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贝珠落入鱼眼

2022-05-30 10:48林凡瑞
做人与处世 2022年10期
关键词:劣币公德心评职称

林凡瑞

想不到大作家王蒙也写“杏核微文”。几百字的小文,却尺水兴波,寓意深刻。文章说,有一粒贝珠失足掉进了一个鱼眼堆里。鱼眼与贝珠相比算个啥物?鱼眼耐不住打磨,发不得光亮。但那些鱼眼不知是从哪里借得豹子胆、英豪气,竟抱起团来,对贝珠群起而攻之,先是奚落,再是打压,最后是驱逐。那贝珠备受凌辱,倍感无助,恨不得立刻逃离,但哪里能!贝珠早已伤痕累累,难以自支。面对此情此景,我少有地悲愤异常,脑海里登时闪出“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的悲凉之态。

人的同情心素来是向弱者倾斜的,但很多时候却很难区分弱者与强者。我们自认为的“弱者”一旦得以膨大,稍成气候,不论来路,立马会反客为主,仗势欺人。弱者与强者的嬗变,几乎是在瞬刻之间。所以,这“贝珠”每每在我脑海里呈现,我就会认真地诘问一次:那些力排异己、骄横无礼的鱼眼,你可曾记得身为弱者时,是何等凄凉、惨败?

与其说“鱼眼”是在捍卫自己的“主权”,倒不如说是一种自私心理在作祟。平庸的鱼眼已经自私到容不下为其驱逐黑暗、带来光明的贝珠,不共戴天是它们的共识,既生“鱼”何生“珠”是它们的信条。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一书里说,自私的毛病比愚和病更普遍得多,很多人没有不害这毛病的。“一说是公家的,差不多就是说大家可以占一点便宜的意思,有權利而没有义务了。”他的这话会让多少人对号入座,而又羞赧得缩身蒙面。可能是怕人不信服吧,费孝通举出实证来,说那些合租的院子呀,走廊呀,厕所呀,很少有人去管闲事,“谁看不惯,谁就得白服侍人,半声谢意都得不到”。其实,“半声谢意得不到”差不多是最好的礼遇了,弄不好还会遭白眼,赚个“自讨苦吃”的唾弃,甚或得到“想捞个好处”的骂名。这正映照了格兰亨姆公律“劣币驱逐良币”的实质,坏钱已经不怎么受人欢迎了,却还昂起傲慢的头颅,将好钱驱逐出去。想一想,真是天理难容!

格兰亨姆公律适应领域之广。有一天,与“灵魂工程师”小宇相见,他感慨满腹,冒出一句“逆淘汰”的话。他解释说“逆淘汰”就是“后进派”淘汰“先进派”的意思。小宇是教育骨干,信奉“实干修身”的理念,什么工作都抢在前头,不管是分内分外的事,只要他能做的,他从不推辞。他技术层面上也优秀,电脑、音响、电子投屏无所不精,性格又温和。起初是赢得了很好的人缘,谁都与他合得来。但后来在评职称时风向大变,有人在他的意见书上匿名留言,说他善于作秀,爱表现,不谦虚。再后来,评职称的事泡汤了。“逆淘汰”现象在他身上上演了。

很多公司和单位都存在“二八定律”现象,即两成人在干,八成人在看,干的干,看的看,看的还给干的提意见。有的人碰到难题“我不会”,来了荣誉“我抢队”。干活多的人反倒更容易遭忌妒,也更容易犯错误背处分,到头来还不如“我不干”的人得的利益多。贝珠输于鱼眼也罢,劣币驱逐良币也罢,只是现象不同,其实质都是非常态的“逆淘汰”。

费孝通所言极是:“公德心就在这里被自私心驱走。”其实,被驱走的何止是公德心,它同样会使正常的人际关系恶化,使正常的工作生态和业务生态扭曲,使公平竞争的法则土崩瓦解。

(责任编辑/刘大伟 张金余)

猜你喜欢
劣币公德心评职称
莫让电动自行车头盔“劣币驱逐良币”
农民评职称激发乡土人才的创造力
旧币总是被先花出去
职称:追寻幸福中的成长
公德心培养,从爱护校园公物与环境开始
良币被劣币驱逐之后它欲何往?
小学思品教学对学生公德心培养作用初探
你不听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