染治理项目建设。此外,威信农商行向云南翠微市政景观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发放绿色贷款2720万元,用于支持生态环境修复。

在巧家,金融“活水”注入到了白鹤滩水电站建设中。2021年6月28日,白鹤滩水电站首批机组正式投产发电,水电站位于云南省巧家县和四川交界处,全面建成后,预计年均发电量624.43亿千瓦时,年节约标准煤约196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5160万吨,对于优化我国能源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农行巧家县支行自2017年以来通过内部银团贷款方式先后向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投放短期流动资金贷款3笔,金额10亿元,白鹤滩电站项目贷款1笔,金额9亿元,累计发放金额19亿元,现有贷款余额2.93亿元,有效助力白鹤滩水电站项目高效推进。

清洁能源的发展是地方振兴的重要支柱,光伏产业是巧家县绿色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巧家的金融“活水”注入到了两个光伏发电项目,海坝光伏项目及小羊窝光伏项目。两个项目发电总容量达290兆瓦,其中海坝光伏项目是云南省“十四五”以来实现并网发电的最大单体光伏项目,预计投资规模达13.47亿元,其资金来源30%为三峡巧家新能源有限公司自有资金,70%采用银行贷款,海坝光伏项目获得了农行巧家县支行授信9.5亿元额度。

对于沿江地区而言,水域旅游业的发展大有可为。农发行水富市支行支持昭通市国家森林公园建设项目4亿元,该项目建设地址为长江流域范围,目前已发放3.89亿元贷款。项目主要围绕水富市仙女湖区的坝下展开,核心区项目总建设用地面积18.57公顷,总建筑面积25007.24平方米。铜锣坝旅游区作为昭通市重要的生态资源,保护性的开发旅游,使得更多人领略到云南省生态环境的优美,其弘扬生态文化,为建设“美丽云南”增添动力。

人民银行昭通中支对于这一江一河的保护措施是具有成效的。以绿色环保为导向,以生态修复为重点,辖区机构不断加大对绿色信贷的金融支持。截至2022年6月末,昭通市金融机构绿色贷款达79.91亿元,同比增长56.9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2.27个百分点,为支持两江流域生态修复做出了积极贡献。

同时,在信贷政策支持下,昭通辖区将于2025年前建成半山酒店22个、4A景区5个、3A景区30个,全力支持大山包、小草坝、铜锣坝绿色生态建设,并以向家坝、溪洛渡、白鹤滩水电站为支持重点,着力打造“高峡平湖”,具有传统气息的长征红色路线、南方丝绸之路旅游线也已初具规模。这些旅游资源的开发对配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发展,进一步打造昭通名片具有重大意义。

鱼水团结  共建生态文明

在各级政府部门与相关企业、居民的共同努力下,赤水河与金沙江的保护治理与利用开发得到了巨大突破。

在两条江河沿岸,通过退耕还林、植树造林等形式,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加大森林资源保护,2021年完成营造林96万亩,退耕还林321萬亩、森林抚育63万亩、石漠化治理53万亩、陡坡治理7万亩、人工种草4.5万亩。同时,仅2021年就投入资金11536万元,完成了对赤水河、长江两河流域生态修复401个,面积12506亩。

针对曾经出现的非法采矿、非法捞捕现象,昭通市成立了跨部门、跨行业联合行动办案机制,在2021年,共开展行政执法检查1498次,出动执法船只15次,车辆130辆,查处非法捕捞案11件、行政处罚19件。同时,直接关闭退出煤矿9个、关闭非煤矿山69个,依法取缔非法开采点56个,立案查处违法开采行为75起,收缴罚没款338万元,没收违法所得504万元。

与此同时,昭通市已建成中小型水库11个,开工大小型水库58个,建成5个城市急备用水源、307项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及23个金沙江重大引调水工程。为了加大生态养殖,地方政府也出台了相应政策,如水富市利用水富港生态补偿项目,在向家坝库区建立第一期6000平方米的人工鱼巢。2021年4月,在水富市北大门公园,协助开展了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云南段增殖放流活动,共投放鱼苗25.3万尾,其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长江鲟3030尾、国家Ⅱ级保护动物胭脂鱼75356尾、岩原鲤鱼苗175380尾。

近年来,昭通市按照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力开展“四个一”行动,抓落实源头责任,狠抓生态保护修复,促使赤水河、金沙江昭通流域生态保护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完成黑臭水体治理国家示范城市项目建设,水环境质量进入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前30名,森林覆盖率达47.8%,19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源地水质100%达标,393条大小河流水质良好,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7%。

作者:陈俊  夏宗婷  张荣秋

单位:中国人民银行昭通市中心支行

猜你喜欢
山包黑颈鹤
黑颈鹤大战恶狼
在大山包等候日出
归来吧!精灵(连载六)
归来吧!精灵(连载四)
感恩大山包
大山包抒怀(组诗)
顾北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