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古诗词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2022-05-30 07:25陈勋
语文建设·上 2022年4期
关键词:古诗词中华意象

陈勋

【摘 要】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以及我国文化建设战略的进一步推进,借助古诗词对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已成为教师面对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古诗词的寫作元素、内容元素、关联文化作品三个方面,对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古诗词教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五千年来发展历程中无数先民智慧和道德的结晶,凝聚着中华民族独有的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是炎黄子孙的基因烙印和精神图腾,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传承价值。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古诗词教学不仅对学生的语言文字知识积累、表达技法理解以及文学审美情趣的塑造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还须要使学生领略、品味、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精髓。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以及我国文化建设战略的进一步推进,如何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业已成为语文教育研讨的一个主题。对此,笔者结合个人教学经验,从借助古诗词的写作元素、内容元素和关联文化作品三个方面进行探索,以抛砖引玉,求教于方家。

一、借助古诗词写作元素

1. 意象元素

所谓“意象”,是指经过约定俗成式的普遍认同而使之具有一定情感寄托和表达效果的事物,是对一种客观存在赋予某种对应的主观情感内涵的结果。进入高中阶段之后,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作品大多在意象的选择和运用上体现出更为多元化的趋势,这不仅仅表现在充当意象的客观事物的种类增加了,更体现在不同意象所象征的主观情感愈发丰富和深刻。在古诗词中,意象集中表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情结和精神追求,同时也从不同角度反映出古代先民对自然、人生、社会和命运的多重看法,而这些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古诗词中的意象进行深入挖掘和细致品读,从中提炼出对古人精神世界最具概括性和反应效力的抽象画卷,让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情怀内涵和精神情结。

例如教学《登高》,教师可重点带领学生对颔联中的“落木”和“长江”这两个意象作深入解读:“落 木”即指落叶,是体现古人对自然更替以及生命凋逝之感慨与伤情等的主要表达意象之一,彰显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和谐”理念;而“长江”意象的情感内涵比较丰富,在这首诗中主要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倥偬的慨叹,也侧面反映出诗人对“自我”与“外物”二者对立统一关系的朴素理解。

2. 表达风格元素

古诗词在表达风格上素来以“含蓄”著称,无论是何种感情基调和写作主题的作品,诗人大多注意对个人情感的婉约化处理,力求在主题展现方面做到“曲径通幽”。这种写作风格的形成和发展并不是矫揉造作,而是对中华传统文化中“君子慎言”“敏于行而讷于言”“敛心达志”等理念的具体体现。当今社会,人们热衷于“直抒胸臆”来表达自我,特别是高中生,更喜欢毫无保留地表达。这种表达方式尽管是一种正常的选择,但对于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含蓄之神韵会形成一定的阻碍。因此,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品味古诗词的内敛风格,结合具体的词句赏析来使学生领略这种风格所独有的隐约之美,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含蓄内敛的表达特色。

以教学杜牧《赤壁》为例,该诗是典型的怀古诗,其中蕴含的情感较为含蓄内敛。这首诗是杜牧经过赤壁古战场,有感于三国风云变幻所作。残垣断壁引发诗人的感伤,而动乱的三国历史让诗人不禁回首往昔。诗人将三国时期的著名历史故事凝聚于诗中,同时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怀古感今、欲说还休,含蓄的表达手法提升了诗歌本身的格调。教师可以利用诗中描述的背景,来帮助学生理解其所表达的情感,引领学生在品读意境、学习背景的过程中,理解作者所思所感,领会其含蓄之美。

3. 情感内涵元素

古诗词的情感表达真挚、深刻,是对中华传统文化中道德元素的彰显。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古诗词时,不应止步于对作品具体情感内涵的分析,而要进一步带领学生透过这种情感深入认识其所代表的传统道德追求,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理念对人们精神等方面的要求,从而形成全面、具体的传统道德认知。

例如教学《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师除了要点明其中蕴含的作者“志在恢复”的报国志向,还要引导学生解读“志”在传统道德体系中的具体含义和重要意义,并鼓励学生成为一个怀有远大志向的青年。

二、借助古诗词内容元素

1. 古典文化典故

在中华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涌现出无数鲜活的历史人物和精彩的历史故事,其中有很多典故轶事流传下来,成为古诗词写作中重要的素材来源。教师要对古诗词中涉及的古典文化典故投以更多的关注和研究,在保证课堂基本教学进度的前提下,引导学生了解这些典故的内容、来源以及常规引用方向,借此帮助学生丰富知识储备,并对相关人物和历史事件形成更为清晰的认知。须要注意的是,教师在选择典故时应当充分结合学生的理解能力,同时要注意把握讲解的分寸,既不要使学生难以理解,也不要过度挤占古诗词本身的教学资源,否则难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 传统节日知识

传统节日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出了先民对自然、社会和自我的主观认知和共同情怀,而不同节日的应节活动表现了古人独有的生活理念和道德认知,同时也对我国不同时代的社会风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据此,教师对于古诗词中的一些传统节日内容也要作重点解析,帮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之来源、应节活动、演变历程和文化意义。教师甚至可以组织学生根据古诗词中所提到的传统节日开展趣味活动,如按照古人的模式举办应节活动,使学生形成深刻认识和印象的同时,产生更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更良好的课堂体验。

3. 古代社会常识

中华传统文化大多形成于古代社会,其所依托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模式与当今社会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学习古代社会常识,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社会的发展历程,进而更好地解读古典文学作品。因此,教师在讲解古诗词时,要适当介绍这些内容,让学生可以形成更好的认知和记忆,丰富学生的文化常识储备,并且帮助学生从更多的细节、角度领略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须要强调的是,教师不要因个人好恶而刻意加入“古今对比”的成分,要注意对片面怀古主义等思想的防范和矫正。

以教学《琵琶行》为例,教师可从“江州司马青衫湿”一句中的“司马”切入,让学生了解唐代的官制及官职名称;还可从“江州”切入,对一些城市的古称、今 名、别称及别称来源作一番介绍。

三、借助古诗词关联文化作品

1. 传统绘画艺术

古诗词中的意象与意境都需要借助一定的具象元素来体现,这也就意味着古诗词本身就具有很强的画面感,非常适合通过绘画的手法将之体现出来——事实上也确实有很多传统艺术家将古诗词作为自己创作的灵感来源和主题体现。教师可以从网络上搜集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传统绘画艺术作品并展示给学生,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欣赏形成对诗词意象和意境的真实、生动感触,了解一些关于古典绘画艺术的常识,从而丰富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

2. 传统音乐艺术

很多古诗词在其诞生之初并不是一种单纯的文学艺术,而是作为音乐作品的“歌词”出现的,其所具有的音韵美和节奏美正是其音乐艺术效果的一种集中体现。此外,古诗词中也有很多表现传统音乐艺术内容的佳作。教师应当在教学内容和形式上合理体现这一方面的元素,引导学生了解传统音乐艺术,从而形成对古诗词艺术魅力更为直接的印象,获得更多关于我国传统音乐艺术的认知。

3. 传统书法艺术

书法与古诗词之间有着很强的共同性和联系性,许多优秀的书法艺术作品便是以古诗词作为主要书写内容的。结合这一事实,教师可以在讲解古诗词的过程中,引入一些与古诗词内容相关的传统书法艺术作品,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古诗词在结构等方面的形式美感,了解一些古典书法艺术常识,使学生在这一方面丰富相应的知识储备和文化阅历。此外,教师还可将一些表现古诗词内容的书法作品张贴在教室里,让学生随时欣赏。

综上,高中语文教师要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和独特价值,在教学中通过对古诗词的写作元素、内容元素的挖掘,以及对关联文化作品的介绍和解读等方式,引导学生品味中华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独特魅力,提升自身语文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古诗词中华意象
踏青古诗词
抚远意象等
我和古诗词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趣读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新年
“具体而微”的意象——从《废都》中的“鞋”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