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是命运给我的馈赠

2022-05-30 11:14临染
科幻世界 2022年11期
关键词:支教幻想远程

临染

孔欣伟老师,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他有多篇小说在《科幻世界》发表,深受读者喜爱,其中《大地的年轮》获得了第三十届“银河奖”最佳短篇小说奖,《契阔几何》目前也进入了影视化筹备阶段。他的文字细腻且富有哲思,多少看似平平无奇的题材在他的笔下总会焕发出不一样的色彩,本期刊登的《看不见的云》亦是如此。但这样一个文字读来充满了文艺气息的人,实际上却笑说自己是个很理性的人,他曾是北欧五国数学竞赛的第一名,后来还获得了物理学博士学位,这些确实也印证了这一点。面对这样一位可文可理的全才,我抓住这次的大好机会,邀请到了孔老师为我们聊一聊他创作《看不见的云》的初衷和一些对科幻的理解。以下是孔老师的自述。

我十八岁随着父母移民去了挪威,因为在北京受过奥数的培训,到挪威之后还获得过北欧五国数学竞赛的第一名。我在奥斯陆大学读了物理博士,在顶级期刊上发表过论文。但后来我没能从事物理方面的工作,目前是一个AAA游戏的技术总监。

我是一个非常理性的人,文学创作很晚才进入我的生命。四十岁之后我才开始写小说。因为不太会讲故事,我很早就打消了依靠写科幻赚钱的想法。虽然也幸运地得过奖,但我写的大部分东西,目前都还没能发表或出版,只被很少的人阅读过。然而写作依然带给了我很多东西,它是命运给予我的异常宝贵的馈赠。

科幻小说虽然是类型小说,但它也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在娱乐价值之外,也有着自身不可替代的艺术价值。闻一多说,写诗是戴着镣铐跳舞,“对于不会作诗的,格律是表现的障碍物;对于一个作家,格律便成了表现的利器。”诗的格律不仅为诗人带来束缚,也为诗歌带来了音韵的美。科学性不仅仅束缚幻想,它也为幻想带来了真实感。科幻小说中的幻想世界,不是任意的幻想世界,而是一个让读者觉得可能会发生的幻想世界。愈强的科学性会让读者愈发觉得它可能会发生。

幻想与科学有着天然的矛盾,这种矛盾反而令科幻小说更容易贴近不可说之物,无法调和的矛盾只有在不可说的领域才能共存。戴着科学性的镣铐起舞,也许只有我这样缺乏才能的作者才会觉得沉重不堪,具有天才的舞者反而会举重若轻,仪态万方。

我自己的作品离我心目中向往的科幻小说还差得很远。我一方面苦于镣铐的沉重,一方面又过于喜欢直接清晰地说理,因此很难真正深入不可说的领域。我只能站在语言的边界上,努力向读者一次次说明最重要的东西都在语言之外。

这个世界上已经有了无数杰出的作品,足以触发各式各样的感觉。也许有着天才的作者能够写出可以触发崭新感觉的作品,但我知道自己才能有限,那个天才大概不会是我。对我来说,写作唯一可能的意义也许和爱相关。

爱是一个有着很多歧义的词汇,在这里我想从非常广义的角度使用它。“百年修得同船渡”,任何相互之间产生了联系的人,都有着某种程度的爱,只是某些联系里利益更多一些,某些联系中爱更多一点儿。任何一种人与人的联系都有着利益的成分,但也都有着爱的成分。成熟的个体直面人与人之间的利益纠葛,却也不会忽略其中难以仅用利益解释的爱的部分。

因为爱的存在,我们希望交流不可能被交流的感受,我们希望写出不可能被言说的体验,我们想要那些我们爱着的人体验到我们的感受。即使这可能是一道不可能被逾越的界限,我们依然会顽固地一再尝试。

维特根斯坦说过一段话,非常适合评价这种突破语言界限的尝试:“这种对我们的围墙的反抗,肯定绝对是毫无希望的……但它记录了人类心灵中的一种倾向,我个人对此无比崇敬,我的一生绝不会嘲弄它。”

我喜欢维特根斯坦的这段话,但不同意他的这个观点。我们对语言界限的反抗并不是毫无希望的,艺术与爱的结合可以令我们飞过语言的围墙,在最高处融为一体。爱是一种无法解释的信任,我们相信自己所爱的人,相信对方可以感受到自己也无法说出的体验。林岚在黑暗中依然要给顾清云看她的创作,因为她爱她,她相信顾清云可以穿透黑暗,看到看不见的云。对于林岚来说,造物主们的认可并不重要,因为她对之只有恐惧,没有爱。因此,当林岚想要为满足造物主们而创作的时候,她无法创造出心中的云,只有在黑暗里为爱的人,她才能创造出足以拯救世界的作品。

爱令我们相信人与人之间,即使在不可说的部分也有着相通之处。而这种相通之处,令我们可以用文字去触发超越文字的感受。即使自己今生今世也无法写出想写的东西,我依然相信在这个被我爱着的世界里,最终肯定会有人把它写出来。我希望我的小说和文章,我和家人、朋友、学生,以及一切和我产生过联系的人之间的交流,可以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他们拥有着无比珍贵的不可言说的体验,并设法用文字帮助读者去触发类似的体验。

我期待着我的读者、我的学生、我的朋友、我的家人,或者任何一个和我产生联系的人之中,也许是很久很久之后,经过一个漫长的爱的链条,会出现一个林岚,能够写出超越时间的作品,就像林岚的云,即使在黑暗中无人可见,依然可以为世界提供存在的意义。

即使我读不到那部超越时间的作品,我的写作也因为它的存在,而获得了意义,因为爱的链条把我们连在了一起。

最后,小说里描写的支教中国2.0,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我自己就在支教中国2.0做远程支教老师,目前在教阅读写作课。远程支教是对我帮助非常大的一件事。说起支教,很多人都会觉得是志愿者牺牲了自己的时间,无私地去帮助贫困地区的学生。我开始也这么想,直到我碰到另一位支教老师,她说她从远程支教中得到的远远比她付出的更多。我当时还不以为然,觉得这只是因为她谦虚,不愿炫耀自己的付出。随着我自己支教的时间越来越长,我同样发现支教对我的帮助,确实远远大于我每周为之付出的时间。如果一个人在精神上有著困惑与不安,我会建议他尝试一下远程支教。因为是远程,日常生活不会受太大的影响,也因为是远程,反而更容易长期做下去,从中吸取到生活所需的养分与支撑。

希望这篇小说可以令大家更多地了解与支持支教中国2.0,让贫困地区的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教学接触更广阔的世界,也希望能引起更多企业与个人对支教中国2.0的关注,可以建立更多的远程教室,让更多人从中受益。

猜你喜欢
支教幻想远程
让人胆寒的“远程杀手”:弹道导弹
远程工作狂综合征
重视首因效应,引导支教初见
重视首因效应,引导支教初见
我在印尼的支教之旅
远程诈骗
粮储扶贫 支教圆梦
我的泰国支教之旅
锁不住的幻想
幻想画